◎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老夫妻捡15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农民捡老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俗话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物小而不为,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钱,所以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这是违法的,而且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这不最近就发生了一件事,老夫妻看画展直接取走两幅,他们的行为构成盗窃。
2021年1月底,南京建邺区某商场地下1楼开了一个画展,而且该画展是不收费的,当时有很多的人在购物完之后会去欣赏。但是就在2月初的时候有一对老夫妻去该商场购物的时候,也去该画展看了一下。当时该老夫妻看到这里有这么多画,而且自己女儿美容店里面有两幅油画已经不能用了,于是心想着从画展里面拿出两幅画。当时因为正好是吃饭的时间,工作人员下班吃饭了,所以当时是一种没人看管的状态,于是老夫妻便走到第一幅画面前拿走第一幅画,却没有人阻止,后便又去拿第二幅画。事后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画展里面的画都是归作者个人所有,当时这两幅画加起来有5万多块钱。
后来该画展也报警了,民警根据监控录像找到了该夫妻的行动轨迹,进而找到了这对老夫妻的居住地点,因为该老夫妻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了,被盗取的两幅画也物归原主了。
通过这一事件不难发现,该画展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如果有严格的值班制度,那么这两幅画也不会被人给取走,所以责任落实也不到位。还有就是,这对老夫妻不能因为自家缺少油画就来盗取画展的油画填补空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必将会遭到法律的处罚,从而进一步说明这对老夫妻没有法律意识,觉得免费的画就可以拿走,所以老年人也应该多学学法律知识。
法律对于人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的年纪大而不对你进行处罚。还有就是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普法。自己也要充分地意识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
在农村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隔辈亲。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中间隔着辈分的,长辈就会对晚辈特别的亲。现在,离过年也越来越近了,在过年的是爷爷奶奶都是会给自己的孙子包红包,这原本是一个讨吉利的说法,但是有的时候,这一个红包的背后却藏着特别多的心酸。
现在陕西西安的天气还是非常的冷,像这么冷的天气里,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不愿意出门的,总想要找一个拥有暖气的地方,舒舒服服地玩手机。可是,在一所大学的学生宿舍楼门口,却有这样一对70多岁的夫妻,(奶奶71岁,爷爷78岁)两人在垃圾桶旁边不停地翻找着。看他们两人的穿着打扮,根本就不像是捡破烂的,可是这夫妻两人却在垃圾桶旁边翻东西。
可以看到在他们两人的身边放着好几个特别大的麻袋,在这些麻袋当中装着一些矿泉水瓶以及饮料瓶,还有一些硬纸皮。这时候,就有人感到疑惑,便上前去问这一对老夫妇,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还要选择出来捡破烂,老奶奶直接就说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的孙子发红包。根据了解,这一位老奶奶一共有着四个孙子,在每年过年的时候,自己都会给孙子一人发一个红包,而这每一个红包里面就有一百元。而这一对老夫妇最大的外孙子,现在都已经有22岁了!
