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麦克阿瑟回忆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日本在二战时期,对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伤害,其行为令人发指。裕仁天皇是二战中最神秘的角色,他鼓励士兵在战败后,剖腹自杀,然而在日本投降后,作为幕后的操纵者,他却安然无恙。
裕仁1921年即为,在位期间,发动了对外战争,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时期,天皇的形象在日本国民心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许多日本军人在战败后,剖腹自杀时,都要向他们的天皇谢罪,可以说天皇是罪不可赦的。
那么裕仁自己认为他该受惩罚吗?在战败后,许多的受害国、国际仲裁机构包括日本国内的一些组织团体,都认为裕仁是发动战争的元凶,应该作为头号战犯接受审判和处罚。裕仁天皇他也觉得自己罪责难逃。
美军在登陆日本后,立刻将100多名战犯进行逮捕审判,但裕仁天皇却不在内,为什么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没有接受战后的审判呢?
1945年9月27日,一次神秘的会面揭开了天皇神秘的面纱,也决定了他本人的命运。会面的双方,一方是裕仁天皇,一方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占领日本的美军最高将领。
裕仁的坦诚相待,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在麦克阿瑟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这次会面:他(裕仁)让我觉得,是我面对的第一个真正有素养的日本人。当然,在这次会面中,裕仁勇敢承认了自己在战争中的过错,对于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麦克阿瑟自然非常感动,但还是有一个疑问一直盘绕在他的心头,于是就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像你那些战败的士兵一样剖腹。
裕仁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早有准备,他解释道:我曾经在会议上,对战争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没有起到作用,最后只能保持沉默。他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也想阻止战争,但是,做不了主。麦克阿瑟听后沉默了。
其实,在占领日本初期,麦克阿瑟没有去废除天皇制,在向美国国会的提案中,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天皇是日本的象征,立刻将天皇定罪,会使日本民心不稳,不利于盟军对日本的控制。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麦克阿瑟的提案,天皇制得以暂时保留。
麦克阿瑟作为占领日本的最高统帅,通过各种方法使得日本天皇在东京审判中,不会遭到任何起诉,给裕仁发了一块免死金牌。
当然,麦克阿瑟的考虑是多方面的,无论他是否相信裕仁的陈述,对战争局势的把握上面,他认为应当把天皇保护起来,而不是立刻兴师问罪。
历史就是这样,是否是因为天皇和麦克阿瑟的见面,导致了最终麦克阿瑟想法的改变?现在已经无法确认。包括当时的美国国会,为什么会通过麦克阿瑟的提案,更加无人得知。
1934年,美国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下,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让麦克阿瑟不忿的是,军费却连年下降,军队的建设常常捉襟见肘、非常困难,一些报刊杂志形容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差的军队”,麦克阿瑟对此十分头疼。
一是,他越来越孤立。自担任参谋长一职,就为保住本就不多的军费四处奔走,不惜与国会撕破脸,好在当时有陆军部长等人支持他,军费没有减免。如今,包括陆军部长等一大批人离任,他与国会的矛盾更加激化,到了孤掌难鸣的地步。
二是,树敌太多,遭到报复。由于麦克阿瑟一贯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国会中有相当一批人看不惯他,总想杀杀他的傲气。当有人提议将全国210个陆军基地关闭195个,并将陆军集中在15个基地内,这一提案得到了多数议员的同意。
麦克阿瑟得知后,大骂这些“短视”的官僚们。在他看来,德国的“蠢蠢欲动”,他们视而不见,国家安全岂能如此儿戏。他不断地写信给国会,申诉不能关闭基地的理由,但还是关掉了其中的50个基地,他也品尝到了“对牛弹琴”的痛苦。
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胡佛时期经济最困难,军费还一直保持在3.04亿美元水平;罗斯福上台后,经济有所恢复,反而要减少9千万美元,这可是要将陆军整垮的节奏。麦克阿瑟眼看着陆军要毁在自己手里,倍感羞辱和愤怒,他爆发了。
这一天,他来到罗斯福的办公室,说明自己要求辞职的理由。两人很快吵了起来,情绪激动的麦克阿瑟,愤怒的说道:“当美国在战争中失败时,一名士兵躺在泥泞里,喉咙被敌人踩着,发出了最后的诅咒,一定是罗斯福,而不是麦克阿瑟”。
罗斯福铁青着脸说:“你不该对总统这样讲话”。麦克阿瑟自知理亏,索性“破罐破摔”,坚持己见。当他离开总统办公室,陪其一起来的陆军部长,兴奋地对他说:“你拯救了陆军!”没有缓过劲的麦克阿瑟,瘫坐在白宫的台阶上。
麦克阿瑟为美国参加二战,打造了一支不错的军队。
