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Uber被罚款65亿(麻烦还没有终结 Uber又面临一项新的调查和起诉)

更新时间:2025-08-24 13:50:00 点击:430

今天给各位分享Uber被罚款65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麻烦还没有终结 Uber又面临一项新的调查和起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自动驾驶第一案宣判!前谷歌技术专家盗取机密被判18个月

文?|?六毛

谷歌、Uber和它们的前自动驾驶技术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中文名莱万多斯基)之间的诉讼纠纷持续多年,早已变成一件奇闻。

2017年,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向美国共享出行、硅谷科技公司Uber提起诉讼,索赔26亿美元,理由是Uber窃取了它的自动驾驶商业机密。谷歌前雇员Levandowski则是这次诉讼的焦点人物。

彼时Waymo在诉讼中表示,Levandowski在离职前曾下载超过1.4万份机密文件。之后这位前雇员又成立了一家新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这家公司被Uber给收购了。换句话说,Waymo认为Uber通过Levandowski拿到了自己的机密文件。

长达一年的调查和庭审后,2018年,Waymo与Uber达成了和解协议。但是,针对Levandowski个人的诉讼并没有结束。

如今,这场被称为是“自动驾驶第一案”的法律纠纷终于尘埃落定。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周二),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最后审判。

自动驾驶第一案终于落锤

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创始人之一、曾在Uber担任自动驾驶技术负责人的Leavndowski因窃取商业机密的罪名,被法院判处入狱18个月。同时,被勒令支付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万元)的罚款以及756499.22美元(约合人民币525.6万元)的赔偿金。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最终结局,那就小看了Leavndowski。

今年7月,Levandowski针对Uber提起了一项新的诉讼。如果胜诉,则意味着他在面临牢狱之灾的同时,还会从Uber那里净赚约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7亿元)。

纵观这场纠纷,说明自动驾驶人才的珍贵与难得,即使Uber这种大型科技巨头,也是求贤若渴,甚至不惜采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获得技术,产业竞争可谓非常激烈。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谷歌、优步两大科技巨头对比公堂?又能给自动驾驶公司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明星工程师跳槽 让谷歌和Uber打起官司

先聊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主角——Anthony Levandowski(中文名莱万多斯基)于1980年3月15日出生。2005年,25岁的Levandowski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工业工程和运营研究硕士学位。

Levandowski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自动驾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工程师之一。

早在2007年,谷歌X实验室聘请了Levandowski、Sebastian Thrun和他们的团队来帮助自己研发街景系统(Google Street View)。

据公开资料,谷歌街景系统成功的部分原因正是在于Levandowski在2007年和Pierre-Yves Droz、Andrew Schultz共同成立的一家初创公司。这家名为510 Systems的初创公司设计了一个车顶盒“Topcon box”——这种由激光雷达、摄像头、GPS、IMUs和车轮编码器共同组成的车顶盒,能够让汽车在行驶同时生成3D地图。

Anthony Levandowski

2008年,探索频道联系Levandowski,希望他能为一档名为“Prototype This!”的节目打造可以自动驾驶的披萨配送车。Levandowski同意了。

虽然在后面的拍摄中,探索频道为自动驾驶汽车提前进行了清场(道路上没有其他车辆),并且从头到尾始终有一队警车和摩托车护送这辆被改装过的丰田普锐斯,事实上这辆车还在一个狭窄的匝道出口处发生了刮蹭事故。

但是比这些都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拍摄,Levandowski和他的团队证明了一件事,即在有限的预算下,一辆安全、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是完全有可能的。

改装后的丰田普锐斯

2009年,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Chauffeur(即现在的Waymo,Waymo于2016年年底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启动,Levandowski、Sebastian Thrun成为联合创始人。

2011年,Levandowski创立的两家初创公司Anthony’s Robots和510 Systems被谷歌收购。

此后,Levandowski一直在谷歌公司工作,是谷歌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专家之一。据报道,除Chauffeur项目以外,Levandowski对谷歌的贡献还涉及街景系统Street View、Telepresence,、Ground Truth等内容。