老人以前还有工作的时候是一位环卫工,所以是有着工资的,过年的时候给孙子们包红包这也没有什么,可是现在自己年纪大了,人家不要了,每到过年的时候自己还要给孙子发红包,所以就趁着在过年之前出来捡些破烂,然后去卖钱。假如一个月不休息的话,那是能够刚好赚到400元,这也刚好给自己的四个孙子发红包。但是对于自己捡破烂的事情,老奶奶表示,自己的儿子不知道这件事情。
小编不知道,老奶奶的孙子在知道老人使用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发红包的时候,还会不会去接受这个红包。但是,老人的这一个精神真的是特别可嘉的,我是没有钱,可是我可以去挣,我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钱财!对于老人的这种做法,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有的人天天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出门撞大运。而有的人,生活平平静静,本本分分,就算“馅饼”真的砸到自己头上,不是自己的也不会去吃。
辽宁朝阳市的一位老人69岁,已近古稀之年。老两口原本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后来因拆迁成为回迁户,得到了一个85平米的小区房。虽如此,朱老没有了经济来源,俩人的固定收入就是每月200来块钱的养老金。因此,朱老的房子并没有装修,只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几件简单的家具。
朱先生的老伴儿因膝盖患病,已经3个月没出过房门,医生说必须做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及治疗费用大概需要15万。为了赚钱给老伴儿治病,朱老奔走于各个建筑工地当临时工,有活儿干的时候每天可以赚到100元左右。空余时间,他就在小区当拾荒老人,在各个垃圾桶捡拾废品,然而由于“竞争激烈”,每月卖废品的钱也就50块上下。
这天早上,朱老又在小区垃圾桶搜寻了一番,只收获了几个塑料瓶子。回到单元楼下,他下意识地又去翻了翻,结果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引起了他的注意。塑料袋有两层,外面是个白色的,里面是个黑色的,而翻开黑塑料袋发现,里面赫然竟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钞。
朱老吃了一惊,第一反应可能是假钱,撒手欲离开。忍不住再仔细辨认,才发现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现金。朱老在垃圾桶旁等了好一会儿,仍不见失主到来,只好将袋子先拿回家。老伴儿看到这些钱的时候,马上说:“这钱咱不能要。”可是,该怎么找到失主呢?
正在两人犯愁的时候,失主大亮找上门了。大亮是个生意人,钱本来是要存银行的,结果被自己当成垃圾袋给扔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问问小区里几个拾荒老人有没有看到,其实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没想到朱老直接坦言自己捡到钱了。为防止冒领,朱老提议先报警,在民警的监督下,他将捡到的钱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大亮。袋子里的现金一共是15.5万,为表感谢,大亮拿出5000块给朱老,但朱老拒不接受。俩人拉扯过程中,钱掉在地上,还没等朱老捡起来,大亮已经头也不回地开门走了。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假设朱老每年有300天有临时工可做,那一年的收入就是3万块,要攒够这15万需要5年多。如果按照捡废品的收入去算,每月50块,要攒够15万需要200多年。可以说,15万对于朱老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况且老伴儿正好缺15万急等着做手术。单元楼门口是个监控盲区,捡到袋子的时候也没有别人看见,只要朱老不承认,基本上就可以不为手术费发愁了,但朱老并没有这么做。
拾金不昧,是我们从小就会接受到的教育,几乎每个人也都会唱《一分钱》那首歌。想来朱老只不过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也是一件极平凡的事,然而就是这件平凡事引起了网友的一片赞叹,大呼正能量。很多人觉得朱老伟大,或许是因为不少人小时候能够拾金不昧,长大了却做不到了,捡到一分钱可以交还,但捡到15万就未必了。笔者以为,其实只要人人都能把这些平凡的事情做正确,生活就会处处见得到伟大。
“不是咱的钱不能要,我虽然挣钱不多,但每一分钱都踏踏实实。我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坏了自己一辈子名声。”朱老如是说。
扪心自问,如果您在生活拮据时捡到15万,会毫不犹豫地交还失主吗?
