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红芯浏览器回应(红芯浏览器官网)

更新时间:2025-05-14 15:03:12 点击:24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芯浏览器回应,以及红芯浏览器官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红芯浏览器为何致歉?

不能抄袭别人的

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

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致歉信提到,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红芯前期宣传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

红芯强调,其本质不只是一个浏览器,它是结合红芯安全管控后台以及红芯安全应用网关形成的一个跨设备安全办公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中大型企业IT在往移动化、上云撄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在不同终端设备上安全高效办公。

“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应该更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红芯的致歉信中,依然强调,该公司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市场的技术公司。

8月15日,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据称,这轮融资投资方主要来源于红芯的客户——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同时,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8月16日,有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而红芯浏览器官网却将该浏览器与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和火狐并列比较。

这让有的网友把红芯浏览器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 Redcore是基于 Chromium/Bnk。

这相比该公司在官网上声称的“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调门,低了很多。

红芯时代在声明中称,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新闻链接】红芯浏览器遭“换肤”质疑,业内发声:有创新但自主可控仍存疑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8月15日,国产浏览器公司红芯宣布基于自主可控的浏览器核心技术完成2.5亿元融资。当天下午有网友发布“解压红芯浏览器执行文件”的动图,显示多次解压后的文件有“Chrome”(谷歌浏览器)字样,认为红芯只是一个“换肤版”浏览器,并非自主创新。

针对这一质疑,红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婧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基于国际通行标准,并非完全“另起炉灶”,看到Chrome内核文件是正常的,“但他只看到了文件名,没有看到真正的代码,也就看不到代码的创新”。

浏览器内核是什么?究竟是否自主可控?这一事件又是如何发酵的?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浏览器内核,人与电脑的“同传”

根据 V2EX 上 @kernel 网友所制作的动图我们发现:Windows 系统下,在将红芯浏览器“install_redcore.3.0.54.exe”安装包下载到本地,并解压之后,赫然发现在 redcore(红芯)的 exe 安装包文件夹下 “chrome”出现在眼前。

此外经解压,所谓的国产浏览器使用的还是 Chrome 49.1.2623.214 版本的内核,如今Google 的 Chrome 已经是 68 了,这就意味着它用的是 Google 两年前的版本。

浏览器内核更通俗的说法是“解释引擎”。一篇专业网站的科普文章中解释:它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并显示网页。电脑网页基于通用的HTML等语言,而人们浏览网页时看的是文字和图片,语言不通需要“同声传译”,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同。

目前的主流浏览器包括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以及火狐浏览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开发。浏览器内核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之一,一直是巨头必争之地。

浏览器内核工作的质量、速度是要点。几大主流浏览器均通过优化内核代码推进网页显示的质量和速度。红芯创始人陈本峰表示,自己曾在微软浏览器核心团队工作,其工作经验帮助完成“红芯”的自主创新。

自主可控说法,业内专家不买账

业内人士白小勇表示,陈本峰深耕浏览器多年,其团队早期是把电脑上浏览器的宽版通过“双布局引擎转换”变成移动端的窄版,有其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尤其当网络向移动端转移时,网页布局转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这是红芯浏览器的特点之一,有移动适配引擎,帮助国企、政府部门的一些老旧系统顺利走入移动端,并可与“飞腾”国产芯片、“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兼容。

白小勇表示,“全新打造一个浏览器内核,不仅工程化门槛很高,而且必要性不强,因为几乎所有网站在制作时都只考虑兼容几大主流浏览器内核,这相当于每个浏览器内核都已经构建好了一个隐形生态。”

曾经在红芯工作的技术专家证实了这一点,“红芯的内核确实是Chrome”。

那基于谷歌的浏览器内核能否做到自主可控?高婧回应称:红芯基于的是开源的Chrome架构,仍然自主可控。

对于这一解释,业内专家普遍不买账。

此前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岑义涛表示,“红芯确实在Chrome基础上丰富了很多功能,可以算作是自主浏览器,但是可不可控不能自说自话。红芯是否自己复查过代码,是否做过代码级加固,对于接口权限是否增强了控制机制等等,都会影响‘可控’的程度。”

另一位专家表示,改没改文件名不是主要问题,能否把对开源代码技术的加固原理讲清楚才是关键。

“黑化”红芯是否蓄谋已久

“Youtube网站上有一条关于红芯造假的视频,发布于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2点,但是细节显示该视频7月2日就已录制完毕。”岑义涛透露,“只等上午一发布消息,下午就推出反扑文章。”

有截图显示,“黑化”的第一篇文章发布于15日下午15时11分,当时已经与“汉芯造假”关联起来,但并未受到关注。转折点出现在网友@touko转发之后,但其此前的身份是知名动漫人士。

维基百科中文版在16日凌晨2点甚至已经出现了“红芯造假”的相关词条,相关新闻也在国外网站上得到传播。

“中国民族企业的创新确实步履维艰,他们在早期肯定是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才帮助那些既有安全需求、配置又落后的客户走上移动端。”岑义涛表示,问题在于其宣传的落脚点错误。

“事实是,没有一个客户因为我们是国产选择我们,而是因为移动化、安全的功能选择我们。”高婧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红芯并不担心该事情会影响客户选择。

红芯浏览器如何回应抄袭门的?

