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优步3分钟视频会议3500人失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摘取每日重要新闻,
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
编辑丨AutoR智驾 智驾小郎君
电动汽车三项强标正式发布:电池热失控须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5月12日,三项有关电动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一项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本田利润跌至四年来最低水平,疫情导致其损失1300亿日元
5月12日,本田公布了2020财年数据。截至3月底,本田汽车2020财年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3%,为6340亿日元(合417.93亿人民币)。其中汽车业务的营业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30亿日元扩大至756亿日元,汽车的营业利润率为负3.2%,而去年同期为负1.8%。该公司透露,新冠疫情使其营业利润减少了1300亿日元。1-3月,本田营业亏损达52亿日元,这是其四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特斯拉成为全球首个电动车销量破百万辆的车企
5月13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可能已于今年4月中旬完成第100万辆电动车的交付。截至3月31日,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约99万辆电动车,照此进度在此后一周能再交付一万辆,这意味着特斯拉已悄然成为史上首家电动车销量突破100万辆的车企。相比之下,日产在全球交付电动车超50万辆,比亚迪则超过37万辆(含插电式混动后为75万辆)。
一汽丰田回应原厂机油不合格:系假冒产品
5月11日,针对此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结果,两款丰田纯牌机油被查出不合格,一汽丰田发布官方声明称:不合格机油系假冒伪劣产品,与一汽丰田无关。声明指出,被抽查的商贸公司并非一汽丰田授权经销商,与自己合作的生产商出光润滑油也从未生产国相关产品。
穆迪调低车市销售预期 预计全球销量缩水两成
当地时间13日消息,穆迪投资者服务今日发布报告,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深化,今年全球汽车产业销售总量可能减少两成,超过他们之前14%的预期。全球车市销量缩水以欧美市场为甚。按照全球评级公司穆迪的最新预计,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越来越明显,欧洲的汽车需求在2020年依然将继续下跌三成,严重程度超过该机构所预期的21%跌幅。美国的汽车销售量则将下跌25%,超过之前所预期的15%。
Waymo首轮融资金额涨至30亿美元
在今年3月宣布获得22.5亿美元融资之后,Waymo再次获得新投资方7.5亿美元的追加投资,使此轮融资总额达到30亿美元。新的投资方包括T.Rowe Price、Perry Creek Capital、Fidelity Management和Research Company。与此前一样,本次追加的投资将被用于员工团队、产品开发、Waymo One打车服务,以及Waymo Via货运服务的运营。
优步宣布裁员3500人 一季度已亏损29亿美元
当地时间5月11日,优步客户服务部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召开了一场约3分钟的视频会议,会上她表示优步因疫情原因导致客户量大幅减少,因此将裁掉约3500名员工。财务状况不理想是优步选择裁员的主要原因,根据优步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目前已亏损 29 亿美元(约 206 亿人民币)。优步CEO达拉·科斯罗萨希也将放弃今年剩余时间的底薪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沃尔沃XC40插混版曝光 或2020年下半年亮相
近日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沃尔沃XC40 Recharge插电式混合动力版车型最新消息,新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或2021年初正式亮相,后期还将推出Polestar XC40 T5 Recharge高性能版车型。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电动机所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最大功率可达195kW,传动系统或将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并配备10.7kWh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45km。
大众再次暂停高尔夫、途观等四款车型生产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众汽车将再次暂停四款关键车型的生产,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对新车的需求继续疲弱。而就在不到3周前,该公司刚刚恢复位于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生产。尽管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已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整个欧洲的收入却几乎荡然无存。今年4月,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汽车销量仅为正常水平的3%,而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的销量下降了61%。