1935年,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并实行义务兵役制,很快德军扩编为50万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拒绝裁军并拉开了侵略的序曲。这些终于唤醒了美国精英们的忧患意识,对麦克阿瑟的扩军备战不再抵制,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
麦克阿瑟在5年的任期内,一直为陆军的发展极力争取。尽管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总算获得了大额拨款,让他和参谋部成员们欣喜万分,“奶粉来得迟,但转折还是来了”。当然,麦克阿瑟对军队的改革,是他作为参谋长的最大“亮点”。
首先,改组军兵种。陆军机械化是他改革的重点,大刀阔斧地改组骑兵部队,大力发展坦克和战斗车辆,建立了第一支机械化骑兵团;其他部队全部实现摩托化建设。并将陆军各部整编为22个师,组成4个野战集团军,定期组织大规模演习。
其次,建立独立空军。在审理老朋友米切尔“不服从上级罪”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认为未来的战争,陆地、海洋都需要空军的掩护,所谓的“制空权”。在其离任前,陆军航空兵已拥有各类先进战机2300余架,并在海外建立了空军基地。
随着航空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麦克阿瑟同意成立航空兵总司令部。也就是说,空军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军种,并下设轰炸机、驱逐机、侦察机、攻击机等共75个中队,直接受命于陆军参谋长或海外驻军司令。
更重要的是,对军事学校进行大胆改革,建立系统的军官培训体系。设立指挥与参谋学校,培养尉官一级的军官;恢复陆军军事学院,培养校级军官;加大对母校(西点军校)的投入,并扩大招生规模。这也是二战中,美军迅速壮大的根本。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麦克阿瑟对历来杂乱无章的授勋政策,进行了整合和改革。设立服役优异十字勋章、银星勋章和紫心勋章三级标准,在确认军人的英勇行为和付出牺牲等方面进行细化,激励了军人的斗志,以及对荣誉的尊严感。
麦克阿瑟离任之际,国会对他制定的防务政策,以及在加强国家安全做出的的贡献,授予他一枚服役优异十字勋章。不管怎么说,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之所以能够保持一支不错的军队,麦克阿瑟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尽管他不招人喜欢。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886年,6岁的麦克阿瑟上了小学,但跟随父亲东奔西颠的军营生活,早已养成了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性格,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成了一件最难受的事情,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好几门功课都不及格,但打打杀杀是他最热衷的游戏。
2年后,其父亲调任华盛顿陆军司令部,麦克阿瑟也进入了一家富人学校,尽管生活安定了下来,但同学们非富即贵,让他从小养成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极不适应。更由于一次大病后,麦克阿瑟说话变成了口吃,成为同学们耻笑的对象。
作为一个要强的孩子,最在意荣誉和赞扬。而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学校里,由于初来乍到和口吃病,麦克阿瑟的自尊心第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摧残,甚至连老师也“冤枉”他。更让人懊恼的是,因为口吃,他连“发飙的”回击能力都没有。
那段日子是小麦克阿瑟最黑暗的时光。细心的平克尼自然明白儿子的遭遇,她一面鼓励他树立信心,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面开始有针对性地通过朗读纠正儿子的口吃。
在母亲的关怀下,麦克阿瑟不再暴躁,默默忍受着同学们的羞辱和嘲弄,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矫正口吃病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治愈了口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同学不再嘲笑,老师也经常表扬,让他找到了“高人一等”的方法。
一次期末考试,当老师宣布开卷考试时,全班同学拍手称快、欢呼雀跃。当他们飞快地把试题做完后交卷,只剩下麦克阿瑟一人在继续答题,他没有翻书,独立思考地完成了考试。其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坚强意志力,让老师褒奖有加,从此刮目相看。
正是这个事件,显示了麦克阿瑟从小就有着非凡的抱负,培养了他绝不认输、勇往直前的品质,并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他看来,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地方,唯有学习好,是保持和维护家族优越感的唯一途径。他十分享受被人夸赞的感觉。
“子承父业”,上西点军校。
1893年,13岁的麦克阿瑟小学毕业,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进入西德克萨斯军事中学读书。从小在军营长大的麦克阿瑟,很快适应了学校的严格管理,学习不是大问题,但体能是他的弱项。从不服输的麦克阿瑟,主动要求担任体育委员。
