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立春影评(立春影评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5-08-28 16:12:37 点击:37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立春影评,以及立春影评人物形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立春 蒋雯丽

恩,确实是蒋雯丽,蒋雯丽很好看而且很有女人味.剧中的人物是根据现实改编的,现实中这个老师就很丑,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暴牙自然是假的,人家毕竟是大明星,那饺子广告上的她你也见过吧.

她的嗓音确实很好,在拍戏时也确实出过声音,不过你在电影中听到的确实是配的音,她是一点音乐功底也没有的,那歌声实在太专业了.她还为这戏增重15公斤,学习包头话,内行人会听出来的,不过大家觉得已经很不错

如何评价电影《立春》

电影《立春》里,小县城的王彩玲热爱歌剧,在一家学校做兼职音乐老师。长相不大受人待见,性格在周围人眼中更是怪异。她对歌剧的热爱,在全县城更是无人理解。王彩玲自命不凡,一心要去北京,要唱到巴黎,但始终没走出小县城。

大龄独身女青年,一辈子未婚,后在福利院领养了女儿。年轻时自命不凡的王彩玲给相依为伴的女儿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

也许因为有了女儿,也许因为,唱歌剧不能当饭吃?曾经自命不凡的王彩玲,在大街上卖起猪肉,抄起把一看就很重的大刀,在一块砧板上当街剁肉,称重,结算。熟稔,不易,亲切。

有一个值得探讨的地方,王彩玲也曾有过追求者,一个胖胖的脸上泛着油光脑子有点灵活为了追她假装对歌剧感兴趣的当地普通工人。但王彩玲拒绝了。

据说,“达西先生”在天堂。有人说,碰到个“差不多”的就嫁了,婚姻是契约是凑合过日子不然还想怎样。

王彩玲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不过,王彩玲对歌剧的热爱,也正是她可爱的一面,尽管这路非常艰辛。每个人的路不一样,无法简单粗暴地判之于对或不对。

自己的路自己走,觉得哪里不对了再调一下。冷暖自知。

有意味的是,她给女儿取名小凡。也许因为,吃过曾自命不凡的苦,希望女儿做一个平凡人。

自命不凡确实不好。不过,王彩玲同学没有放弃对歌剧的热爱,只是,她学会了更踏实地生活。

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为王彩玲点个赞。

电影《立春》影评

——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王彩玲?我得说,我做过一阵王彩玲。

没有憧憬过北京的人,不会知道憧憬北京是什么滋味。

为什么要憧憬北京?因为它是北京。

三年前考研那阵子,我与另外一个女生到教职工居住区合租了个房间住。是一个单元里头带阳台的那间。

那时候人年轻,心里还是有一些隐忍的疯狂,总觉得有点天雷地火的事情即将降临,然而春天一个一个数过去,日子仍是静水无澜。

——就像王彩玲说的: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那单元另外两间都住的是男生,也都是考研的。其中一个,人瘦削,脸青白,眼睛下面拱出两个颧骨,柳叶形的眼睛常是似笑非笑,似嘲讽又似卑怯。肩背微微佝偻。经常穿灰色的恤。工科生,英语却出奇好,有时比我这个英语专业的人还牛一点——虽然我口头是绝不承认。

——看到黄四宝,竟觉得神似他的模样。瘦,以及阴郁又深藏焦虑的眼神。居然还有时候有天真神情一闪。文艺青年是不是都一个脸模子??

一般考研的人一见面都会交流一下考试目标复习进展之类。一开始我问他的时候,他却只是含混几句,一笑,讳莫如深的样子。

之后慢慢知道他在年级里以异类而闻名,是不太合群的人物。

——在男生堆儿里:每天洗衣服袜子饭盒,不看毛片而爱看贾樟柯,用国家地理图片而不用张柏芝Twins的照片做电脑桌面,每天出去上自习,不熬夜打游戏聊QQ,临睡刷牙,每周购买《南方周末》并做剪报,六级考一次就过而且考到八十分以上....这样大概是够怪异的了。

