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故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21:09:36 点击:465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故事)

创业大学学生的成功故事1:杨福刚

家里穷,学习成绩差,只考上了一所高职。他毕业那年恰逢金融危机。然而,他不但没有为找工作发愁,反而被学院副院长称为学校的英雄!因为他月入三四万,年营业额200多万,流动资金10多万,成为了网上商城的三冠王卖家。在他的影响下,开店在线整个学院有1200多名学生,400多名钻卖家。

在大学生就业异常困难的当下,有人说他是今年能顶40个本科生,以后能顶80个本科生的高职生!

创业最初的困难

杨福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父亲航海,母亲在家务农。97年金融危机,父亲航海亏了钱,欠了很多外债。父母辛辛苦苦还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就是为了能让儿子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变贫穷的命运。

而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杨福刚,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个差生。在人们眼里,他有各种劣迹:上课睡觉,和同学打架,和老师吵架,谈恋爱,和朋友在外面玩,晚上不归。每当他父母骂他不争气的时候,他就反驳:你还骂我,所以我还想问,怎么我们家那么穷,别人家那么有钱?这时候父母只能偷偷哭。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理解父母的苦心,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错过了太多的课程,杨福刚在高考中被评为孙山。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又复读了一年。因为基础差,杨福刚尽管努力了一些,也没能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成绩。最终,他考上了高职院校义乌工商学院。下岗的父亲将其视为最大的欣慰,期待儿子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杨福刚认为他父亲的想法已经过时了。2003年,他上高中的时候,被称为就业扩张元年。媒体上有令人震惊的报道称有50万大学毕业生失业。北大毕业生在街上卖肉也引起了轩然大波。高等教育不再意味着体面的工作和精英地位。

杨福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就算我拼尽全力考过六级,考过计算机二级,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我能和本科、名牌大学的学生争当精英吗?

第一年上学没多久,杨福刚就开始在学校收集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卖钱。然而,他刚开始工作不久,就遭到校卫队的强烈不满:为什么大学生捡垃圾,上什么大学?

杨福刚被说是捡垃圾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之后他在学生宿舍找了一个稍微高端一点的路线卖义乌名牌蒙娜丽莎袜子。他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就能一步步把梦娜袜子从学校卖到全国。在被很多同学盯着甚至拒之门外后,杨福刚不解地明白,做生意不能蛮干,上门推销不是好办法。

2007年4月,在朋友的推荐下,杨福刚开始转战淘宝,他拥有的创业的成本只有一辆自行车和500块生活费。在淘宝上申请了一个账号后,他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向同学借了1000元钱。带着这1500元,他来到商贸城进货。开自己的网店。

杨福刚先找到同学的妈妈,在那里买了五六百元的健身球和瑜伽垫。另一个供应商是网上认识的,义乌人,比他大一岁。他告诉供应商,自己是学生,没钱。供应商很直白,叫他拿货就行了。

回到宿舍,他把商品的价格定好,发到网上。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网上的人都不相信他。此外,有这么多的网上商店,只有少数

开业的第二天晚上,杨福刚发现一个上海客户已经下单了。一个客户买了一个产品,如果送货的话,除去运费只能赚0.5元。但杨福刚没有放弃。为了赚这0.5元,他舍不得坐公交车,而是徒步送货。因为坐公交车要1.5元,这个生意就亏了。为了赚这0.5元,他渴了都舍不得买纯净水。可能是他太急于求成了,所以他可以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无论客户大小,服务和信誉都不能打折扣。实现零的突破后,杨福刚更加注重对营销方向、价格定位、产品质量的把握。

你是学校的英雄!

网上商城是一个大型的虚拟市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商机。杨福刚每天都要在这个市场花很多时间,看看别人的店在卖什么。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化妆品在网络销售中排名第一,于是他决定再次转向销售化妆品。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杨福刚其实对化妆品一无所知,但是他每天泡在相关论坛上,在网上搜索资料,所以他成了化妆品专家。

他的判断是对的。从事化妆品销售后,他的业务量稳步上升,最终稳定在每天100多单,月销售额20多万元。

获得网上销售和店铺的好评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好评,除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冷静的服务态度和一些小的营销策略非常重要。杨福刚总结:千万不要抱着十八市场会发财的想法一头扎进电商。顾客是我的上帝。不管他们想买多少东西,决定买不买,只要他们找到我,我都会找他们聊天,给他们介绍他们的产品。有时候发货的时候会送一些小礼物给买家,让买家对你很有好感,带来很多新客户!