通用汽车:电动汽车计划不会推迟 与本田合作也未受影响
当地时间周二,通用汽车负责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副总裁肯·莫里斯驳斥了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项目被推迟的说法。在电动汽车方面,通用4月份和本田达成了合作,在2024年之前为本田生产两款电动汽车,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未受到疫情的影响,肯·莫里斯透露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正在全速推进。
日产拟将年度成本削减28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日产汽车公司计划将年度固定成本削减约3000亿日元(约合28亿美元 ),并将计入重组开支,因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抑制了其销售,。消息人士称,这些举措可能是一项三年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在日产5月28日发布财务业绩时正式公布。并呼吁日产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扭转生产商的局面。
继加州工厂后,特斯拉拟重启内华达州电池工厂
5月13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县当局表示:已和特斯拉就安全计划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特斯拉在当地的组装厂可以开始扩大最低限度业务运营。同时,特斯拉将全面重启位于内华达州的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特斯拉发给员工的邮件已给出复工日期,并表示不愿在疫情期间复工的工人将无薪休假,并没有资格获得失业救济金。
三星现代掌门今日会面讨论动力电池合作
据韩联社消息,5月13日,三星集团副会长李在镕和现代汽车集团首席副会长郑义宣将在三星SDI天安工厂会面,就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等交换意见。这也是两大集团掌门首次单独聚首。分析认为,两大韩企龙头此举旨在积极响应政府的“韩版新政”。此前三星宣布,使用其新型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即可续航800公里;而现代和起亚正基于全新的全球电动模块平台(E-GMP)开发电动汽车,其动力电池主要来自LG化学和SK创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尔街日报消息,5月18日,Uber公司再次裁员3000人。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在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Uber还计划暂停一些非核心项目,包括其孵化器、AI实验室和名为Uber Works的求职服务。同时还将关闭或合并其全球45个办公室,其中包括新加坡办公室(曾作为Uber在东南亚地区的枢纽)
显然,Uber此举无疑是壮士断腕。疫情之下萧条的出行经济早已让Uber无法扛住如此庞大的身躯前行。为了安全度过危机,这是明智之举。
Uber可以断腕自救,但有的品牌一旦断了腕,或许就凉了。仅仅是断腕,显然不足以复活Uber,亦不足以改变全球网约车市场。那么疫情之下,网约车平台的出路在何方?司机的出路又在何方?
不只是优步的滑铁卢
这已经不是Uber这个月的第一次裁员了,上一次还是9天前那一次视频会议。
5月11日那天,Uber的客户服务部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召开了一次3分钟视频会议,裁掉了前端客服员工共计3500人。"因为出门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企业规模也将按商业需求进行调整……今天是你们在Uber工作的最后一天"。
这位客服负责人坚强中带着哽咽:"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信息,没有人想接到这样的电话。"
此外,Uber还关闭了全球450多个司机服务中心;今年3月,Uber表示将暂时关闭北美区的所有运营枢纽;本月上旬,Uber裁掉了迪拜31%的员工。
5月7日,Uber发布2020年一季度财报,净亏损达29亿美元,录得三个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亏损。经过多次裁员,Uber目前已经在一个月裁去25%的员工。
如今,Uber官网首页上还写着大大的"Help keep each other safe",但是Uber让自己保平安还十分艰难。
为了阻止疫情的传播,全球各国都颁布了限制令,这给Uber遍布全球的网约车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显然不只是Uber一家在痛,狂潮之下无一幸免。
全球的网约车平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4月底,北美的另一家平台Lyft已宣布裁员982人,占员工总数量的17%;东南亚平台Grab则表示将限制成本;戴姆勒和宝马旗下的网约车项目同样开始进行裁员操作。
那些以开网约车为生的司机来说,面对订单大幅度下降,更使得他们叫苦连天。有部分司机要求平台方给予失业补贴,但疫情之下,正常签署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的企业也未必能完全支出员工的失业补贴,更何况只是居间合同关系,平台就更不可能为司机买单了。
▲有美国Uber和Lyft司机组织车队示威,要求平台给予他们失业补贴。
国内市场网约车司机也并不好过,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国内网约车司机们的订单减少幅度达70%,如今尽管疫情已经好转,但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在复工复产前,就有不少司机的声音,表示疫情之后不再跑网约车。