后来有回下午我自己在屋里写字,临《灵飞经》,他进来了,不出声地看了会儿,拿了我的笔写了几行隶书,居然很有点功夫的样子。他说:我借一本《曹全碑》给你,你来。

就这样混熟了,他才很郑重地说:我是一定要考到北京去的。此话的背景音乐是他的电脑音箱里面放着的《One Night in 北京》。

我说:我也一定要去北京;我要当北京人;虽然北京已经没有它最迷人的城墙了,但是我还是爱它,我要成为那个城市的一部分;我要周末上琉璃厂淘旧书,上国家图书馆看古籍,上北大听讲座,老了退休了早晨到北海遛鸟。

他听完眼睛里面有光,是把我当作自己人了(虽然我说“不听陈绮贞”之后他大叫“敌人!”)。

(他喜欢:贾樟柯、休格兰特、陈绮贞。)

后来我就像王彩玲一样开始止不住地犯贱。如:他饭后喜欢喝杯热茶,我于是每天雷打不动多打一壶开水拎上五楼,贴墙放在他房间门口,专门供他泡茶;晚自习回来,看到壶把不再与墙垂直,就知道他动过了,就满足得心口酸楚一阵。其余送水果买杂志供他看之类,不消提了。

黎巴嫩大牛人纪伯伦说的:“爱情不需要回报,爱在爱里面已经满足了。”

女人是总需要有一个人,让她把她的热情和温柔——甚至狂热——花费出去。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爱,似乎竟是一种生理需求。

有一天终于在他床上拥抱了。

——大地崩坼,天空翻转,海水倒灌,冰川塌陷,他吻了我。

记得他身子那样瘦,让人很想把他紧紧地搂抱,抱进子宫里去再孕育一回。熄了灯的小屋里,他埋首在我胸口,短头发扎刺着我赤裸的皮肤,像只剩几岁的小童。

——就像黄四宝又一次醉倒在地上,呻吟一样低声呜呜地哭着,更像是哼着。王彩玲在他身边蹲下。我的心口针扎一样:这样的世间女人共通的怜惜。云雨之后的一夜,王彩玲在镜子前左顾右盼,扎上鲜艳的黄丝巾,微微一笑,光彩流溢。床前留下为熟睡的男人买好的早点。

可是我知道他是不会承认她的。就像我亦始终不曾被承认。

我与他的关系,永远停留在那张床上:下午或晚上,接了他短信,躲过单元里其余两人的目光,溜进他的房间。有时在下床之后、走出房间之前,黯然哭出声来,然他只是似笑非笑地旁观。但第二晚,接到他的短信,我还是会自动走去推他房间的门。

我能给的,只能有这些。再没别的。

几乎想要挫骨扬灰,只为在他心中留痕。

——甚至想:这样的委身,这样卑贱的委身毕竟是没有人会做的,他会因为这罕见的卑微而记得我。

那时候,心里有一种狂热的绝望。又因绝望,所以干脆放纵地狂热下去。

他一直一直说,一定要考到北京去。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所有人都觉得他无用窝囊不太正常,他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他把头牢牢揿在我胸口。我抱着他赤裸的身子,心里像是被一块烧热的冰块烫着和冻着。

——他就是像王彩玲和黄四宝那样的人。人群中是有这样一小撮“一根筋”;他们偏执狂热着一个dream,殒身不恤;但是这种偏执和狂热偏偏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特定的人来说,这种魅力是致命的。

其实偏执的人,都有格外炽烈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不大常用在人的身上(除非是他们同类)。又大概因为偏执的人目下无尘,觉得人是不配让他们花费感情的。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待女人的无情和女人对他的飞蛾扑火,庶几相似。)

——后来,他没考上,我的分数差了一点。他选择住到北京继续考,我早早妥协了,调剂到离北京极远地方的学校。

第二年,他的偏执终于有了结果。我从别人口中得知他考上了人大,且是高分公费。

《立春》的结尾,所有的人都妥协了。

长头发爱朗诵的周瑜,剪短了头发,生了眼睛倍儿黑的小闺女;

黄四宝也剪了短发,换下了标准文艺青年的行头皮夹克黑长统靴,一边打大哥大一边开面包车;

被领导拿泰国人妖来比的胡金泉老师,踏实坦然地开始坐牢了。

王彩玲虽然还是不结婚,但是总算认真地当起了妈。露出了始终不曾有的笑容。

一切似乎正常了,和谐了,可是却更觉得更凄寒。

(跳芭蕾舞的胡金泉,原本穿着海蓝色大衣系雪白围巾的胡金泉,一身雪白练功衣在音乐中旋转的胡金泉,在监狱之中被剃了光头,竭力想立起穿着黑布鞋的足尖。艺术把他的生命烧成了灰——是不是一定要有人成为艺术的祭坛上带血的牺牲?)

