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柳如是传(柳如是传和柳如是别传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5-09-14 01:49:27 点击:28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柳如是传,以及柳如是传和柳如是别传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柳如是列传

作者:胡晓明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汪荣祖的专著中,认为书名由《钱柳诗笺证》而改为《柳如是别传》,原因在于"寅恪于钱柳极为同情,甚觉未得历史之公道,故不惜冗长篇幅为之洗刷烦冤.而于柳如是更由同情而臻于仰慕.不仅赞美其才艺,更服其气节."文史家黄裳在一九八二年写的《关于柳如是》一文,也认为这本书的性质属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翻案著作,但又认为陈寅恪的辨诬是不值得的.在他的心目中柳如是毕竟只是个放荡不羁的风尘女子,末代交际花一类的人物.她与陈子龙之间的关系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基于名士与名妓的风流生活;而她最终归钱牧斋,也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由于经济、政治地位的考虑.自娱说

汪荣祖又明确提出自误说.他认为"寅恪投射一己于三百年前,犹如观剧者与剧中人同化,……而于神往之际,伤古抚今,常常不能自已.因寅恪之思想虽有新的一面,但在情感上甚是依恋旧文化与旧社会,自五四以还即觉扦格不入.晚年社会与文化之变动尤遽,唯有寄情于古人,以浑忘现实之痛苦.寅恪笺释钱柳诗得以精神上之乐趣,自无可疑."自娱还有知性的一方面.汪说:"《柳如是别传》集寅恪一生著述'笔法'之大成.寅恪欲借此书自验学术之深浅以及留示后人其史学方法的范例."他还举证说,书成之后,陈寅恪嘱其助手黄萱写文章总结他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这正是当事人表明此书的撰述动机的直接证据.依汪氏此说,《柳如是别传》并无学术思想史上重大的深意,只是一部十分偶然的充满个人特殊因素的著作.

复明运动史

持这一说法的有明清史家王钟翰、何龄修,唐史家王永兴.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就笔者所见,这是第一篇系统评价《别传》的专论.他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何龄修评价说:关于复明运动,"以往人们知道的只有其中个别的或少量的史实,单个人反清复明的思想情绪,个人或极少数人自发的反抗等局部活动,人们还知道各地规模不等的群众武装起义,却没有明确意识并提出过在清朝严酷统治下这种长期的、广泛的、有组织的复明运动、民族抵抗运动的潜流,更不知道这种运动曾在'绸缪鼓瑟之小妇'推动下展开."王永兴说河东君虽坚持参加复明运动,而未能获得成功,但陈寅恪不以成败论英雄,尊崇气节是柳如是一生志事的主要表现,也是她的立身之本.王钟翰进而在陈寅恪的基础上继续考辨,补充材料,认同陈寅恪关于钱柳因缘由言情之儿女,变而为爱国之英雄的说法.

颂红妆的女性史

中山大学教授蔡鸿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等人持这种看法.因为《柳如是别传》毕竟又用了大量篇幅对于柳如是的情史与生活史进行了极为详尽的爬梳考证.这些考证却与复明运动应无直接的关系,那么,陈寅恪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来细辨河东君艰难处世、择婿人海、为争取婚姻幸福而斗争的过程呢?蔡鸿生、孙康宜等人从女性史的角度提出,这本书的宗旨乃在于陈寅恪先生晚年对于"红妆"的关注.蔡鸿生更为看重的是气质.所谓"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可说是三者合一","奇女志与遗民心的结合",使本书成为可歌可泣的女性史颂.孙康宜的重点在于从十六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崛起与成熟这一背景来分析此书.总之,"颂红妆的女性史"这一说法包容了"复明运动"说,既注重具性别特征化的情感世界一面,又重视女性意义中呈显出的精神价值与政治道德意义一面.

知识分子史、人格心态史

陈寅恪的友人吴宓以及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中山大学教授姜伯勤等持此说.一九六一年,吴宓到广州会见老友陈寅恪,谈及《柳如是别传》的写作情况.吴宓在日记中记载:"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柳之爱陈子龙及其嫁牧翁,始终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光复故物之活动.不仅其才高学博,足以压倒时辈也.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借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由于这段话具有当事人口述性质,所以在《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中披露之后,成为论者广泛引用的权威性说法.这个含义的核心,是在易代之际有关文化与道德的基本命运的抉择.周勋初说:"《别传》实际上却是一部反映明末知识分子动态的史诗."寅恪先生对柳如是身边的这些士人,以其对待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从而起到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作用.

明清文化痛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梦溪教授近年发表一系列研究陈寅恪的论文.关于《柳如是别传》,他在诸家群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明清文化痛史"的新说.内容涉及明清交替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党社、宗教、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史事极为纷繁.陈寅恪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贯彻全篇.作者更辉煌的学术目标是通过立传来修史,更准确而宽泛一点说,应该是用血泪写成的即撰写一部色调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

柳如是别传的简介

全书八十万言,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然脂暝写前后达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书。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何龄修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陈寅恪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1953年开始撰写,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迟迟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钱钟书对此书颇不认同,认为陈寅恪没必要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

《柳如是别传》的作者是谁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供参考。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里寄托了什么感情?