15日,国内浏览器公司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战略融资。红芯在当日新闻稿中称:“红芯全力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打破美国垄断。”

然而,同日,“国产”浏览器红芯原创性遭质疑。有网友发现,通过将红芯浏览器的安装文件多次解压缩后,出现了大量与谷歌Chrome浏览器中一致的同名文件,安装目录高度一致,甚至含有谷歌浏览器的图标文件,以及Chrome的版本号(49.1)。红芯浏览器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着: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

对此,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此前,有网友爆料C轮融资2.5亿元的红芯浏览器安装包通过iZip解压后发现Chrome文件,而且版本号是两年前的版本,而且使用该浏览器输入一个无法访问的地址与Chrome的提示相同,甚至连Chrome的“彩蛋”也照搬。

另有网友测试称,下载安装后,红芯浏览器的配置界面与Chrome相同,并且发现该产品之所以可以支持WindowXP是因为其使用的Chrome的版本恰好是支持这一系统的最后版本,甚至连Chrome的logo都没有删干净。

资料显示,“红芯”此前名为“云适配”,2018年更名。红芯曾对外称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产品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在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红芯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改造而成”。

公司官网更是强调,其红心内核“打破美国垄断”,并与Chrome等浏览器对比,强调引入智能身份验证引擎等安全功能。

来源:凤凰网科技

红芯致歉科技创新却在搞概念炒作吗?

号称“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被扒皮事件,成了这两天网上的热点。8月17日,红芯方面发了致歉信,承认“在融资宣称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并表示“公司在宣传中应该更加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

先是号称“全球独创”,标榜打破美国垄断,之后顺利融资融到C轮,在被专业人士扒了个底朝天、遭到网民群嘲后,负责人仍回应“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终于在红芯方面的道歉中得到了初步交代。饶是如此,该事件留下的警示意义仍需要被梳理和汲取。

由于浏览器的开发架构极其庞大,基础软件的创新也很难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套用内核在浏览器行业很常见,在严格遵守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对其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无可厚非。但明明套用的是Chrome的内核,却偏要自称做成了“世界第五颗浏览器内核”,并借此博眼球、“钓”融资,这已不只是夸大其词,还是自说自话的概念炒作。

言过其实,也就难免“掩”过其实。该事件中,说红芯“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并不科学,很多业内专家也指出,红芯云适配和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技术创新。但轻易大放卫星,固然能在资本市场落得好处,却也难免要“还”。

无论是舆论将其视作“汉芯事件”翻版,还是红芯方面以“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回避“内核独创”质疑的降维回应遭奚落,其两名创始人学历和经历都被扒出虚报,都算是为其炒作“埋单”。这还是明面上的,其商业信誉的暴跌,更是隐性的代价。

毋庸置疑,用概念炒作而非凭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将产品包装成“国产浏览器之光”,迎合了部分人对民族科技振兴的急切心理——过去很长时间,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都只能寄生于产业链下游,扮演代工厂角色。所以,民众对自主创新的确有着情感上的本能式青睐。而少数企业则不惜通过概念包装的方式,对这份家国情怀进行道义绑架。

当年臭名昭著的水变油风波、汉芯造假事件,遵循了同样的逻辑。这些大打国产牌、民族牌的造假行为,未必是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而是为了圈钱。

到头来,谎言被戳破,算计遭暴露,只会损害“国产”或“自主创新”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让授人以知识产权方面的话柄。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层面也多番明确反对科研浮夸风。

科技创新就得脚踏实地,少些吹捧。事实上,随着信息渠道日益发达,很多领域的专业壁垒没了,企业宣传造假被识别的概率大大提高。而从红芯风波一边倒的舆论也可看出,经过多次类似骗局的“洗礼”后,公众也产生了免疫,对那些自诩国产之光的造假者,他们不会无度地宽容。靠不实的概念炒作收割市场和资本,只会换来无尽的唾弃。

拒绝概念炒作,应是科技创新的“本分”。拿着伪创新高调宣传,不是“为谁争光”,而是无形抹黑。

来源:新京报

关于红芯浏览器回应和红芯浏览器官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