Levandowski和谷歌的蜜月期是在2016年1月份宣告结束的。

Levandowski从当时谷歌的自动驾驶部门(当时Waymo还没有成立)离职约1个月后,与另外三名谷歌老将Lior Ron、Claire Delaunay 、Don Burnette共同创办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与此同时,Levandowski被时任Uber首席执行官的Kalanick聘请为自动驾驶顾问。

时任Uber首席执行官的Kalanick(左)和Levandowski(右)

更巧合的是,几个月后,Uber直接砸下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把Otto收入囊中,Levandowski则摇身一变从谷歌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专家变成了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技术负责人。

据国外媒体techcrunch报道,就在Uber收购Otto两个月后,谷歌对Levandowski和Ron提出了仲裁请求。虽然Uber并非此次仲裁请求的涉事方,但根据Uber与Levandowski的协议,该公司不得不为他提供辩护。

对Uber来说更大的麻烦在后头。2017年2月,Waymo针对Uber提起诉讼,指控其专利侵权并窃取商业机密。Waymo声称Levandowski窃取了商业机密,这些商业机密之后被Uber所使用。

由此,Levandowski、Uber和谷歌及其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之间的长达三年半的诉讼纠纷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Levandowski被判入狱18个月

很显然,面对Levandowski离职并创立新公司,而新公司又被Uber光速收购的诸多巧合,Waymo起了疑心。

通过内部调查与证据收集,Waymo认为Uber通过Levandowski窃取了自家的激光雷达等技术,并在2017年2月时对Uber提起了正式诉讼,指控其专利侵权并窃取商业机密。

随后,美国法院围绕着这一纠纷,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调查和庭审。而Waymo和Uber两家公司最终在2018年达成和解。

根据和解协议,Uber承诺不会把Waymo的核心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包括软件和硬件。同时,Uber还将向Waymo赔偿0.34%的公司股权。Uber当时的估值约为720亿美元,换算后0.34%的股权约是2.448亿美元(按当时价格换算大约15.42亿元人民币)。

Waymo和Uber双方的民事诉讼到此告一段落。但Levandowski本人却继续面临盗窃和欺骗的指控。

2019年8月,美国地方检察官指控Levandowski在谷歌工作期间犯有包括盗窃和企图窃取商业机密在内的共33项罪名。

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3月初,法院判定Levandowski犯有欺诈罪,应向谷歌公司赔偿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随后,在美国时间3月19日的又一次庭审中,Levandowski亲口承认自己盗窃Waymo的商业机密,并和美国地方检察官达成了认罪协议。

Levandowski承认33项指控里的1项,以此换取检察官放弃另外的32项指控。

Levandowski在认罪协议表示,自己曾于2016年1月17日左右将名为Chauffeur Weekly Update的文件下载并存储到个人笔记本电脑中,并在从谷歌离职大约10天后访问了这些文件。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Chauffeur Weekly Update文件中包含有Waymo的季度目标、每周目标和Levandowski团队的目标和主要成果。文件当中还总结了团队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已经克服的一些困难。

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周二),Waymo和Levandowski之间的诉讼案有了最后的结果。

美国地方检察官办公室曾建议27个月的服刑时间。在当天的法庭审理过程中,地方检察官办公室试图证明Levandowski是因为自负或贪婪而犯罪,并辩称他依然是个有钱人。

检察官 Katherine Wawrzyniak在总结陈词时表示,“他(Levandowski)拿走这些文件是错误的,这种行为抹杀了许多人的贡献,这些人都将自己的热血、汗水和泪水投入到了这个让自动驾驶汽车变得更加安全的项目中。”

Levandowski则尝试寻求进行罚款、12个月的家中监禁和2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

他还代表自己做了简短的发言:“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已经促使我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想借此机会向我在谷歌的同事们道歉,因为这辜负了他们的信任。我想对我的家庭道歉因为他们为我的行为已经付出了代价,之后还会因为我的行为继续付出代价。”

