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农村创业 / 正文

洪湖战时封闭管理(洪湖市封城了吗)

更新时间:2025-09-02 14:51:52 点击:67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洪湖战时封闭管理,以及洪湖市封城了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战时管控?

战时管制是一种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人员流动的措施。

2020年2月12日24:00起,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施战时管制,具体措施包括所有楼栋一律实施全封闭管理,所有居民(除医护人员、医药物资从业人员、抗疫公务人员和水电油气、通讯网络、粮食蔬菜等基本民生保障从业人员)不得出入楼栋。

所有小区、庭院、居民点一律严格封控,非抗疫车辆、公务用车、医护人员用车、货车和救护、消防、抢险、警车等特种车辆,其它车辆一律禁止出入等。

扩展资料

2020年2月14日,洪湖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实施战时封闭管理的紧急通告。通告指出,中心城区(镇区)要分别隔断社区与社区、里弄与里弄、小区与小区、楼栋与楼栋之间的所有通道。

通告要求,所有乡镇(村、社区)、中心城区(镇区)小区(居民点)一律实行全封闭管理。中心城区(镇区)要分别隔断社区与社区、里弄与里弄、小区与小区、楼栋与楼栋之间的所有通道;各村(社区)要分别隔断村与村、组与组、自然村与自然村、墩湾与墩湾之间的所有通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时管制

生态旅游的洪湖规划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电影《洪湖赤卫队》的公映,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响大江南北,其悠扬婉转的旋律,自然唯美的描绘,一幅鱼米之乡的美好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打开。洪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的美好印象,天堂般的生活让多少人心生向往,洪湖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知名品牌。2008年初,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更是让洪湖开始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级的资源。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国际社会对于生态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为确保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和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湖北省“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洪湖环湖地区整合成为完整的旅游区,把该区建设成为湖北省滨湖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的标志性旅游区迫在眉睫,为此“湿地生态旅游城”被提上湖北省、洪湖市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一期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洪湖市境内,洪湖湿地生态区,洪湖之滨,长江北岸。规划用地现状为鱼塘、藕田、淤泥滩,基本以水体为主。

为此,规划紧扣当前机遇,抓住用地现状特征,突出“水”这一主题,主打“湿地”品牌,以“生态湿地”为核心竞争力,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水科学,落实水上高端度假项目,充分挖掘水景观,丰富湿地水体验,促进水产业增值,缔造融高端休闲度假及大众休闲游览的湿地生态时尚休闲度假区。 “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一期工程,其定位是区域内的第一生态品牌,是一个良性自循环的复合式生态系统——洪湖生态圈一号。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发展方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修复、保护和发展湿地环境;低能耗、高效益的低碳经济性;以及多元、高效的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复合体。根据这一发展方向,我们提出的规划目标是:

中国—洪湖国际大湿地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 本案延续上位规划对该区块的总体定位,结合本案处于洪湖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洪湖湿地生态区,濒临洪湖大湖的区位特点,在整体结构上提出“承湖启城、分层渐进”的发展模式和“一体两翼、隔而不离”的空间格局。

(一)“承湖启城、分层渐进”的发展模式

本案所处的空间区位决定其空间价值在于发挥“承湖启城”的城市功能。空间上将洪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东西向的景观生态廊道引入城市;同时将城市的功能和空间形态延续过来,形成良好的城市展示面。区域影响上,借本案的规划发展,带动周边的土地升值,带动区域城市气氛的蓬勃发展,促使项目运营转向城市运营,最大化的整合资源创造价值。

对于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将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作为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控制,以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本案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案从规划用地的湖城关系入手,采用分层渐进“层叠式”的开发模式,控制靠近湖边(湿地保护区)的区域开发,同时保证临近城市新区(洪湖湿地生态区)的区域在空间形态和土地性质上呼应城市主题,形成由湖至城渐强发展的空间开发模式,并在规划用地北侧预留一片由湖至城连贯延续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大众亲湖、科普、休闲、体验的主题园区,进一步拉动湖城关系。

(二)“一体两翼、隔而不离”的空间格局1.一体两翼

本案将规划用地视为一个整体,使其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介于城市新区与洪湖大湖之间的关键结合点;并通过规划用地中央反S型的生态水域,促使空间自然形成两侧“高端商务”和“生态休闲”两翼的空间格局。

高端商务组团位于规划用地西南侧,靠近洪湖大湖,私密性和景观效果较好,适合低密度开发项目,主推生态环保理念,采用科技、节能、环保技术,是旅游发展与湿地生态保护的结合点,建成后将成为洪湖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成功结合的示范区。

生态休闲组团位于规划用地东北侧,临近洪湖围堤,是缝合湖区与城市新区的良好接壤点,该区在功能设置上既要满足大众生态旅游需求,又需承担部分城市功能,为此在项目策划上主要围绕大众休闲和娱乐配套进行展开,包括休闲水街和水上音乐厅及配套游憩码头。

