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众投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众投资群体仍然以银行储蓄为主要金融资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可以。
评职称对论文发表的期刊的要求:
第一、申请上报正高级职称,要求申请上报人在副高职称之后,由本人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撰写,在国家国际学术期刊上刊出专业学术论文,也就是核心期刊或SCI或EI论文,不包括增刊、副刊、专刊、专辑等。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一般指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受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学术期刊。若是一本普刊被核心期刊收录即为核心期刊。评职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需要格外注意学术期刊类别。现有期刊的分类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SCI,SSCI
第二、申请上报副高级职称,要求申请上报人在中级职称至今,由本人独立撰写或是第一作者撰写,在省级期刊以上学术刊物上刊登专业学术论文,也就是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都可以,增刊、副刊、专刊、专辑不可以。
第三、申请上报中级职称,要求申请上报人在初级职称至今,由本人独立撰写或是第一作者撰写,在市级期刊以上学术刊物上刊登专业学术论文,只要是是国内CN期刊上正规出版发行的就可以了,不用多高级别,当然增刊、副刊、专刊、专辑不可以。
第四、申请上报初级职称,若是理工科相关专业毕业,专科满三年或本科满一年,可直接的职称初定;若专业属于不专业对口,专科满四年或本科满两年,只有参加一年一度额职称评审,两类申请上报方式尽管不一样,但职称证书效用是相同的。因此初级职称的申请上报条件是最容易的,只要是满足硬性条件就可以,倘若有能力,也是建议发表论文来得分,是正规普刊论文就可以。
《大众投资指南》由天津市新闻出版管理局主办,是省级期刊,国际刊号为:1007-676X,国内刊号为:12-1217/F。大众投资指南主要报道最新投资机会、推荐各行各业真实可靠、切实可行的投资项目,提供最佳切入点和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影视投资还有最重要的一项风险,就是和投资者对接的不是影视公司的人,而是一些类似于“众筹”的网站,我们首先知道众筹是什么。对于影视投资来说,众筹平台先筹集你的资金,然后再去做影视投资。同样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最低,风险也大。
电影行业也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风险投资行业普遍遵循一定的定量,就是有更多的人接触不到好的项目,所以赔钱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知识降低自己在投资中风险。之前就有朋友问投资拍摄完成的电影是不是收益周期相对前期风险更小,收益周期更短。
而非法的众筹平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了,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投资电影一定选择正规渠道,对接影视公司,只要是符合当代价值观的电影,符合现在的社会正能量思想的电影都不缺乏票房。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这一点很重要。这也就是小制作的电影为什么能够收获满满的票房。
电影投资渠道只有对准电影的中控出品方才可靠,而且拍摄完成的电影是不能投资的,市面上所有拍摄完成的电影让你去投资,都是骗局!你也不想一想都拍摄完了,马上要上映了,人家都开始数钱了,会无缘无故的让你在加进去吗?让你平白无故的瓜分他们的利益吗?清醒些吧!