最终,这位谷歌前工程师被判入狱18个月,罪名是他在成为谷歌竞争对手Uber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前的几个月中,窃取了和谷歌自动驾驶汽车有关的商业机密。

同时,Levandowski同意支付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万元)的罚款以及756499.22美元(约合人民币525.6万元)的赔偿金。

宣判后,Levandowski在一份由律师提供的声明中表示:“今天标志着漫长的三年半的结束以及另一条漫长道路的开始。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这段艰难的时期给予我的持续的爱与支持。”

三、Uber喜提新诉讼 被索赔40亿美元

在谷歌和Uber达成和解后,Uber在2017年5月辞退了Levandowski。现在Levandowski又被判处18个月刑期,此案本该就此结束。但结果是还有故事,这场案件的主角正决定拼死一搏。

2020年3月5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裁决,Levandowski因为涉嫌从事秘密和欺骗性的活动,需要向谷歌支付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不过,当时Levandowski声称自己仅有5000万美元-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万元-6.9亿元的个人资产,无法支付罚金,并因此申请了破产保护。

今年7月,Levandowski又针对Uber提起了一项新的诉讼,而这项诉讼如果胜诉,则会让Levandowski在金钱方面彻底翻盘。

在Uber供职时的Levandowski

Levandowski声称,Uber与Waymo达成的和解协议中(这是一份从未公开过的协议)中包括一项内容,即Uber将不再聘用他或者与他展开合作。但是,该协议导致Uber违背了自己要支持Levandowski开展货运业务的承诺。

这项指控表示,在Otto收购结束后,一项计划要求给予Otto所有者Uber新的货运业务带来的部分利润。同时Levandowski将被任命为非执行主席并且控制新的货运业务。作为替代方案,Uber可以拒绝完成交易但是授予LevandowskiOtto和Uber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独家许可。

Levandowski的诉讼中声称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发生。

同时,Levandowski相信并表示,他应该获得与Uber Freight(Otto Trucking的新名字)利润相关的收益,而这一金额“至少应该有41.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6亿元)”。2018年8月。Uber将Uber Freight变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

此外,Levandowski还希望要求Uber替他支付给谷歌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有趣的是,就谷歌本身而言,它非常希望莱万多夫斯基能够获胜。谷歌在提交的一份文件指出:“(Levandowski)如果收不回对Uber的赔偿要求,就不可能完全完成对谷歌(或者他的其他债权人)的赔偿。”

最后,这起诉讼还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指控内容——Levandowski可能不是唯一一个离开谷歌时候,带走了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机密的员工。

该诉讼声称,一位独立专家发现了Uber的自动驾驶软件包含有问题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需要签订Waymo的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协议。

但是Levandowski没有在谷歌或Uber从事过软件工作,因此“那些商业机密并非来自Levandowski先生,而是一个不同的前谷歌员工。“Waymo和Uber”解决了与Levandowski以外的个人窃取商业机密有关的问题”,不过该诉讼似乎没有确认任何此类员工的具体身份。

结语:自动驾驶技术纠纷何时休?

知识产权和专利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知识交流与进步。一旦产生了纠纷,结局却往往是两败俱伤。

事实上,谷歌、Uber和Levandowski之间的技术纠纷并非孤例。2017年,百度曾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前员工王劲和景驰科技(文远知行的前身)告上法庭,索赔5000万元。最后,这个被称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案”的纠纷直到今年2月,才以百度撤诉为结局宣告结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攘外必先安内,Uber盛世危机注定难以善终?

高管离职、内部骚扰事件、随意的涨价,Uber面临着盛世危机,情势依然很不容忽视,Uber创始人查尔韦斯·卡兰尼克的无限期休假则成为导火索,揭开了Uber的伤疤。

截止当下,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在内的10位高管的损失,Uber面临无人可用的地步,内部人事在危机处理时的不当行为,使得Uber危机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即便是现在人员到位也难以掩饰其痛楚。

那么,陷入危机的Uber还能否重回巅峰时刻?

