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中国红杉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有三个变化。

更新时间:2025-05-12 21:38:58 点击:457

中国红杉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有三个变化。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邓林爽

编辑|张曼玉

头部来源|受访者

[编者按]

目前,我们正站在时间的交界处,信息产业革命即将结束,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在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上,涌现了一大批深耕基础创新的硬科技创业。但是,当上一个时代的大工业红利结束,下一个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很多创业居民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入高速增长的周期。

今年是红杉成立50周年。如何在周期变化中抓住下一个大浪淘沙的趋势和机会,孕育出更多参天大树,也成为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创投领域的这一重大变革,红杉中国在2018年上市了种子基金,这是红杉中国旗下专注于天使和种子阶段的专项投资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自2018年上市以来,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专注于科技、消费、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早期结构性创新机会。

在过去的四年里,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投资了200多家早期创业公司,其中70%是第一批机构投资者,超过70%的被投资公司获得了下一轮融资,许多公司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作为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管理合伙人之一,郑庆生近日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分享了他对当前经济周期变化的思考。他认为:

1.下一次商业革命爆发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积累阶段,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了。

2.新一代的创业人越来越重视他们的学术和工业背景,但在关注技术的同时,他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商业头脑。

3.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巨大的科技突破,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突破,也是科技商业化的突破。

4.目前,大规模模式创新的创业阶段暂时告一段落,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个大周期将会出现新一代的模式创新。

5.企业当下要向内成长,好好修炼内功。企业早期发展要提高现金效率。

以下是《中国企业家》郑庆生采访的主要内容,有删节:

创业肖像的变化

这个时代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我们处在上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尾声,新科技革命的序幕刚刚吹响。表现就是新技术新方向层出不穷,我们进入了一个基础建设和力量积累的阶段。

在现有的科技范围内,目前的模式创新已经达到顶峰,大部分模式创新的普及率都比较高,所以以模式创新为特征的创业,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新一代的创新领域正在整体向“硬科技板块”迁移。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下一个大周期会有新一波的模式创新。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业的科学技术肖像将在几个方面与原作不同:

第一,人才基本是沿着产业产生的。创始人在创业领域的学术背景和技术关联度会越来越高。例如,创业创始人可能来自研究所、大学教授等。因此,我们的行业搜索和尽职调查也将遵循学术能力、产品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路线。创业人的能力。

第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人基本上一开始就选择全职投资。然而,在这个时代,许多科研工作者,如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都担心放弃他们的教学岗位,在创业全职工作,所以这种情况发生在许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不是同一个人。创始人可能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角色,而CEO可能是他的学生或副手,时间完全致力于创业,或有能力实现商业化。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团队的组织架构和股权分配如何匹配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中国红杉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有三个变化。

第三,科研创始人更注重科技导向。很多学者在专注于科研的同时,还要学会组建团队、建立制度和完善组织文化,转型成为团队和公司的领导者,这也是与之前互联网时代显著不同的特征。

科研的创始人需要分清自己每一步的节奏。因为很多硬科技企业的创业节奏并不短也不快,但是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在很多节点上完成突破,比如实验室阶段,样品生产阶段,拿到国家各种准入许可的阶段等等。把握每个节点的背后其实就是把握融资节奏,因为融资节奏和R & ampd节奏往往是匹配的。

郑庆生认为,科研导向的创始人需要分清自己的每一步。来源:受访者

这群创业人也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创始人应该尽快从科学家状态调整到创业状态。这不是创业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需要创始人组建一个团队,带领企业建立一种组织体系和文化,使公司能够适应和融入商业环境。因此,他必然会在更多的非科研领域大量使用时间。此外,创业科学家小组还需要提高他们对商业模式中数字的敏感度,如收入、毛利、可变成本等。这些都是在商业语境下判断企业发展是否健康、前景是否广阔的标准。

目前国内很多科研背景的创始人,经过市场的洗礼和磨砺,越来越创业-oriented.当然,科学家群体往往有自己的坚持,所以投资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互相了解,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如果有一些创业科学家对商业化和市场化相对不敏感,我们也会建议他们引入一些专业人士作为合作伙伴。投资机构通常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比如红杉为早期创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援助,也有一整套增值服务计划,可以帮助创始人更好地成长。比如会给出融资节奏的建议,接触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高管,帮助他们规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

在下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前,

奠定基础

在每个

融资环境相对“寒冷”的时期,市场情绪都不会太乐观。因为缺少大的科技突破,崭新的市场空间还没有形成,原有的市场空间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企业环境层面承压也就不可避免。

新一代的技术还处在突破过程中,尚没有完全商业应用,比如生物技术、元宇宙等等。人类每一次往上走,都需要科技的巨大突破,这种突破不止是理论研究层面的突破,而是应用级、商业级的突破。

想要在不确定性中抓住一些确定性机会,就要回到每一次浪潮之初,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

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革命从1970年代到2010年期间,经过了40年的演变发展,尤其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PC互联网爆发和2010年左右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最终完成了新经济的商业革命。所以,互联网实际上积累了近50年,才发展成最后10年我们看到的样子。红杉50年前刚刚成立的时候,就是处在信息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爆发的前夜,那时候整个硅谷的创业氛围,和当下的“硬科技创投”氛围类似。那时候产生的科技公司,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而是慢慢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周期开始时的特点。

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下一次商业革命爆发的科技积累阶段,现在正是打地基的时候。

郑庆生认为,新一代的技术还处在突破过程中,尚没有完全商业应用。来源:视觉中国

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建议企业要更多“向内生长”,把内功修炼好,维持一定的增速,同时现金流和各项财务指标都保持稳健。对于早期发展企业,要争取用手中持有的现金流支撑到融资面大幅改善的阶段。

这种向内生长的举动,主要是把泡沫挤掉,没有泡沫时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才能用心调整组织结构和产品方向,去探索行业新的逻辑、新的规律。但历史是循环往复的,可能到下一个阶段,大家还是有舍命狂奔的阶段,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经济周期有关的问题,也看了几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家。一本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革》,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另一本书是《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还有约瑟夫&;熊彼得的一系列书。

这些书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当你碰见一个新问题,首先要把这个新问题里的老问题和一些历史反复出现过的问题提炼出来,去看历史上前人的案例。比如,因为当前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动能转换出现了种种挑战,我们可以去看看历史上是如何应对的,前人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历史或许不会重演,但总是会重复相似的规律。

相关阅读

  • 中国红杉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三变|投资人谈趋势
  • 300221股票(300221股票价格手行情走势图东方财富网)
  • 中国红杉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有三个变化。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