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业务和电动化战略对外发布,据悉,大众将计划购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同时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携手实力强劲、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为江淮大众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我们将与国轩高科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领域积极开展战略合作。”
增持股权 变革江淮大众企业管理模式
日前,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安徽省相关政府机构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此次战略投资,也是首次跨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深度改革进程。
双方签约计划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于2020年年底完成相关交易。
自2017年成立伊始,江淮大众已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所布局,公司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投资11亿欧元 持股国轩高科26%股份
大众汽车集团为加强电动汽车本土化生产进程,大众与国轩高科开启了全新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署股东协议,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作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公司,如顺利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该投资交易同样有望在2020年底完成。
国轩高科将成为大众汽车的认证供应商,未来向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及MEB平台产品供应电池。大众汽车与其他电池供应商的合作有序开展,不会受到全新合作的影响。
据悉,安徽省将作为江淮大众和国轩高科的总部所在地,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目前占全国整体市场的近13%。2025年,大众集团计划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50年,集团承诺在包括中国市场的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汽车集团将投资26亿美元购买福特的自动驾驶装置Argo AI,总价值达70亿美元。该消息人士周五表示。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将出资10亿美元,自有业务活动1.6美元,大众和福特将成为合资企业的平等利益相关者。福特和大众周四表示,他们正在扩大全球联盟,他们将于周五公布技术分享协议的细节。
自2017年以来,匹兹堡初创公司Argo与福特自驾车活动的合作,可以帮助降低工程和开发成本。它还可以加快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部署时间表,他们表示计划在2021年投入自动驾驶汽车。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和大众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在1月的底特律车展上。预计两家汽车制造商将就共享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协议提供详细信息。
福特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周四表示,他们正在扩大1月宣布的全球联盟,预计将涉及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合作。
两家公司预计将于周五上午8点在新闻发布会和投资者会议上宣布有关分享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协议的进一步细节,这将是直播 。他们表示,大众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和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将一起出现,但未在 新闻稿 中提供更多信息。
汽车制造商可以概述多个协议。一个潜在的因素可能是大众汽车在Argo AI的投资,Argo AI是福特汽车拥有的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公司。
福特在2018年创建了福特自动驾驶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承诺在2023年之前投资40亿美元。它已寻求外部投资者帮助分担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成本上升。
2017年福特收购的匹兹堡创业公司Argo AI是该部门的一部分。
大众和福特几个月来一直在讨论如何分担投资未来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负担。这两家全球制造商之间的明显协议是最近的迹象,即减少碳排放的压力以及抵御科技行业的挑战者正在推动汽车行业的整合。
汽车制造商不是继续开发自己的专有技术,而是共享汽车零部件和技术。
与福特和大众一样,这种分享的大部分都是在没有彻底的收购和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
本田汽车公司去年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投资27.5亿美元购买通用汽车的Cruise Automation自动驾驶汽车。 Alphabet的Waymo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和捷豹路虎达成协议,购买和装备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
花旗的分析师表示,福特授权大众汽车的MEB平台将成为“转型”的转型。 “它不仅可能通过保证明年电动汽车的一些利润而进一步降低大众汽车2020年的估计风险,而且还可能为大众提供无可争议的市场规模优势,并可能在欧洲生产约40万辆电动汽车年,”的花旗分析师Angus Tweedie在7月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
大众于3月签署协议,开发使用福特平台的皮卡,汽车制造商一直在谈论扩大联盟,包括自动驾驶和移动服务,以及福特使用大众的MEB电动车平台。
2020年5月29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战略合资合作协议签署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德国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并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大众集团承诺,在大众中国投资成为江淮大众75%的控股股东后,将进一步细化优化江淮大众的产品组合框架,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深入合作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落实。
