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蒙牛乳业股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牛乳业a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从今年年初开始,退市股票数量持续增加,出现了4只面值为* ST Young Eagle的退市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上涨了2倍多的大型多头股Felinger的股价连续4个跌停,如今已经下跌。至于其下限的原因,市场质疑股东人数接近退市红线。
所以,菲林格尔于11月27日宣布,直到11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586,较第三季度末增加40.76%,并且没有终止股票上市。实际上,截至9月30日,该股票的股东数量已低至3258。此外,记者发现,直到11月26日,东方财富选择数据显示,有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少于5,000 ,其中2个少于4,000。其中,ST景谷为3,514户,集友股份为3,951户。
大牛市连续四个跌停限制揭示了背后的奥秘
自今年年初以来,退市股票数量继续增加。除了欺诈性退市外,大多数人还因为其股价低于其面值而被迫退市。中弘成为第一只因其股价连续低于去年的面值而被迫停牌的A股股票后,共有4家* ST雏鹰,* ST华信,* ST印纪和* ST大控退市的面值股票。
最近,退市实际上与今年的大型牛市Fellinger有关。其实Ferringer是今年以来上涨了两倍多的大型牛市股票,最近经历了股价暴跌,连续四次跌停,并于11月27日跌破了涨停。
从年初到今年11月14日,Filinger在此期间上涨了211%以上,但在达到最高38.76元之后,股价在11月18日开始下跌,尤其是11月20日以来,该股票价格崩溃。股价在20日下跌6.97%。在11月21日,22日,25日和26日连续跌落。
随着Filinger的股价暴跌,市场质疑股东人数接近退市红线。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菲林格尔只有3258名股东,使其成为当时A股股东数量最少的上市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的20个交易日和公司停牌日)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少于2000每天。人们将终止其股票上市。
面对股价暴跌,Filinger于11月27日发布了紧急公告,以应对经过验证的公司在2019年第三季度末的股东人数为3258人。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586人。与2019年第三季度末相比,增加了1,328人,增长了40.76%,没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要求的情况终止股票上市。
最新消息
联想等出手救急
昨日傍晚,蒙牛对本报发来了声明,解释所谓万言书和媒体报道“不完全一样”之处。同时,该声明透露,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权抵押,但没指出向该行支付的资金。
声明首先肯定了这封信的存在。和媒体报道牛根生求助基调不同的是,蒙牛称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蒙牛近一段时间所采取的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奶农利益、促进乳品市场稳定的一些措施,并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中国乳业和蒙牛的鞭策、帮助和支持,同时在信中感谢了各位理事和同学的信任与支持”。
另外,这一声明也提到外界最关注的蒙牛抵押股份问题。据介绍,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一部分蒙牛股权即4.5%的权益抵押给摩根士丹利。4.5%的股本约为6420万股,按蒙牛9月23日复牌价约8元算,市值超过50亿元,不过比三聚氰胺事发前贬值约六成。
声明称,在蒙牛股价下跌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
对于发生在和知名企业、企业家间的巨额资金往来,蒙牛方面承认,这些钱都存入“老牛投资”,但是强调蒙牛作为在港上市公司,所有行为都符合港交所等规定。
注:2005年1月牛根生捐出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即蒙牛10%的权益创立“老牛基金会”,而老牛投资成立于2007年,由老牛基金会实质持有,主要从事农业方面投资。
专家分析
管理层持股偏低易成猎物
长城证券的一名研究员对本报表示,抵押股份一般是长期性的,蒙牛方面可能在早前就将股份抵押给外资投行。“到期如果没有还清,股权就变成外资银行的,如果这时外行再以折价方式出售给外国企业,蒙牛就可能变成某方的并购对象。”
长城证券的这名研究员称,蒙牛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偏低,凸显了公司具有潜在并购价值(见股权结构图)。
抵押门始末
日前,有媒体报道牛根生抵押蒙牛股权给外行,现时“股价暴跌,要及时补足保证金”。担心蒙牛旁落外资的创办人牛根生不惜发“万言书”向内地企业家“落泪求援”。受该消息影响,昨日,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股价再度大跌9.52%,报收6.65港元。
据称,10月18 日,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同学发出了一份“万言书”表示,由于“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制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牛根生指蒙牛或旁落外资
报道援用信件称,为了避免让蒙牛“遭到外资恶意收购”,包括柳传志、俞敏洪、傅成玉等都给牛根生提供5000万~2.5亿元不等现金,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随地可以援助。
摩根士丹利报告转而“唱好”
根据香港联交所交易记录,自9月11日内地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曝光后,外资银行买卖蒙牛乳业股份显得十分活跃,一个月内大宗交易就有15起,当中瑞银10起,摩根大通也有2起(见下表)。
而在此期间,被牛根生点名的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对蒙牛的评级基调也逆转。该行于10月30日发表的报告,将蒙牛新添加到其“投资组合”中,和9月22日“跑输大市”的评级明显不同。
摩根士丹利则这样解释突然从唱空到“唱好”蒙牛的原因:“消费者愿意为食品安全支付更多的钱,我们认为三四季度的亏损将是暂时性的,这一过程正孕育着买入机会”。但是,该报告仍强调,蒙牛四季度仍会录得亏损,销售甚至要到2016年才能恢复。
因为蒙牛牛奶出现了质量问题,在网上和媒体都有曝光,导致人们不信任它的,所以它的市场萎缩了,产品卖不出去,只能降价处理,不光是它的产品在降价促销,它的股票也在严重下跌当中!