依靠义乌的化妆品产业集群,杨福刚能够以非常便宜的价格采购商品,他在淘宝上的生意稳步上升。2007年10月,杨福刚的淘宝店刚开张5个月,狭窄的学生宿舍里堆满了商品,一间都不剩。杨福刚一方面为自己生意的兴隆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忐忑不安。当网店长大后,他会去租房,生活,但根据校规,这是不允许的。但为了事业的发展,他偷偷在校外租了一套7。

0多平米的房子,搬了出去。

一位好心的辅导员帮他隐瞒了消息,没有向上报。而这时副院长贾少华渐渐也注意到大量的学生在淘宝上创业,这令他很惊讶,因为这些孩子们每月挣几千元,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生意做得好的还能给家里寄钱。

贾少华曾经去宿舍看望学生,一个刚想点烟的老师被学生礼貌地劝止了,因为宿舍里到处都是货,抽烟容易引发火灾。在他看来,创业学生的变化不仅仅是戒烟、讲礼貌,还包括戒电游、戒懒惰,变得有毅力、有诚信、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做了淘宝之后。他得出结论:创业学生的精神面貌比不创业的学生要好,创业是最好的学习!

八个月后,做到五颗钻(网店的信誉评级标准,越多越好)级别时,杨甫刚突然受到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的隆重接待。他被带到院长办公室,一问一答地坐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还收到一本书和名片作为礼物。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贾少华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说: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和称赞一个

成绩平平的学生,这超出了很多老师的预料。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故事)

  大学生创业的带头大哥

更大的变化接踵而来。贾少华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倡学生创业。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杨甫刚的成功经历,贾少华认为:这一低门槛、低投入、低风险、回报快的创业模式易于操作和推广,加之学校就处在义乌这一全球小商品批零中心,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贾少华于是拍板,在全校举办明日网商淘宝网店大赛。2008年4月的这场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在义乌这个60%的家庭都拥有营业执照的城市里,义乌工商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

校园的几乎每一处角落都张贴出大赛的海报,班主任到各自班上做宣传。学生只要有一个网店即可报名,半年后,评委将根据参赛者网店的信誉等级及交易额评奖。

报名学生竟达1200多名,这占了全校总人数的15%。学校为矢志创业的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基地工作室,配备办公桌、宽带及仓库区,甚至允许学生可以不上大部分课,只要期末考试参加并通过就行。甚至,学校亲自出面,免费提供场地引进物流公司进驻,要求只有一条,降低学生发货的物流费用。

创业学院的门槛不低实体创业的同学月收入达8000元,淘宝创业的同学达四颗钻以上。学院专门另设课程,学生可自行选修,以替代原专业的课程;网店升级到更高业绩,还可抵一定学分。订立这一新规时,副院长贾少华的依据还是杨甫刚,杨甫刚当年考市场营销才三十几分,可谁敢说他不懂市场营销?

最低的运营成本、最充裕的时间,加上最青春无敌的精力,这些全天黏在电脑前的超级学生们拥有着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与一座分布着近郊、市中心和CBD的城市类似,创业学生根据各自的业绩被划分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刚起步的学生在宿舍开店,达到钻级的可进入创业基地,级别更高的可住在校外。

朴素的商业技巧被纯熟地运用。学生们学会了统一进货,一来可压低进货价格,二来利于资金周转。这相当于一个拥有数家分店的公司一样,我们同担风险与利润。张军说。

他们已经可以老练地忽悠供货商,斜对面那家答应给我1.8折,你这还敢喊两折?

绝大多数人直到22点20分才离开工作室宿舍十分钟后关门熄灯。更敬业者动辄要熬至凌晨两三点后才满足地睡去。

在这次轰轰烈烈的大赛中,最终杨甫刚获得了最高大奖2万元,但他把奖金又回赠给了学校,设立创业基金,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创业。对于他来说钱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他的目标是做到两顶金冠。

截至目前,杨甫刚的网上成交量已有4万多单,网店的信誉度已获得三个皇冠,经营商品500多种,每天发货快递达100多个,利润达到四万元!他雇了八个人帮忙,其中还有一名来自武汉大学的男生。这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为同学创造就业机会。面对社会上一些大专生对学历歧视的哭诉,杨甫刚深感无奈,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机会,既然没有好的工作等着自己,那自己可以创造机会,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人生照样可以很成功!

