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大理国历史(大理国历史地图)

更新时间:2025-09-28 19:41:27 点击:415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理国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理国历史地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古时大理国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大理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居住着白族先民。唐朝时皮罗阁建立了南诏国,这是大理国的前身,公元937年段思平发动起义,建立了大理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理都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蒙哥汗战死后,忽必烈继位。1260年,段兴智北上朝见忽必烈,死于途中,忽必烈遣使吊祭,谥号“向义天定贤王”。第二年,忽必烈令段兴智之弟段实继任大理总管,段实也像他哥哥一样对蒙古特别效忠,深得忽必烈赞赏。

据历史记载,大理国段氏先后有9位皇帝主动出家做了和尚,比如圣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等都避位为僧。历史上有喜欢出家的皇帝,比如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笃信佛教,曾数次皈依佛门;清朝顺治皇帝也曾因爱情不得志而试图出家。

大理国的历史文化

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总之,大理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特色显著,苍洱风光优美动人,白族风情浓郁奇丽,再加之大理古城和新区是脱开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大理既古风犹存,又能全面地持续发展,在苍洱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

大理国的历史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扩展资料:

大理国的疆域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西南部,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设置八府、四郡、四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理国

大理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大理国时期是宋代。大理国是我国历史上宋代时期南方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大致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和广西西部、四川南部。主要民族有居住在东部的乌蛮(古代史书对西南土著居民的称呼)和西部的白蛮(今白族的先民)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

大理国的毁灭

大明七年(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

大理历史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

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

扩展资料:

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猪、牛、禽蛋等,特产有云南山茶花、苍山杜鹃花、大理雪梨、下关沱茶等。目前工业主要集中于洱海南岸的下关镇附近,有烟草、茶叶、食品、纺织等门类,盛产大理石。

位于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太和村"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规模较大,是国家级文物。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喜洲镇则是白族居民的聚居地,当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民居颇具特色。

位于洱海北岸的上关镇古代为大理古城的军事屏障,境内遍植朝珠花,以“上关花”而闻名。此外,附近还有鸡足山和巍山等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理

关于大理国历史和大理国历史地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