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人来了,以及中国人来了观后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那个矮中国人指的是赵无极。赵无极在法国留学学过画画,认识很多知名画家,他的绘画也是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
一、赵无极概括
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2018年9月30日,赵无极平生创作尺幅最大的油画三联作《1985年6月至10月》(长达10米,高达2.8米)在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拍“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专场上,以4.5亿港元落槌,计入佣金后,成交价为5.1亿港元。这刷新了赵无极世界拍卖纪录,也是香港艺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的画作。
二、赵无极的经历
赵无极本人的经历也是非常的奇妙,他曾经留学过法国,在法国学习绘画,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的有名的画家,比如说毕加索以及米罗,马蒂斯等绘画大师,他在国外潜心学习,同时也不断的和别人交流艺术和绘画上面的心得,从而也是让自己的绘画和艺术境界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也正是为什么毕加索在开画展的时候,都会问到赵无极的原因,这也是惺惺相惜的感觉。
赵无极与毕加索、张大千等名家都是挚友。到法国后,让其惊喜的是,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一度毗邻毕加索的画室。已届八旬的毕加索一心沉醉于绘画,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若赵无极不在,他也会问,“那个矮个子中国人来了吗?”能和毕加索,米罗和马蒂斯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赵无极也算是有极高成就的人物了。
在法58年的创作中,赵无极先生的作品风格独创、想像丰富,他以西方表现力极强的油画形式展现了中国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他在巴黎重新发现了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BBC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的简称,即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22 年,总部设在伦敦市,为英国政府资助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它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12人监督委员会以公众利益信托人的身份管理,标榜始终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然而,BBC这些严密的监管措施,并没有保证其新闻产品的真实性。以2011年BBC的人文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为例,它出现了诸多新闻偏见、预设观点、主观臆断、情思过激等等,这些偏见都与BBC纪录片给人的“公正、客观”印象相悖。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隐藏在纪录片里、打着“真实”旗号的偏见,颇有恶劣的影响力。
《中国人来了》中,充满情绪化的语言多过了客观评价,主持人对情绪化的采访没有合理控制,反而是引导和激发受访者的负面情绪。一对常年居住在赞比亚的白人老夫妇说:“中国人想要的只有利益、利益导向,他们把能从这个国家、这个矿山拿走的都拿走了,回馈尽可能地少,所有东西都在被破坏,所有东西都很脏,充满了垃圾。”这段话显然带有强烈的情绪,全盘否定中国人在当地的作为,然而BBC却认可了这样的情绪化评价,让主观的偏激情绪误导受众的价值判断,公正更无从谈起。
该纪录片的第二集中,视野更加开阔,记者贾斯丁来到巴西和美国,探寻中国在这些地方发展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他谈到:中国人在巴西的发展,带给巴西人 巨大财富的同时,巴西也为此付出不可逆转的环境代价;而对美国人而言,中国人的到来无论是在文化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BBC的一部纪录片《中国人是如何愚弄世界的》,讲述了以武汉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奇迹,却称其为“中国例外论”,引起了网友的热评。而早在2011年,BBC曾做过一个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
探究了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这部纪录片共分两集,第一集:记者贾斯丁在非洲南部;第二集:中国在巴西和美国的发展和当地人的反应。
关于中国人来了和中国人来了观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