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80后创业故事(90后创业故事案例)

更新时间:2025-05-06 02:48:15 点击:319

80后创业故事(90后创业故事案例)

不知不觉,80后已经长大了。80后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生活往往与享乐、游戏、足球、时尚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气质往往与幼稚、傲慢、浮躁、不羁联系在一起。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80后带着自己的果断、坚持和创新走上了创业之路。以下是《学习边肖》整理的一个80后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20世纪80年代后的创业成功案例1:

80后张文学:中国山寨之王,闻名印度

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早已被苹果、LG等国外品牌瓜分。然而,在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一款名为Kivu的中国手机却相当受欢迎。不仅宝莱坞名人代言的广告铺天盖地,两年前,它还击败了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以年销量超过2000万台的成绩在印度独占鳌头。如今,这个在国内市场几乎默默无闻的手机品牌,成为了一匹黑马,挤进了全球前十。谁也不会想到,它的老板居然是个80后。这个曾经的模具工人是如何在异国他乡赚取上亿财富的?

敢做敢当,小模工自己做手机。

我在张文学大学主修模具。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湖南的一家电缆厂做模具技术员,月收入800元。当地房价2000元一平米,钱太少,所以他只干了半年就把老板炒了。

然后他去了深圳,那里手机行业的暴利令人震惊。一套成本价才30块钱的手机壳,在批发市场能卖到500元。张文学曾经在一家手机壳批发店外看客流,估算的结果让他震惊:这家店每天能卖出300多箱,利润高达10万元。他决定从模具入手,从事高仿机或改装机外壳的开发。

2003年,张文学和朋友集资在深圳布吉区开办了一家手机壳厂,接下了一些手机厂商的配件订单。仅仅两年,张文学就找到了第一桶金。

2005年,看到印度、中东、非洲的手机市场呈上升趋势,技术出身的小张决定做更赚钱的整机生意。他投入了几千万,自己开发了三款手机,从里到外都是自己做的,包括主板。

事后证明,张文学低估了制造手机的难度,包括主板、屏幕、按键在内的很多部件都充满了隐患。最惨痛的教训来自价值只有3元的手机音箱。由于性能匹配不佳,这些产品的扬声器在使用4个月后,约有一半的扬声器竞相燃烧。第一,时间,他几乎失去了一切。这一惨败深深刺激了张文学。他必须从结构和电子元件等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那时候,他家里和办公室里到处都是螺丝刀和元器件。

2006年,他领先于同行,将自己的200多名工人的小厂升级为手机制造商,为一些品牌做代工。为了拓展业务,张文学甚至在除夕夜飞了20多个小时到土耳其,与当地品牌洽谈订单。在时间,的短短一两年时间里,他的业务越做越大,订单遍布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很快就达到了每月100万台的规模。在第三世界的手机品牌眼里,张文学的工厂就是他们的富士康!

创建自己的品牌,在印度市场掘金

2007年下半年,由于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张文学毅然创立了品牌G-Five(基伍),并决定直接向国外销售产品。

当初小张亲自带着弟弟骑自行车去迪拜扫楼。很多客户质疑产品质量,他经常把手机摔在地上。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是效果很好。很多客户都很傻。几个月后,一款双扬声器的音乐手机意外走红,销量迅速突破100万台。在这里站稳脚跟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

当时蜂拥至印度的国产手机因为返修率高达40%而臭名昭著。许多商家宁愿出售翻新和二手诺基亚手机,也不愿出售中国手机。在印度最大的手机批发市场新德里克鲁市场,很多商家无法承受中国手机带来的质量纠纷,只好在门口贴出告示,称出门带手机概不负责。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下,很难打开市场!