▲3月,北京为网约车安装的"安全舱"
有人在深沟,有人上高楼
不过,尽管大环境陷入困窘,却仍然有的人收获了好消息。
5月7日,滴滴总裁柳青在CNBC的采访中表示,滴滴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小幅盈利,国内市场的客流量已经回归疫情前水平的60%-70%,为2月份最低点的5倍。
此外,柳青还表示,滴滴目前没有裁员或融资的计划。据CNBC报道,滴滴已经从包括软银和丰田汽车在内的投资者中筹集到超210亿美元。
▲滴滴总裁柳青
虽然盈利时间来得比创始人程维预计的晚了近2年,但相比疫情之下三连裁的Uber而言,这是难得的好成绩。
滴滴在疫情中迎来了小捷报,当然不是疫情的功劳,主要还是因为滴滴这些年的蓄力。
Uber当初财大气粗入驻国内市场疯狂烧钱补贴吸引用户时,滴滴无力硬刚只能曲线救国,投资了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巴西的99,再加上中东北非的Careem和东欧的Taxify等多家平台,搞起了"反Uber联盟"。
其后,2018年7月,滴滴出行宣布与软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日本出租车打车市场;2019年6月,滴滴进入智利和哥伦比亚,目前在拉美4个国家运营……六年来滴滴虽然在国内风波不断,但同时在全球市场的暗中发力也是力度不少,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如今算是稍微收成了一点正果。5月初,滴滴国际事业部首席运营官仇广宇进一步透露,滴滴将着手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新市场,并收购支付公司,与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合作、拓展食品配送业务和支付业务。
▲滴滴创始人程维
而在全球的网约车势力中,身处疫情最初爆发区域,同时也作为中国区域份额的榜首,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环境下,滴滴选择了为网约车行业站出来。
4月24日,滴滴发布公告,将网约车防疫标准、设立线下防疫站、为网约车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成立医护保障车队等各种防疫经验向全球传递。
同时还在拉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业务范围,逐步铺开线下防疫站。在巴西和智利,司机可以从防疫站领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可由移动消毒机为车辆消毒。此外,滴滴还向巴拿马、智利、哥伦比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的使馆、出租车公司、司机和骑手等捐赠口罩,在海外市场共计给司机、骑手发放了超过200万个口罩、消毒物资……
相比起Uber困窘的现状,滴滴如今的操作却越发有行业老大哥的风度。或许,这场疫情会成为滴滴弯道超车Uber,领跑全球出行企业的关键一战。
平台出路在何方,司机出路又在何方?
不过,尽管平台收获了正果,司机们却未必能过上好日子。在疫情后复工复产逐渐常态化的工作中,虽然滴滴上线了跑腿业务,但是对于网约车司机还有很多准入限制,面对不景气的大环境,司机们并未能通过其他业务有效增加收入。另外,在经历过多番波折与整改后,顺风车虽然重新上线,但多数业务还在发展中,疫情也使得这些业务的发展有所延后。
而Uber方面,企业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网约车业务,限制令给网约车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4月其全球网约车业务量下降了80%。不过上帝关了一扇门还是打开了一小扇窗——
由于人们居家隔离,Uber的外卖派送业务UberEats带来了机会。在疫情期间,这项业务收获了大量新客户,并与许多餐厅展开了合作。一名Uber发言人解释,Uber决定终止在捷克、埃及、洪都拉斯、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乌克兰和乌拉圭的Uber Eats业务,并将阿联酋的Eats APP关闭后转移给当地出行Careem,因为Uber Eats在这些市场未能做到第一第二,Uber要将资源集中在Eats的全球头部市场。在疫情之下,虽然外卖这点杯水车薪,未必能填补网约车市场失落的巨大漏洞,但是对于一个都要壮士断腕的企业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在这一点,值得包括滴滴在内的所有出行平台参考学习。
尽管跑腿业务或者外卖业务的经济效益比不上网约车,但是在司机们难以为继的状况下,平台更需要首先考虑司机的生计,要让司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平台才能有生存的活力。
在网约车业务收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例如跑腿业务的服务权限应该考虑放开,减少对司机群体的准入限制,让临时失业的司机们能有更多的方式去维持收入。
而在平台方面考虑,还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宽思路,尝试将业务从C端延伸到B端,借助平台以往沉淀的用户,探索广告、电商等新业务模式,尝试通过流量变现,也不失为一种自救的新思路。
对于出行企业而言,疫境不只是困境,同时应该激发创新模式的催化剂,在一轮挣扎筛选之后,唯有突破思路为平台自身与司机找到创新生存模式的品牌,才可以被留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月18日,Uber公司继上一轮的裁员计划后,再次裁员3000人,并表示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关闭几十家办公室,以及多个附带项目,包括其孵化器、AI实验室和名为Uber Works的求职服务。
本月初,优步公司的客户服务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女士,召开了一次视频会议,虽然只有3分钟的时间,但却让3500人瞬间丢掉了饭碗,成为了失业者。在会议中,查韦洛女士告诉员工们说:“没有人想要接到这样的电话,但今天将是您在优步工作的最后一天。”
