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投资理财 / 正文

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得与失)

更新时间:2025-05-13 06:20:42 点击:329

今天给各位分享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得与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08年4万亿救市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弊大于利

4万亿投放的理论依据就是凯恩斯主义,让政府打开印钞机,印票子,然后投放于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大规模建设将拉动机械、钢铁、建筑等行业的发展,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需求将大大扩充,走出原先的不景气

当这种理论有一个比较大先天缺陷,就是这种做法以超发为前提,结果很容易造成货币供给大增,造成通货膨胀,大家都拿美国新政说事,但当时即便是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也没有立竿见影地好转,真正好转是二战爆发之后,欧洲大量的需求激活了美国工业,美国实际上在进行通货输出

而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结果就是诱发了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4万亿计划忽略了资本的逐利性,大量资金反而被用到房地产这种来钱快的领域,诱发房产热,反过来最需要资金的制造行业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保障

中国投资四万亿的潜在负面效应是什么?

通胀是负面影响。

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确实是不二选择。

但是问题在于4万亿的规模太大,收入在短期内就会成倍上升,但是4万亿的支出要取得经济效益需要花上一段时间。铁路造好了,那么山区里交通就有了。但是别人来山区里开厂,挖矿需要时间的。可能是好几年才能有产出。所以短期内将面临,流动货币大于消费品的总价值。钱多东西少,那么通胀必然。

四万亿计划的目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四万亿计划刺激经济的措施及带来的后果有:

(1)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快重准实”的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完善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组织、政策、监管三大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9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均同比大幅增长42%—72%。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

(2)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善、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

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开工建设126万套;

解决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项目247万户、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0.3万公里。

(3)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央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自主化工作积极推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设。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形成节能能力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

(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着眼于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里程近1500公里。

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个大中型水利项目。公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截至到2008年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零八年的四万亿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带啦了哪些坏的后果?

4万亿的目的:

因为欧美金融危机,造成欧美进口大幅下降。中国出口企业面临非常严重的困难。由于危机具有较大的可预见性,为了遏止全国范围内出现危机,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措施,于是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试图消化掉过剩的出口产能。

虽然,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主要目的是刺激国内需求。但同时,他也大大加强了很多领域的建设。领域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民生工程等等。

除了以上所说的直接目的。4万亿还有间接目的。比如保证就业、维护国家稳定等等。

4万亿积极的效果:

首先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基础建设进步非常显著。

投资间接的繁荣了相关产业。如建设行业,水泥,钢筋等等。

基建与投资,吸收许多剩余失业劳动力,从而增加社会总体收入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

4万亿的负面效果:

通货膨胀。这4万亿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印钞获得的。因为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

产能过剩。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极大的促进了钢铁、水泥能建材产业的发展。但当一个城市完成了基础建设之后,他就不需要在持续的大笔投入资金在基建上了。而建材产业并不能及时的去根据市场作调整。因此,某些产业,特别是钢铁产业,产能过剩。

滋生了无效分配、腐败等社会问题。

4万亿救市的疏忽

先回去认真读一下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报告,再来看你的评论,最后再确定你到底想说什么?

不懂经济就别卖关子。什么叫“救助投资牺牲消费”?什么叫“养肥官商榨取工薪”?

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刻罗斯福总统的“新经济政策”增发多少国债?修建多少工程?没错,人家那可都是“国有化”没一分钱分给老百姓的。可美国三分之一的失业工人从投资中得到工作机会,得到了赚钱养家的机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赚糊口的钱。

而你所谓的涨价,你看到了什么?美国1933年的物价比1928年涨了几倍?中国这才哪到哪?要不是国有企业,如果是西方那种私人垄断,你再看吧!涨得你连水都喝不起!

最后,你说这些国企都要涨是吧?要是不涨呢?

谁能解释下为什么近年来,煤炭和稀有金属掉价会掉的这么快?

