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例子)

更新时间:2025-09-16 07:46:49 点击:279

今天给各位分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例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判断共价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的方法有3种:

①若成键原子是同种元素原子,则形成非极性键,否则形成极性键;

②若成键电子对不偏向于某一成键原子,则形成非极性键,否则形成极性键;

③若成键原子不显电性,则形成非极性键,否则形成极性键。

在不考虑离域π键和配位键的情况下,方法①和方法②基本等价。

方法③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因为一个原子可以同时与同种原子和不同种原子形成多个共价键,一个原子与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因而表现电性,与同种原子之间则形成非极性键,因此带有电性的原子可以形成非极性键,即方法③错误。

扩展资料:

并不是只有非金属元素之间才有可能形成极性共价键,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也可以形成极性共价键,一般来说,只要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负性不同,且差距小于1.7,则形成极性键,大于1.7时,则形成离子键。

极性键介于离子键和非极性键之间。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未必是极性分子,衡量极性分子的标准为偶极距的大小,只有当偶极距不为零时,分子才具有极性。简单来说,分子中,中心原子化合价的绝对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时,为极性分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和判断是怎么样的?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如下。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1、CO2、CC1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形成条件

并不是只有非金属元素之间才有可能形成极性共价键,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也可以形成极性共价键(比如AlCl3,BeCl2等),一般来说,只要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负性不同,且差距小于1.7,则形成极性键,大于1.7时,则形成离子键。

怎样快速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相同原子形成的就是非极性键如氧气,不同原子形成的就是极性键如氯化氢。

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的构型不对称,则分子为极性分子(polar molecules)。如:氨气分子,HCl分子等。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

中心原子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形成原因:

按照前线轨道理论去理解,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解释。由于分子轨道是由原子前线轨道线性组合而成。若A原子的电负性比B原子大,则其前线轨道能级比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低。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能量低的成键轨道的能级与先前的A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

故此成键轨道主要由A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而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Anti-Bonding Orbital)能级则与原来的B原子前线轨道能级更接近,则其主要由B原子的前线轨道构成。由于电子优先分布于成键轨道,所以,电负性较大的A原子则占据了更多的电子,共价键的极性就这样产生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极性键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

所谓的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是针对共价化合物而言的,即组成化合物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它属于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若存在2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相连,则它们的连接形式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2、受力分析法: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4、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形成的条件:1、当电子对两边的原子不同时,对电子的吸引力就不同,就会使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大的原子。形成极性。2、当电子对两边的原子相同时,对电子的吸引了就相同,电子就不偏向哪边原子。形成非极性。非极性键的特点:1、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2、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是什么?

判断方法:

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

受力分析法: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相关内容: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视结构情况而定如CH4就不是极性分子。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即极性键是形成极性分子的必要条件,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应该怎么判断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高中化学很容易混淆的一个点,那么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1)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 >1) ,如H2、Cl2 、O3、P4 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 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

子化合物( 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 。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高中化学很容易混淆的一个点,那么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1)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 >1) ,如H2、Cl2 、O3、P4 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 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

子化合物( 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 。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关于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和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例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