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兰陵王面具,以及兰陵王面具叫什么名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邙山之战中,年仅22岁的兰陵王,戴着面具,带领五百名战士突入到围困金墉城的北周军队之中,年轻的兰陵王击败了当时北周名将杨忠,并成功率部击退北周的大军,解了金墉城之围!此战之后,兰陵王更加声名大噪!军队还为他专门写了一首《兰陵王入阵曲》来讴歌他的英勇事迹!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说不用作战,光靠气势就可以压倒对方,当然这种气势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在战场当中,大家常常喜欢根据对方的样貌来评判对手的厉害程度,如果主将长得非常英勇,那么对手也会敬畏三分,但如果主将长了一张小白脸的脸蛋,对手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进行嘲笑。
大家都知道兰陵王是历史当中出了名的美男子,而他的容貌很趋向于女子,如此美的容貌自然有几分小白脸模样,这个样子去与人作战,自然会被人看轻。虽然兰陵王本身并不在意这些,因为他武艺高强,但打仗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军队的士气,所以他才用面具遮挡住自己的脸,给对方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而且兰陵王所戴的面具并非一般的面具,他通常会在面具表面勾画一下,让整个面具看起来有些吓人,这样才能够让敌人有所敬畏。
后来,经过后世的戏曲演义,兰陵王戴着面具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后世想到兰陵王就是他戴着面具的形象,殊不知他却是嫌自己长得太帅才戴上面具的,这在历史上估计也是独一个!真实的情况是兰陵王在战场上戴的是甲胄,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戴上这玩意貌似只能看到眼睛而已,在北朝还挺流行的,不仅皇族将领戴其实历史上带面具打战的也不止兰陵王一个,狄青也带一鬼头面具于敌军中冲杀,但是带面具固然可以震慑敌军,提高士气,但是对于自己太过危险,目标明显,易被敌军围杀。
在历史上兰陵王是一位有貌又有胆识的军队首领,可他在上战场时却习惯性地戴着面具,给人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有人说兰陵王的长相太过俊美,对敌军来说没有任何威慑力,所以要带上面具增加威力。这种说法太过牵强,没有科学依据,一个人的能力和他自身的外表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他之所以戴面具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兰陵王本身就出身于贵族,自然要沿袭贵族的很多作风。他戴的面具不是一般的面具,而是能工巧匠用精美的材料为他量身定做的武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自己,避免敌人突如其来的袭击。这个贵重精美的面具十分符合兰陵王的身份,他平时对它爱不释手,把它带到战场上也不足为奇。不过,说到这个面具,那可谓是极为讲究。它由专门的纯金打造,既不会朽也不会打破,质地很硬,敌人一般打不穿。这个面具和面部非常贴合,中间也没有一丝空闲的缝隙,只能露出两双眼睛来观察对面的敌人。不过这也有好处,能让他在打仗时做到心无旁骛,专注地盯着眼前的敌人,再使出百分百的力气将其击倒。
兰陵王戴着面具打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想让敌人认出自己,避免在他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行踪。这一点上他很聪明,他让军队里的战士们都戴上面具,这样敌人就能转移视线不再专注于他一个人。虽然他每次在战场上总是打头阵,但他戴了面具之后敌人也不会轻易地攻击他,因为敌人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的战术,不会盲目去试探,否则受伤害的永远是自己。
二、柔美的容貌与狰狞的面具 正面 兰陵王(郭春美饰)《北齐书》、《北史》中说他 俗的,他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许正是来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的容貌异常惊艳,又怎能引来地位 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1259年) 兰陵王的面具,不是仿照兰陵王的面容所造。 其二舞蹈的面具也未必是兰陵王佩戴的面具造型。 其三唐代一些舞蹈的面具是源自胡人的风俗,而且鬼怪的面具造型也往往以胡人为形象。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说:‘《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绢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止。土俗相传,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苏莫遮》也是一种面具戏。《一切经音义》卷一曰:‘……《苏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诸有情,见即戏弄。’今日本所见《苏莫遮》古歌舞图像也是戴兽面,并有古面具遗存。 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1259年)
为了威慑敌人和掩盖自己俊美的外表。
兰陵王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宗室将领高长恭。他能征善战,武艺高强,经常在战场上将敌人打得落荒而逃。
然而,高长恭有一副英俊的脸庞,与他的武将身份极不相符,显得没有威严。为了能够威慑敌人,他就带上一副凶狠的面具。在战场上,敌人一看到他凶狠的面具,就会心生胆怯,军心大乱。自己的队友看到高长恭的面具就会士气大振。
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兰陵王和面具的传说。
扩展资料:
兰陵王就是高长恭,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的成员。他能征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兰陵王的结局令人惋惜。他最后因为被政敌诬陷,惨遭杀害。但是,因为他的英雄事迹,他的遭遇使得很多人都缅怀他。关于他面具和容貌的故事,越传越广,被改编成了很多小说,戏剧,电视剧,电影等,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有说兰陵王身材魁梧,但是脸蛋却像女孩一样秀气,在战场上起不到气势逼人威慑敌人的作用,所以每次出征时都戴面具。
事实上,兰陵王戴的并不是面具,而是胄,是头盔,只不过这种头盔比较特别,不是常见的那种露出脸的头盔,是把脸也一并挡住的。《北齐书》关于邙山之战有这样的记载,“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北齐书帝纪四》也曾记载,“(高欢)又各配兵四出,而使甲骑伪攻之。世宗等怖挠,帝乃勒众与彭乐敌,乐免胄言情,犹擒之以献。”《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中也有这样的史料:“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守玉璧,城中出铁面,神武(高欢)使元盗射之,每中其目。”
《资治通鉴》里对此类装备情况也有记载:“建康令庾信率兵千余人屯航北,及景(侯景)至彻航,始除一舶,见贼军皆着铁面,遂弃军走。”
可见,北朝时曾流行过这样的装备——武装到牙齿,把脸遮住大半,只留眼睛。这样的装扮自然有更强烈的震慑作用,一见之下令人感到既神秘又恐惧,所以才能把南朝军队吓跑。
而兰陵王戴面具则更多受到戏剧的影响,《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发展为歌舞戏,称为大面。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做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
戏剧在民间的影响又是很深远且广泛的,估计因此也就以讹传讹,再加上对兰陵王容貌的描述,产生他因自己貌美而特意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也就顺理成章了,同时,这还会增加故事的传奇性。
兰陵王面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兰陵王面具叫什么名字、兰陵王面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