煤炭价格下降的因素:

1、经济结构调整,煤炭需求不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下降,经济总体形势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加之外部形势复杂,内生增长乏力,工业用电量不断下降。

2、新投火电机组很少,现有机组负荷低。

受工业用电不足影响,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华东、华南很多火电厂发电负荷机组也只有60%左右,部分电厂用电负荷只有30-40%,达不到满负荷运转,耗煤量较低,促使电厂对国内煤炭只维持刚性拉运,确保库存不至于下降的过快而已。

新投火电机组较少,尤其沿海地区新投产火电机组很少,刚性拉运不足。原有的火电机组不能满负荷发电,而新投产的火电机组又非常少,造成煤炭消耗保持低位。

3、家控制高耗能企业发展,发展清洁能源。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政府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整治力度加大。

4、电厂以消化库存为主。

电厂以消化自身高位的库存为主,对三西 煤炭保持刚性拉运,影响了电厂拉运和采购的数量。

5、进口煤继续冲击国内市场。

《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了严格的环保指标,提高了煤炭进口门槛,新增微量元素检测;同时,规定检测不合格的直接退回,对进口煤形成一定遏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进口贸易商逐渐熟悉了进口煤的流程,继续进口的决心没有改变;加之很多电厂已经适应了进口煤的燃用,大唐、粤电等电厂继续增加进口煤数量。进口煤仍然会继续冲击着国内煤炭市场。

6、降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降价促销一般是国内煤炭企业加强市场竞争、争取用户的一个主要手段,既能够抵御同行业的竞争,也能同进口煤做竞争。

7、煤企减产、控产力度略显不足,供需矛盾严峻。

8、铁路继续大规模运输,加重市场压力。

9、港口能力提高,超过下游实际需求水平。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产量释放,下游用户煤炭需求不足、港口和铁路运输能力提高过快,才促使当前煤炭市场供求失衡;而市场压力之下,煤企纷纷降价促销,促使国内煤价持续走跌。

稀有金属价格下降的原因:

稀有金属长期面临国内出口企业受制于国外采购商、没有定价话语权的困局,这导致大量稀缺资源被低价贱卖。对内,稀有金属供给过剩是一直以来的困局,其针对高端科技产业需求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还在过程当中、经济景气度低迷导致需求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全面爆发以调节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

财经郎眼哪一期节目提到四万亿引起产能过剩以至于引发很多问题

我说过,以前曾经很痴迷的搜索郎咸平的所有东西,若有所思的接受他的理论,但是当我专心学习经济学之后,郎的东西渐渐的就看少了——他片面、武断的分析方式实在是我难以理解的。

想到写这篇,是因为刚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樊纲郎咸平针对郎咸平说“政府投资4万亿的方向是个错误”的回应:“他懂得屁!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我不想评论这件事!

关于政府四万亿投资的事情,我在那篇《解析中国经济及几个热门话题》中提到过自己的观点,大致的意思是说:凯恩斯主义我从根本上反对,政府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说法我也反对,但是那四万亿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的基础设施上还是很落后的。

这里不谈这些。我由于最近不是一直跟踪郎咸平的理论,不知道他对四万亿到底说了什么。但前一段时间曾经听他说过,四万亿投资(铁路、公路等)是“一锤子买卖”,能靠暂时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用将来的产能过剩来消化现在的产能过剩”。当时我对这种观点是不屑一顾的,现在准备写点东西,我就从这下手了。

公路、铁路是“一锤子买卖”?你要把铁路修到月球上我承认是“一锤子买卖”,修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中国,你说是“一锤子买卖”,让我怎么同意你呢?公路、铁路修成了不会有车辆行走?你调查一下好吗?抑或你的意思是说公路铁路修好了就在哪儿,有没有车辆行走对经济发展都没有帮助?中国铁路运营如此紧张,即使再修两条南北大纵线,你觉得中国的铁路交通就要荒废了吗?

产能过剩的说法更是奇观了。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原创理论。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有问题的,但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但现在盈利不足的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有多大?我没有调查,但中国经济如此迅猛的发展本身就说明整体上,中国的企业是非常有效益的,你不能抓住一个没有效益的来说明整体上没有效益,整体上没有效益,经济是怎么发展上去的?企业效益良好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产能过剩的呢?

胡乱的猜测,说中国产能过剩可能是源于中国的投资太高吧?说过了,中国的基础设施是很落后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想要帮助穷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把钱给他们,而是完善基础设施,给他们创造致富的条件,是给他们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当然,同样的投资,效益会不同,怎样提高效益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样是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不同,怎样提高教育的质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郎咸平的东西,在民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学术界一直很不受欢迎。我也看到不少对反对郎咸平的观点的人恶意或无意的伤害的言论,我从而不会对所谓的专家什么的有什么盲目的感情,但是人和人的能力确实是不一样的,大众的观点不代表就是正确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得与失、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