下面是找的资料:
三聚氰胺的阴霾尚未散去,IGF-1幽灵再度来袭。蒙牛雪上加霜。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由于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责令蒙牛禁止添加上述物质。
公函还称,如果蒙牛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则需要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做出是否允许使用OMP及IGF-1的决定。
此前,蒙牛号称的“来自乳中的乳蛋白,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的OMP,正是蒙牛高端产品系列特仑苏的主要卖点。
尽管蒙牛方面发表声明称,OMP(“造骨牛奶蛋白”)与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但蒙牛已表示,从收到该函起,2月2日以后生产的特仑苏已经不含OMP。11日,蒙牛乳业(2319.HK)股价大幅下挫10.2%,一度跌至9港元。
从民间到官方
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质疑,并非第一次出现。
“早前的质疑多限于民间网络论坛或者零星的媒体报道。”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从2007年3·15期间,方舟子对特仑苏OMP牛奶提出质疑后,他就开始研究特仑苏OMP相关的问题。当时,方舟子指称,OMP即为激素性蛋白IGF-1,而IGF-1会增加癌症发病率。
“最开始,主要是在网络上进行转载有关专家的言论。”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说。
据了解,从2007年5月31日至2007年6月15日期间,王丁棉等奶业专家通过南方奶业网发布了多篇与蒙牛特仑苏OMP及IGF-1相关的文章和分析。据王丁棉回忆,当时,不少业内专家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在最高峰时期,网络跟帖达250多条。
在网络热论的同时,业内不少专家开始撰写分析报告。据悉,上海一位奶业专家就曾撰写《也谈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引发多种癌症》。
“发现到很多问题后,我们也开始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王丁棉说。据了解,广东省奶业协会曾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工商局、广东省农业厅等部门发出《关于蒙牛特仑苏牛奶中添加造骨蛋白情况的反映》,书面反映蒙牛使用添加剂的情况。
2007年7月,广东省奶业协会还向国家卫生部提出《关于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添加激素蛋白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明确提出,“IGF-1是属于激素类药物,经查,它尚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营养强化使用卫生标准》被允许使用添加剂的范围”,“长期或过多食用对人健康必有影响”等内容。
不过,广东省奶业协会在得到有关方面回馈之前,先迎来了蒙牛方面的压力。据广东省奶协一位负责人透露,蒙牛不仅派有关负责人亲自到广州与王丁棉谈判,还游说中国奶协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给广东省奶协施压。
据王丁棉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业内专家还希望他就此事组织大家继续向有关部门汇报,“但考虑到三聚氰胺刚刚重创中国乳业,才放弃了这个计划,只是向前去广东考察奶业的有关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配合部分媒体揭露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真相”。
“这次国家质检总局算是给了个官方的声音和态度。”王丁棉说
根据最新的报道,达能集团将出售蒙牛的9.8%的股份,这样的举动使业界哗然。此举究竟释放出了哪些信息?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就在最近有市场消息表示达能将出售蒙牛9.8%的股份,这些股份的价值19.9亿美元;此外蒙牛乳业将以每股38.95-39.8港元价格配售股票。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达能此前就发布公告称,将根据市场情况,在2021年通过一次或者多次交易。还有2月28日发布的公告,作为达能正在进行的投资组合审阅的一部分,其次达能还与中粮乳业投资达成协议将其通过中粮乳业投资间接持有的蒙牛之权益转换为其直接持有的股权。