自2020年5月20日至6月4日,江淮汽车(600418.SH)已经七次涨停,从5月29日大众入股江淮汽车一事尘埃落定后,短短5天已经为江淮股价带来近100亿的市值增长,这不仅仅只是打响跨国企业参与国有车企混改的第一场战役,同时也蕴藏着大众汽车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野心。
要知道其实在疫情期间,大众已经蒙受了巨大损失,根据其公布的财报,这家企业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现金流已经达到了负25亿欧元。与此同时,在英国、德国等地,大众在“排放门”官司中相继败诉,即将面临大规模群体性赔偿。即便“口袋”已经如此紧张,大众仍然豪砸10亿欧元入股江淮,这盘棋的魅力究竟有多大,能让大众不惜“勒紧裤腰带”也要下完?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江淮
众所周知,大众在中国有三个合资伙伴,除了江淮汽车,另外两个分别是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汽大众成立于1985年,上汽集团和大众各持股50%,旗下包含斯柯达、桑塔纳、帕萨特等众多热销车型;一汽-大众成立于1991年,一汽集团和大众、奥迪分别持股60%、30%、10%,旗下包含奥迪、迈腾、高尔夫等大量热门车型;江淮大众成立于2017年,江淮汽车和大众各持股50%,旗下仅有思皓一个品牌和2019年9月才上市的一款思皓E20X纯电动车型。江淮大众似乎成为了那众望所归的“软柿子”。
而在小编看来其实江淮汽车的造车水平在自主品牌阵营中,其实并不那么耀眼,江淮汽车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不佳。近年来江淮汽车业绩持续下滑,曾经声势浩大的“商转乘”战略,最终也因乘用车销量不断下滑而宣告失败。2019?年,江淮汽车盈利1亿元,但这个数据是加上了政府补贴11亿元后的结果,如果只看扣非净利润,亏损达9.78?亿元。另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江淮汽车已经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合计亏损29.48亿元。三年来江淮汽车共计收到29.97亿元政府补助,占公司归母权益的23.79%。综合以上因素不难发现,成立时间最短、合资公司和中方公司经营均较差的江淮汽车无疑最为弱势,方便大众“下手”。
第二个问题:大众“图”啥
提到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像“雨后春笋”一般,特别是在限行限购的大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更是极其火爆。在国家政策这块,新能源汽车是能够免费获得限行城市新能源牌照的(北京能够直接获得摇号机会),而且还能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每次说起新能源汽车,可能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想到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不可否认,这两家车企在营销上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不过,要是说起新能源的技术,江淮汽车可以算是自主品牌中的鼻祖。
早在2009年,江淮汽车就提出了iEV纯电动驱动路线,坚持迭代研发,构建五层次研发体系,到2010年的时候正式确立了纯电动驱动路线,并在当年将591台新能源产品投放到市场。截止今年,通过11年7代技术研发,识别、攻关和积累了决定电动车产品成熟的核心技术,最终构建了国内最为成熟的iEV电动车技术平台。
而大众除入局江淮混改外,大众集团还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了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在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看来,选择中国第三大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来投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轩高科与江淮大众同在安徽合肥,从地缘来看,能够产生非常好的物流和研发协同效应,通过合作,把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打造成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不难看出,此次大众投资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上,并且早前业内普遍认为,与大众"联姻"的主角会是江淮大众。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大众的胃口岂止是江淮大众,而是整个江淮汽车集团。
再说说江淮的商用车领域,与自己的乘用车领域的惨淡不同,江淮在2019年商用车市场领域可算是风生水起,大家请看上图,在其他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同比增长高达43%,位居销量排行第六名,大众是否也看上这块“大蛋糕”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你要说大众没“惦记”,可能大家也不信。
第三个问题:江淮为什么会“委曲求全”
之前我们也分析了江淮自身的经营状况不佳,近三年来江淮汽车乘用车板块销量分别同比下降39.5%、12%、17.8%。到了2020年一季度,江淮乘用车销量仅2.7万辆。如果没有诸如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帮忙”,江淮汽车恐怕会走入“退市整理”阶段。
为了自救,江淮汽车甚至走上了变卖资产的道路。2019年9月,江淮汽车公告拟协议转让所持安凯客车的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后,江淮汽车将不再是安凯客车的控股股东。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众宣布入主江淮之前,江淮汽车市净率仅为0.74,已经“破净”,即市值已经低于净资产。这说明,资本市场对江淮几乎没什么信心了。
一个仅靠政府补贴勉强存活的企业,有什么理由不"背水一战"呢?而就在一年前,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团来到西班牙巴塞罗那,与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共同敲定了建设合肥智慧城市的项目。其中的参与方就包括了大众中国及旗下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合肥市政府及江淮汽车。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大众参股江淮汽车,背后或许可能是地方政府的授意。
第四个问题:江淮将会能得到什么
5月29日,大众集团正式宣布入股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并将其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升至75%。作为交换,大众不但要付给江淮10亿欧元,还承诺给江淮大众升级工厂。最为重要的是,大众承诺会将集团内部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授权给江淮大众生产。只不过这所谓的“主流品牌”指的是谁呢?
