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啤酒品牌汇总(历史啤酒品牌华润创业)

更新时间:2025-08-24 14:51:25 点击:792

啤酒品牌汇总(历史啤酒品牌)

从那以后,啤酒公司开始四处奔波。据《人民日报》 2000年8月报道,青岛啤酒从1997年开始扩建。三年间,时间在10个省市并购了28家企业。北面收购了黑龙江兴凯湖,西面收购了Xi安的汉斯。在南方,珠海、斗门、三水和中日合资的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株式会社在上海、扬州、芜湖、马鞍山、黄石、应城等地设有子公司。在中间,和

相比青岛啤酒,华润和燕京也不示弱。自2001年收购大连啤酒“棒槌岛”后,华润雪花进一步巩固了东北大本营,并以此为基础,将扩张势头指向全国。从2000年到2004年,华润雪花先后收购了安徽最大的啤酒企业圣泉啤酒、湖北最大的啤酒企业东西湖啤酒、杭州本土品牌钱江啤酒等。并斥资6.8亿元在东莞设立啤酒厂。一系列动作使其在华中、华东、华南站稳了脚跟。2004年,华润雪花市场份额超过12%,成为销售冠军。到目前为止,华润雪花已经占据了行业第一。

从2000年开始,燕京啤酒也加快了在华北、东北、华中的布局。在两年时间里,时间接连收购了15家啤酒公司。2004年,燕京啤酒以3.6亿元拿下福建汇泉啤酒38%的股份,成为汇泉啤酒的大股东。

据啤酒行业专家方刚介绍,2000年前后,啤酒行业发生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尤其是国内青岛啤酒的大规模收购和华润雪花在四川收购“蓝剑”,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

收购蓝剑啤酒是华润雪花进攻西南市场的标志性战役。据华润啤酒官网介绍,2001年,蓝剑啤酒创始人郭益民决定与华润雪花成立合资公司。华润蓝剑啤酒公司成立后,“蓝剑”于2007年以25亿元的价格直接将自己“卖给”华润雪花。

对于此次收购,时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陈树林在收购公告中表示,“四川是华润雪花的一大利益中心,其利润贡献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迅速增加。此次收购将促进西部和西南地区运营效率的提升。”

与西南地区国产啤酒“一哥”华润雪花关系密切者,包括重庆啤酒及其背后的外资股东嘉士伯。从2003年开始,嘉士伯先后收购云南华士啤酒和大理啤酒,然后投资西藏拉萨啤酒和新疆乌苏啤酒,在宁夏新建工厂,与兰州黄河啤酒成立合资公司。2010年4月,重庆啤酒宣布将%股份转让给嘉士伯,嘉士伯成为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2012年,嘉士伯延续要约收购,持有重庆啤酒60%股份,自此基本完成西南市场布局。

除了嘉士伯,另一家外国啤酒巨头百威啤酒也早就盯上了中国市场。1993年青岛啤酒登陆h股时,百威啤酒作为战略投资者收购了青岛啤酒5%的股权。1995年,百威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97%股权,正式落户中国。2004年,百威啤酒以51亿港元收购了哈尔滨啤酒%的股权。在百威啤酒的支持下,哈尔滨啤酒逐渐从一个地方品牌走向全国市场。

根据青岛啤酒2010年财报披露的信息,啤酒行业的集中度被大企业通过并购、自建、扩能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当时国内四大啤酒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60%。

新京报制图/徐迎建

2013 -2020:进入股票竞争时代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头部啤酒企业的业绩也在阶段性提升。

从2010年到2013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的整体营收和净利润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以青岛啤酒为例,其营收从2010年的19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82亿元,净利润从15.2亿元增长到1亿

啤酒品牌汇总(历史啤酒品牌)

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为1万千升,2014年下降到4922万千升。此后,啤酒产量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到2018年已跌破4000万千升大关。2020年,该数据进一步下降至万升。

新京报制图/徐迎建

从2014年到2017年,大多数头部啤酒公司的业绩也大幅下滑。其中,燕京啤酒营收从1亿元降至1亿元;净利润从7.26亿元下降到1.61亿元。青岛啤酒营收从290.5亿元降至265.8亿元,净利润从19.9亿元降至12.63亿元。

燕京啤酒在财报中将现阶段的问题归结为市场竞争激烈、需求动力不足、成本上升。青岛啤酒在2017年财报中也提到,啤酒行业面临较大增长压力,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中高端餐饮消费低迷,国外啤酒、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随着原材料、物流、人工成本的增加,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