2.隔而不离

在一体两翼的大结构下,将规划用地合理的分为四大功能区,包括高端商务区、生态休闲区、产权酒店区和湿地生态区。各区功能互异互补、相互独立、相互分隔,同时又巧妙的通过处于中央区域反S形的“湿地生态区”网络围绕其周围的其它三个功能区,形成四区共同的结合点,使相邻各功能区之间产生交集,相互渗透浑然一体,进而达到隔而不离的效果。 本案包括金湾河西侧2200亩场地和东侧130亩场地。规划充分考虑到两个相距较远的场地之间在景观形式和功能配置上如何相互呼应和衔接,在功能上将整体分为五个区,包括2200亩用地内的高端商务区、生态休闲区、产权酒店区、湿地生态区和130亩地内的集散服务区,各分区在功能是互异互补、错位联动。空间形态设计上则采用“岛中岛”、“园中园”、“湖中湖”、“水中水”等空间模式,设计语言统一而富有变化。

根据当地政府提出的功能需求,规划需要在2200亩的用地范围内出现服务于重要国宾、高端商客的高端接待区,又要有服务于普通游客的游览、观光休闲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层级的空间需要,一方面高端接待需要一个宁静淡雅能够享受和品位洪湖美景,相对私密的高品质独立空间;而大众游览更多的是对游客容量和大众功能的考虑,要求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让更多的人能够身处其中,体验滨水休闲所带来的乐趣,是一种相对较闹的大众空间。

为此,本案在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各功能区之间的分隔和联系,将湿地生态区设置在地块中央,以反“S”的形态进行布局,使空间形成亲湖、亲城两大组团,每个组团都有独立的湖城连接点,通过这样一种交合状的软分隔,以达到可分可和,可静可闹的效果,进而满足不同的功能定位。

在场地设计上根据规划用地多为鱼塘、藕田的场地现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多保留水的空间以减少土方量,强调湿地和水的主题,采用“水中水”、“湖中湖”的设计思维,更好的契合洪湖湿地环境,以形成对洪湖生态的保护和提升,并衍生出岛的元素,形成“岛中岛”的空间模式,既有效地区分开高端与大众空间,保证其各自在活动上互不干扰,又有利于空间变化发展,形成大园之中有小园这样一种“园中园”的功能布局。

实现了高端接待及大众人群共享洪湖大湿地良好愿景,最终形成功能上分离;景观、生态、水系和游览路线上联通的大空间形态,避免了因分离设置而造成的区域自我隔离和生态封闭。 在落实当地政府提出的功能需求,同时满足上位规划对本案整体定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位和文化主题,针对高端商务区、生态休闲区、产权酒店区、湿地生态区四个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赋予各功能空间相应的项目内容。从体现湖城联动的思路上,我们策划了洪湖水里、水上音乐厅等能够亲近城市文化,补充城市功能的大众空间;从生态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湿地生态区策划了湿地创意园、胜迹园等提供大众休闲、体验的生态空间;从探索和寻求理想栖居模式的角度上,我们又策划了产权酒店(生态别墅);而在文化传承方面则以洪湖传统的红色旋律为魂,策划出能够契合并传承这一旋律的金湾酒店、酒店别墅等项目。

洪湖水里:休闲水街取名洪湖水里,是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提取传统徽派建筑符号,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通过“里”这一中国民居的基本单元,传达“生长线”的设计概念。休闲水街内设置各种概念店、精美淘宝店、地方风物展示店、特色饭庄等餐饮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吃、游、购、娱、休闲体验等多元需求,形成区域内富有活力的动感时尚中心。

水上音乐厅:音乐厅位于洪湖水里和金湾酒店之间,依水而立呈半岛状伸入内湖湖面,与新区次干道隔水相望,有利于形成洪湖新区良好的城市界面,同时在文化功能上与酒店和城市新区互补互通。音乐厅采用钢结构球体形状,东西两瓣分别采用钛金属板和透明玻璃两种材质,虚实对比相得益彰,仿佛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

湿地创意园:位于湿地生态区及整个地块的西北角。是大众亲湖,体验大湖视野的综合休闲场地。园中以大地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为亮点,将生态环境、湿地观光、大众休闲与艺术体验融合于一体,最西端的观湖广场是地块中人文活动展示场,也是欣赏大湖的最佳空间。

胜迹园:位于高端商务接待区北侧,与湿地生态观光区和生态休闲区相邻。以湿地生态景观为背景,以名人、领导人留墨题词等为亮点,具有露天展馆功能。从中远期发展考虑,也可作为发展备用地。