2008年6月,张文学在印度东部的偏远小镇WEGL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场景,当地人在一辆后座绑着汽车电池的自行车前排队。人们只需支付10卢比(约1.2元人民币)就可以给手机充电半小时。他还注意到村里停电了。这并不奇怪,因为印度超过45万个通信基站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

几个月后,他开始销售一款配备超大容量电池的手机,这款手机有一个微型显示屏和一个特别设计的电路。最令人震惊的是,待机时间长达30天!随后,张文学推出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产品:双电池系列可以保证当其中一个被拿走时,另一个可以让手机正常工作;干电池系列允许消费者随意更换锂电池外的5号或7号干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基伍手机价格一般在40 ~ 60美元,符合印度农村对手机价格的心理预期。

在印度,他还发现当地富人最喜欢的消遣不是酒吧和KTV,而是一家人开车去野外,吃烧烤。为了烘托气氛,他们经常需要音乐,要么带着一台旧录音机,要么发动汽车使用车载音响。在小张参加的一次聚会上,一个当地朋友忘记发动汽车,用汽车电瓶放音乐。结果电池完全耗尽,大家只好手动推车发动汽车。

走访非洲市场的员工也向他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因为当地人热爱音乐,喜欢一起唱歌跳舞,手机普及后,尝试用手机播放伴奏音乐,但一般手机音量太小,无法作为户外跳舞的伴奏。

因此,时间立即组织了研发;张文学的d人员开发了一种声音大、功耗低的外置扬声器,仅由手机电池驱动,并与手机捆绑销售。不久之后,他推出了升级版,

内置两个大喇叭,音量比外置的还大,还可以连续播放六七个小时。这款产品更是深受印度和非洲人的欢迎,四个月后,销量很快达到800多万部,净利润高达20%。这种设计后来甚至成了其他中国手机品牌进入非洲时的一种设计标准。

2009年5月,张文学又为当地穆斯林设计了一款非常有趣的手机,它内置古兰经、指向圣城麦加的GPS以及内置天课慈善计算器,还能将古兰经翻译成包括英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共计29种语言。后来这款手机在印度和中东穆斯林国家,迅速成了抢手货。

他与那些卖白牌机的不同,比如很多中国山寨机公司早期卖到印度的手机甚至没有IMEI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这一点后来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查处,但张文学愿意花些成本来遵守当地的法规。他甚至还请宝莱坞明星代言,在媒体上大做广告打造市场品牌形象。

  年赚亿元,成为中国山寨王

张文学称,他的手机之所以能迅速在印度等区域成长,完全基于诺基亚、三星等国际手机大厂的产品失误。比如这些大品牌都是采用单卡单信,但是他生产的所有手机都是多卡多信号,他甚至开发出可插4张SIM卡的手机迅速投放市场,而诺基亚至今仍无类似产品推出。这个在当地非常有用,因为在印度运营商有20多个,每个运营商的资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信号很多的手机,给用户带来了直接好处。此举恰恰击中了诺基亚等国际手机巨头的软肋。

尽管印度有超过2000个手机品牌,但基伍2010年在印度市场出货量高达3500万台,占有率达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占有率为13%的诺基亚。2011年,基伍更是跻身全球手机业前十强。取得这样的成绩,诺基亚花费10年,三星为7年,基伍仅用了3年。

这些世界手机巨头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在过去几年,张文学曾接到过西门子、爱立信等的诉讼状,他们指责基伍侵害技术及外观专利,其诉讼状都超过6000页。面对专利诉讼战,张文学从不向对手妥协。作为回应,基伍组建了自己的法律部门,在中国及印度等地聘请最顶级的律师团队,每年支付数千万的费用。令他颇感自豪的是,至今公司没输掉过一场官司!

其实他令大腕们恐慌是有道理的。张文学的企业有500多名高级研发人员,能够在40天内为印度开发定制产品,诺基亚则需至少一年半;基伍在市面流通的产品数量总能维持在200款左右,它还能每月推出超过10款新机,这些都令诺基亚、三星、LG和摩托罗拉等望尘莫及。

80后创业故事(90后创业故事案例)

这名80后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的手机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销量非常好,下一步他还准备在国内和苹果等洋品牌展开角逐。张文学坚信,打败他们不是梦!

