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为什么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个人还是团体)

更新时间:2025-08-26 01:26:45 点击:266

为什么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个人还是团体)

2021年4月16日,在安徽农业大学,

大学生

走在创客空间的引导牌前。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世界各地的大学都设立了学生创客空间,为学生建设平台创新创业

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将打印机缩小到钱包大小,实现随时随地打印。磁悬浮胶囊机器人让胃肠道检测不再痛苦,让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攻克医学难题.

你能相信这些接地气、有创意的科研成果都出自20出头的大学吗?

大学生。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347所高校、超过228万个项目、超过956万人报名参赛。那些还稚气未脱的本科生,深以为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们中的许多人创办了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

到今年为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举办了七届。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人数为20万人。之后报名人数迅速增长了两三倍,第二届达到54.5万人,第三届达到150万人。到今年,申请人数已经上升到956万。根据

为什么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个人还是团体)

教育部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七年来,共有603万个团队项目、2533万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大赛。

今年大赛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003010指出,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重大,同时还提出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

中央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大胆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那么,参与人数的飙升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此多的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会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在大赛期间进行了深入采访。

本科创新更接地气。

我大一就加入了现在的研究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赵佳伟说,他们团队的竞赛项目是应用于胃肠检查领域的磁悬浮胶囊机器人。与目前常见的胃肠检测不同,他们的胶囊机器人可以在胃里做磁悬浮,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被检测者的痛苦和可能的创伤,同时大大提高胃肠检测的智能化。

今年比赛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在主赛道上新增了‘大学生创意组’。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本科项目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因为‘接地气’,他们的创新项目更让人耳目一新。

“本科薄弱,地动山摇。”本科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因此,本科生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本科生创新小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说,同时,今年的比赛提高了参赛者的年龄限制,不得超过35岁,意在让那些不成熟的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相对于科研积累更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本科生的面孔确实有些稚嫩。但在科研的道路上,年轻不一定是劣势,但他们有恃无恐,积极进取。

浙江大学大四学生陈天润领导的团队发明的便携式自走式打印机受到了启发

陈天润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做事’的人。他认为打印机不一定要固定在房间里,也不一定要在A4、B5等固定尺寸的纸张上打印。如果打印机可以随身携带,可以在墙壁、衣服等任何你想要的地方打印你想要的东西,‘那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结果宿舍几个同学一拍即合,开始发明。

来自这个宿舍的创意最终冲进了今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冠军赛,与来自国内外的其他五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年度第三名。

创业高校的创新教育已经逐渐成熟。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提到了学校的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帮助。

如今,随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学生,已经成功走出校园。许多高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也给高校以教育。

教学

带来了新的变化。

我们一进大学,就有了导师。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课题,会定期和我们交流。北航大四学生王新阳表示,这种做法能让学生一进大学就迅速进入科研状态,为创业的创新打下基础

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做法。

南昌大学大四女生刘介绍,进入大学后,她被选拔进入学校的优秀博士教育培养计划。我们班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模式。我们会很早就和诊所接触,一进校门就能知道诊所的实际问题和问题。'

刘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3354制成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经过几年的研究,刘和她的团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突破。目前,该项目拥有4项与技术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2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14篇相关SCI论文和1份科技查新报告。

除了帮助本科生尽快提高科研能力,很多学校还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帮助

王,来自交通大学,主修材料科学

曲歌介绍,自己所在创业团队的第一批产品就是在学校的共享平台完成的。"我们的项目要创建自己的设备,但需要通过别的设备才能创建出来。这个设备就算买二手的也需要三五百万的投资。"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构建了八大学科交叉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研发与测试软硬件平台,用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样机研制,同时还有从种子基金到天使基金的资金支持。

与西安交通大学相同,很多学校出台了众多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

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全校学生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竞先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每一个参加训练计划和比赛项目的学生团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再遴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团队组建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帮助大学生团队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和项目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革新,进而从根本上走出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中庸’的保守文化,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勇于挑战、擅于创新、具备强烈创业精神的新一代青年。"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说。

据了解,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累计开课3万余门。各高校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双创"教师,专职教师近3.5万人、兼职导师13.9万余人。因此,一大批"敢闯"又"会创"的大学生正在涌现。

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颠覆自己

这么多大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么多大学生创业有几个能成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收获的成长比最终的成功更为重要。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范怡然从一进校门就被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感染,有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她的想法非常简单:"我想应该从所需要的不同专业里各找到一个同学,组成团队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每个人负责自己那个领域就可以了。"她的理解,就是"在学业之余进行创业"。

在刚入大学校门的范怡然看来,创业就是一个重量级的选修课。

带着这样简单的想法,范怡然加入了学校的"创业牛人"潘远志的团队,真的进入团队之后才知道,创业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时间不是由我来选择的。可能我正有课或者正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公司就有业务需要我到银行去办理。"

范怡然学会了"创业之余学习",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会把落下的课程补上或者先把后面的课程预习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本科生创业者都有继续上研究生深造的打算,甚至有的学生已经保送了博士。

"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和公司有一个更好的前景,只有本科所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在本科阶段就创业、现在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北京理工大学王云川说。

创业的过程是不断颠覆自己的过程。

王云川的创业项目是海上智能组网终端。王云川介绍,现在我国大型渔政船有卫星电话,但是小型渔船无法配备,因此,很多小型渔船出海10公里之后就联系不上了。他们的项目就是要改善近海渔船海上通联手段落后的局面。

"以前我认为从科研到实际应用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研究出来了,渔民的出海条件就改善了。"王云川说。

而经过创业的历练,王云川明白了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还要走很多步,而且每一步都不容易。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吴岩介绍,面向"十四五",教育部将立足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高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把自己所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创新的新起点——这大概就是大学生身上"敢闯会创"的基因内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阅读

  • 中小投资创业网(中小项目投资创业网)
  • 女大学生创业
  • 为什么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个人还是团体)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