洋洋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正是陈先生在卧榻沉思中追寻那种他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觉地承担起华夏文化的托命,决不可与自娱式的“文儒老病销愁送日之具”等量齐观。

陈先生曾有诗曰“欲将心事寄闲言”,作为自己的一部“心史”之作,《柳如是别传》其实是在“世变”中写“世变”,把身世感与历史感揉成一团,浓缩着陈先生的人生哲学。

从根本上说,在这部“怒骂嬉笑”的书中,带有哲理性的头等大事,就是以气节为核心的生死观。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为什么陈寅恪只给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做传记?

晚明时期,是当时最繁荣的,也是如今我们最为熟知的烟花柳巷就是秦淮河了,柳如是便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位,当时的妓和娼其实是完全不一样,娼就是我们无门槛的卖身,妓则是相对门槛较高的,她们通常都会选择一些名人文士作为自己的恩客,而秦淮八艳之中,论最漂亮当属陈圆圆,最可人的是董小宛,那为什么我国被称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清华国学院导师陈寅恪,在晚年双目失明,双腿无法行走的状态下用口述之式,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为柳如是撰写《柳如是别传》呢?

柳如是原名杨爱,后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说起柳如是的名字,实际上还有一个典故,她的名字起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其中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秦淮八艳的出身经历都是较为坎坷的,而柳如是算是其中最为凄惨的一位,从小流离失所,后到了前宰相府为婢,后被收房,当时的前宰相对她尤为宠爱,那个时候柳如是年纪尚小,常被宰相抱于腿上,教她诗词歌赋,这个宰相也可以算上她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柳如是也成长的愈发明艳动人,才华横溢,也愈发让宰相府的诸多妻妾所不容,被诬陷其偷人,在当时的时代偷人是要被行以沉江的,只因宰相母亲对柳如是很为喜爱,将她保下,只将其逐出府外,而后她又回到了秦淮河畔,被当时一名妓收容教养,在外挂了一个牌子“宰相下堂妾”,之后便迅速名言天下,成为秦淮河畔最有名的名妓。

当然了,虽然一度被称为风尘女子,但柳如是个性非常独特,并不愿意用美貌吸引男子,经常褪下红妆,扮成书生,和才子们吟诗唱和,甚至和许多名士讨论国家大事。就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读到当时的东林党党魁有名的大学士钱谦益的词,为其才情所惊叹,誓言“此生非他不嫁”,未曾想最后真的就在23岁的时候,嫁给59岁的钱谦益,甚至是正妻之名。

在她嫁于钱谦益之前,有过多次爱恋,连当时最有名的云间三子都与其有过感情纠葛。

第一段感情便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宋正舆,不过遭到其母亲阻拦,后买通当时地方官,禁止外地流妓营业,而后柳如是便找到找到宋正舆,扬言到“此地已容不下我,是否愿意娶她为妻子”,由于宋正舆唯唯诺诺不肯给她一个名分,随后这段感情就到此结束,此生再未见送宋正舆一面。

在柳如是几段恋情当中,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便是云间三子的另一个才子陈子龙,也是柳如是一生当中最爱之人。甚至在和钱谦益在一起时,对钱谦益曾说过,陈子龙是她一生之中最爱之人,两人同居热恋两年之久,期间陈子龙甚至又纳了一房妾,而柳如是还是对其不离不弃,可最后这段恋情还是无疾而终,说起陈子龙,也可谓是当时一名很有气节的一名士,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弃笔从戎,后被清兵捕获,被捕之际路过一小桥时,选择投河以身殉国,殉国之后,尸体还被打捞凌迟。

在于钱谦益在一起之前的最后一段恋情,是和钱谦益一名学生在一起的,在柳如是选择分开之后,心生不满,利用家庭势力对其百般刁难,后柳如是走投无路便写了一首诗,身穿男装求见钱谦益,下人通报时候只说是一公子求见,但钱谦益百般推脱,未与其相见,次日,柳如是又递一首诗,诗中透露自己是位美女,钱谦益一看,立马让下人通传,于是两人一见如故。在一起之后,钱谦益立马下令,十天之内为柳如是盖了一处别苑,两人每天诗词唱和,但柳如是就不愿意和钱谦益行房,最后一走了之,但钱谦益追到柳如是那,直言“要娶她”,但柳如是表示要做正房,随后钱谦益便答应了她。

钱谦益便在一船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但是由于当时那个时代,正妻只有一位,而钱谦益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有为道德,为世人所唾弃,在他们大婚之时,所有的人都在一旁唾骂,更有甚至拿起烂菜冲着船上砸,而后钱谦益和柳如是在“祥云楼”住了一段时间,那段时光甭提多快乐。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大潮袭来,南明走向末路,作为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却选择投降,把铁骨铮铮的柳如是气坏了,直言国破家亡之时,就要以身殉国,便拉着钱谦益投江,钱谦益也答应下来,两人于朋友在江边喝酒诀别到下午,在准备投江之时,钱谦益却以水凉为由,进而选择退缩,柳如是气急只身投入水中后被救起,最后钱谦益还是跪在雨后迎接清兵进城。

关于柳如是传和柳如是传和柳如是别传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