1、资金链问题—融资难

自从去年沙特阿拉伯的一笔35亿美元的资金到账之后,UBER已经接近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得到外来资金的注入了,面对全球市场,消耗是巨大的。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亏损资金达到7.08亿美元,公司市值被看衰。2016年Uber营收65亿美元,平台交易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净亏损达到28亿美元。这样的数据,难以让投资者信服,有消息称Uber内部人员在抛售公司股票时都没有人愿意买单,公司股价跌幅达到15%,市值已经降到500亿美元之下。

从数据显示来看,Uber的亏损是在进一步扩大的,并且是大幅度的。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其融资的进度,反观滴滴在4月份再次融资近55亿美元,其中不乏国字头、银行等投资方。显然,各方对于滴滴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那么,为何Uber在海外市场却陷入困境?

一个是公司内部的问题,一个是提供的服务问题,卡兰尼克在乘坐Uber出行的时候与司机发冲突,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暴露出公司掌门人的些许个人问题。而这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看法。

2、竞争对手的发难—Lyft成功截胡

其实,Uber虽然是海外共享出行的第一平台,但是其竞争对手Lyft正在加速追赶,并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无人驾驶技术上,Lyft极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此前Waymo起诉Uber收购的Otto侵犯其专利权,而Waymo正在与Lyft深度合作搞无人驾驶项目,不管真相到底如何,Uber都已经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就会影响其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Lyft刚刚完成一笔6亿美元的融资,一季度订单上涨250%,如此高速的增长,难免会进一步蚕食Uber的市场份额,用户数量、司机和订单。也就是说,Uber面临的是内外双重压力,不成功便成仁。

3、服务模式有待改善

从用户的投诉和反对情况来看,Uber利用大数据提供加价服务的行为受到了用户的抵制,诚然,在商言商,但是当遇到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时,搭乘Uber的需求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需求大就一定要动态加价,因此,Uber发灾难财的帽子也就被扣上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

现今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功能层出不穷,基于大数据的功能就见怪不怪了。出行汽车的临时涨价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当在某个时段某地地区的用户需求大增,订单上涨,平台就会自动触发动态的涨价机制。而像暴风雪、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通过平台大数据是看不出来的,显示在平台就是订单数量的增加,在这个时候涨价,平台难免就会被用户吐槽、抵制。

所以,Uber的服务模式需要进行改变,不能一味的以商业盈利为目的,适当的为用户提供些有情怀的服务,维护用户的利益,这样才能得到用户的支持。比如在临时动态加价的问题上,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危机起于内部,但诱因却还是来自于外界

自从去年Uber中国被滴滴收购之后,Uber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这就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资金问题。目前的共享出行市场并未成熟,共享单车的出现已经在瓜分其潜在的盈利空间。滴滴在国内的发展也并不是一马平川的,而提前投资共享出行应用也是为其将来的布局做打算。

Uber同时也在做无人驾驶,但这个领域的入局者不仅仅是共享出行的服务商,还有汽车服务商、智能科技公司谷歌、苹果、百度等,竞争十分激烈,Uber此时又陷入专利侵权案件,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有一定的难度。

此前Uber宣称已经实现盈利,Uber中国还未被滴滴收购时,是唯一一个未实现盈利的地区,现在的Uber似乎并没有实现大范围的盈利,反而亏损程度继续扩大,相比上个季度营收增速降低了近70%,直接导致其财务负责人离职。

正是因为没能抗住外界的压力,Uber才走到了十字路口。这个当下,Uber选择重塑公司管理文化,逼走了卡兰尼克,仍然困难重重。

Uber为何难以善终?他将如何改变?

从Uber的角度来讲,处于内忧外困的局面还丧失创始CEO,可谓是雪上加霜。但是从内部开始改变公司文化,只是口头上的公关术语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Uber的问题。再加上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新的管理团队即便是适应工作就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短时间别Uber难以走上正轨。

对于竞争对手Lyft来说,趁你病的时候抢夺用户和市场,这段时间是最好的时机。Uber能阻挡住Lyft高速发展的脚步吗?难!