那样狂热的不顾一切的追求似乎可怜;妥协了,又是悲凉。

我说:我还是要再考到北京去的。

我是不是还想在琉璃厂偶遇着他?也许是。那时候,会说什么?....

也许会说:“看过《立春》没?前几年的电影。那里面有个黄四宝,长得还真有点像你。”

谨以此,纪念ZS。

求《立春》影评

《立春》影评

AI是我最爱的科幻片,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我印象至深,小机器人大卫在仓库里看到无数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机器人时的震惊和绝望。在多年之后,我依然清晰的记着大卫那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悲伤的脸。大卫是在那一刻才真正认清自己,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唯一,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可被替代。说不清,这样的认识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人要么傻一辈子,要不就早日清醒,最怕是傻到没有什么资本的时候,清醒了过来,于是一切都变得凄凉。

王彩玲,你可以说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努力奋斗着。她就像一只蛾子,努力破茧,她以为破茧之后的自己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不明白,无论她如何努力,她只能是一只蛾子。在小城里技惊四座的唱腔,到了首都北京,就成了人家眼中的鸡肋。王彩铃有梦想,但却没有看清自己的能力。她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她痛苦着。但是,到底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痛,还是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天才来得更加伤人?

王彩玲是一个单纯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溶于世俗的人,她不甘于溶于世俗,因为如此,她就太平凡了,平凡的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她。所以,她会穿着恶俗的健美裤却装出一副清高的做派。她的装不让人鄙夷,却让人觉得心酸。但是她的伪装很容易剥落,只要她认为遇到了知己,她会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这种单纯,对于那样的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她没有花容月貌来让男人心疼她的单纯。所以,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暗恋的男人骂,骂她强奸他!一个男人,如何可以被强奸?那一刻,我看到了男人无耻的新的底线。

王彩玲的悲哀还在于她看不起那些她认为不是同类的人。她不明白,油画,歌剧,芭蕾舞只是艺术海洋中的几朵浪花,二人传、年画、秧歌也一样是艺术的一种。芭蕾舞并不比扭秧歌高尚多少,跳芭蕾舞的人也不比扭秧歌的人高雅多少,每个人都有喜欢自己所喜欢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可是,王彩铃认为自己高雅了,她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她会认为那个妄图追求她的男人是烂杏,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却认为那个男人可能是她有可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属。一个看不清自己的女人,是一个无法抓住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女人。

王彩玲的牺牲也是一种自认为高尚的牺牲,可惜每次牺牲她都真的被牺牲了。整部电影看到最后,我觉得她最幸福的时刻,正是她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她和保养的女儿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女儿,她放下身段贩卖羊肉,为女儿筹动手术的钱。我想那时候的她是充实而满足的。她的四次进京,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第二次为了爱情的理想,第三次为了那个假癌症女孩的理想,第四次带着女儿进京,则彷佛是在纪念那过去所有的理想,她终于从梦想里回到了地面上。我相信,她看着女儿,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时候,虽有心酸,但也是平静的。平静的生活,也一样可以幸福,幸福不仅仅属于掌声四起的舞台。

电影里还有一个人物,我是一定要提的,那就是跳芭蕾舞的胡金泉。这个人物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他热爱舞蹈,热爱到了分不清舞蹈和现实。生活里的他,彷佛也在舞蹈,骑着脚踏车都那么仪态端方。他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是希望可以安静的跳舞,即使是教人跳舞,他也没有任何倨傲的表情,这与王彩玲是截然不同的。可惜,他太特别了,这样的特别容不得世人的眼睛。王彩玲拼命的想要与众不同,胡金泉则是拼命的想要认为他与别人没有两样。他努力的很艰难,但始终无法见容于世。所以,他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当他离开王彩铃的家里时,我以为他会寻死,幸好,他没有。他依旧对生活怀着热爱,他在铁窗里对王说,布鞋和舞鞋也差不多,也可以踮起脚尖。他站起来,轻轻起舞,那片刻是整部电影里最为华丽的片刻,注定成为经典。王彩玲的悲剧让人看到这个女人的不足,而胡金泉的悲剧则让人看到了世俗眼光和所谓大众道德的丑陋。

