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022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分之一决赛,重庆文理学院队击败“九冠王”球队华侨大学队,首次同时进入全国八强。球队教练罗晓军讲述了这匹“黑马”异军突起背后的故事。
26年的寻梦之旅
在6月29日、30日举行的南区赛四分之一决赛、八分之一决赛中,重庆文理学院战队联合华东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冲上热搜。虽然他们在7月1日的半决赛中输给了浙江大学,但他们已经获得了将于7月底举行的全国八强赛的参赛资格,创下了队史最佳战绩。
罗小军坦言,这个成绩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比赛开始前,他的期待是球队能小组出线,杀入南区16强。但看到队员们状态极佳,在小组赛上越打越好,对八强和八强产生了信心,有了更强烈的求胜欲望。结果,他们通过了两道关卡,取得了新的突破。
1996年,罗小军从西南师范大学(后并入西南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师范学院(后与另一所院校合并,成为重庆文理学院)任教。在大学里,他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来到重庆师范学院,他开始带队训练。一开始学校没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罗小军带的是普通学生。他还记得1998年,第一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举办的时候,他的愿望就是球队能在重庆赛区突围,参加西南赛区的一场比赛,哪怕一场都赢不了。
罗小军用了14年实现了这个愿望。2011年,学校获得了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队伍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2012年,重庆文理学院首次参加西南赛区比赛。正如他所料,他没有赢得一场小组赛。
2012年秋第一批高水平运动员入队后,队伍大步向前,次年获得重庆基层赛冠军。——年,罗小军有了参加全国比赛的新愿望。2015年,重庆文理学院获得西南赛区第四名,首次跻身全国16强,让全国球迷记住了这支球队。2016年,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24强的小组赛中表现出色。罗小军的目标再次升级,成为重庆冠军,稳步进入全国32强。
2017-2021年,球队真正实现了重庆赛区五连冠,两次跻身全国32强,其中一次跻身全国24强。2020年CBA选秀,重庆文理学院篮球运动员段也被天津荣港俱乐部选中,成为川渝高校首位通过CBA选秀进入职业联赛的球员。
全国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高校约有100所。重庆文理学院只是一个二本院校,在生源竞争上并不优于一些一流大学。他们是如何步入大学顶尖篮球队行列的?
罗小军告诉记者,他在重庆文理学院获得高招资格后,在网上查询了国内中学的篮球名校,并联系了教练关于选材的事宜。他还去四川、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参观、观看比赛,寻找有潜力的学生。后来最早帮助球队成名的第一批“黄金一代”球员,很多都来自罗小军第一次到访的宜宾一中和宜宾三中。
2016年,高水平运动队篮球项目招生政策发生变化,各校每年招生名额缩减为5个。高素质学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给
除了思考“入口”之外,罗小军还努力想办法“出口”。2016年,重庆文理学院第一届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的时候,罗小军跑了重庆很多单位,给他们推荐这些选手。另外,当时球队已经进入了中国16强。这些毕业生都很顺利,很多都进入了当地的中学当体育老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重视篮球活动。重庆文理学院的篮球水平和罗小军管理球队的严谨口碑逐渐为人所知。有的队员毕业后在地方央企、国企工作,有的单位主动上门选拔毕业生。罗小军会根据地域需求和个人能力推荐学生。
“在重庆篮球圈,大家都知道我会为球员们精心做安排和规划。只要我努力打球,我就会负责到底。2016年,第一批毕业生到单位后表现不错,也在无形中为背后的玩家起到了引领作用。因为出路比较有保障,每年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苗子愿意来我们学校打球,尤其是重庆本地的孩子。”
刚当教练的时候,罗小军先是通过学习看书来学习,然后逐渐积累教练经验,参加培训班,一步步提高对篮球的认知。2016年获得参加全国学校体育教练员赴美留学项目资格,赴美学习时间在26年的教学生涯中,罗小军逐渐形成了严格军管的管理风格,强调团队和心理建设。
队员入队后,罗小军会向他们强调三点:第一,要刻苦训练;第二,要在场上表现出自己的欲望,敢于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第三,要有团队作战意识、执行力和强烈的求胜欲,服从教练的指挥。
罗小军执教理念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个阶段,曾经能力出众的主力球员,训练态度不认真,影响了整个球队。罗小军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果断辞退了他们,有些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也因为类似的情况而被淡化。在罗小军看来,能力突出的球员确实能让球队受益,但如果影响训练和球队团结,那就弊大于利,不能容忍。
爱情酒店
罗小军对团队建设的重视从内部延伸到外部。他说,在球场上,球员们不在乎他们在时间球场外的样子,我们的友谊将继续延伸。
“我们的团队氛围在重庆的队伍里是最好的,”罗孝军自信地说。“现在的队伍打球,以前的老队员都会关注。队伍到某个地方打球,老球员会出来请大家吃饭、聊天,讲以往条件艰苦时候的故事,每年还有队伍的团年活动。”
提到吃苦,罗孝军深有感触。从他1996年到学校执教一直到2009年,球队都是在老校区的室外水泥场地训练。那时队伍没有什么训练保障,每天训练前会派两个队员去打山泉水来给大家喝。2011年,有了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之后,球队搬到了新校区,生活条件改善了,训练场地也有了塑胶雨棚,但还是没有木地板。直到最近,学校和永川区政府联合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馆,训练条件才大大改善。
在书写了二本院校打进全国八强的壮举之后,重庆文理学院还有更高远的追求吗?
罗孝军说,自己当教练是因为喜欢篮球、热爱教练员的工作、希望队员有机会展示,没想到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今年学校第一次通过体育单招招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会有2米以上、身体条件不错的苗子在9月份加盟。现在这支队伍只有1名大四的学生,明年球队的框架不会改变,实力应该比现在更强。
“如果抓紧训练,把其它方面的工作做好,或许我们离再进八强不会太远。”罗孝军说。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