  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篇2:

一个靠网店致富的80后新型农民

祖辈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过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不想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出了一位靠电子商务创业致富的新型农民。每天坐在家里的电脑旁,敲打一下键盘,就可以将自己家吃不完的黄花菜全部卖出去。家里的黄花菜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采摘了。以前,父母不知道怎么将这几千斤黄花菜变成钱,现在不用愁了。近日,管小伟急匆匆从广州回到家乡,筹划着今年的黄花菜网络营销计划。

  背着父母借款4000元立志创业

2000年初中毕业后,管小伟即踏入社会,那年他才16岁。一个农民,本应该老老实实一辈子与土地和庄稼打交道,可他不甘心。他要创业,要混出和父辈不同的样子来。

没技术没学历没背景,要想创业很艰难。他只能先选择在广州一家礼品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也就400多。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见一个同事在淘宝网上开了家服装店,收入还不错,比打工轻松有趣多了,于是也萌生了开网店的念头。他开始经常到网吧上网,在淘宝社区查看别人的创业经历,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心得,憧憬自己的未来,常常激动得彻夜难眠。

2008年8月,管小伟开始真枪实弹的干起来了。开网店,有两件法宝不可缺少,一是电脑,二是相机。他身无分文,没有钱怎么办?他想来想去,最后鼓起勇气,背着父母开口向堂哥管凌云借钱。管凌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网站搞软件设计,听说堂弟要创业在淘宝搞网店,非常支持,当即汇给4000元。管小伟花2999元买了台神州天运笔记本电脑,另1000元买了台尼康L16相机,有了这两件法宝,从此开启了他的淘宝创业之路。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业的路走得很艰难

设备问题解决了,可是父母却不理解,他们不懂什么电子商务,觉得这无异于天方夜谭,是在胡闹,劈头盖脸把管小伟骂了一顿。在家里一捣鼓电脑,父母就是一顿骂。看来,在家里是干不下去了。但是,既然开了头,就决不能放弃,要一干到底。他想,只要自己干出成绩,父母会理解和支持的。

他只身卷起铺盖,只好又去了广州,不是去打工,而是和弟弟一起租房子开网店创业。管小伟没有工作,一天就泡在网上,全部开支就是弟弟每月工资1000多元。除了房租、网费,两人的生活费只能每月控制在300元内,所以每顿都不敢多吃一口,早餐不吃,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管小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接触过电脑,只在打工的时候学过五笔打字,只有拼命自学。网站注册后,卖什么产品呢?开始尝试过很多产品,没有资金进货,开始就托朋友,拿来他们厂里库存的小包来卖;没钱买其他照相器材,就在墙壁上面挂一张白纸拍照。慢慢业务熟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拳头特色产品,定位不准,生意也一直做不大。管小伟说,那段时间很苦恼,做梦都是淘宝。

  家乡的黄花菜成了他创业的幸运花

正在迷茫间,说来也巧,有次弟弟回家带了一些家乡的黄花菜来广州,管小伟灵机一动,这不是自己冥思苦想的理想产品吗?他把弟弟带来的黄花菜稍作包装,拍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放在了自己的网店里去卖。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个买家来,一次买了好几斤。

管小伟想,老家是黄花菜原产地,货源很足。他家年产黄花菜干就有4000多斤,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菜农达40万人,总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是国家命名的黄花菜原产地和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基地,每年出产黄花菜干约30万吨,占国内市场总额的80%。全县黄花菜年产量又主要集中在该镇。黄花菜营养价值高,是难得的营养生态食品,市场前景肯定是乐观的。想到这里,管小伟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当即收拾行囊,从广州再次回到了老家。

苦苦寻觅这么多年,管小伟终于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支点和突破口,从此,管小伟的创业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回到家里,管小伟首先将自己在网上卖掉了黄花菜的事情,说给父母听,并演示给他们看,两个老人先是半信半疑,后来,看见儿子一天天往外寄黄花菜,家里接到的汇款单慢慢多了,才真正相信,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捣鼓那些个网店还真能赚钱。

淘宝上每天有4000多单黄花菜挂在网上叫卖,如何突出自己网店的特色呢?

