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民党上将,以及国民党上将黄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国民党党上将
国民党军队正式授任上将的名单如下:
(一)特级上将
蒋中正1935 年4 月1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二)一级上将
阎锡山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冯玉祥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46年7 月27 日退役。
张学良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主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西安事变后被监禁,1945年2月5日退役。
何应钦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部长。
李宗仁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朱培德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
唐生智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财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
陈济棠1935 年4 月2 日任,授衔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陈绍宽1935 年9 月6 日任海军一级上将,授衔时为军委会海军部部长。
陈 诚 1936 年9 月26 日由中将晋加上将衔,时为驻赣绥靖军预备军总指挥、军委会宜昌行辕副主任。1939 年5 月2 日晋任二级上将时为军委会政治部部长。1947 年2 月21 日晋任陆军一级上将,时任参谋总长兼任东北行辕主任。
(三)二级上将
陈调元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军事参议院院长。
何成浚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驻鄂绥靖公署主任,1946 年7 月26 日退役。
朱绍良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驻甘绥靖公署主任。
韩复榘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三路总指挥。
宋哲元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二十九军军长。
刘 湘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四川剿匪总司令。
刘 峙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驻豫绥靖公署主任。
万福麟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五十二军军长,1946 年7 月27日退役。
何 键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四路总指挥。
白崇禧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前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南路军总司令,后任军委会军训部部长。
刘镇华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十一路总指挥,1945 年11 月5日退役。
顾祝同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驻赣绥靖公署主任。
商 震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三十二军军长。
傅作义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三十五军军长。
徐永昌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三十三军军长。
于学忠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第五十一军军长。
杨虎城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蒋鼎文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龙 云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
徐源泉1935 年4 月3 日任,授衔时为鄂湘川边区"剿匪"总司令,1946年7 月26 日退休。
杨爱源1935 年12 月1O 日任,授衔时为第三十四军军长,山西清乡督办。
程 潜1936 年1 月11 日任,授衔时为参谋本部参谋总长。
李烈钧1936 年12 月31 日任,授衔时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卫立煌1936 年9 月26 日由中将加上将衔,时为湘鄂赣边区清剿主任。1939 年5 月2 日晋任二级上将,时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孙连仲1936 年由中将晋加上将衔,时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1942 年晋任二级上将,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薛 岳1936 年9 月26 日由中将晋加上将衔,时为贵州绥靖公署主任。1944 年9 月29 日晋任二级上将,当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余汉谋1936 年9 月12 日任中将晋加上将衔,时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广东绥靖公署主任。抗战时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6 月13 日晋升二级上将,后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邓锡侯1937 年3 月11 日由陆军中将晋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第四十五军军长、军委会重庆行营副主任。1947 年2 月21 日晋升二级上将。时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熊式辉1937 年9 月2 日由陆军中将晋加陆军上将衔,前任军委会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江西省军管区司令,后任军委会委员。1947 年2 月21 日晋为二级上将,时为东北行辕主任。
陈 仪1937 年9 月2 日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时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1947 年2 月21 日晋为二级上将,时任台湾行政长官。
(四)中将加陆军上将衔
张发奎1936 年9 月12 日任陆军中将晋加陆军上将衔,时任苏浙边区主任,后任四战区司令长官。
张治中1935 年4 月4 日任陆军中将,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36年9 月晋加陆军上将衔,不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
钱大钧1935 年4 月4 日任陆军中将,时任军委会委员长行营参谋长、军委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 1936 年9 月26 日 晋加陆军上将衔,后曾任全国航空委员会主任。
鹿钟麟1936 年1 月22 日任陆军中将,时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9 月26 日晋加陆军上将衔,后任军法执行总监、冀察战区司令。
马鸿逵1936 年l 月22 日任陆军中将,同年9 月26 日晋加上将衔,不久任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刘建绪1935 年4 月5 日任陆军中将,1936 年9 月26 日晋加陆军上将衔,时为第二十八军军长、闽浙赣皖边区绥靖主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
张之江1936 年1 月22 日任陆军中将,同年9 月26 日晋加陆军上将衔,时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副院长。1946 年
原国民党一级上将(17人):
李宗仁、何应钦、冯玉祥、白崇禧、阎锡山、张学良、陈诚、唐生智、朱培德、陈绍宽、陈济棠、刘湘、曹锟、程潜、宋哲元、陈调元、吴佩孚。
原国民党二级上将(24人):
于学忠、龙云、刘峙、刘镇华、何健、何成濬、杨虎城、徐源泉、商震、韩复榘、傅作义、杨爱源、李烈钧、卫立煌、孙连仲、张发奎、张治中、邓锡侯、陈仪、熊式辉、邹作华、孔庚、刘戡、罗奇。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此即中国近代军衔制度之滥觞。
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额外军官不列官等)的制度,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除1980年废除准尉阶级外,到目前都没有多大变动。
受普鲁士军制影响,国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后,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与二级;最高阶的特级上将一衔,从设立此衔到2000年废除,仅授予时任(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一人;大陆时期一共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除了蒋中正嫡系的何应钦、陈诚,其余皆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
1936年起,囿于上将员额有限,合于晋升二级上将规定的陆军中将,可以加上将衔,其服制同二级上将、领中将最高额薪俸,且二级上将职位出缺时可以优先晋任,唯1949年迁台之后没有中将加上将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级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级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国军军衔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陆军一级上将,后来又授予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授予刘湘(死后追授)、曹锟(死后追授)、程潜、 吴佩孚(死后追授)、宋哲元(死后追授)、陈调元(死后追授)、白崇禧、陈诚陆军一级上将。
目前台军在世的一级上将只有5位,罗本立退役后,除了“参谋总长”李天羽以外,只剩下高魁元、刘和谦、陈桀龄。而郝柏村、唐飞、汤曜明及现任“国防部长”李杰等人由于曾接任“行政院长”或“国防部长”等重要文职岗位而根据相关规定退役。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杜聿明,孙立人,卫立煌,张灵甫,薛岳
1,杜聿明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在遗嘱中,杜仍不忘统一大业,嘱其妻率其子女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
2,孙立人
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89岁。时任“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故蒋中正遗孀宋美龄致送花圈,“总统”李登辉颁发褒扬令给予褒扬。