很委婉,但也相当残酷,一个月内,优步的两轮裁员总数高达6700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2%。更让人心灰意冷的是,Uber发言人还表示,我们有可能在未来继续裁员。
雪上加霜
可以很确切的说,优步的此番裁员,与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不无关系。UBER管理层曾在2020年2月财报发布会的电话会上称:“有望在今年年底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但恐怕他做梦也没想到疫情的全球蔓延,会为之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0日6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881,619例,累计死亡322,457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并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各国逐渐推进重启,美国放松限制措施后,多个州上周新增病例现最大增幅。截至目前,美国累计确诊1524107例,累计死亡91661例。与前一日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9721例,新增死亡病例1467例。
随着美国多州开始放松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在早前实施的限制措施,5个州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在上周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大增幅。尽管在美地区没有严格的限制措施,但足不出户的美国人仍然让网约车业务近乎停滞。
2020年3月,UBER便承认,疫情可能对公司业务构成重大风险。同月,为了减少冠状病毒的传播,UBER暂停在美国和加拿大提供拼车服务。随后,其“难兄难弟”LYFT来福网约车公司也宣布暂停北美地区的多人拼车服务。
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所今年4月对2.5万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超过一半的成年受访者都表示,在疫情过后,他们也将减少或完全停用叫车服务。这一调查的数据显示,一些城市4月的出行需求下降了80%。
UBER在美国的订单量也是大幅下降,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订单总量在一些疫情严峻的城市已经遭受了高达70%的损失。”
“我们正在考虑多种可能性,优化公司的每一项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希望变得高效,行动迅速,尽可能多地留住我们的优秀人才,并以尊严、支持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员工。”这位CEO在备忘录中承认了裁员计划的痛苦:“像这样的日子是残酷的。”
由于疫情对业务影响的不确定性,优步已经撤回了全年业绩目标,并搁置了在明年年底前实现首个经调整后盈利的承诺。
事实上,暂且抛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第一季度,优步已经连续亏损了7个季度,2018年优步亏损79亿美元,2019年净亏85亿美元。疫情的影响对优步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
孙正义的心头刺
持续亏损的优步让投资人孙正义焦虑不已,优步已经从曾经的心头肉成为了孙正义的心头刺。
就在一年前,孙正义放出豪言:今后每隔2到3年,就完成一期新的规模在千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募集。这位62岁的软银集团掌门人给这批基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愿景基金” ,计划中每一支千亿美元的规模,承载了他对未来科技生活的伟大构想。
今年4月份,愿景基金披露投资业绩巨亏170亿美元时,孙正义不得不承认:未来或许再也没有愿景基金了。
业绩显示,2019财年,软银旗下愿景基金及其他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收益为1.3万亿日元,2020财年投资收益为-1.8万亿日元,业绩下滑238%。
从愿景基金所投项目的具体行业来看,孙正义将重金押注在交通、物流以及前沿科技相关领域,共33笔投资,总投资额高达439亿美元,占到全部投资额的近60%,然而这些板块也正是导致愿景基金巨亏的最主要原因。
从具体的投资项目盈亏来看,对Uber和WeWork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损失,占到了全部投资损失的一半有余,其中愿景基金持有的Uber的股权价值已经减少了5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
一直以来,软银对于优步的发展可以说是“保驾护航”,优步能有如此大的精力和毅力持续不断地开拓新市场,甚至布局未来空中出行,软银的投资功不可没。
几年时间,软银前后向优步投资逾百亿美元,但是自从2019年5月优步IPO后,优步的市值和股价就在不断下跌,让孙正义头疼不已。
优步在IPO首日,股价就下挫5%,而如今优步的股价更是仅为27.99美元,较45美元的上市价相差甚远。孙正义期待的优步股票大涨特涨,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高管和创始人们的减持也让孙正义心寒。
2020年5月19日,优步公告披露公司内部人交易情况,公司高管Ceremony Glen、Hazelbaker Jill、Krishnamurthy Nikki于2020年5月16日净卖出2006.00股。
去年年底,Uber优步创始人兼前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在持续、密集的多次减持后,已经将手中的公司股票抛售一空,总共套现超过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从此彻底离去。而另一位创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也抛售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股票。