少年时候,我们都有过不那么实际的梦想。大部分的我们都在现实中明白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不仅仅是努力那么简单,所以我们选择了知足常乐,我们寻找平凡的快乐。但总有一些王彩玲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坚持着的斗士们,比大多数的我们都活得辛苦,可能也比我们更不快乐。但她们却总有一些东西打动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我不懂该说她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因为人要看清自己很难,就跟大卫要明白自己是模子倒出来的一样困难,那些无谓的坚持,我们该是祝福她们,还是提醒她们?说实在,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在思考着。这篇文章本来有一个结尾的,但是我觉得我那个结尾太武断,对于梦想这种我们曾经拥有但却有逐渐失去的东西,我们实在没有权力去指点太多。所以,在文章结尾,我给自己留下一个问号,也许,这个问号在未来的某天,我会给自己一个回答。

关于春这部电影的影评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 。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立春那天,微博上各类ID都贴上了这段话,以至于我又想起了这部电影。蒋雯丽的声音自有一种能透人心的魔力,看到这话,她在电影《立春》里的包头方言就又在耳边回响了好几天。

增肥的蒋雯丽在电影里是一个市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叫王彩玲,肥胖孤僻高傲,一口龅牙,脸上散布黑斑和痘痘,她喜欢意大利歌剧,最大的梦想是到巴黎歌剧院唱歌。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内陆小城,还没有多少人能懂得欣赏这个,同样欣赏不了的还有芭蕾和现代派绘画。所以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各个剧团和音乐学院面试求录用,拿钱托人为自己办北京户口,一心想离开这个城市。在北京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却总是被毫不留情拒绝,回到小城还得趾高气昂,仿佛志得意满,见人就说我要北京了,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人活一口气啊,她大龄单身,没有朋友,长得不好看,唱得又是没人听懂的歌,在这个小地方她收紧心纯粹只为不甘平庸的目标而活,所有难过和不堪都往肚里咽。

《立春》电影里是有三个心怀梦想却不得志的年轻人,李光洁饰演喜欢画画,一心进中央美院屡考不中的工人黄四宝,另外一个是从小痴迷芭蕾被小城人嘲笑敌视的男舞蹈老师。三人在同一个城市因相同的命运而有了交集。我记得王彩玲侧躺在床上给黄四宝当裸体模特时说的契科夫的小说《三姊妹》,她说三姊妹住在远离莫斯科的小地方,想莫斯科不了,姊妹其中一个懂六国外语的说,住在这种小地方,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跟六指儿一样是个累赘,然后沉默,说就像咱俩。这段真苦,可又有俩人同病相怜互相理解的欣慰。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还是个处女,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但爱情还是来了。她爱上了外表帅气颓废又带天真孩子气的黄四宝,甚至想为他放弃北京户口。但他不爱她,在她强行和他发生了关系后,深感厌恶的黄四宝当众羞辱了她远走深圳。她平时那么骄傲一人当晚爬上高塔自杀却没死成。一直钦佩她唱歌剧的黄四宝表兄来跟她求婚,说俩人年龄条件都差不多了就在一起吧,她说得决绝:“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 我是想,一个女人,她长得再丑,再老,也有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的权利。等到后来承受不住周遭人对自己及家人异样眼神的男舞蹈老师来请求俩人假结婚,她很生气也很清楚这样吃亏的是自己,而且知道这个没有芭蕾不能活的男人和自己有多么不同。王彩玲骨子里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得很重,绝不接受随便了结和将就。在这个她不想与之产生感情纠葛的落后小城,她不经意碰到一个人,一瞬间爱上他,即使受伤了她也只得认了。

记得最清楚的画面是王彩玲带着她新教的学生和她妈妈北京参赛,在拥挤昏暗的火车上,她手握经久不变的水杯对昏昏欲睡的两母女说:“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脸上散发着迷茫的光,那话一句句戳中人的心。心怀渴望的小城青年她是怎样憧憬着有一些东西来改变自己循规蹈矩平凡的既定人生?

