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大学生创业 / 正文

宅急送快递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5-08-27 10:06:05 点击:337

宅急送快递怎么样与宅急送

再次融资10亿的宅急送,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原创2021-07- 帅真财经

近些年,我国快递行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万亿元,发展到2021年预计的2.1万亿元。

其中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还是我们熟悉的三通一达,顺丰以及邮政。

但在此之外,今年还有一家企业因获得10亿元B轮融资,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宅急送。

这家昔日力压顺丰的行业巨头,为何销声匿迹?27年来又走过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01:从26平方米小公司,到中国第一快递巨头

提到宅急送,大众首先想到的是"肯德基宅急送",因此很多人往往会将其误认为一家肯德基旗下的外卖企业。

其实,宅急送创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快递企业,与肯德基、必胜客等餐饮企业之间只有业务合作关系,并不存宅急送快递怎么样在附属的问题。

宅急送成立之初,仅是一个七名员工、3辆汽车以及26平米的小公司。

那个时代,人们对快递的概念十分模糊,宅急送的业务也因此十分宽泛,帮忙搬家,帮送鲜花或者生鲜,甚至还有过"送人"的奇葩业务。

经历半年多的惨淡经营,创始人陈平作出战略调整,将业务对象从零散客户向大企业拓展,先后与松下、东芝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最后成功扭亏为盈,公司这才慢慢走上正轨。

但好景不长,面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宅急送却由于资金匮乏,根本无法扩大规模,公司的发展也因此陷入困境。

为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创始人们四处借钱筹钱,却始终无法满足公司需要。

1995年3月,陈平抓住一次日本访问团来公司参观的机会,表达了希望引进外资的意愿。

在陈平的一番言辞游说之下,访问团被打动了,等访问结束回国后,便在多家日本媒体上为宅急送进行宣传。

最终取得的效果也很好,宅急送前后累计获得了600多万元资金,成为一家中日合资企业。

募得资金的宅急送,立即开始了业务模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先后在全国开设40多家分公司及网点,真正地实现了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的一条龙服务,在此以后,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1996年,宅急送营业收入超350万;1998年超1000万;2000年超4000万;2001年超7500万;

到了2002年,它的营业收入已经过亿,还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皆建立物流基地。

仅仅用了八年,宅急送便从一家无名小公司,成长为占据中国快递行业半壁江山的巨头。

陈平作为创始人,更是被尊称为"民营快递之父"。

02:内忧外患之下,逐渐走向没落

2007年,在电商浪潮到来前夕,整个中国的快递市场,已基本形成"北宅急南顺丰"的两极格局。

看似繁荣的背后,宅急送却在经历自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

当时,宅急送的业务以项目物流为主,顺丰则为小件物流,而顺丰创造出远超宅急送的营业收入。

见此,陈平对市场进行调查,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小件物流才是快递业未来"的判断,想要进行企业战略调整。

这一想法,并未得到宅急送其它创始人的认可,但陈平一意孤行之下,选择强行将宅急送带上转型之路。

之后的结果,证明这的确是一条不归路。宅急送为抢占小件物流而开始的疯狂扩张,撞上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后资金链发生断裂,转型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的改革失败,也拉开宅急送没落的序幕。宅急送不仅没能抢下顺丰的小件物流市场,就连立身之本——项目物流,也面临被德邦物流蚕食的危机。

最关键的是,上市受阻的宅急送,竟错过了2008年电商潮流的风口。

要知道,后日被称作"三通一达"的韵达、申通、圆通与中通,便是在这个时候,牢牢抓住机会依附在淘宝身上,开始了属于它们的崛起之路。

危机重重之下,宅急送在管理层上的分歧依旧没能解决,直到2009年,陈平离开宅急送方才结束。

不过,这并未改变宅急送的命运,在以后愈加激烈的竞争之下,它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慢慢从一线公司,沦为了二线公司。

03:大刀阔斧改革,欲东山再起失败

眼看后起之秀们不断赶超自己,生死危机之下,宅急送开始了自己的漫漫改革之路。

2014年,宅急送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家族持股体制,为募集资金,将30%的股份卖出,同时制定"五年两步走"战略,希望企业能在2019年前能实现成功转型,最终上市。

这个战略提出一年后,陈平回归到企业的管理层,更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上到管理行政,下到网点运营,陈平一连提出八大改革,同时还针对当时的快递痛点,推出了航空联运、宅鲜配、云微仓等产品。

即便如此,宅急送"重回一线,成功上市"的企业梦,还是破碎了。

2016年后,以"三通一达"为首的头部快递公司纷纷上市,同时开启了价格战,行业竞争再次激烈起来。

这样的形式之下,两次上市失败的宅急送没能顶住压力,再加上本身改革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没能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最终它的"五年两步走"战略宣告彻底失败。

