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一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加速致富。四年多来,“三项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惠民事业。
在汕头
南澳岛上的粤菜大厨陈大江把自己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现在又换成了汽车。“大排档生意越来越好,不仅解决了全家人的工作,也给我们村带来了繁荣。”他说。
在茂名
高中毕业后,到工厂上班的罗丽萍决心“回炉”学技术,冲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技能是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通往更好生活的大门。”如今,她靠着一份稳定的收入让家里脱贫,还被授予省里“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在湛江
在“南粤家政”超市,“馋姐”李成了广受群众欢迎的“金字招牌”。她带着700多名村民参加了创业的家政培训,用自己的技能寻求更好的生活。
四年来,全省统筹推进“三项工程”,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发挥机关、企业等主体力量推进多层次培训,开展百万产业工人、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行动;实现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校21个城市全覆盖.大力推进“三项工程”
广东还将“三项工程”引入省际扶贫合作。
帮助本地劳动者实现在本地或广东的高质量就业。——大凉山彝族小伙海来普铁顺德学厨房,后回乡开饭店,带领老乡奔小康;广西侗族大嫂郭,接受“南粤家政”培训后,实现了从无工作、有新工作、再到当老板的“连跳式”发展.
797万人次。
,带动创业247万人就业广东还积极构建了以世界大赛为引领,以国家级大赛为引领,以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为主导,以各级各类大赛为基础的具有广东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国际标兵、粤菜名厨、家政专家、文化技师等技能人才品牌不断涌现,全省技能人才1762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行业协同
介入
河源技师学院“粤菜大师”培训基地,朱伟明大师工作室就设在这里。“学员经过培训后,很多都是各大餐饮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就地取材选择当地农产品,很好地解决了销售问题,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朱伟明说。
在湛江
五星级粤菜大厨高菲有着和朱伟明一样的经历:“2019年7月22日,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成立了粤菜大厨高菲大师工作室;当天,工作室与屯溪县程悦镇虎头坡村签订帮扶合作协议,通过科学种养促进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创新‘菜篮子到餐桌’的直销模式,加快产业发展。”
高菲说,因为定点定量种植,原料可控可追溯,很多饭店、大型超市都从村里进货,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现在,他有了新的目标:3354。通过打通上下游,他可以打破调理菜的色、味瓶颈,让广东调理菜以更美味的体验走进千家万户。
为打造平台,粤东一体化发展,支持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家政产业园等载体。
42
“羊城家政”、“肇庆家政”、“河源阿姨”等家政服务品牌在全省异军突起,共有家政企业约2.68万家,从业人员127万余人。
观念转变
“看到神舟十三号飞船上很多零件都是数控铣削加工的,我们技校的学生能做出很多惊人的事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削冠军杨自豪地说。
不仅
提高技能
“三项工程”还增强了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技能弥足珍贵,匠心筑梦。广东以实施“三项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掀起了技能成才、服务国家的热潮。
“因为我有这个技术,别人让我服务,我要向着评价最高的月球努力。”来自茂名的家政阿姨邓汉迪说。
光荣的劳动创造伟大。随着“三项工程”的深入实施和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厨师、技师、管家等人员的职业素养逐步提高,许多人成为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去年,广东以省政府的名义组织了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评选,共评选出
80名南粤技术专家。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用双手改变命运。
文化自信,传播世界。我省深挖粤菜文化内涵,让世界爱上粤味,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技师”。
白糯米粉中加入野生艾草汁,客家传统手工小吃非遗传承人刘以制作美味闻名。
粄,时常引来游客驻足观看。“这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怀!感谢‘三项工程’,让我们民间传统手艺可以有施展的舞台。”她说。因“三项工程”而得实惠的每个普通人,都在讲述着真实而精彩的广东故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