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德黑兰1943(电影德黑兰1943)

更新时间:2025-09-29 15:37:02 点击:24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黑兰1943,以及电影德黑兰1943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德黑兰宣言的1943年宣言

内容:

三国首脑表示“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宣布:“已经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从德国的“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

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他们在战后参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扩展资料

组成:德黑兰会议在发表《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的同时,还签订了对德作战的《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

这个当时保密的协定实际上是《德黑兰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

1943年《德黑兰宣言》即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И.B.斯大林、F.D.罗斯福和W.L.S.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

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43年》在线免费观看百度云资源,求下载

《德黑兰43年》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pwd=x55e 提取码: x55e

《德黑兰43年》

导演: 亚历山大·阿洛夫、弗拉基米尔·纳乌莫夫

编剧: 亚历山大·阿洛夫、弗拉基米尔·纳乌莫夫、Mikhail Shatrov

主演: 纳塔利娅·别洛赫沃斯季科娃、库尔德·于尔根斯、伊戈尔·柯斯托列夫斯基、克洛德·雅德、阿尔缅·哲加尔哈尼扬、乔治·热雷、Albert Filozov、阿兰·德龙、尼古拉·格林科、迈克·马歇尔、格列布·斯特里仁诺夫、杰斯·哈恩、Jacques Roux、伊芙莲嘉、奥莱加·费多罗

类型: 剧情、爱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法国、瑞士、西班牙

语言: 俄语、波斯语

上映日期: 1981-07-08

片长: Soviet Union: 150 分钟、West Germany: 153 分钟、Argentina: 155 分钟

又名: 德黑兰四三年、Assassination Attempt、Tegeran-43

《德黑兰43年》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国合拍,片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电影语言,堪称经典中的经典,1981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导演是前苏联的阿·阿洛夫和弗·纳鸟莫夫,法国影星阿兰德隆领衔主演。1988年由央视译制并播放过该片。

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以跨时空的手法记述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在德黑兰会晤期间,德国特工策划的暗杀计划被以安德列为首的苏联情报人员及时发现而遭失败,然而协助安德列粉碎暗杀阴谋的玛莉却在35年后在法国被神秘杀害...

影片题材宏大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苏德特工斗智斗勇的主线始终是淡淡地展开,没有美国好莱乌大片的矫柔造作和哗众取宠。但同时导演却运用各种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剧性爱情,使影片透着一股凝重的伤感,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影片的主题歌Une vie D'amour是当时法国歌坛鼎极人物Charles Aznavour的作品,歌声悠扬而有充满了伤感,而这也正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刘欢也曾唱过该主题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让爱情长留人间”。

德黑兰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一、内容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底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二、影响

1、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会议背景:

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

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首脑德黑兰会议是怎样的?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三大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会议就加速击溃德国法西斯,尽早开辟第二战场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议对大战的进程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会议的背景和准备 1943年是反法西斯国家捷报频传的一年。苏联红军接连取得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美英联军占领北非后,又在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这一切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了根本转折,德、日法西斯的覆灭已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尽快结束对德、对日战争,商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都希望举行首脑会议,其中罗斯福尤为积极。 罗斯福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大好时机。早在大战初期,罗斯福就下令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如何“从美国的最大利益出发”,“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秩序”。1943年以后,罗斯福更明确地表示:美国“已经取得的权力———道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权力”,“给我们带来领导国际社会的责任和随之而来的机会”,为了美国的“最高利益”,美国“不能、不应也不要回避这种责任”。同时,罗斯福看到,随着希特勒德国临近崩溃,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将日益重要;而美英在军事战略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在战后世界安排方面也潜伏着深刻矛盾。

     为了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罗斯福急于同斯大林和丘吉尔会晤,以便协调对德作战部署,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他特别希望能在有关战后世界安排和处理德国问题方面取得斯大林的支持与合作。 还在1942年12月,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顿河战线完成对德军的包围之后不久,罗斯福即一再向斯大林提议:他和斯大林、丘吉尔“应当早日会晤”,共同“作出重大的战略决定”,并“对德国一旦崩溃时应当采取的处置办法获致某种初步谅解”,还可讨论“有关在北非和远东的未来政策的其他事项”。 1943年5月初,罗斯福派前驻苏大使约瑟夫·戴维斯专程前往莫斯科,把他的一封“私人信件”送交斯大林,提出要跟斯大林进行几天“不带参谋人员”,“不拘形式的极其简单的会晤”和“谈心”。

    罗斯福还建议会晤地点可在白令海峡两岸的苏联或美国一边,而不要在英国属地或冰岛。因为那样做“很难不同时邀请”丘吉尔。斯大林复电罗斯福,表示同意两人会晤,但因苏联“正在准备击退德国人的攻势”,所以他不能离开莫斯科。 英国首相丘吉尔从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出发,既要依靠美国,联合苏联,以抗击德国,又要提防美国挖英国的墙脚;还担心苏联称雄欧洲。他看到美苏在第二战场问题上,观点比较接近,因而他不愿举行“三巨头”会议讨论这一类问题,但他又怕美苏撇开英国单独就重大问题达成协议。因此,他在1943年7月建议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这一建议得到罗斯福和斯大林的赞同。

关于德黑兰1943和电影德黑兰1943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