首先,Uber需要整合服务,赢回用户的信任;

在面对困境之时,Uber更不能放弃用户,而只有拿下用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留给竞争对手机会,否则等一切妥当再腾出手来管用户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其次,专注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专注于盈利;

有消息报告显示Uber急于上市,时间可能是在2018年,而上市就需要有盈利能力,现在的Uber缺钱,但一味地商业化显然已经脱离了共享这个词的本质。共享就是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体验度为上,这点与他的竞争者Lyft相比要差很多,司机没有小费,同时还需要向平台交付平台使用费,司机们抱怨转投Lyft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有服务更好,才会有更多的市场空间,用户、司机才能更好地为平台服务。

笔者认为,Uber想要快速解决危机,很难,除非放下身段去向竞争对手学习。整合公司内部,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是指平台的使用者,包括司机和乘客,而不能以平台为要挟榨取司机的利益,否则Uber在危机之下将难以善终。

Uber被曝惊天丑闻与美国有何关系?

上周美国14名声称受到Uber司机性侵或骚扰的女乘客向Uber董事会发出公开信。她们强调,其提起的集体诉讼应当被允许继续在法院公开审理。一份调查,称全美至少有103名司机,在过去4年内被指控性侵或性虐乘客,这些司机已被通缉、逮捕或提起诉讼,其中31名司机已因为强奸、非法拘禁等罪名被定罪,还有数十件刑事与民事案件正在审理中。

目前还没有关于Uber或其他交通公司性侵犯数量的公开数据,CNN收集了美国20个城市的警察报告、联邦法庭记录和地方法院数据库资料,才得到以上数字。据CNN报道,其中一个例子是54岁Uber司机桑切斯,他从圣地亚哥载走烂醉的女乘客后,在离女乘客住处一个街区的地方强暴了她。事后警方从桑切斯家中的电脑里发现了性侵妇女和性虐少女的影片,有些甚至是在5年前拍摄,桑切斯最后被判处80年有期徒刑。

Uber在2010年于旧金山创立,以“每个人都能当私人司机”作为口号,如今已是全球最有价值的私人创业公司,市值达到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33亿元),在全球630个城市开展业务,每天提供1500万次载送。

Uber的品牌价值是“安全回家”,却存在严重性侵犯问题,而且没有提供涉案司机的数据。CNN几个月前就告知Uber他们正在撰写这篇调查报导,但Uber没有让任何高层回应此事,也取消了其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在CNN的采访,科斯罗萨西仅通过电话对此回应,称“打击性侵犯是我们最新的优先事项”。

当今中国应不应该禁止Uber

uber优步会不会中国全面禁止要看其影响程度,其自身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中国法律法规。2015年05月06 日Uber广州总部被查的消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刷屏”,足见其影响力之大。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Uber已收到14个国家和地区的禁令,甚至在其“出生地”美国,爱达荷、阿拉斯加等几个州也明令封杀。

05月06 日下午,据认证微博“直播成都”发文称,有网友爆料,位于成都仁恒的Uber公司成都总部被联合执法,具体情况不明。这或成为Uber继广州公司被查后,第二家被联合执法的分公司。据了解,4月30日,广州市工商、交委与公安三部门联合行动,以“涉嫌非法经营”,对Uber广州分公司进行检查。

优步uber

首先应明确的是,相关部门查处Uber,是因为其利用私家车从事“私租车”服务,涉嫌非法营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有明文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相关的处罚措施除了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包括惩罚性罚款,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只要在未来的调查中认定其非法营运属实,相关部门的查处行动完全是依法办事,职责所在。