孙正义也不得不承认:“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优步的自救
与美国相比,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国内网约车市场呈现快速反弹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去年同期,网约车市场已恢复至6成,且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恢复较快,网约车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之一。
上述报告还显示,用户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3月,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在疫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多家网约车平台组织司机为医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务保障提供运力支持。中长期来看,网约车用户规模将恢复性增长。
没有社会环境背书,在美国生长的优步除了裁员断臂求生外,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
5月12日晚间,彭博报道称优步计划收购美国外卖平台GrubHub,消息传出后两家公司股价直线拉升,优步一度涨超7%,最终收涨约2%。而Grubhub则收涨29%。并且在大盘本周累计跌超2%的情况下,优步的股价仍保持稳定,当周跌幅不足1%。可以看出来资本市场十分看好这次的收购。
5月初,优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35.4亿美元,亏损达到29亿美元(约合206亿元)。出乎意料的是,其外卖平台优步Eats的业务量却在疫情之下实现了逆势增长,营收为8.1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3%。
由于疫情导致传统叫车业务需求暴跌,Uber宣布将推出分别名为Uber Connect和Uber Direct的服务,都将专注于递送物品。曾经的外卖业务Uber Eats,也开始从单纯提供送餐,转向同时向消费者供应超市代购服务。
这些年来国内兴起的外卖配送服务,让国内外的很多企业也是非常眼红的,毕竟付出人力成本就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增长,确实是可以接受。而我们都知道滴滴现如今也是推出了司机跑腿的业务,旨在为签约司机提供更多的额外营收,也能够进一步为滴滴笼络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优步目前同样也是在效仿滴滴的这一做法的。
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自救时间,优步现如今正在和各地的商业以及超市合作开发外送业务。现如今大部分民众都在家,自己隔离食品以及药品和清洁产品,确实是比较稀缺的,在西班牙优步将会为15个城市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送货服务,而在法国,优步则直接和超市巨头家乐福达成了相应的配送协议,在印度优步也有着多家合作商。
现在国外超市的线上订单是在不断增长过程当中的,优步的这一措施能够解决配送员人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优步赢得更多的营收,确实是一举两得。
曾经在中国市场溃败后,面对滴滴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布局和攻势,优步网约车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摇摇欲坠,此番疫情是否会成为压垮优步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ALTTT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优步拒载盲人被判赔110万美元,法院如此判决的原因是根据美国残疾人法案的规定,导盲犬能够跟随盲人到任何盲人能够去的地方,但在一些公共场所并非如此,这是绝对的公开歧视。最终,法院判决优步公司向欧文女士赔偿110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名失明女子因为携带导盲犬被优步(Uber)司机拒载了14次后起诉了该公司,最终该公司被勒令赔偿该女子1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2万元)。
该女子名为丽莎·欧文(Lisa Irving),她指出优步平台司机先后14次在其成功叫车后被拒,由于无法乘车,她曾在旧金山被困至深夜,上班也迟到,并最终导致其失业。
扩展资料:
此前报道
在2018年,欧文女士对优步公司提起诉讼,原因是司机“要么直接拒载,要么被优步司机骚扰,不想带着导盲犬送,甚至有两次遭到了司机的辱骂和恐吓”。
一名独立仲裁员指出,由于丽莎·欧文和她的导盲犬受到司机的不平等待遇,优步平台涉嫌以歧视性理由拒绝乘客,这是难以容忍的。
不过优步则表示,平台不应该为司机的错误承担责任,他们已经按照相关合同对司机进行了监督管理,拒载并非平台的直接原因造成的。
不过,仲裁员驳最终回了优步的说法,平台应该遵循法律向这些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并向司机明确这一点,定期向司机提供相关的培训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网约车平台拒载失明女子14次:被判赔偿700万元
优步3分钟视频会议3500人失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优步3分钟视频会议3500人失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