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投资理财 / 正文

北马其顿解散议会(美国总统 解散议会)

更新时间:2025-05-24 13:34:32 点击:247

今天给各位分享北马其顿解散议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总统 解散议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北马其顿国会自行解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北马其顿国会自行解散,这是因为北马其顿国会是临时举办的。所以经过与国家选举委员会磋商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于当天投票解散本届议会。

希腊与马其顿的国名之争是怎么回事?

对于古代马其顿,希腊方面认为古马其顿人是古希腊人的一支,古马其顿王国属于希腊历史。北马其顿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后则宣称自己是马其顿王国和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者,因此坚持使用“马其顿”这一国名。直到2018年6月两国总理达成更名协议。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用名加入联合国。

2019年2月11日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名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扩展资料

自北马其顿共和国在1991年独立以来,与希腊之间就“马其顿”问题的争端就没有停歇过。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区存在领土要求,要求其“更名换姓”,不然就将继续在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

马其顿1991年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希腊方面认为,这一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马其顿省有领土和文化遗产要求。因国名争议,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的希腊反对马其顿加入欧盟和北约。

2018年6月,两国达成协议,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这份协议在马其顿和希腊两国都遭遇强大阻力。马其顿议会2019年1月11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按照协议更改国名,希腊议会同月25日批准协议。

希腊人认为,现在的马其顿共和国是斯拉夫国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他们希腊人的家园和遗产的组成部分。此前,马其顿曾多次强化亚历山大大帝在本国的地位,突出自己才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统子嗣,这让希腊非常不满。2019年2月12日,马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马其顿共和国

什么叫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一个国家。

南斯拉夫(英文:Yugoslavia),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以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及周边诸小国,吞并原来从属于此二帝国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形成的国家。

1918年12月1日,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该国解散议会和诸个党派,国王实行独裁专制,改名南斯拉夫王国。二战爆发后倒向轴心国,1941年被德国侵略。为此南共成立反法西斯游击队。经过长期奋战,被王国政府宣布为非法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解放南斯拉夫全境,并于1945年12月22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

1992年至2006年间,南斯拉夫除了塞尔维亚人之外的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此国家逐渐解体,南斯拉夫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中国为什么要把马其顿改称北马其顿?

1月11日,联合国正式成员国--马其顿共和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议会投票,表决通过将国名由“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 Macedonia)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一、建国第一天,马其顿就陷入“我叫什么”的困惑

《论语·子路三》中,孔子的学生子路受“雇主”卫国国君委托,请教老师“将奚先”(治理国家什么是最优先事项),孔子掷地有声地表示“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认为堂堂一个国家,“名正言顺”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

然而作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6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马其顿,似乎自建国第一天就陷入了“我到底叫什么名字”的困惑。

尽管这个年轻的国家在独立后不到两年便获准加入联合国,但国名却在联合国“花名册”上变了模样--成为拗口冗长的“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而在马其顿共和国自家,大家仍继续管自己叫“马其顿共和国”。

如今有将近140个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承认,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在国名方面却各叫各的——

133个国家和马其顿自己,管这个国家叫“马其顿共和国”;

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叫它“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或者简称之为"FYRM";

引人瞩目的是,马其顿的南邻--希腊,在称呼这个邻国时尽量回避“马其顿”这个单词,习惯于称之曰“那个北边的邻国”、“那个国家”。

问题就出在希腊身上。

▲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老城夜景,瓦尔达尔河南岸的辛塔尔区是该市的中心。图片来自 视觉中国。

二、 “虚胖帝国”走过的兴衰路

说起“马其顿”这个名字,熟悉世界历史的人并不陌生--

在古代史上“希腊”并非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或“一个世界”,在这个拥有相近文化的“世界”里,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科林斯等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

马其顿则是希腊“世界”中位于北方、以萨洛尼卡为中心的一个邦国。

希腊和波斯人开战之初,马其顿原本是波斯的附庸,但很快“倒戈”回到希腊人阵营中,并在公元前4世纪趁雅典、斯巴达两个大国争斗两败俱伤而崛起。

一代英主亚历山大大帝一度带领这个王国席卷希腊,攻灭波斯,直抵尼罗河和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但好景不长,这个“虚胖”的帝国“消化不良”:在亚历山大死后分崩离析被“打回原形”:

留在本土的马其顿王国在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征服,公元前146年成立了隶属于罗马帝国的“马其顿省”,公元298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马其顿隶属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成为“马其顿军区”。