同时达能首席财务官Juergen Esser表示,“我们坚信,中长期来看,婴儿营养品依然具备扎实前景。虽然短期内出生率走低会带来一定影响。不过,婴儿营养品仍将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中产阶级群体壮大能提高产品渗透率,尤其是在低线城市。二则是消费持续升级,推动了高端和超高端奶粉增长。”据此他还透露出了,达能在中国将继续扩大高端婴配粉市场的份额。
这些举动究竟释放出了什么信息呢?从行业的关系出发,对于达能而言,出售蒙牛9.8%的股份也意味着与蒙牛长达八年的“联姻”将会彻底的结束。不过对中国市场,达能依旧充满了信心。所以说达能的这一举动目的是很明确的。
这些举措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企业是要顺应市场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变化的,不然就会被淘汰。但是关于出售蒙牛9.8%的股份这一消息,目前达能官方还未做回复。
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2319.HK)昨日突然停牌,公司随即发出公告称,停牌乃是因为公司有待发布一份可能涉及股价敏感资料的公告,内容主要涉及持有人行
使可转债转股权,以及公司管理层和三家战略投资者出售公司股份。
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蒙牛管理层、部分公司员工以及上市前已入股蒙牛的三家机构投资者13日共出售了3.15亿股蒙牛股票,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8.4%,共计套现16亿港元左右,其中,公司管理层及部分员工套现约6亿港元。
据报道,此次包括摩根士丹利(MSDairy)、香港鼎晖投资(CDH)和英联投资(Actis CIC)在内的三家战略投资者一共出售了2亿股蒙牛股票。出售价格较周一蒙牛收盘价5.15港元折让2%-4%,最多套现约10亿港元。如果扣除成本因素,三家机构此次从蒙牛身上净赚了8.5亿港元。记者查阅蒙牛以往公告后发现,这也是摩根士丹利等战略投资者自蒙牛股票上市以来第三次套现。去年12月份,同样是这三家机构,以6.06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了1.68亿股蒙牛股票,套现约10.2亿港元。而在去年6月蒙牛上市2周左右,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及CGU-CDC投资以3.92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5250万股。
相比三家战略投资者而言,蒙牛管理层和员工此次的套现显得更为引人关注。据悉,公司此次出售主要是通过金牛乳业(Jinniu Milk)和银牛乳业(Yinniu Milk)两家旗下公司完成的,共计出售股票1.15亿股,按最高价5.05港元计算,最多可套现约6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牛乳业持有1.58亿股蒙牛股票,持股比例为11.6%;银牛则持有3.36亿,合24.5%的股票。前者是公司主席牛根生等15名高管所组建的公司,后者则是16名中层员工发起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乳业在今年4月份从上述3家战略投资者手中通过转让获得了总值约4600万港元的蒙牛可转债,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6%。当时,金牛乳业曾承诺,自蒙牛去年6月10日上市日起18个月内(即今年12月10日前),不会出售这部分可转债或是由此转换的股份。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蒙牛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此次的套现行为,会令市场对该股后市表现产生忧虑,因为此举可能显示管理层自身对公司股票信心不足。
对此,蒙牛方面却颇为坦然。香港报章援引公司公关部人士的话报道说,管理层与员工减持股票,并非看空,只是希望借此改善手持现金流,而员工也希望套现买房。
蒙牛乳业去年的IPO共融资约13.7亿港元,公司发行价为3.925港元,上市首日即大涨了约24%。蒙牛乳业2004年净利为3.1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4.3%。根据 A C尼尔森的调查,蒙牛在液态奶市场去年的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17%跃升至22%。
然而,日趋激烈的竞争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去年蒙牛集团毛利率下跌了2.8个百分点,至22.3%。平均产品价格下跌了3.8个百分点。
蒙牛股票叫蒙牛乳业(港股代码为02319),近期由于蒙牛积极调动生产、疏通物流、送达营养物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蒙牛“强壮中国人”的诺言,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蒙牛股价有上升的迹象。
关于蒙牛乳业股价和蒙牛乳业a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