并且像小时候对付口吃病一样的,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学习后就去操场跑步,下雨天就在健身房锻炼,伴随着发育,中学毕业时,麦克阿瑟身高已达1.80米,身材匀称,体能更是不在话下,足球、网球玩得都不错,多次获奖。
学习更是无人能及,年年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其毕业时,他的成绩平均97.23分,几乎是满分了。更有意思的是,麦克阿瑟的演讲才华展现了出来,原因是新来的校长不仅降低教师酬薪,而且还裁员,引发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满。
作为低年级学生代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众人。尽管有些紧张,但他据理力争,每句话有条有理,抨击校方的软肋,赢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首次成功彻底激了发麦克阿瑟的演讲才能,并一发不可收,经常参加校方组织的演讲比赛。
4年后,麦克阿瑟以骄人的成绩从中学毕业。这样孩子在父母眼里简直就是骄傲,上西点军校成了全家人向往的地方。要知道,西点军校是美国将军的摇篮,也是其父亲的梦想,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麦克阿瑟身上,但西点军校不是那么好进的。
当时的西点军校,全校学生也不过500人,每一名学员必须有议员以上的人物推荐才能报考。恰恰这时,美西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的父亲被晋升为准将,率部远征菲律宾,他决定放弃报考西点军校,参加父亲的部队,实现自己的军人梦。
但父亲拒绝了他,“仗有的是打,上军校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带兵打仗”。母亲平克尼更是和现在的许多家长一样,陪伴着儿子复习,并利用家族关系,争取到了报考名额。麦克阿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高出第二名13分的成绩高居榜首。
那时的西点军校就像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一样。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可以说是天大的喜讯,自豪感和激动可想而知。作为父母的骄傲,麦克阿瑟自然承载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和优越感,更是他日后彰显目中无人、高傲和张扬个性的资本。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麦克阿瑟回忆录》里说:“从后窗望出去,一大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破车纠集在一起,加上到横滨的道路,这就是日本最好的运输机关了。”
但是就算是马戏团,老板也是大帅爷,威风还是有的。日本政府动员了30000名宪兵,(这个数字出自GHQ情报部G2的部长维罗比少将的回忆录,考虑到只有36公里的距离,怀疑维罗比少将会不会多写了一个零?)一律背朝大路,荷枪空弹,为大帅爷保镖。
哪来的那么多宪兵?其实都不是正宗宪兵,都是临时动员的步兵和炮兵。虽然据说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就有了宪兵,可日本的宪兵和美军的MP(Military Police)是绝对不一样的,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发布的《宪兵敕令》开始,日本的宪兵就不是军事警察,而是政治警察。到了东条英机的“宪兵政治”年代,宪兵更是完全成了秘密政治警察。一败战,宪兵们知道罪恶深重,早就各自逃命去了,哪还召集得起来。
这拨“农民工宪兵”也没有原来的白底红字的标志符号——没钱给他们做,自己想法子解决。于是大家在左臂上绑上一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布条,上面从右到左写上“宪兵”两字,这点是统一的,但是书法各有特色(笔者敢打赌里面有写错别字的)。
日本宪兵
维罗比少将有点担心,这拨可是昨天的敌军啊,就算端的是空枪,可要是一拥而上,也能把大帅爷用刺刀扎成一只豪猪啊,“科特,人都会死的”,少将的老板永远是酷哥兼帅爷还有好莱坞明星。
笔者原来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喜欢抓蛇玩,就是见到蛇先用食指和中指夹起尾巴猛甩两下,蛇的骨头就全散了架,愣在地上就不能动了,再来慢慢地取蛇胆吃。这天晚上的大帅爷估计也就被颠得和那些准备捐献胆囊的蛇差不多了。但是大帅爷就是大帅爷,就算被颠散了骨头,架子照样不倒,照样正襟危坐,一直挺到了横滨的New Grand Hotel。
酒店的总经理野村洋三带着酒店的员工们在酒店外边弯着腰站成了一排,以最隆重的日本式礼仪把大帅爷迎到了上次来时住过的315房间。
在那个管理还没有用上计算机的年代,这家酒店居然能记住大帅爷上次住过的房间,应该说日本人的服务确实是第一流的,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饭就没办法了。
据说那天野村洋三就只找到了一点冰冻鳕鱼和鲭鱼还有一盘醋拌黄瓜,本来做鱼的沙司里要有鸡蛋,但野村找来找去找不到鸡蛋,只好作罢。
即使是已经饿坏了的大帅爷当然也是一口都没法动,到了晚饭的时候,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拿来了牛肉、面包、葡萄给酒店厨房用,才算没有让大帅爷在登陆日本的第一天就饿肚子。
麦克阿瑟
这一顿饭意义重大,特别是那个鸡蛋的问题,几乎所有有关麦克阿瑟对日本占领的书都会提到。
现在“安全”两个字基本上没问题了,但是大帅爷从饭桌上看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加严重得多。