得益于高端产品,2017年以来,各大啤酒企业业绩有所回升,但营收增速落后于净利润增速。2017年至2020年,青岛啤酒营收分别增长0.65%、1.13%、5.3%和-0.8%,净利润分别增长21.04%、12.6%、30.23%和18.86%;华润啤酒营收同比分别增长3.63%、7.18%、4.15%和-5.25%;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6.8%、-16.85%、34.29%和59.6%。

重庆啤酒在2021年财报中提到,过去8年的行业发展证明,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行业结构呈现竞争持续、成本上升、消费升级、多元化的特征。

浙商研究报告也指出,2013年中国啤酒行业

年总产量及销量达到顶峰,但由于20-50岁主流消费人群数量下降,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导致2014年后产销量呈下降趋势,直至2021年在产量低基数下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啤酒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量减价增趋势未变,经济型啤酒主导的时代已经落幕。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五大啤酒品牌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已达到92%,行业格局难以撼动。

2021年至今:高端化驱动啤酒行业回暖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啤酒产量在连降7年后于2021年回升至3562.4万千升,同比增长4.44%。当前阶段啤酒行业增长,主要来自高端化背景下的提价驱动。

2021年,华润、青岛、燕京等头部啤酒企业重回增长轨道,且业绩典型特征是净利增幅远大于营收增幅。华润啤酒2021年净利润增幅为11.05%,营收增长6.19%;青岛啤酒营收增长8.67%,净利润增幅却达到43.34%。对于净利大幅增长,头部酒企均提到与发力中高端产品有关。

财报显示,2021年华润啤酒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达186.6万千升,同比增长27.8%。而青岛啤酒的高档及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重庆啤酒高档、主流、经济销量分别为66万千升、161万千升、51万千升,分别增长40.5%、10.6%、4.1%。

海底捞精酿产品经理李文娟分析,国内啤酒连续7年产量下降,多数头部酒企销售额却在增加,“说明大家都在优化公司产品线,推出多样化产品,也说明消费者喝得少、喝得精。”

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统计,2014年-2019年在销量总体下降的态势下,我国啤酒行业销售收入仅在2016年下滑1.3%。GlobalData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我国高端+超高端啤酒产品销售额占比从29%提升至36%,2025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1%。Euromonitor数据还显示,2014年-2019年我国经济型啤酒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而高端啤酒达13%。

“从以上几组数据中看出,高端化、品牌化是啤酒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浙商证券研报认为,在经济型啤酒时代落幕后,高端化成为当下啤酒企业的主要竞争点。具体到微观层面,当前啤酒行业除关厂提效、控制成本外,普遍打法是升级产品结构提升利润,产品结构重心也从原来的低端同质化产品逐步转移至品类多样的中高端产品,其中既有百威、嘉士伯、喜力等具备成熟高端化品牌运作经验的外资品牌,也不乏品牌力及口碑均较强的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国产品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啤酒行业中高端啤酒推新加快,甚至诞生了千元价格的超高端啤酒。2020年7月,青岛啤酒发布新品黄啤“琥珀拉格”,售价35元/瓶;2022年1月又发布超高端新品“一世传奇”,售价高达1399元/瓶。燕京啤酒高端精酿“狮王”系列再推新品“酒花酸小麦”,京东售价16.5元/瓶。2021年5月,华润雪花超高端产品“醴”,定价999元/盒,单瓶售价近500元。

方刚认为,啤酒行业高端化有其特定背景。首先是整个行业总量已经封顶,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人均消费量进入瓶颈,啤酒行业总量触及天花板。这种情况下,酒企追求销量的概率已经不大,转而追求销售额和利润。另一个重要背景,是整个消费品行业都处在价涨量不增的状态,如白酒、饮料都在涨价,啤酒行业的高端化和提价也随成本水涨船高。

在长城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大消费组长刘鹏看来,啤酒价格带升级还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背景有关。“在国外,大众和精英都有各自的啤酒文化。在中国,啤酒长期以来属于大众圈层文化,如今价格带升级背后主要是消费理念的提升。未来腰部价格段的啤酒在市场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来源:新京报)

华润啤酒华润雪花啤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阅读

  • 华润创业旗下公司(华润创业ceo)
  • 华润创业 10 33
  • 啤酒品牌汇总(历史啤酒品牌华润创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