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7尺等于多少厘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腰围27尺等于多少厘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1、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2、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3、秦时,一尺约23.1cm。
4、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5、三国,一尺合今24.2cm。
6、南朝,一尺约25.8cm。
7、北魏,一尺合今30.9cm。
8、隋代,一尺合今29.6cm。
9、唐代,一尺合今30.7cm。
10、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11、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12、近现代 3尺≈1米(m)。1尺≈33.3333厘米(cm)。
七尺含义
1、古代指二十岁
《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
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扩展资料
释义:(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出处】:《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示例】:《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释义:(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出处】:《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示例】: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中医名词。
会阴穴异名。《太上黄庭中景经》:“去脐一尺变化神。”李千乘注:“一尺,阴下胞上,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交会之门也。中有真人,号曰制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一尺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又称为“市尺”,是流行于民间的长度计量单位。
在古代,每个朝代度量长度不一样,因此1尺所代表的长度也不相同。
古代单位长度(以明代为例)与现代换算1尺约为31.10cm。
现代单位长度1尺约为33.33cm。
根据换算数据可得
古代(以明代为例)7尺约等于217.7cm,7x31.1=217.7cm
现代7尺约等于233.31cm,7x33.33=233.31cm
扩展资料:
我国各朝代度量长度
商朝,一尺约16.95cm;
周朝,一尺约19.91cm ;
秦朝,一尺约23.1cm ;
汉朝,一尺约21.35;
南朝,一尺约25.8cm ;
隋朝,一尺约29.6cm ;
唐朝,一尺约30.7cm ;
宋元朝,一尺约27.68cm ;
明清朝,一尺约31.1cm。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市制
百度百科—尺
古代,7英尺是26乘以7是182厘米,一英尺大约是26厘米。七英尺来自古代,当时的“尺”要比现在的“尺”要短。
最早的传世尺子出现于出现于商朝,尺1931年河南洛阳东周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
秦代沿袭周尺,1尺也在23厘米左右。西汉尺现今出土了8支,实测长度在23到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略大于周尺。流传至今的东汉尺比较多,仅出土的就有40多支,实测长度均在23到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比西汉的尺子长了0.2厘米。
1、古代的尺比我们今天所说的短一些,古代的一尺大约为26厘米。
2、所以古代的七尺大约是:26×7=182厘米。
3、“七尺男儿”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所以当时来看,七尺大约是23.1×7=161.7厘米。
4、古代尺的长度的大致演变过程: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种类:
蛇仔尺:是专用来画曲线的尺。
三角尺: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尺,方便画平行线或垂直线。
计算尺:一种计算工具。
软尺:常用来量度人体部分。
拉尺:用来量度建筑物、家具等。 在尺规作图中,尺被视为可画无穷长的直线的工具。
相关传说:
鲁班的一种发明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
帛布尺,又称裁缝尺或裁尺,与班尺同源于律尺,但非历代相传承,年久已失其标准,成为另一尺度系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
按照现今的测量身高来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等于1.7米左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长度却不一样。根据史料记载,“七尺男儿”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是23.1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1.7厘米左右,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9.4厘米左右。但实际上“七尺”并非是指身高。而是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孩童为三尺,成人为七尺。七尺之躯代指成年人。《滕王阁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则表示自己是孩童。
七尺就是1.68米左右。
“堂堂七尺男儿”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所以我们一般讲的“七尺男儿”中的“尺”指的是秦汉时代的尺,约为现在的七寸,也就是24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8米左右。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古代的男儿的身高怎么会这么低呢?竟然只有一米六八左右,这放在现在真的算是比较低的了。
古人的身高普遍比我们现代人低,考古发掘的古代墓葬给我们提供了证据。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身高是1.54米;1979年南京市随车乡桥冈村出土了明代商人华伟夫妇的尸体,男尸身高1.64米,女尸身高1.52米;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遗骸也就是1.64米左右。
古代人身高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汉书》中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二寸”,换算下来身高接近1.9米。这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孔子身高大约是1.97米。而在南方地区,湖南出土的战国男性骨架长1.58米,湖北西汉男尸身长1.63米,山西汉墓出土的男性骨架为1.84米。当年,身高较高的有89%的人在北方,特别是山东地区。
三国西晋时期古人身高普遍高大。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就是1.82米。诸葛亮,身高八尺,就是1.94米。关羽,身长九尺,就是2.18米。考虑这一时期人类的身高较为高大,但不排除度量器材中存在一定的出入。另外,《三国演义》中的文学描述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一时期人类高度判断。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人也较高,南朝宋武帝刘裕,身高七尺六寸,就是1.86米,他的母亲刘安是沭阳人。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长七尺五寸,就是1.84米,看样子是遗传,父子差不多高。大多数人,都是把“七尺男儿”放在南北朝时代来计算,合1.72米。
关于7尺等于多少厘米和腰围27尺等于多少厘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