但另一方面,Uber被查后网络上一片“声援”之声,又不得不引人深思。有媒体报道,杭州的“专车”规模已接近正规出租车总量的四成。相信在广州,连同Uber在内的各种“专车”也不是小数目。短短几个月时间,专车服务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市场,根本原因还是这种服务模式满足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现行出租车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层面上的“两难局面”。一是数量不平衡,车多了,司机收入就少,车少了老百姓就遭遇“打车难”;二是时段不平衡,若按平峰时期的需求量确定出租车数量,高峰期就会捉襟见肘,若按高峰期需求量投放,在平峰期又是巨大的浪费。反观专车服务,因为互联网的介入,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一些平时闲置或只为一个家庭服务的车辆,参与运营提高了用车效率,对减轻交通压力很有好处。从某种程度上说,专车就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公共服务提供者无须投入,只要允许市场自行调配,让专车为出租车“削峰填谷”,就是一个甚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有关部门在其通报中提到,“交通运输执法只区分合法营运与非法营运”。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查处是按章办事,但“章”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除了查处与放任这两个选项外,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务之急是就专车运营的种种争议,首先展开一场公开透明、具有建设性的博弈过程,让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市民、管理部门、出租车从业人员等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最终是通过修法寻求开禁,还是坚持打击专车,各种意见都应在这场博弈当中充分交流。

毋庸置疑,出租车运营在全世界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属于特许经营。一方面,其特许经营的稀缺资源理应要求市场进入者支付相应的对价;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一定的准入门槛,尤其在安全性方面。但是,这样的准入条件和对价,监管部门同样可以以之要求Uber、规范Uber,想必一直宣称“积极配合”的Uber亦不会拒绝,如此,岂不远胜于一禁了之的“双输”局面?

同时,相关利益方在这场变革和博弈中更须秉持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法治精神,防止动辄以“停运”的方式企图迫使相关机构就范。各方都在法治轨道内,在安全与效率中寻求平衡,在意见分歧之中取得最大公约数,新兴的专车服务才有望被纳入规范管理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对于Uber你怎么看?

Uber最近可谓争议不断,霸占了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位置,一边是急速上涨的司机与乘客数量,另一边是交委的严厉查封,与此同时各种奇葩创意活动更是抢足了眼球。

Uber在国内大热,不得不说,无论是Uber叫直升机、送冰激凌,还是豪车司机约pao、车主月收入过万,抑或CEO集体开车招聘、佟大为满街拉客,这些公关、运营和炒作真的很博眼球,也确实给Uber增添不少人气但为何滴滴专车、各类拼车应用都活的好好,偏偏Uber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出租车集体抗议。

4月底广州市开始正式对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客展开查处,这意味着市交委对专车非法运营从此前的口头警告变成正式动手。市交委表示,近期已经查获多起利用手机软件揽客的非法经营个案,圴被处以3万元的罚款。此外,Uber广州公司今日也被工商和交通等多个部门执法查处,一批用于揽客的手机被查封。

6日下午16时25分,一名自称是Uber成都公司的男性工作人员称,公司运行正常,请广大司机们散去回家,等待进一步消息。该名男性工作人员未进一步证实被调查具体原因,不过Uber成都公司在给合作车主群发信息中称,会继续跟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优步成都运营一切正常,优步软件仍能使用。

那么Uber究竟是什么呢?

(2014年)10月20日,Uber宣布在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和武汉六个城市推出“人民优步”。此前的8月Uber已在北京推出该服务。

这个有着中国特色名字的产品被Uber官方定义为拼车服务(Carpooling)。根据Uber官方的解释,使用人民优步,搭乘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拥有车辆的车主,仅需分担车主相应的出行成本,便能得到有保障的拼车服务。Uber在美国地区也推出了一项拼车服务,名为UberPool,但据环球旅讯向Uber方面了解,Uber Pool是两名乘客预订同一辆车进行拼车,而人民优步是乘客与车主之间进行拼车。Uber官方强调,中国大陆是Uber在全球推出人民优步服务的唯一地区。

也就是说,其实Uber人民优步,其实是一种拼车服务,而现在Uber最火的,恰恰也就是人民优步。

Uber被罚款65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麻烦还没有终结 Uber又面临一项新的调查和起诉、Uber被罚款65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