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9014,以及9014引脚图和参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三极管9012和9014不能互换,具体参数区别如下:
三极管9012:PNP型管,低频放大,电压50V,电流0.5A,功率0.625W。
三极管9014:NPN型管,低噪放大,电压50V,电流0.1A,功率0.4W。
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三极管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扩展资料:
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
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极管
9018是超高频小功率三极管,适用于调频发射、接收等电路,他的最高频率达到1.1GHz。
9014是低噪声、高增益小功率三极管,他适用于音频放大以及单级需要较高增益的电路中,9014的放大倍数通常都在400倍以上,其他三极管是达不到的。
9013适合用于需要较大电流的场合,比如继电器驱动等等。
总之他们都是小功率NPN三极管,应用也最广泛。
9013、9014、9018的基本参数不同:最大功耗Pcm为0.6/0.4/1W,最高工作电压Uceo为25/45/25V,最大工作电流Icm为0.5/0.1/0.8(1.5)A。050属于低频三极管,其工作频率不会超过9013和9014。
扩展资料:
三极管9018,9014和9013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 β 值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在实际使用中,调整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I , β 值会随着发生变化。
一般说来,在 I c 很小(例如几十微安)或很大(即接近集电极最大允电流 I CM )时, β 值都比较小,在 1mA 以上相当宽的范围内,小功率管的 β 值都比较大,所以,同学们在调试放大电路时,要确定合适的工作电流 I c ,以获得最佳放大状态。
另外, β 值也和三极管的其它参数一样,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升高, β 值相应变大。一般温度每升高 1℃ , β 值增加 0.5 %~ 1 %。
三极管有一个极限参数叫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用 I CM 表示。 I CM 常称为三极管的额定电流,所以人们常常误认为超过了 I CM 值,由于过热会把管子烧坏。实际上,规定 I CM 值是为避免集电极电流太大时引起 β 值下降过多。
一般把β值降低到它的最大值一半左右时的集电极电流定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九、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值还与电路的工作频率有关。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可以认为β值是不随频率变化的,可是当频率升高到超过某一数值后,β值就会明显下降。
为了保证三极管在高频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放大能力,人们规定:当频率升高到使 β 值下降到低频( 1000Hz )值 β 0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β 截止频率,用 f β 表示。
fβ 就是三极管接成共发射极电路时所允许的最高工作频率。三极管β 截止频率 f β 是在三极管接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测定的。
如果三极管接成共基极电路,随着频率的升高,其电流放大系数 α ( α = I c / I e )值下降到低频( 1000Hz )值 α o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α 截止频率,用 f α 表示。 f α 反映了三极管共基极运用时的频率限制。
在三极管产品系列中,常根据 f α 的大小划分低频管和高频管。国家规定, f α < 3MHz 的为低频管, f α > 3MHz 的为高频管。当频率高于 f β 值后,继续升高频率, β 值将随之下降,直到 β = 1 ,三极管就失去了放大能力。
为此,人们规定:在高频条件下, β = 1 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用 f T 表示。 f T 常作为标志三极管频率特性好坏的重要参数。在选择三极管时,应使管子的特征频率 f T 比实际工作频率高出 3 ~ 5 倍。
f α 与 f β 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仅仅是放大电路连接方式不同。理论分析和实验都可以证明,同一只三极管的 f β 值远比 f α 值要小,它们之间的关系f β =( 1 - α ) f α这就说明了共发射极电路的极限工作频率比共基极电路低得多。所以,高频放大和振荡电路大多采用共基极连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9013三极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9014三极管
1、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不同。
9013集电极-发射极电压25V,9014集电极-发射极电压45V。
2、集电极-基电压不同。
9013集电极-基电压45V,9014集电极-基电压50V
3、集电极电流不同。
9013集电极电流0.5A,9014集电极电流0.1A
4、放大倍数不同
9013放大倍数:D64-91E78-112F96-135G122-166H144-220I190-300,9014放大倍数:A60-150B100-300C200-600D400-1000。
S90139014属于低频放大三极管(50V0.1A0.4W);都是前级放大管,两者可以互换。
在模拟放大电路中,严格的说,9014代9013功率不够,而9013代9014也不理想。
例如:以前的黑白电视的稳压电源,取样放大用9014,推动用9013。
但在一般开关电路中,9013可代9014。
例如:控制直流继电器,有的用9014,换成9013更可靠。
两管接法相同,管脚都是EBC顺序。
扩展资料
三极管工作原理:
三极管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区域: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三极管被用作开关时,需要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如果工作在放大区,则满足IC=β*IB这个关系,这也是三极管具有放大电流作用的原因。以NPN为例介绍工作状态和原理。
当发射结电压小于其截止电压,并且基极电流为零时,流过发射集的电流几乎为零(大约为ICEO电流),这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增大加在发射结上的电压,使其大于截止电压使发射极正偏而集电结反偏,这时候集电极的电流和基极电流满足IC=β*IB这个线性关系,即实现电流的放大作用,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继续增大发射结的电压,使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发射极的电流不再增大而是维持在某一个附近。这时表明三极管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分析如下:
1、两个功率都是0.45W,电流0.1A,耐压50V。不同的是9014是NPN管,9015是PNP管。
2、9014和9015都属于用硅材料制作,是进口塑封高频三极管,所不同的是9014为NPN型,最大耗散功率是0.625W;9015为PNP型,最大耗散功率是0.45W。
扩展资料:
1947年12月23日,美国新泽西州墨累山的贝尔实验室里,3位科学家——巴丁博士、布莱顿博士和肖克莱博士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
他们在导体电路中正在进行用半导体晶体把声音信号放大的实验。3位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发明的器件中通过的一部分微量电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流过的大得多的电流,因而产生了放大效应。
这个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晶体管。因它是在圣诞节前夕发明的,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献给世界的圣诞节礼物”。这3位科学家因此共同荣获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晶体管促进并带来了“固态革命”,进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电子工业。作为主要部件,它及时、普遍地首先在通讯工具方面得到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线路的结构,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这样制造像高速电子计算机之类的高精密装置就变成了现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极管
9014是非常常见的晶体三极管,在收音机以及各种放大电路中经常看到它,应用范围很广,它是npn型小功率三极管。
一、主要参数:
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PCM=0.4W(Tamb=25℃);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0.1A;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BVCBO=50V;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BVCEO=45V;
发射极基极击穿电压BVEBO=5V;
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VCE(sat)=0.3V (IC=100mA; IB=5mA);
基极发射极饱和压降VBE(sat)=1V (IC=100mA; IB=5mA);
特征频率fT=150MHz;
HFE: A=60~150; B=100~300; C=200~600; D=400~1000
二、封装形式及管脚:
三、三极管的代换:
可代换的型号:国产的3DG120、3DG12,美国产的2N2222、日本产的2SC943-3SC945等很多型号,基本是只要是NPN型小功率管都可直接代换。
9014是一种常用的普通三极管。
它是一种小电压,小电流,小信号的NPN型硅三极管
特性
集电极电流Ic:Max 100mA
集电极-基极电压Vcbo:50V
工作温度:-55℃ to +150℃
功率(W):0.625
fT(MHZ):270
hFE:60 ~ 1000
和9015(PNP)相对
主要用途:
开关应用
射频放大
低噪声放大管
9014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9014引脚图和参数、9014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