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起变法,以及吴起变法是春秋还是战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
1背景
2内容
3结果
4影响
5社会评价
1背景
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失失地。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
恰恰这时吴起来到楚国,吴起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说,楚国贫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即大臣的权势太大,威胁着国君的权力;受封食禄的贵族太多,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税收。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
2内容
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凌百姓,导致国贫兵弱。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之士,为了整治官场腐败,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义不顾毁誉“。同时裁汰”无能“,”无用”之官,节约经费“抚养战斗之士”。
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
3结果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吴起被箭射杀,死后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4影响
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5社会评价
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
《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
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其内容概括说来:一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收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即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凡已传三代的封君,国家收回爵禄,将原受封的土地收归国有,疏远的公族一律不再享受王室的特权,同时还把一些旧贵族迁往地广人稀之处开垦荒地,把从以上各方面节省下来的经费财物用来抚慰供养战斗之士。二是“叨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即彰明法制,详定律令,裁减冗官及无能的官吏,并削减留任官吏的俸禄,“以奉选练之士”,增加国家的兵力,加紧士卒的训练。三是:“要在强兵,破驰说之盲从横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斥逐高谈纵横之术的游说之士,禁止私门请托,把全国的思想和舆论统一到“强兵”的主要方面来。
吴起的变法进行得雷厉风行,大大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楚国向外扩张,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阻挡韩、赵、魏南进之势,西伐秦国,疆域大为扩展。公元前381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向楚求救。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这时楚国的势力已北抵黄河,南至苍梧(今广西北部),达到全盛时期。
吴起变法,逐步使楚国国富兵强,但也严重地侵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公元前381年,支持变法的楚悼王病死,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至楚悼王尸体旁,伏尸躲避,最后被乱箭射死。旧贵族还不罢休,竟把吴起的尸体绑在几辆马车上,车裂肢解,以泄愤解恨。楚太子熊臧继位,又借旧贵族箭射吴起时射中悼王的尸体大做文章,令楚国新的令尹,将参与射杀吴起的70余家旧贵族夷宗灭族。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早于商鞅之死43年,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改革而牺牲的第一人。吴起死后,变法停止,楚国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吴起变法的内容散见于典籍中,归纳如下:
一是均爵平禄。楚国爵禄是世袭的,即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也可承袭享有爵禄;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极大地伤害了将士的积极性。
吴起免除贵族三代以上无功人员的官职,收回封地,取消俸禄,把住在国都周围的旧有显贵迁到地广人稀的地区。
二是拓土殖民。春秋至战国时期,楚国用武力灭掉许多国家,得到了广大领土,但都未及开发。吴起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这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三是裁撤冗员,整理财政。吴起废除楚国无用和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吴起还主张节省费用,奖励耕战,加强国防,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贡献的将士。同时建设国都,把城墙加高,增强首都的防卫能力。
关于吴起变法和吴起变法是春秋还是战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