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崛起,1453年消灭了拜占庭帝国,整个“马其顿军区”被土耳其吞并、占领达400多年之久。

19世纪奥斯曼衰落,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占领区出现“复国运动”,塞尔维亚王国、希腊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相继独立,而马其顿却成了个大大的尴尬。

▲1月11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后,马其顿总理扎埃夫与议员拥抱庆祝。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三、“南斯拉夫马其顿”更名为马其顿让希腊“很不爽”

原来在漫长岁月中,马其顿成了个被戏称为“沙拉拼盘”的复杂存在:古代马其顿人都是希腊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却分成了自称“马其顿人”但分属希腊和斯拉夫文化的两大块。

而后者又分为认同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斯拉夫马其顿人”和认同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马其顿人”。昔日罗马帝国的“马其顿省”,则更分属于希腊、塞尔维亚王国、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四国。

在几块“马其顿地区”中,“南斯拉夫马其顿”原本是最温和、民族意识最弱的,保加利亚马其顿人曾多次“任性”,希腊马其顿人更在二战结束之初卷入希腊内战,闹出许多风波和争议。

而“南斯拉夫马其顿”却在铁托死后的南斯拉夫内战中置身事外,直到整个南斯拉夫分崩离析,才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地独立了。

这样一来,希腊就不干了:马其顿在历史上是我们希腊的概念啊,你独立叫什么不行,偏叫马其顿?难道想挖我们墙角不成?

希腊这么想也不完全是过度敏感:在那乱哄哄的年月里,的确有势力提出过“大马其顿主义”,甚至新的“马其顿共和国”也一度使用了“大马其顿主义者”的标志--维吉纳太阳旗,即有十六道金色光芒的太阳红旗。

按照相声的说法,希腊那边才是“正根儿”,因此联合国什么的都得给点面子,于是才会有FYRM这个奇怪别扭的“学名”。

马其顿共和国羽毛未丰,只得能忍则忍,在1995年把国旗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国旗上的太阳从原来的十六道金色光芒改为八道,这样就不是“大马其顿象征”了)。但希腊仍不依不饶,非逼着马其顿改名不可。

▲2018年6月,马其顿和希腊就马其顿改名一事达成协议后,马其顿民众举行大规模集会 抗议政府就更换国名向希腊“妥协”。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四、委曲求全改名不过是为了加入欧盟

对于希腊的咄咄逼人,马其顿国内主要右翼政党、国内第一大党“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2018年初,希腊、马其顿两国政府在讨价还价后“各退一步”:希腊方面放弃一直坚持的、要马其顿改国名为“上马其顿共和国”主张;马其顿方面则同意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2018年6月,两国签署普雷斯帕湖协议,推动马其顿更名公投;9月30日公投结果揭晓,尽管91%的有效票数支持更改国名,但投票率却只有可怜的37%,远低于公投最低有效标准(50%),迫使马其顿政府谋求国会修宪更改过名。

在“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集体退出联合政府和抵制投票的背景下,1月11日马其顿国会惊险万状地以81票赞成、29票弃权通过更名修宪案。

在120个议席的马其顿国会,修宪案通过的最低票数是80票,更名修宪案的赞成票仅比这个“门槛”多出一票而已。

马其顿人之所以一忍再忍,说到底是为了加入欧盟、北约,尤其是欧盟,以便“搭车享福”,不再做守在豪宅边要饭吃的“欧洲乞丐”。

所以,尽管马其顿人(其实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人”)不服不忿,但他们中大多数仍然抱着“只要能加入欧盟忍就忍了吧”的心态,满怀委屈地投下了修宪更名的赞成票。

好吧,从今往后我们不要叫那个巴尔干半岛上的内陆国“马其顿共和国”,而要与时俱进地称呼其“北马其顿共和国”,并祝他们心想事成了。

陶短房(专栏作家)

参考:《百度百科》马其顿改名“北马其顿”,一段横跨2000年的前尘往事

网页链接

南斯拉夫解体后,分成了哪几个国家,现在这几个国家的概况如何?