产权式酒店:产权酒店因高端、私密性的需要,选取了紧邻大湖,远离大众游客的西侧地块,各建筑组团用若干相对独立的水面分离,通过微地形创造背山面水的建筑布局,前台后院边泳池,别墅北侧为私家种植园,以体现社区农业这一时尚理念;南侧向阳面为阳光露台,拾级而下可直抵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和私家码头;每个建筑在一侧设专用泳池,通过种植设计遮挡视线、形成私密空间。在生态方面,别墅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手法和材质,方寸之地汇集太阳能、地源热泵、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厨余垃圾处理、社区农业等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

金湾酒店:金湾酒店位于高端商务区,面向城市新区,临水而筑,与洪湖围堤隔水相望,共享湖面的音乐喷泉,是该区乃至全园的核心建筑。酒店通过其衍生出来的三条轴线,分别呼应周边的三大景观空间,从而形成视觉焦点,是整个规划用地的地标性建筑。其周边景观以缓坡地形为主,小型节点序列满足了观赏游乐需求,同时通过岛中岛布局模式的设计,保证其相对的私密性。

金湾酒店别墅:金湾别墅部分的设计以岛为元素,区内水系纵横,便于组织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必要时通过两侧入口的管制可形成封闭式的独立运营空间。别墅或依浓荫之下,或傍小桥流水,周围有一定面积的私家花园,园区环境清幽雅致,区内水榭竹径,连廊叠石,步移景异,处处体现中国园林之精妙。

通过本案对项目用地的控制规划,促使该区由原来养殖鱼塘、淤泥滩等污染性用地,转化为紧扣时代脉搏,融高端休闲度假及大众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生态湿地时尚休闲度假区。成为缝合洪湖新区(洪湖湿地生态区)与洪湖大湖的良好接壤点;是该区体现城市文化与湿地自然环境融合互通的城市生态示范区;是进一步提升该区空间品位和城市价值的增长极。

洪湖二中和贺龙中学哪一个更好

贺龙中学相对好一些。

贺龙中学,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北16公里处的吕梁山脚下的方山县大武镇,这里交通方便,依山傍水,清秀幽静。学校始建于民国34年(1945)9月2日,当时的校名是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贺龙元帅亲手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中等学校。

学校先后设有贺中一部、二部、三部、贺中附小和地方干部培训班。民国37年(1948)夏,学校迁往临汾。之后,与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步兵学校合并,后又扩编为西北军政大学。办学历时三年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

现状:

1991年9月2日在贺龙中学举行了贺龙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和山西省委副书记卢功勋为铜像揭幕并敬献花篮。省党政军负责同志和特邀来宾李立功、王庭栋、吴达才、陈德贵、张法、彭德、聂占新、孙叔杨、王作义等出席揭幕仪式。

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为贺龙中学题写了校名。校园东面原贺中二队住址一个道观的楼上设有革命传统纪念馆,是为继承和发扬贺龙元帅兴学育人,重才重教的不朽功绩而创办。

馆内设有贺龙生平事迹、贺龙中学校史,国内名人书法和绘画三个展厅,共珍藏各种图片172张,名人书法、绘画100余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贺龙中学

1998年大江保卫战资料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大江保卫战》课文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 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lín)峋(xún) 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liǔ) 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湖北五大湖泊3个超警戒,哪三大湖泊超警戒了?

今年夏天的特大持续降雨已经引起了很多水位超过了警戒。湖北五大湖泊有三个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分别是斧头湖,洪湖和梁子湖。另外两个湖泊也超过了保证水位,分别是长湖和汈汊湖。而且省内很多中小河流也超过了警戒水位;这其中包括位于孝感的环水,府澴河和滠水等等。省内额外还有10座大型水库超过了汛限水位,主要为明山,花园,富水,王英,三峡,水布垭,太湖港,道观河等。其中三峡水库的5.35米是最大的汛限比。

斧头湖又名梓山湖,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因为它东北部的斧头山而得名。因今年夏天特大持续性暴雨,其水位已超过警戒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斧头湖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也很丰富,湖西岸平原土壤肥沃,孕育了巨大面积的蔬菜基地。成为了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关于斧头湖的由来有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杨耀传说;相传,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杨耀战败后将斧头丢下湖泊之中,即使,发生了奇异的现象。长出了一座形似斧头的山,而湖泊也形似斧头,因此得名。另一个是·王母传说。

洪湖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在江汉平原东南端,因今年特大暴雨,洪湖也超出了水位警戒线。洪湖是中国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湖北之肾”。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也是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

梁子湖是湖北省鄂东南地区湖泊,因今年特大降雨,已经超过了水位警戒线。梁子湖又称 鱼米之乡,棉麻之乡。是湖北的一大重要湖泊,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愿水位能够尽快降下去,避免给人民生活带来困扰。

关于洪湖战时封闭管理和洪湖市封城了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