若宽泛的理解,大众集团下属的主流品牌有大众、奥迪、斯柯达、西雅特,其中西雅特已经在2个月前被迪斯亲口否决;奥迪则由于其豪华属性,授权给江淮大众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此看来,“主流品牌”的有力竞争者就只有斯柯达品牌和大众品牌了。
如若再结合大众集团近期的新闻来看,这个潜在品牌的目标就会被锁定在大众品牌上,因为在迪斯宣布西雅特暂停入华后,由西雅特品牌一直主导的,内部代号为“MEB Entry”的入门版MEB纯电动车项目,就被分配给了大众品牌执行。大众品牌极有可能带着入门版MEB电动车项目,为江淮大众打开大门。通过变革江淮大众管理模式,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动合资企业业务向前迈进,将进一步强化正在推进的电动化战略。据了解,江淮大众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第五个问题:10亿欧元价格是否合适
入主江淮汽车和增资江淮大众,大众方面花了10亿欧元,相当于约79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是否合适?其实,这点大家不用担心,像这样的外资花钱买了国有国企的股份情况,国企的个股股份,作价都是由国资委指定的资产评估公司来评定,类似卖便宜了、贱卖了都是不可以的,因为不是自己想开价多少就是多少,就连里外勾结什么的也行不通,同时像这样的情况,自然会考虑未来的增值,所以在小编看来,这个价格应该是综合利弊的出来的一个合理价值。
而跨国公司进入混改,不仅带来了资本,还会带来技术、管理经验等,对江淮汽车来讲是重大利好,对大众而言,无论是增资江淮汽车,还是参股国轩动力电池企业,都是期望对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进行战略布局。
车事总结:在爱情之中,不宜讨论谁的付出、收获更多,但在“大众入局江淮混改”上,却有必要谈个清楚,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引“狼”入室,这可能是一个罕见的多方共赢案例,布局中国商用车市场、占领入门级电动车市场,这两件事已经足以解释为何大众要在困难时期“勒紧裤腰带”疯狂砸钱了;而江淮汽车在这次股权变更后也会拥有强大的背书,以后产品再度宣传“德系品质”的时候也会更加名正言顺,这笔交易可谓双赢。而且不仅仅江淮、大众双赢,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公开表示“大众入股江淮对蔚来来说具有正面影响”;就连购买了江淮汽车股票的吃瓜群众也赚的盆满钵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的钱终于到位了。
北京时间6月2日,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Argo AI宣布:来自德国大众集团的26亿美金已到账。此外,根据协议,大众将把其在慕尼黑的自动智能驾驶部门并入Argo AI。后者的员工数量将因此增至1000人以上。
这也意味着,大众与福特在长达一年的“宣传期”后,终于“扯证”了。
一些细节
根据Argo AI官网放出的公告显示,在大众承诺的26亿美元投资中,有10亿美金是现金投入,剩下的16亿美元则用于将大众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Driving(AID)并入Argo AI。
届时,大众AID公司的200名员工将加入Argo AI,后者的员工将由此增加40%,直接比肩Waymo和Cruise的团队规模。Argo AI也在官网上普天同庆地欢迎了一波AID公司的员工,将其作为一支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团队,成为Argo AI公司的欧洲总部。
也就是说,Argo AI将顺其自然地获得AID公司的相关技术。在交易完成后,大众将与福特持有相同的股份,剩余部分则归Argo AI公司员工所有。Argo AI公司的董事会也会由5人增至7人,其中大众和福特各占2个席位,另外的3个席位则归属于Argo AI自己。
根据大众的投资金额来算,Argo AI目前估值应该已经超过40亿美元。福特方面也承诺,打算在2023年前再追加投资40亿美元,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
从以上诸多交易细节来看,车云菌不难划出两个重点:
1、大众与福特的投资节点,严丝合缝地卡死在各自公布的自动驾驶商业计划中。
2、虽说是合作,但大众与福特力图通过Argo AI相互制衡。
先说第一点——
2017年,在Argo AI创立后的三个月,福特就掏出了第一笔10亿美元的投资。
当时,Argo AI不到12名员工。或者说,这家年轻公司完全是凭借一张镶了金边的简历,一夜之间坐上了“幸运儿”的宝座。
2016年9月,Argo AI的CEO Salesky离开了谷歌,不久后就和Rander共同创办了无人驾驶公司Argo AI。
“我人生规划的下一步是找一个甘愿奉献一生的工作,并借此机会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市场。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创办一家公司,找个志同道合的OEM制造商,建立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Salesky说道。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时间,福特全面展开了自己的自动驾驶计划:在2021年之前部署商用自动驾驶打车服务的计划。该汽车制造商表示,将通过扩大其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帕罗奥图的实验室以实现预期目标,并大举投资或收购初创公司增强技术储备。
