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键期假说,以及关键期假说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关键期假说与中国儿童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增加,外语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发文,要求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上海则要求自2003 年所有小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各地的少儿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幼儿园一夜之间变成双语幼儿园。这种现象使人们认为,外语教学越早越好。然而,是不是真的越早越好?外语学习是否有关键期?在我国外语学习者日趋低龄化的今天,有必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对第二语言习得和儿童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1.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出现的争论越来越多。Penfield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提出儿童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60年代,Lenneberg在Penfield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活动,所以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就又快又容易。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大脑已经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是针对母语提出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却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引发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新一轮的研究并使得争论越来越激烈,形成了观点相对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否存在?在外语学习方面儿童是否比成人更有优势?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否定了关键期的存在。
2.中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现状
2.1误解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目前社会上带有商业气息的幼儿英语班层出不穷,有的英语培训机构甚至推出“0至6岁幼儿学习英语工程系列”,提出能确保孩子3岁脱盲,4岁广泛阅读,5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事实上,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不是平行的关系,外语学习应在母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存在与否尚无定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说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还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不能作为理论依据。广大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心切,容易轻信此类不实广告,认为“英语学习越早越好”,于是家长一哄而上。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新鲜,家长也会为孩子的几个英语单词或几句对话感到欢欣鼓舞,但实际上,孩子越早学习英语,会越早让他们有挫折感,反而提早排斥英语。
2.2缺乏外语学习环境
儿童在语言习得上有明显优势,前提是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充足的语言输入。但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并且教师教授的方法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缺乏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另外,目前我国学校并不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实行小班授课,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参与讨论,增加语言利用的机会;相反,我国一般情况下每班人数在50人左右,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关注所有学生的语言表达。
2.3师资状况参差不齐
根据傅海燕对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质量的调查显示,在师资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缺少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优秀的英语教师更是严重短缺。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小学任教,这成为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师资的“瓶颈”。现在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由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转行而来,甚至有的教师“身兼数职”。
3.关键期假说对中国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3.1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
Malmberg认为:儿童启蒙教育不用母语是荒唐可笑的。杨雄里曾这样说过:人脑的可塑性年龄越小越强,年龄越大,学习外语时发生的词法、语法错误就越多,但绝对不能因此推论学外语越早越好。因此,过早学习外语,极可能造成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学校的早期教育必须首先确保儿童母语习得的完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过早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不但会混淆两种语言来表达思想,混乱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而且容易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这样会对智力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2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学习,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教学内容要体现真实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儿童偏向于直观的、隐性的学习方式,具有模仿能力强、敢于开口说英语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故事、唱歌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儿童的英语学习活动,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儿童英语教学应以口语教学为主,运用角色扮演,通过趣味活动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3.3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目前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中,要想使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外语取得一定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功,有标准、流畅的语言语调,口语流利、地道,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儿童学外语一定要开好头,否则,很可能导致学习者过早厌学,对以后的外语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只有大力加强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的情况下,才能使我国英语教学取的良好的效果。
4.结语
总之,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儿童时期学英语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只是一个假设,并未最终得到证明,不能简单地夸大其作用,外语学习低龄化还需谨慎行事。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M].New York:Wiley, 1967.
[2]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2004,(5).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探讨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一.社会现象: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于是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教班,很多年轻父母让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越早开始学习,越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
二.提出问题: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
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吗?
三.研究论证
1.关键期假说
复习概念: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关键期
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
(1)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二语习得领域里, 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Newport (1989)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想学第二语言更容易,好像有一个界定的发展期间。
(2)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
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也有很多;C.Snow等人研究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不同年龄的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情况;被试母语为英语,第二语言为荷兰语;研究者跟踪研究了被试在荷兰第一年里学习荷兰语的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儿童表现出一些优势,但成人同样也表现优势,在课堂学习,情况仍然如此。
3.绝对的关键期到底存在吗?
关于第一语言的学习,则关键期假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Birdsong在1989年也做了一个相似的研究,他也发现了明显的年龄作用。然而,他所发现的学习第二语言越早越好是指在人的整个生命区间,而不是在某一个关键年龄段期间。但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关键期假说的关系则不同。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怀疑这种绝对版关键期假说的成熟性,因为毕竟有些实例表明有的成人尽管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但第二语言的水平还是达到了近似母语熟练度或甚至相当于母语的熟练度。所以说,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来解释这种在二语学习中的年龄作用则比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更为准确而
全面。
四.论证年龄差异对二语学习的影响 1.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
青少年和成人在教室学习环境中的比较
参加此研究的学生是被招收到小学(FLES)学习外语。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中开始第二语言学习晚一些的孩子的表现能够赶上甚至超过那些比他们学习早的孩子。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外面环境中目标语的影响是有限的,成人学习者不仅比更小的学习者学的一样好而且超过他们部分由于成人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个体尽管在他们生命中更晚一些的时候开始学习二语但是也能达到像母语一样的水平,而且一些成人学习者对目标语句法的熟练掌握,与以这种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熟练程度很难区分。
年龄在二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青少年和成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成功地达到甚至是超过了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在某些方面成人要享有优势,比如:在学习能力方面,成人比孩子要记忆时间更长,并有更好的记忆能力。Ausubel认为成人比孩子有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而孩子趋向于依赖直觉。总之,在教室学习环境中,在目标语在教室之外没有用武之地的国家,表明儿童比成年学习者好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Schmitt 认为,近来的研究表明,孩子仅仅在目标语国家在教室之外的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才比成人更具有优势。而在
传统教室环境中,成人在一些方面如形态和句法方面和孩子学的一样好,而且往往比孩子更好。所以,说这种绝对版的关键期假说完全正确是不成熟的。
2.在目的语的自然环境中
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情况在目的语自然环境中比较
然而,在学习者能够持续接触这种第二语言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二语学习表现下降的证据”。比如说:Fasold指出研究者发现在二语习得中与年龄相关的下滑现象至少在目标语的一些方面存在,如在二语语音学习方面,如果学习者不能在早期被置于目标语的环境中去接触所学语言,那么他在二语原因方面总体来说很难达到本族人的发音程度和水平。有很多研究支持这种说法。根据Gass而言,在一些具体的任务中也许成人比儿童学习者做的好,但这种优势是短期的,它会最终被置身于自然的二语环境中的儿童学习者所超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语的最终成就在自然环境中比传统的教室环境中更容易取得。所以,在二语学习中,尽管有特例表明成人也能达到近母语的熟练程度,但的确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这是普遍的共识。然而,对于在某个年龄点之后把第二语言学到像母语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似乎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这样的年龄点存在。所以,绝对版关键期假说是不完全合适的。应该这样说更为安全,在自然学习环境中,有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把第二语言学到近母语的水平是更容易的,而这个阶段之后一些青少年或成人
尽管是在关键或敏感年龄之后开始学习但还是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限制,通过自我激励和个人努力也还是能达到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
结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的任何过度概括都是不可靠的。有学者认为,可以用“最佳期”或者“敏感期”来取代“关键期”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较好时期,但不是绝对时期,即使错过了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来达到比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这种看法是比较理性和折中的。
1.学习速度问题。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2.语音问题。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We rethink profound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studying younger age of our country due to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希望能够帮到楼主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键期假说内容、关键期假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