时间的河流过,似乎什么也没改变,但又好像带来了什么。舞蹈老师为躲开世人探询鄙夷的眼神故意对女学员强奸未遂进了监狱,还能跳舞他就很满足。黄四宝摇身一变成为婚姻介绍所老板,开着车靠骗人钱发财。突发胃病后,一向不屑与小城人为伍的王彩玲开始与女邻居做朋友,不再常跑北京,用各种方法收拾脸上的黑斑和痘印,她还把办北京户口的钱要回来帮自称患癌症的女学生在北京顺利参加歌唱比赛。心慢慢低下来,她甚至遮遮掩掩婚介所登记,但仍没有找到爱情,她在路上与黄四宝擦肩而过。后来她到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儿童,因为当她走近那群玩耍的孩子时,别人都跑开,只有这小女孩坐在那对她笑。她给女儿取名王小凡,或许走了一圈她发现还是做一个平凡人最幸福。她一个人从草原运羔羊来开了个羊肉店,挣钱给女儿治病。

影片最后王彩玲带女儿又了趟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前她和已痊愈的女儿开心玩耍,当广场音乐响起时,母女二人专心侧头聆听,这时画面出现王彩玲身穿演出服站在中央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歌剧,屏幕打出一行字: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那时她该想起她那未曾实现的梦了吧,但不会后悔,亦不会悲凉。

每个曾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和不妥协都让人感动和佩服,总会有人因为天赋或条件不足等无从实现心中的愿望。漫漫长冬,终于立春了,大事不发生或者你已错过,会有东西慢慢改变。电影里王彩玲给女儿念书,讲毛虫从蛹到蛾的过程,念到雄飞蛾只有几天时间寻找伴侣,才短短几个月寿命,一生很快就结束时,一身冬装已换成夏装的王彩玲停下感叹:人比他们幸福多了。你看,不知以后会怎样,我们就往前走着。相信带着爱的,一切都如愿以偿。

立春:有多少梦想可以坚守 – 《立春》影评

不同于梦想实现的励志,也异于梦想破灭的悲情,影片《立春》中的梦想更像一种存在的需要,一种胶着的状态,它不易实现,也难说破灭。如同美味的菜肴放的时间久了,免不了透出一股馊味,王彩玲的梦想世界和臆想幻境也俨然有点混淆不清了。

影片开场,一段旁白后,是广播中王彩玲演唱的歌剧。王彩玲一出场,就已具备了相当的歌剧造诣。对于王彩玲的艺术成长过程,是缺位的,我们看不到她如何在音乐中启蒙,如何树立歌剧的梦想,又如何提升演唱素养。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她的努力,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努力更多的是她托人办户口,进京谋职这些俗务上。所以,王彩玲这个人物,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她一方面曲高和寡,一方面又世故庸俗,她高傲地拒绝了周瑜的第一次拜师,但得知办户口需要更多的钱后,又主动去车间收周瑜为徒;她可以无视邻居小张老师的打招呼,却暗地记下了周瑜来访的事;她在教周瑜唱歌时,一方面对自已作了客观的剖析,另一方面又信誓旦旦要唱到巴黎歌剧院,这一组镜头中,她始终处于镜子里,或者窗玻璃后面,暗示了她的壮志豪言更像梦呓。她自认一个怀才不遇的隐者,这种隐,却绝对不是她想要的,她始终在挣扎着逃离这种隐的状态,她迫切需要让自已暴露在光明中,有鲜花和掌声的光明中。但是,导演不断地用横贯银幕的火车,天安门广场冰冷的栏杆,骤然响起的下课铃声不断地强化一种暗示,这种暗示贯穿在影片的整个开端部分,王彩玲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臆想状态,不管她如何踌躇满志,观影的人却有一种心知肚明的默契——我们基本上对王彩玲实现梦想已经不抱任何期待。无法融入她成长历程的观众最多是对她的境遇给予轻度的同情,而很难发自内心地和这个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关于立春影评和立春影评人物形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