拿到福特投资的两个月后,双方经过磨合迅速进入了蜜月期。Salesky坚信这条造车之路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福特不仅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十年自主研发的经验,其本身也并不存在内部纠纷或资产问题。
作为Argo AI唯一的客户、支持者及大股东,福特完全有能力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部署无人驾驶车辆,帮助其缓解开发及交付自动驾驶系统的压力。
另外一边,身为一家位于匹茨堡的人工智能企业,ArgoAI将为福特开发一款人工智能的虚拟司机系统,全面搭载于福特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以实现2021年推出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承诺。Argo?AI创始人Bryan?Salesky和Peter?Rander曾分别作为谷歌和Uber以前无人驾驶技术的负责人,协助第一代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路测。
Argo负责开发整个“虚拟驱动器系统”,包括所有像摄像机,雷达,光检测和测距雷达(LIDAR)的传感器,以及软件和计算平台。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和高级工程副总裁肯·华盛顿(Ken Washington)曾在自动驾驶汽车信息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除资金支持外,福特将持续给Argo提供不断更新的高精度地图。
福特高管回忆道:“公司凡是软件和会做软件的工程师,大部分都去了Argo。”
领英资料显示,现在Argo的工程师与数据科学家团队绝大部分由来自福特的“嫡系部队”组成,同时还有十几位资深工程师,分别来自Uber、苹果、微软和谷歌等巨头公司。
根据双方原先的计划,Argo AI将设计出仅适用于福特自动驾驶汽车的完整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车辆定位,检测周边环境物体,最终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
然而,Argo AI和福特的造车之路遇到了瓶颈——忙着与竞争对手抢夺机器学习及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当时自动驾驶工程师的最低年薪已经突破了25万美元。
也就是说,福特要想在自己承诺的期限内完成任务,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难题。还必须争取更多资金,想办法分摊高薪人才带来的成本。
摆在眼前的困境,让福特咬牙将“无人车计划”又向后拖了1-2年。
再看第二点——
就在这时,大众出现了。
毕竟这家德国厂商的L4计划同样迫在眉睫: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将为卡塔尔多哈地区提供一支自主驾驶车队,为世界杯服务,其中包括L4级自动驾驶服务。
有统计称,在自动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合作完全能够帮助双方节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开支。于是,福特与大众决定计划建立一个类似合资企业的实体,双方对自动驾驶软件拥有同等的所有权。
合作之后,福特不仅可以保持独立,不会与大众分享任何计划,同时二者还能一起分担开发成本。
当然,福特CEO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也强调称:“与大众一起分担开发成本并不意味着福特会减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总体支出,相反,我们会将更多的资源部署到其他关键的技术。”
从这位CEO透露的信息来看,大众投资Argo AI并成为其客户之后,Argo AI将把福特和大众作为两家单独的客户对待。这就意味着两家公司可以独立将Argo AI的自动驾驶系统整合到自家的产品中,在最终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将使有充分的自主性。
Salesky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与Cruise的情况不同,福特的资金投入并不意味着自己已被底特律巨人收购。”
虽然二位造车大佬并未详细说明合作细节,但每位高层强调软件的态度却高度相似。传统车企的产品研发节奏并不同步,这就意味着一套自动驾驶系统无法通用于各不相同的车辆底层平台。车厂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绕开硬件,选择从最核心的软件平台切入。
现阶段的自动驾驶大多建立在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训练数学模型的方式基本成了公认的解题手段。在同一联盟中交叉共享测试数据等资源,无疑能够让车厂最短时间内补足此前在路测方面落下的功课。
各方承诺的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节点已迫在眉睫,最大限度地通过结盟迅速补齐短板、分摊成本也无可厚非。一旦技术完成落地,事实证明这条路线可以走通,由L2横跨到L4级自动驾驶的道路自然顺遂许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大众投资和大众投资群体仍然以银行储蓄为主要金融资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