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柳青创业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柳青创业史名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创业史》的作者柳青。
柳青原名刘蕴华,是陕西省吴堡县人,柳青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1978年6月13日,柳青逝世,享年62岁。
柳青创作《创业史》的背景:
1952年5月柳青到陕西省长安县后皇甫村落户,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田间生产中。并且开始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
《创业史》以秦岭山脚黄堡区下堡乡第五村互助组的曲折发展过程,来反映中国的农业生产互助的过程和必然趋势。
在《创业史》的开篇,中国土改已经结束,互助组刚刚建立但是面临很多问题,通过蛤蟆滩上形形色色人物的出场和表现,可以看到乡村伦理和政治话语冲突之下的各阶层权力的博弈和纠缠。
柳青的《创业史》并未完结。
1952年,作家柳青从北京来到西安市长安县王曲公社皇甫村,扎根基层14年,创作《创业史》。他汲取身边村民的故事,记录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进步和变化。因为身体原因,柳青只完成了小说前两部便于1978年病逝。
扩展资料:
柳青不仅是“十七年”(指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开始一段)时期的代表性作家,而且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不仅对陕西文学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柳青《创业史》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既是现实主义的典范,又充满着理想的光辉。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观察与描摹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而是将对过去、将来的理解融入到当下的现实之中,让我们在当前现实的脉动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和未来的趋向。
柳青扎根长安县皇甫村14年,参与土改与合作化,他的着眼点虽然只是蛤蟆滩上几户农民的生活及其变化,但他参与的是数千年中国历史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农民改变自身命运、重塑新的形象的历史性时刻。他所深入的生活,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生活,也是一个时代变化的核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最真切的变化和最深层的奥秘。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皇甫村的新“创业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柳青精神:当代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
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品内容: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两个对立的阵营:一边是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高增福等贫雇农;另一边是富农姚士杰、中农郭世富、村长郭振山;之间的是梁三老汉。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者在《创业史》中使用了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他把农业生产化运动,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写出历史演进的趋势,而非仅仅就合作化去写合作化。
梁生宝是新人物的代表,作品着重反映了他的成长以及逐渐在蛤蟆滩上发生影响力并掌握话语权的过程和姚世杰、郭世富等以前蛤蟆滩上的能人们逐步丧失影响力和退出权力结构的过程。
《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扩展资料:
长篇小说《创业史》是柳青的代表作,作者根据皇甫村的生活体验,于1953年开始创作,1959年在《延河》上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1部。
全书原计划写4部,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只写出2部,作者便与世长辞。第2部上、下卷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77年和1979年出版。小说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互助合作化运动以及在这一运动到来时中国农民的思想与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创业史
柳青创业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柳青创业史名句、柳青创业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