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波黑地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波黑地图位置那几个城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波黑是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个独立国家。
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5世纪后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9世纪沦为奥匈帝国属地。 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波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波黑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
扩展资料:
波黑国名释义
“波斯尼亚”得名于“波斯尼亚河”,塞尔维亚语意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着波黑人民心中充满希望。蓝底色和白色五角星象征着欧洲,标志着波黑是欧洲的一部分。这面国旗采用于1998年2月10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靠海。
波黑只有可怜的21公里海岸线,连港口都没法建,海运出口只能走克罗地亚的普洛切港。
前南斯拉夫分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国家。
1、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简称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毗邻阿尔卑斯山的小国。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围,东北有匈牙利,北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205万人,卢布尔雅那为首都及最大城市。
2、克罗地亚共和国,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4、北马其顿共和国 ,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
5、黑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 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6、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
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扩展资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轴心国武装侵略而灭亡的南斯拉夫王国。
在轴心军占领期间,原南斯拉夫境内出现反抗势力,其中一支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1943年后,西方盟军认可其为领导南斯拉夫抗战的盟军,开始大量军事增援,铁托的共产党政权成为了该国的政府代表之一。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斯拉夫解体
国际社会为了起到调解的作用一共提出了4个和平方案:
第一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1月出台的“万斯--欧文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关于领土划分是这样规定的,将波黑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以塞族为主、3个省以穆斯林为主、3个省以克族为主、1个省为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三方分得的领土比例是:塞族43%、穆族38%、克族19%。经过激烈地讨价还价,三方虽然接受了“万斯--欧文计划”的第一项内容,即实现全面停火并将重武器交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管理,但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领土划分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塞族方面提出,内战爆发前塞族居住区面积为波黑全部面积的64%;这项计划要塞族让出的领土太多,塞族为主的几个省互不相连,多为资源贫困地区,而且三分之一左右的塞族居民划在了穆族与克族为主的省份。因此,塞族认为“万斯--欧文计划”严重地损害了塞族的利益,“接受它比拒绝它更危险”。塞族的议会两次表决拒绝,5月15日-16日举行的波黑塞族的全民公决,也以绝对多数拒绝“万斯--欧文计划”。此后,波黑塞族领导人公开宣称“万斯--欧文计划”已经死亡。
第二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6月,塞族、克族和穆族领导人在日内瓦和谈中联合提出的“三分波黑”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建立由塞族、克族和穆族三个主权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塞族和克族是否同其“母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合并,又全民投票进行公决。领土划分以民族分布和实际控制区为基础,塞族占50%、克族占30%、穆族占20%。这个领土划分方案显然不利于穆斯林。但是,面对着塞克两族的联合,力量对比悬殊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穆族虽然不同意,也只好走到谈判桌前,就此进行谈判。
第三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8月欧文--斯图尔腾贝格提出的一揽子和平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一个三分波黑的版图文件。根据这一方案,塞族占波黑领土的52%、克族占17%、穆族占31%。首都萨拉热窝以及穆克两族争夺最激烈的莫斯塔尔市的归属及其他地位先搁置起来,过两年再解决,在过渡期间分别交给联合国和欧共体管理。
第四个领土划分方案是美俄等五国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1994年4月下旬在戈拉日代危机期间,美、英、法、俄为了协调他们的波黑政策,在伦敦商定成立了包括德国在内的5国联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了协调五国的波黑政策之外,还代表了五国与波黑冲突各方进行谈判。5月五国外长在日内瓦首次一致通过了一项和平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塞族占有波黑全境的49%、穆族和克族联邦得到51%,塞族将让当时控制的包括重要战略城镇布尔奇科、多博伊在内的13个城市,争议比较大的萨拉热窝由联合国托管2年。
围绕上述4个方案,波黑交战各方举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没有能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版图争执始终是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1993年12月的和谈中,塞族按穆斯林的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让步,从而使穆族占有波黑领土的33.35,然而穆族不仅要求领土数量,而且还要占领更多的波黑东地的矿产区和农业区、工业比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奈乌姆出海口和奈雷瓦河以东地区,波黑西部的几个穆斯林聚居的城镇。这些要求无论是塞族,还是克族都是难以接受的。由于美国与北约的介入,美国通过军事打压与国际调停,最终使塞族做出了让步签订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
波黑地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波黑地图位置那几个城市、波黑地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