自此,这个曾占据快递业70%份额的企业,几乎彻底淡出大众的视野。

而当人们再次听闻这个名字,已经是2021年四月——宅急送获得远洋集团的10亿元B轮融资。

当时,再次有了些存在感的宅急送,还引起网上的一番讨论,探讨宅急送是否还有机会重回巅峰,或者说重回一线。

但可惜的是,更多人依旧对此抱悲观态度。

毕竟,从行业龙头到边缘企业的过程中,是宅急送完全失去竞争力的事实,其背后,是它一次又一次的决策失误、转型失败、最终连连错过机遇的历史。

今年获得10亿元融资,对如今的宅急送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若无时代风口的再次出现,并且宅急送能够成功抓住,否则它在大众视野中的完全消失,就终将是定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

德邦等7家家族企业 7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中通快递形成"联邦制模式",创始人赖梅松给予加盟龙头较多自主权,形成了企业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以此达到群体的齐心协力。韵达则是相对的传统加盟模式代表,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三、家族物流企业成因

1.早期创业艰难,更多依靠家族拼搏

创业是十分艰难的,创始人、合伙人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而信任是家族企业最大的优点。正是这个重要的特点,让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创始初期相互理解、不计得失,从而实现更直接、更高效的发展。

1994年,陈平与二哥陈东升共同出资创立北京双臣快递有限公司(宅急送的前身),陈平是总裁,二哥陈东升是董事长,大哥陈显宝也来任副总裁。同年,聂腾飞发现商机之后和妻子陈小英、工友詹际盛一同成立"盛通"(申通前身)。

宅急送快递怎么样与宅急送

陈小英也把哥哥陈德军请来帮忙。就这样靠着整个家族的相互信任、果断决策、及时执行。申通、宅急送在当时迅速扩张。

背靠家族,在快递业似乎是艰难市场环境下的首要选择。如今的三通一达、百世快递、顺丰、京东、德邦、宅急送都曾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发家。

2.创始人现代企业理念不足

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引入现代化管理,规避由于家族企业自身容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任人唯亲、脱离群众。

但是许多企业创始人早期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或多或少走了一些弯路。例如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浦物流"),家族控股一度高达%。如此集中的家族控制,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随着欧浦物流上市,被曝出存在家族内部交易。随后2018年开始频频暴雷,陈礼豪辞职套现。如今,欧浦智网已经破产,陈礼豪也从钢铁大王沦落为失信被执行人。

三、家族物流企业一定会失败么?

1.顺丰、中通成功转型

快递企业中也不乏有家族企业起家,关键时刻转型,不断发展向好的优秀快递企业。如利润最高的顺丰,又如单量最高的中通。

早期的顺丰也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在其疯狂扩张的关键阶段,顺丰采用的是合作和代理的方式。这种方式造成权力分散。

混乱的局面不仅收到了大量投诉,还破坏了顺丰的口碑。王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全国范围收权。在这个过程中,连同曾经在公司就职的父亲和姐姐也被拒之门外。经过两年的"整顿",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得以明晰起来。

不仅如此,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顺丰一直在路上。近两年来顺丰速递董事长王卫开始卸任多家关联公司的职位,从中抽离出来。目的就是在逐渐弱化以创始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二是想布局以制度、机制来运作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毕竟股权架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同时,作为当前国内业务量排名第一的民营快递公司——中通快递,在转型过程中提出了"联邦制"。这样的模式是伙伴合作模式,体现的是同建共享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让合作伙伴更有动力服务好客户并创收创利。虽然仍保留着家族企业的痕迹,但是联邦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放权分利的作用。

确实,当前大部分快递企业不是基本实现去家族化就是在去家族化的路上。家族企业,家族文化就真的意味着落后?真的就一定会失败吗?

当然不是!原宅急送高管,现任申通副总经理的熊大海曾经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民营物流企业还是以家族企业占主流。有这样的客观现实,就有家族企业存在的道理。"

2.职业经理人并非完美

在企业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家族企业的独特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这或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不太可能具备的。

2008年11月,黄裕光前脚入狱,后脚陈晓就此开启了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之战。这是创始家族与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争夺。面临危机,黄氏家族首先是建立起共识,不能让自己的家族企业因出事而衰败下去。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国美。

黄裕光的妻子杜鹃更是选择扛起国美大旗,十年间坚守江山,最终亲手把完好无损的公司交回到了丈夫手里。在主持国美系期间,杜鹃对国美集团旗下的物流体系进行了分拆。分拆出来的具有第三方属性的物流企业——安迅物流,安迅物流在国内中大件物流行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天眼查信息,迅赢投资通过国美仓储物流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安迅物流,而黄裕光是迅赢投资的实益拥有人。

家族企业确实有其弊端,但同时也具有强大优势。而外界纷纷倡导引入职业经理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黄裕光事件也可以看出,引入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改革之法,也同样存在弊端。因此平衡好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形成进取向好的文化,公司管理人是否能不断带领企业实现新突破。

相关阅读

  • 加盟项目(加盟项目冷饮)
  • 邢台市长是谁(邢台市长是谁当)
  • 宅急送快递怎么样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