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大概是分成了一共7个国家,然后整几个国家现在的概况的话就是属于一种经济水平比较低的存在,其实想想也是,解体之后,不覆灭就不错了,根本就不想着能够加强自己的经济,总不能说解体之后还能有一个经济上的前进吧,这显然是违背常理的。

南斯拉夫在解体之前的主要民俗是塞尔维亚人,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拥有波黑、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这6个加盟国的,但是在后来遇到了十分严重的民族和政治方面的危机之后,才出现了联邦制国家内的小国家开始独立,在1992年的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也就出现了原本就有的联邦国家一分为七走向解体的最后一步。

虽然看上去第一次的解体似乎带来的影响不是那么的大,但是到了后来,好景不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因为临时的组建加上内外的不一致,然后最终再次解体,分裂成为了科索沃、塞尔维亚和黑山三个国家,你想想,一次解体几乎就让全国崩溃了,但是这“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发生了第二次解体,我想这个情况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办法接受的了吧。

虽然解体独立大家没话说,但是很多国家你根本就没办法构成一个国家的主要形态,还硬撑着要宣布独立,你想想,这样的话难道真的是能够让你自己好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让每个地区都能自行的独立,那么这个世界还有规则可言吗?

曾经的世界强国因邻国抗议被迫改名后如今怎样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名的重要性、神圣性不言而喻,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否则不会主动更改国名,至于因邻国不满意而被迫更改国名的现象,更是极为罕见。不过,欧洲某个国家,便因为邻国的抗议而被迫更改国名,着实令世界震惊。这个国家,便是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南部同希腊交界,西部跟阿尔巴尼亚为邻,北部和科索沃毗连,面积约2.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8万,首都为斯科普里。北马其顿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南斯拉夫人的分支-马其顿族占64.18%,阿尔巴尼亚族占25.17%,此外还有少量的土耳其、吉普赛和塞尔维亚族。

北马其顿在历史上是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而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则在今希腊境内,分属中马其顿、西马其顿和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马其顿帝国由希腊人建立,在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时(前336-前323年),曾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在他暴死后却迅速陷入分裂。从前146年起,希腊各邦国相继被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地区亦是如此。

罗马帝国灭亡后,马其顿地区接受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而从5世纪起,南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定居,由此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希腊人)、北(马其顿人)之分。从公元837年到15世纪初,马其顿成为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竞相争夺的对象,直到整个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渐衰落,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开展复国运动,马其顿遂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同盟击败,被迫放弃巴尔干半岛大部分领地,希、保、塞遂瓜分马其顿地区,而塞尔维亚所分得的部分,便是今日北马其顿的领土。

一战结束后(1918年),塞尔维亚联合先前已经独立的黑山,以及先前被奥匈帝国统治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地区,组建起联合王国,并在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到轴心国的瓜分,就塞尔维亚本身来论,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侵吞,科索沃被阿尔巴尼亚兼并,北马其顿被保加利亚吞并,其他地区则被德国占领。

1945年,铁托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驱逐侵略军,并将原南斯拉夫地区重新整合在一起,组建起包括6个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此时,北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出来,获得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南联邦存在46年时间,因为各民族内部矛盾甚深,导致南共政权终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17日,北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独立后,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将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同时致力于加入北约,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对于马其顿的入盟意愿,其他欧盟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唯有邻国希腊表达强烈的反对意见,后者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在于“马其顿”的国名争端。

在希腊人看来,马其顿共和国属于斯拉夫国家,而马其顿帝国则是希腊人的历史遗产和精神家园。更何况,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都在希腊境内,而马其顿共和国在历史上不过是马其顿帝国的边缘地区,不足以代表整个马其顿。不仅如此,马其顿共和国曾多次强化亚历山大大帝在本国的地位,声称它才是大帝的合法子孙,更让希腊感到不满。

正因如此,自从马其顿宣布独立之日起,希、马两国间就“马其顿”国名问题纠葛不断,严重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为了迫使马其顿“更名换姓”,希腊屡屡在后者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声称若马其顿的国名一日不变,它便永不会改变立场。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但仍阻止它加入北约与欧盟。

希腊的强力阻扰,令马其顿迟迟无法加入欧盟和北约,严重影响到它融入西方的进程。2017年,扎埃夫出任马其顿总理后,为了早日扫清入盟障碍,最终决定在国名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2019年1月11日,在扎埃夫的提议下,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将国家名称改为“北马其顿”,14天后,希腊议会批准协议。

同年2月8日,希腊议会表决批准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议定书。至此,希、马之间关于“马其顿”国名的争端结束,北马其顿入盟的障碍被全部扫清,即将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作为欧洲唯一一个因邻国抗议而改名的国家,北马其顿为了入盟,真可谓付出沉重的尊严代价,跟昔日强大的马其顿帝国相比,地位真可谓一落千丈。

关于北马其顿解散议会和美国总统 解散议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