3,卫立煌
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4,张灵甫
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
5,薛岳
薛岳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在台湾待了近半个世纪,直至1998年病逝。
薛岳,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薛岳绰号“老虎崽”,原名薛仰岳(因其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其父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而起名“仰岳”)抗日战争中,薛仰岳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在国民党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抗战期间,更以四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他更是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辉煌功绩,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自由勋章”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杜聿明
百度百科-孙立人
百度百科-卫立煌
百度百科-张灵甫
人民网-“抗日第一将”薛岳
1、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
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39年5月13日晋任1名:程潜(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9年12月9日追赠1名:吴佩孚(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40年5月18日追晋1名:宋哲元(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4年2月2日追晋1名:陈调元(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5年10月3日晋任1名:白崇禧(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7年2月21日晋任1名:陈诚(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3、二级上将34名:全是陆军二级上将
1935年4月3日授任20名:陈调元、何成浚(1946年11月退为备役)、朱绍良、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万福麟(1946年7月退为备役)、何键、白崇禧、刘镇华、顾祝同、商震、傅作义(1949年2月被褫夺)、徐永昌、于学忠、杨虎城、蒋鼎文、龙云、徐源泉;
1935年12月10日授任1名:杨爱源;
1936年1月11日授任1名:程潜;
1936年12月31日授任1名:李烈钧(专为担任审判张学良的军事法庭审判长而授衔);
1939年5月2日晋任2名:陈诚(原为加上将衔)、卫立煌(原为加上将衔,1942年1月9日被"革去陆军二级上将"降级为陆军中将,1943年11月23日复任陆军二级上将);
1944年2月9日晋任1名:薛岳(原为加上将衔);
1945年10月3日晋任2名:张治中(原为加上将衔)、张发奎(原为加上将衔);
1946年6月13日晋任1名:余汉谋(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2月21日晋任3名:熊式辉(原为加上将衔)、陈仪(原为加上将衔)、邓锡侯(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18日晋任1名:邹作华(非现役,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21日授任1名:孔庚(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非现役,原为国民党军早期中将,时年75岁)。
4、上将54名:陆军上将51名,海军上将3名。
1935年4月3日追赠1名:范鸿仙(民国先烈);
1935年4月6日追赠1名:石青阳(积劳病故);
1935年7月15日追赠1名:谭人凤(民国先烈);
1935年10月18日追赠1名:张开儒(积劳病故);
1936年4月2日追赠3名:王金铭、施从云、白毓昆;(均为民国先烈)
1936年6月24日追赠3名:徐镜心、刘浦霖、簿子明;(均为民国先烈)
1936年7月23日追晋1名:李生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6年11月23日追晋1名:王均(事故去世,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7月31日追晋2名:佟麟阁(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赵登禹(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12月6日追晋1名:郝梦龄(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12月11日追晋1名:饶国华(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838年追晋1名:王铭章(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3月追晋1名:张諝行(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3月23日追晋1名:蒋方震(字百里,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9月23日追晋1名:陈安宝(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11月19日追晋1名:吴广新(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11月21日追晋1名:廖磊(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40年7月7日追晋1名:张自忠(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41年9月29日追晋1名:唐淮源(抗战失利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3年6月12日追赠1名:蒋作宾(积劳病故,民初将领);
1943年9月10日追晋1名:陈训泳(海军上将,积劳病故,生前为海军中将);
1944年6月22日追晋1名:李家钰(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5年4月9日追晋1名:张定璠(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5年5月25日追晋1名:陈季良(海军上将,积劳病故,生前为海军中将);
1945年5月28日追晋1名:邹洪(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6年7月31日晋任4名:张之江、鹿钟麟、王陵基、王树常;(均为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7月31日授任8名:李济深、但懋辛、李杜、张钫、石敬亭、郭汝栋、周濂、金汉鼎;(均为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
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
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
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
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
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
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
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
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
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
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
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
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
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
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
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
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
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
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
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
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
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
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国民党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蒋介石麾下还有一个“五虎上将”之说,指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战功显赫的五——名嫡系将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名上将,刘峙赫然居于首位。
扩展资料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刘峙:
刘峙是闻名遐迩的“猪”将军,长期传为不会打仗,但其实多为误传。抗日战争以前,他在蒋介石嫡系将领里可谓战功赫赫,是地位仅次于何应钦的黄埔教官。
刘峙1892 年6 月生于江西吉安,穷苦农家出身,父亲早亡,母亲几度改嫁,他少年时代颠沛流离,遍尝人间疾苦、世态炎凉。
1920年,刘峙担任援赣军第四军四支队一名营长,与广西军阀陆荣廷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受到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
淡水战役中,当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临阵脱逃,战线岌岌可危之际,刘峙奉何应钦之命连夜率领二营官兵赶来增援,毅然下令全营上刺刀,进行猛烈反冲锋,将正为胜利欣喜的敌军杀得狼狈逃窜,一举扭转危局。
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了战局。
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
参考资料:人民网—刘峙:位居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却被称"猪"将军
关于国民党上将和国民党上将黄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