是金钱的魅惑,还是人性的沦丧,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还是婆媳关系自古皆然的先天障碍。当一个还算美丽的少妇怀揣15.8万元人民币车祸赔偿款,抛下因交通肇事致一级伤残的丈夫和正在读书的幼子,外出不归,她的内心一定交织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和痛苦,以及寻求解脱的期冀。
在南陵县看守所的一间号房里,从2005年5月12日始,她就在无数个难以成眠的铁窗之夜中度过。等待她的前路又在哪里……近日,南陵县法院以被告人陈某某犯遗弃罪,判决有期徒刑一年;犯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
一审案件暂时结束了,但案件本身留给我们的思索,以及法律、道德和乡风民俗之间的碰撞激荡,仍然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基本案情
法庭经公开审理,查明的事实是:2003年8月9日,被害人周某某,也就是我们女主人公的丈夫,因为交通事故受伤,当年12月4日被县公安交警大队法医评定为一级伤残。在周某某继续治疗、生活尚不能自理期间,本案被告人陈某某于2004年3月10日,在与周的父母为周的继续康复治疗和交通事故赔偿款保管、使用等问题发生纠纷后,携带15.8万元交通事故赔偿款及数千元夫妻共同财产离家出走。
而此前的2003年4月,被告人陈某某与周某某因家庭出资办企业向简某某、梁某某两人借款人民币3万元,周某某、陈某某到期未能还款。简某某、梁某某分别向县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期间,因被告人周某某正在辗转治疗,陈某某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故法院2004年7月做出缺席判决。周某某、陈某某共同偿还原告借款本息的判决生效后,周某某、陈某某仍未按照判决所确定的期限履行给付义务。简某某、梁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于2004年12月5日受理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同年12月10日向周某某送达《执行通知书》。因被告人陈某某携带15.8万元外出且查无下落,致简某某、梁某某申请执行的两起案件无法执行下去。
2005年5月12日,被告人陈某某回乡来到法院,作为民事诉讼原告起诉与周某某离婚,参加当日的庭审。法院执行庭法官闻讯后,找其谈话,其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还款义务,被法院司法拘留。6月8日,因涉嫌犯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罪,陈某某被转为刑事拘留。6月21日转捕。羁押于南陵县看守所。
-法庭审判
9月6日,县检察院以南检刑诉字(2005)7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陈某某犯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罪,提起公诉。认为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分别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相关规定,构成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罪,提请法院对其两罪并罚,予以惩处。
9月20日14时40分,身着橙黄色囚衣的妙龄女子陈某某,双手被铐着,被法警带到南陵县法院2号审判法庭。
公诉机关指控:被害人即被告人陈某某的丈夫周某某在2003年8月的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被法医评定为一级伤残,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后为周某某的继续治疗和生活问题,陈某某与丈夫周某某的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并发生纠纷,被告人陈某某便携带周某某的15.8万元交通事故赔偿款离家出走,拒绝抚养丈夫周某某。
被告人陈某某与丈夫周某某于2003年4月共同向他人借款3万元用于办厂,出借人催讨不成后提起民事诉讼。然被告人陈某某在执行程序期间,隐藏财产,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故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分别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三百一十三条之规定,构成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罪。
被害人周某某的诉讼代理人认为,被告人陈某某与周某某系夫妻关系,互负抚养义务,而陈某某拒绝抚养,情节恶劣,公诉机关的指控正确。
被告人陈某某自己辩称,公诉机关指控的两项罪名均不成立。是公婆与我发生纠纷并打我,逼我离家出走的,我并没有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我们夫妻借他人钱款是用于办厂,欠款应由厂里归还。周某某在厂里有股份,可用于清偿债务。陈某某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是:被告人陈某某与公婆之间的矛盾,经村委会、妇联、公安机关调处无效,其离家出走乃事出有因;离家后仍然托人照管孩子,为丈夫周某某和孩子交纳保险费,犯遗弃罪的主观恶性不大,提请法庭从轻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陈某某犯拒不执行判决罪的证据不足。
