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3月27日上午,作为全国唯一的工厂化淡水珍珠养殖基地,位于诸暨市姚江镇的浙江百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首次大规模开蚌。经过20个月的工厂化养殖,2万只贻贝成功取珠,为全国珍珠产业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当天取出的珍珠最大直径为17.1mm,平均直径超过12.2mm,更重要的是,这些珍珠的圆度超过70%,珠宝级珍珠的比例在40%左右。预计销售产值超过2000万元,说明我厂智能养殖技术成熟,可以推广。”贝瑞拉公司负责人付百成说,在传统的大水面养殖模式下,珠宝级珍珠的比例只有0.5%左右。
走近贝瑞拉的工厂化养殖池塘,只见河蚌被放置在多层架子上进行立体养殖,共分四层。一个1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以养殖10万只珍珠蚌,养殖环境构成了一个封闭循环。诱饵、水温和环境都得到了智能管理。管理人员只要坐在控制室里,就可以监控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使养殖池塘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最适合贻贝的生长。养殖周期从过去的三五年缩短到一年半左右。
工厂化养殖和传统养殖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由于养殖池塘的水是循环使用的,没有废水排放,水质维持在三到四类水质标准之间。”付百成说,工厂化大规模养殖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而且使珍珠蚌的养殖密度达到了传统养殖的50倍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5年,贝瑞拉启动淡水珍珠生态循环工厂化养殖项目,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总投资1.8亿元。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验,该项目于2017年进入中试,2018年4月正式投产,并开始规模化养殖,实现了珍珠可在温室中养殖的目标。公司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
工厂化养殖的成功,无疑为珍珠产业的转型“打开了一扇窗”。全国贝类育种委员会专家、海南大学教授王爱民一直在关注从事淡水珍珠的工厂化养殖,他说工厂化养殖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而贝类的工厂化养殖难度最大。贝瑞拉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取得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科学、绿色的珍珠养殖新路,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