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涌向北方的时候,李玉婷却选择从一线城市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发展农村林下养鸡的特色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在李玉婷创业的过程中,杜小曼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的产业扶持模式使李玉婷养鸡业稳步快速发展。
2016年10月,李玉婷回到在京打工20多年的老家石岭村,承包经营1200亩笋竹园,林下养鸡,发展循环经济。
在北京,李玉婷一直从事电子数据库的工作。因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达,她也去过很多沿海城市,足迹遍布香港和台湾省。只是2010年以后,市场开始饱和,增长和突破的空间有限。有人被“逃离北上广”的落差和35岁的职场焦虑所困扰,却又充斥着来自家乡的人,在创业看到了机会
李玉婷注意到,他的家乡有大面积的闲置竹林,完全可以切入竹笋的生产。此外,竹林下还有很多微生物、昆虫和清澈的泉水。这种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鸡。2016年,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乡镇书记也在催着外面的人才回创业李玉婷下定决心,要从大城市做一个山里的“农妇”。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发烧。她知道如何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
“鸡不吃竹笋,但可以帮助松土施肥。我们可以让鸡轮换着换地方,这样鸡长得好,大自然可以给竹林消毒,对生态很好。”李玉婷说。当然,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李玉婷也要交学费。刚回去的时候,她带着大家做鲜笋,供应给竹笋加工厂。但是她发现价格很低,就想着自己做产品,她想到了做笋干,不需要任何防腐剂和硫磺。质量很好。
原来的笋干是用柴火熏制的,但是有些消费者不喜欢。李玉婷将生产方式改为电烤,打开了市场。市场开放后,2021年,李玉婷在其周围铺设了数千英亩的土地,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当时她拿到了不到10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于公益助农,用这笔钱扩建了竹笋生产线,想着等深加工生产线落地,全面登上平台销售的Tik Tok等短视频
刚回老家的时候,李玉婷以小镇为中心,成立了电商平台。通过“公司合作农户互联网电商运营”的模式,我不仅销售了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还利用自己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积累的资源,帮助村民销售商品。她还雇用当地村民在竹笋基地、养鸡场和农家乐工作,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心中有家乡的人,无论走多远,都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做贡献。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许多像李玉婷这样有前途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创业农村的大军中来,他们用新知识、新思路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开拓新市场。未来,杜晓曼将继续为创业农村人保驾护航,让他们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我价值,大展宏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