管小伟一是尽量在网上展示黄花菜原产地的实地照片,以及黄花菜的营养知识,表示有充足货源供应;二是将黄花菜从采摘到加工的整个过程拍下来,展示给买家看,让他们了解整个流程,并保证黄花菜的质量、环保和生态;三是做好服务并加强与买家和网友交流,在网上征集黄花菜谱,供大家参考和交流。这样,买家知道了他家的黄花菜都是他老妈亲自摘晒,自然风干。不像传统加工黄花菜行业都是当地采购商收回去,经过几次转手,中间有些老板还会添加化学剂。买家很相信他卖的黄花菜的质量。

生意做起来后,发货又出现了难题。农村不通快递,平邮速度又慢,从老家发货一般都要十天半个月,很多买家接受不了,特快专递又太贵。为此,管小伟又一次去了广州。那次去时随身带了几十斤黄花菜,卖完后,再叫家里人从老家发平邮到广东,每次发100多斤,管小伟在广州接到货后,再包装发到买家手里。但是总这样中转也不行,在广州消费又高,卖黄花菜赚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不过,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黄花菜的网购市场,更下定了管小伟做下去的决心。在广州做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消费太高,最后还是回了老家。也算是运气好,在衡阳市一位也做淘宝的老乡,要管小伟把货包装好通过镇里开往衡阳的班车,托运到他那儿,由他帮着发到客户手上。这一招解除了管小伟的后顾之忧。2009年,家里的几百斤黄花菜全卖完了。

管小伟自豪的告诉记者,他每年除了卖完自己家里的黄花菜之外,现在还要从农户家购进,才能保证货源。每年12月是旺季,最多一天卖了1万元,网上最多每天有10多万浏览量。每年收入比做一个死农民,不知要强多少倍。

  后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现在,管小伟全家出动做淘宝,并带动了本村几个年轻农民做淘宝。他的目标是:以淘宝为中心,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巨大优势,让所有喜欢吃黄花菜的朋友们,吃到原产地高品质的黄花菜。他的梦想是5年之内能通过淘宝建一个品牌。他还和祁东县城的谭斌、姐姐管芙蓉以及本村的管小勇,准备成立一个黄花菜网络营销联盟,进一步做大做强黄花菜销售,并将祁东的其他土特产也实行打包网销。

八零后创业成功故事篇3:

  80后女孩,种植天价蔬菜

不做格子间工蚁

在北京,一点零星的绿色也是奢侈,但在大兴县野猪岭下的一片山谷里,记者却看到一个桃花源般的青翠世界。红彤彤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金黄滚圆的黄河蜜,大片结满各种果实的果树。这就是张茵占地300多亩的有机农场。

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旁边散落着一片欧式木屋,它们的主人全是追随张茵而居的外国人,其中既有工程师、演员,还有大公司的老板。

4年前,张茵还是中关村的一位IT丽人。当时,26岁的她已成为销售主管。但谈起这个光环下的实质,女孩直接解释为打杂头头:从行政开支到会议安排,再到市场活动、客户维护,所有和支出有关的大小事,都得我操心。

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颈椎病发,套着项圈躺在床上时,她还要遥控市场推广活动的明细;难得休年假,维也纳的凌晨两点,却被客户一个电话吵醒。对此,她只能无奈苦笑:逃那么远,还是被工作追压。很多外国人度假时,能真的把工作统统扔掉,但我做不到。

直到那天惊闻一位女孩因疲劳过度猝死,张茵才如梦初醒。她悲哀地想:所谓白领,别看衣着光鲜,不过是格子间里可怜的工蚁,最终不是倒在格子间里,便是倒在去格子间的路上&;&;

为排除心中的郁闷,她和男友跑到京郊的深山里疯玩。其间同一位山里大嫂聊天时,张茵感慨地说:这里的空气真好,哪像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闷死了,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再说,种地既能锻炼体力,又能吃上自己亲手种下的菜,那种感觉一定很爽!大嫂却笑着说:那还不容易,我们这里土地多的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正愁没人种,有的都荒了。

如果你能来这里投资,建个农场种菜,说不定还能赚大钱呢!对方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张茵

相关阅读

  • 每一80后创业个奋斗的你】“80后”白领返乡创业收入近百万 80后小伙靠“大局观”闯出一片天
  • 宁波80后首富王一鸣发家史 首富宝座再度易主 80后小伙闯进前五
  • 浙江衢州“80后首富”赵磊,与岳父一起创业,目前身价75亿。
  • 今天,上海一群80后、90后的老总从百年前的“创业”故事中“集结”出来.
  • 80后创业好项目(90后创业项目排行榜)
  • 80后创业
  • 80后创业
  • 80后创业好项目(90后创业项目排行榜)
  • 80后创业故事(90后创业故事案例)
  • 标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