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称:今年就业形势尤其困难,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明年还会顶80个本科生。

现在杨甫刚已成为义乌工商学院名副其实的创业明星,同学见面之后会戏称其为杨总。这个名副其实的学生小老板雄心万丈,他想在五年内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0万元,然后转向实业。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2:杨天龙

为了推广亲手种植的水果玉米,他提着玉米去非诚勿扰节目寻找爱情,让主持人孟非一边主持节目一边把手中的玉米啃了个精光。随后火爆的甘肃省第三届水果玉米采摘节在榆中三角城举行,最大玉米拍卖、生吃玉米大赛、将水果玉米卖到日韩市场的玉米哥杨天龙顿时在网上走红,大街小巷也掀起一股庞大的玉米风。

水果玉米带来的玉米风玉米哥杨天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80后。1983年他出生于兰州市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的贫困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初三那年,他辍学后走上了创业之路养兔子,没想到创业失败的他无奈之下只得返校学习却又遭遇高考失利。随后,他一边创业,一边自学,最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农业大学。

2004年,杨天龙从甘肃走向北京,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由于自小在农村长大,他对土地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所以他就主动找到班主任,请求帮他推荐一些玉米种子,希望能提高产量。当时,老师给他近30个品种的种子,在家乡进行引种。不久水果玉米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这玉米会像哪种水果呢?苹果?桃子?还是梨?可是,玉米一天天长大了,和普通玉米没有什么区别。惟一的一个区别就是,那个玉米实在是太能长分支了,太能吸引蚜虫了。成熟后,他尝了下,非常甜,但是甜而不腻。更奇怪的是,这个玉米能生吃。

2007年,他在自己家里种了八分地的水果玉米。水果玉米收获时,得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青睐,接下来他对水果玉米的经济效益展开市场调查,拿了几个生的又煮熟了几个,拿到集市上卖,没想到十几个玉米棒子竟然能卖20多元钱。而且经过进一步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这种香甜能与西瓜相媲美的水果玉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绝佳的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其水分含量达到78%,含糖量高达20%,是一般水果的1倍左右,比西瓜还要高出30%,绝对绿色营养。看到水果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广阔前景后,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决定实施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大计划:种植低投入、高收益的水果玉米,让它来带动家乡农业、经济的发展。

2008年,杨天龙开始在榆中县三个地方小规模试种,种了3亩地左右,收获后所有的水果玉米都销售了出去。其中,当地驻军的一个单位,还预订了第二年的货。而且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危机。所以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北京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返回家乡种植水果玉米。

杨天龙用自己的诚恳和执着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早在还没有毕业前,他就在北京注册成立了种业公司,公司的启动资金大半来自于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捐赠。杨天龙回忆道:我当时去改良中心,把做甜玉米这个想法与改良中心副主任谈了谈,他很赞成这个想法,就答应捐资一笔费用。有了一个小实体,杨天龙把家乡的农户们组织起来,成立水果玉米种植合作社,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错。

随着规模的扩大,杨天龙回到兰州组建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截至目前,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水果玉米已发展种植面积1051亩,种植面积覆盖兰州榆中新营、高崖、甘草、清水、三角城、定远等15个乡镇。现有中美国玉注册商标,申请包装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一个,绿色认证面积2000亩。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先后参加北京商品大集、兰洽会、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中国食品博览会等多次全国性展会。其中,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450万元,返回农户超过200万元。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2500万元,返回农户超过1700万。杨天龙实现了用农业科学技术和产品让家乡富裕起来的梦想。2012年2月,杨天龙荣获甘肃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这对杨天龙用农业知识带动家乡致富的理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在毕业即失业的今天,当大部分人还在迷途不知归路的时候,杨天龙另辟蹊径,从一根玉米入手,华丽地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其实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也不管轻松还是劳累,只要肯干,善于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就一定会成功。对于一个新型的创业青年来说,他的路还很长,正如他的水果玉米。

相关阅读

  • 股票300030(股票300245行情)
  • 创业成功故事
  •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故事)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