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中科院出身 来自这二十一个学科最多

更新时间:2025-09-10 02:37:40 点击:626

中科院出身 来自这二十一个学科最多

【猎云网(微信:)京】6月13日报道(文/林箐)

在创办迈飞科技之前,龚华泽在中科院做了近12年的研究员。时间进一步推进了这条线。从大学开始,他就与遥感技术结缘,直到博士毕业。

20多年的技术储备,麦飞科技成立的时候,创始团队就在思考如何让科研级的技术能力更产品化、系统化,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众所周知,农业周期长,技术应用验证慢,这需要创业的耐心“你积累的每一课,背后都需要很多‘坑’。”宫泽这么说。七年之痒,迈飞科技摸着石头过河。

2020年,麦飞科技进行了多项转型,龚华泽也制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希望在平台上沉淀的土地数据规模达到1亿亩。”

为800万亩农田做“CT扫描”

在介绍麦飞的科技业务之前,龚华泽首先谈了自己对农业的看法。3354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农业升级的核心价值不是人或技术,而是土地价值。

土地平整与否和集约程度决定了机械化应用的比例。标准化生产水平越高,土地生产效率越高,农民生产成本越低。所以,先进的管理方法或者技术手段要做的,就是发现土地的最大价值。

迈飞科技成立于2016年。该团队利用遥感技术辅助农业生产,包括帮助农民精准施肥和打药、检测和控制农田病虫害、预测产量等软硬件集成技术。

细分来看,麦飞科技包括技术、农业、数据三个部分。其中,科技是B端业务。它和其他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公司一样,利用农业遥感技术,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农场、食品品牌等销售一套技术解决方案。通过监测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过程。

麦飞科技的特点是对地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去,大多数农民习惯于根据他们的传统经验施用农药。麦飞科技通过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病虫害的实时精准检测,以及对农药喷洒的精准控制,大大改善了农药喷洒过量的问题。

“相当于做了一个农田的CT扫描,形成了农田的热图,告诉农民不同农田位置的生产参数的好坏,比如病虫害的分布位置和分布程度。如果农民要追肥,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差异和茎叶含氮量的指标,在农田的不同位置进行不同的施肥方案。”宫泽介绍,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成本,产生利润。

农业科技公司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客户支付能力弱。所以国内科技公司直接面对C端农业服务业务,涉及较少。

在多次碰壁后,麦飞科技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从利用遥感技术形成农田病虫害分布图,到形成解决方案,再到施肥,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一站式服务。

“农民很难出钱买技术,但我先给你一个样本。通过精确的农药喷洒计划,农民可以节省一半的农药用量。农民有控制害虫的预算。”宫泽认为,改变土地经营者的固有思维,让他们接受新的管理和技术改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农业服务。

数据板块以农业和科技板块产生的数据为基础,探索实现农业大数据的业务。目前,迈飞科技数据板块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农村金融保险机构等。这些机构需要评估农村风险控制信贷,因此他们有很强的马德

七年来,迈飞科技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尽管有利用遥感技术改变农业的热情,但麦飞科技的创始团队成员没有一个人直接接触过农业,这需要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心态变化。在与农民交流时,你应该使用更接地气的语言。龚华泽说,不能让技术“高高在上”,真正应用于农业的技术应该是普及的、大众化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原有的心态和眼光应该被彻底打破。经过多轮的打破和重塑,用更务实的态度去做。”宫泽认为,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帮助农民降本增效。

目前,麦飞科技已经积累了三大核心技术。一是近地视觉/光谱耦合,结合作物参数遥感反演模型,能够在冠层和植株尺度上准确监测农田作物生长和虫害信息,实时生成作物生长和虫害多维农业监测图。

这些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具备长时间序列分析能力,掌握作物生长动态变化规律,为精准科学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

二是人工智能采集线缆,MacVision monitor采集数据,形成由高光谱数据库和辅助农田信息数据库组成的农情AI数据云;基于遗传算法的作物健康案例系统的建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农业信息与遥感技术的耦合模型,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科学诊断,实时发布作物长势和病虫害多维监测信息。

第三,病理和药理建模。基于多维度的农情监测地图、农田/气象/土壤数据和作物病理药理模型,结合区域用药习惯和渠道选择,精准确定植保所需农药种类和用量;作物病理药理学模型严格遵守农学试验规范,每个模型严格配备标准对照组,科学测试农药的定位效果。

对于麦飞科技来说,还需要考虑盈利问题,所以必须制定出非常好的单一盈利模式,然后再复制。

宫泽承认,在创业,早期有一些浮躁的心态,许多商业计划是投资者,希望能够整合。

来的钱越来越多,不免走入一些误区。“创业者必须要明确的是,跟行业的特点和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是目标太虚,后续发展中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此外,适应农业的周期逻辑,保持长期的心态,互联网的“烧钱换增长”模式并不适合农业,农业的周期和回报率慢,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其次是业务调整。2020年开始,在疫情之下,麦飞科技进行一系列调整,重心从农业服务转向科技业务。麦飞科技农业服务按亩收费,虽然很容易规模化,但毛利较低。因为涉及到对农田实地实施方案过程,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会加大成本投入,利润不稳定。

麦飞科技对农业服务的经营模式也进行了一定调整,由自营转向加盟模式。随着服务面积增加,各个省份的主要农业客户、环境气候和植保政策多有不同,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因此,麦飞科技目前依托本地加盟商的商务关系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加盟商达300家。

中科院出身 来自这二十一个学科最多

至此,麦飞科技形成“科技为主、农业为辅”的业务比例规划,数据业务则是慢慢培育状态。不过,宫华泽认为,数据面向的客户群体利润率较高,当数据沉淀到一定程度,将成为麦飞的第二增长曲线。也因此,麦飞科技未来希望寻求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达成合作。

VC集体“下乡”,农业又站在风口之上

眼下,VC再次开启“下乡潮”。IT桔子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国农业领域共发生489起投资事件,对应投资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364亿元,投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随着新消费、TMT、工业、互联网等赛道热度渐退,农业成为部分投资机构转向的新赛道。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产业特点,农业拥有更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相比其他产业,农业技术普及度较低,随着技术发展的成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农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赛道持续升温。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宫华泽认为,农业的每一个发展周期一般长达十年或十几年,十四五期间,是建国以来,农业科技手段应用得最广,并且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时期。麦飞科技希望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性行业的红利期。

他认为,农业革命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育种、机械化、数字化和绿色革命。现在正处于机械化革命的后半段,数字革命的前阶段。

此外,中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出现,他们对科技接受程度更高,加之土地流转加速,小块农田连成片,智能化、机械化在农业的不同环节中,潜力巨大,也诞生了众多利用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栽培、植保方案和服务的公司。

对于农业未来发展,他认为,未来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土地集约程度提升,人均管理面积会越来越大,数字化、信息化会成为主要管理方式,加速农业从种植到售卖的效率,未来或会形成按需生产的农业订单。

二是,消费端的饮食习惯变化和种植端之间的数据会更加匹配,例如农户的一万亩地,每年如何进行不同比例的差异化种植。

“届时,第一产业变成一个确实性收益的行业,农业技术应用的示范点会达到空前高潮,农户不再是‘看天吃饭’,而是在大数据指导下决定明年生产哪种农作物。”宫华泽说。

(责任编辑:岳权利)

看全文

相关阅读

  • 创业者及创业故事(80后个人创业经历故事)
  • 当代80后创业者大学生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案例)
  • 中科院出身 来自这二十一个学科最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