1950年,随着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美国在联合国苏联缺席的情况下,提议组建联合国军,“向韩国提供必要援助来击退武装进攻,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军远东司令,并“即刻将地面部队投入朝鲜”。
重返战场的麦克阿瑟意气风发。在他看来,作为把控战争走向的最高指挥官,他有能力左右美国的政策,甚至以公开违背华盛顿的命令作为乐趣。他要让那些在背后“使绊”、嫉妒他的“一伙人”知道,谁才是战场上真正的“主宰者”。
首先,按美国策略,“为支援韩国,美军对侵入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进行打击”。也就是说,美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在三八线以南。但麦克阿瑟却公开地表示将“立即除掉北朝鲜机场”,明显是越过总统的权限,自作主张的将战争扩大。
其次,在未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他擅自向记者明确表示:“我会向总统建议给我两个师,就能守住朝鲜,但不知道总统是否会采纳这个建议”。麦克阿瑟再一次将自己凌驾于总统之上,而且还带有挑衅的口吻,狂妄至极。
更有甚者,美韩军队在朝鲜接连失利,已退守方圆一万平方公里的“釜山防御圈”。为了投入更多的部队,在未通报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情况下,麦克阿瑟率领由16人组成的盟军代表团前往台湾,商讨出兵事宜,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原来,在杜鲁门的战略中,为了不激怒中国,始终坚持“台湾中立化”。这下子,台湾利用麦克阿瑟大做文章,将美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麦克阿瑟的声明强调:按总统指示商讨军事问题,与政治无关。他的这份声明,无异于火上浇油。
杜鲁门得知后暴跳如雷,本身对这位趾高气扬、自命不凡的五星上将就十分反感,现在接连二三的左右美国决策,向政府挑战,他完全有理由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但冷静过后,考虑到其威信太高又是用人之际,最后派人警告一番了事。
但麦克阿瑟没有任何收敛,仁川登陆是他的必然之举。
1950年8月,已是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刺头”的表现更加过分,甚至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表现的“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杜鲁门十分的震惊和愤怒,他召开紧急会议,阐明麦克阿瑟的言论并不是官方的政策。
怒火中的杜鲁门,再一次考虑解除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当然,他也知道“临阵换将”弊大于利,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走这一步,只是命令他收回言论,因为“与美国的政策和在联合国的立场是相对立的”。
谁知,不以为然的麦克阿瑟回复道:“是极慎重地拟写的,找不到任何不支持总统政策的词句”。这件事,让杜鲁门彻底对麦克阿瑟失去了信任,也是他最终被撤职的根本原因。此时的麦克阿瑟,又固执己见地准备进行一场大冒险的行动。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仁川登陆”。其实,按照麦克阿瑟在二战中的作战特点,以连续不断的“蛙跳战术”,进攻对手“薄弱”环节。就更容易理解,仁川登陆战役是麦克阿瑟的必然之举。中方军事顾问团曾经警告过北朝鲜,但未引起重视。
对于麦克阿瑟冒险式的作战,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对仁川能否登陆成功表示怀疑。在讨论会上,善于演讲的麦克阿瑟,批评布莱德雷等人胆怯,“充满了失败主义”,并狂妄地表示“要么听我的,要么就拉到”。
他认为战争就是一场赌博。三分可能,加上七分冒险,是他创造奇迹的公式。麦克阿瑟再次成功的“指挥”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并赌赢了这场赌博。受人瞩目的“仁川登陆”获得了巨大成功,彻底改变了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不利局面。
这场胜利对于麦克阿瑟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在军事上再次创造了奇迹,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誉,而且是对杜鲁门、美军内部反对者的最好反击。双重的胜利,让他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空前膨胀,更加的飘飘然,目中无人了。他要继续北上。
不管怎么说,仁川登陆的胜利,在某些方面确实左右了美国的政策,从防止被“赶下海”到决定扩大战争,统一整个半岛,前后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场胜利,不仅让麦克阿瑟更加嚣张,而且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陷入战争的泥潭。
看来,麦克阿瑟调动高层的本事不小。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麦克阿瑟回忆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麦克阿瑟回忆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