随后,公诉机关、受害人及被告人一一举证、质证:
首先是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的供述:我超计划怀孕二胎期间的2003年8月9日,周某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后被鉴定为一级伤残。为周某某事故赔偿费的保管、使用及我打掉计划外二胎等事情,婆婆与我产生矛盾,经常打骂我。无奈我于2004年3月10日携带周某某15.8万元事故赔偿款及2000元地板货款(其余货款在我婆婆处)离家外出,直至2005年5月12日我起诉与周某某离婚开庭时,因欠简某某、梁某某的钱没还被法院拘留,借简某某2万元,梁某某1万元是周某某打字据用于办厂的,应当用厂里的钱还债。
到底陈某某因何与公婆闹矛盾,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家出走的。邻居作为证人在法庭上作证:陈某某和周某某的父母经常争吵,还打架。听周某某的父母讲是因为陈某某将赔偿款和货款不拿出来给周某某治病。
陈某某的长辈亲戚林某某证言:陈某某的婆婆要陈把赔偿款和卖木地板的钱全部拿出来,并讲“你年纪轻轻的,我儿子不行了,你把钱丢下来”,陈不同意,婆婆就经常打陈。有次陈某某被打后,气不过跑到我家,我把她带到医院看了医生,然后她就外出打工了。2005年春节前,陈某某想回家,我陪她一道。在车上,陈某某用手机与周某某及婆婆通话,言语不睦,没协调好。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儿子也有证言,“我爸爸因交通事故受伤,出院回家后,妈妈照顾他大约十几天就外出了。当时(爸爸伤)严重得很,现在恢复比较好,能讲话、写字、吃饭、走路,不能做事。我奶奶和我妈妈吵嘴打架,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头被打破了。”
还有被告人陈某某2005年5月12日在被司法拘留时的话:我拒绝在谈话笔录上签字,也不会给钱。
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我们无需像庭审一样一一列举。因为这几个供述或证词,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法官在认真听取双方的证人证言,并仔细分析案情的细节后,终于做出了本文开头的判决。
-人性关怀
陈某某自2004年3月10日携款外出,至2005年5月12日,因为回来起诉离婚,在庭审后被司法拘留。前后14个月。她是否知道丈夫周某某,这个当初被法医描述为“一级伤残(植物状态)”的受害人如今如何呢?她和周某某当年爱情结晶的儿子,如今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个妈妈的呢?乡里乡亲乃至全社会又是对此作何评价呢?
在法庭审判之余,我们有必要换一个角度,从人性的、道德的视角,来回顾一下本案。或许这样的回顾,能够给我们以启示、以警醒!
自从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周家一对老夫妻舐犊情深,家中姊妹对周某某也是关心备至。庭审过后的一个秋天的上午,笔者陪同媒体朋友来到周某某的临时住所,亲眼见到了一幅幅感人场景。
周家人说,在上海市治疗期间,周的父母一直伺候左右。医生们怎么给儿子推拿,老父亲就在一旁观看。医院的专家被感动了:“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很高,你们乡下人住不起,我教你怎么推拿,你好好学,以后回到你们皖南家中,你就照样子推拿,能够节省很多费用。”老母亲服侍儿子,端屎端尿,从不嫌脏。周某某回到皖南后,姊妹们考虑周某某住在父母住的乡下治疗不方便,除了一次次拿出钱来给周某某继续治疗,还把他和父母一道接过来,买烧洗浆,从不厌烦。正是由于家人的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周某某恢复得很好。从一个一级伤残的受害人到在亲人的护理下,能够讲话、写字、吃饭、走路。这是怎样一个生命的奇迹!是天有不测风云之后,来个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周某某有着超乎常人的生命力,还是爱心唤得春风回?这可能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当初没有料到的。
案件审理期间,周某某的家人曾经多次到法院打听审判结果。曾经多次表示,只要陈某某不再要求离婚,愿意回到丈夫身边,我们全家还是欢迎的。现在最主要的,是要将病人护理好,使他能够早日康复。而庭审当日,陈某某在法庭上说,我很想念家人和孩子,我愿意回来服侍他。如果不是当时家庭闹矛盾,我是不会离家出走的。法官从办案的社会效果考虑,多次做周的父母和陈某某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摒弃前嫌。然而,陈某某至今没有将15.8万元拿出来。
都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当一个家庭在不期然间遭遇飞来横祸,人性的一些本质便自然反映出来。比如周某某的父母姊妹对他的来自血缘的关爱,不惜一切代价地四处举债治病;比如一个年轻的妇人极有可能要厮守植物人般的丈夫,生存的艰难叫她无论如何要做出抉择;邻里乡亲的同情伤者,憎恨见利忘义的行为;社会呼唤高尚道德,渴求法治能够顺应民意。法官能够惩恶扬善,尽可能地挽救能够挽救的人,却不能用感情代替法律,而无视诉讼程序和只能用证据来证明的事实,无视法治的尊严。
(资料来源:安徽新闻)
关于老夫妻捡15万和老农民捡老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