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中统军统(中统军统cc分别代表什么组织)

更新时间:2025-09-12 09:11:11 点击:57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统军统,以及中统军统cc分别代表什么组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国民党的中统和军统是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要有两个派别?

我们在很多谍战片里都会看到国民党下面有中统、军统两大特务机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01 中统和军统曾经都是“军统”

中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是1928年由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创办。当时的名字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这个部门实际上就是CC系分子控制和组成的。调查科最初只有采访、整理两个股,1930年增加了“特务组”和“言文组”。5年以后,蒋介石将党务调查科改组为党务调查处。说白了,中统就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一个特务部门。

军统的历史比中统晚几年,1932年春军统的前身力行社成立。力行社又被称为蓝衣社,以黄埔军人为核心,效法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褐衫党建立,因为成员制服为蓝衣黄裤,故此又被称为蓝衣社。力行社是蒋授意贺衷寒、滕杰等黄埔军人建立的,对外则称为复兴社。所以有些谍战片里会出现力行社、蓝衣社或复兴社,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个组织。

力行社下设特务处,处长就是历史上闻之色变的戴笠。

1937年,蒋介石为了协调和控制特务机构,设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该局下设两处,第一处即原来的党务调查科,处长为徐恩曾;第二处即力行社特务处,处长为戴笠。所以在历史上,中统和军统曾经有一段时间都被称为“军统”。

1938年,蒋介石将第一处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徐恩曾任副局长,主持工作;第二处则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长为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第一处主任贺耀组,戴笠担任副局长,实际主持工作。

至此后世国民党用来镇压人民的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正式成立,踏上了历史舞台。

02 中统和军统分工不同

中统和军统作为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都是蒋介石用来实现其个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工具。但在具体分工上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中统的背后是国民党CC系,实际上就是老蒋用来控制党内的特务机构。“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

中统以国民党各级党部为基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其主要活动目标。

中统负责军、警、宪部门之外的情报工作,对内监控国民党党政机关,对外打击和破坏我党,监控社会舆论,进行各种反革命的特务活动。中统跟着国民党的基层党部走,一度势力很庞大,远比军统强。

军统是以军、警、宪部门为重点,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同样也以打击和破坏我党为重中之重。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军统增加了在敌后执行破坏、暗杀、锄奸等任务,实力飞速发展。最鼎盛时,军统总计有5万多人,设有八处六室一所。军统下面还有准军事组织忠义救国军,人数有万人之多。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由于中统在沦陷区的各级组织实际上均被破坏,无法有效运转,加上当时对日作战重要性提升,军统的地位和实力开始压制中统。当然这也得益于军统的实际掌门人戴笠的精明强悍。

1946年之前,军统在各方面都压制中统。但46年戴笠飞机失事之后,继任者不如戴笠,中统又重新占据了上风。

03 中统军统之争

历史上中统军统这两个特务组织私下是不对付的,两者来没有停止过明争暗斗。

两者之所以矛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各自分工,但都属于特务组织,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关系,中统军统为了争权夺位,邀功请赏争斗不止。而另一方面,则是蒋介石为了让中统军统互相牵制,互相平衡,有利于他的统治。蒋介石对手下两个特务机关的矛盾,有的时候也刻意忽视,不去化解,这也让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

再者,中统实际控制在陈家兄弟手中,而戴笠则对蒋忠心耿耿,蒋对军统也有所偏向,这也让二者的矛盾持续扩大。

中统军统在总部层面还能在明面上保持和谐,但是到了地方上则很容易擦枪走火。1939年的“鲁东行辕事件”就是一个明证。鲁东行辕主任卢斌是中统,副主任厉文礼是军统,两人本来就不和,加上各自的背景日常的争斗就更多。厉文礼干脆让人偷袭卢斌以及部下,掳走之后趁着黑夜用乱石击杀,卢及其部下10多人死亡。

此外军统四大金刚之一的赵理君多次暗杀中统成员,最后在洛阳被就地正法。而1940年的“军统电台案”则给了中统不断攻击军统的借口。

04 最后的结局

抗战后,中统改为党通局,1949年再改名为内部调查局。国民党败退海岛后被解散。

军统在戴笠死后,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国民党败退海岛之后经过多次改组。

军统和中统是什么意思?

1、军统

军统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国台湾地区”情报机关之一。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留在大陆的军统进行清洗,到五十年代中期,军统在大陆大致被肃清。

2、中统

中统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

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台“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

军统的组织形式

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组是军统局特工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任务不同,组又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等。每组通常由十人左右组成。

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军统”的特工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此外,军统局还设有电讯组织、武装组织、训练机构以及在军、政、警、宪等机关中的控制运用组织和“特种”组织。如中共一大代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

中统和军统是什么意思?

“中统”指的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

“军统”指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一部分军统特务留在大陆进行暗杀、破坏、情报等活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就是军统特务所为。人民政府对残余军统分子进行肃清,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军统在大陆人员,除了少数立功者以外,一律枪决或重刑。

扩展资料:

组织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加强国家统一,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在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

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它是军统局的最前身。戴笠为处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都知道军统和中统是国民政府的两大特务组织,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军统和中统基本就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从职能到领域都不同。军统是直接由蒋介石负责,属部队编制所以叫“军统”。中统主要由陈果夫、陈立夫负责,归中央统辖。所以叫“中统”。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而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中统的是党内,军统的是军中。其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在于:

1、工作任务不同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2、工作领域不同

中统的是党内。

军统的是军中。

其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3、管辖领域不同

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

中统军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统军统cc分别代表什么组织、中统军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