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资本不是创业人贫困的唯一条件主要在于思想的贫困。今天,我整理了六个创业故事案例与大家分享。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黄先生在福建工作了三年,于1997年回到胡涂。他除了制作豪华门的技巧之外一无所有。他了解到胡涂没有豪华门加工厂,知道这个冷门行业肯定赚钱,于是赶回老家冷门。但他没有一分钱,也没有任何工具,却在两个月内成功成立了一家豪华门加工厂。
原来,早在福建工作的他,每次回家都不放过任何机会。他总是和这个人说话。男人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投资和他合作的伙伴。他只投资了技术,成立了豪华门加工厂,没有任何资金。俗话说,给人一技之长,不如给人一个女儿。只要你有一定的技术专长,积极开发利用,就可以靠这项技术发财。
做生意的关键点:只要善于利用机会,善于为别人赚钱,自己也能赚钱。
这件事发生在1998年。我有一个老乡,穷得家里破瓦房加不了新瓦。已经被列为危房了,但是他因为穷也没办法。因为离小区近,他经常来我家,闲聊中聊起自己的苦处,忍不住就哭了。我是一个看不到别人哭的人,看到他这样我也很担心。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他改变现状。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家虽然穷,但是有一块好地,是商业宝地,宽的能买得起四套房子。如果你能卖掉一半,你就能筹到足够的钱在另一半盖房子,但是这块地是负责任的,你只能自己盖房子不能转卖。
我让他出版它。很快就会有商人上门洽谈土地租赁,租出一半的土地。合同期限50年,租金一次性付到20万。这样很快就能盖起漂亮的楼房,还剩下一点钱做点小生意,让我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方法成功应用后,当地的小学和村委会也利用了这一优势,不花一分钱就在临街面上建起了一排排商铺。但他们只改变了一种方式,即租赁者按照统一规划自费建设商铺,五年内免收一切费用。五年后商铺归单位所有,如果再次出租,按照市场租金合理收取租金。
做生意的关键点:借别人的钱给自己盖房子,是一种长期的利息投资方式。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利用好原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就可以从零开始,改变现状。如果你也有可以做店铺的地块,但是没有资金建设,不妨学学这个方法。
有一年,农民孙谋去北京找工作。有一次,他和几个老乡上街,路过一个市场。他渴了,想买些水果吃,但那些水果的高价让他们这些民工止步了。突然,他看到了一堆枣,是他家乡的枣。他知道家乡的大枣挺便宜的,才六毛钱一斤,就决定买一斤解渴。当他询问价格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3块钱五毛钱一斤?这么贵,你赚的钱太多了!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孙谋想,如果枣子的价格差这么大,那该有多好啊!于是,他马上回到老家,用老乡的关系借了3吨大枣,坐车去了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个大市场,以2元9角的价格将红枣卖给商贩。带露珠的大红枣立刻被抢购一空,于是他在一个月内往返北京和山东之间五六次。孙这样干了半年,路熟了。他不仅经营红枣,还经营山东其他土特产。他的生意一步一步扩大,一步一步兴旺。至今已成为山东著名的土特产经销商,资产数千万。
企业的关键点:资本不是创业人贫穷的唯一条件主要在于观念的贫穷。
不花一分钱成功贩运一整车水果蔬菜的成功例子:1996年,我来到广州这个新发展起来的城市,想在这里创业。然而,我没有文凭,没有技术专长,是个新手,所以我在找工作时总是碰壁。我快没钱了,如果找不到工作,吃饭都成问题。我不敢再住酒店了,晚上只能找份报纸睡在路边。我的当务之急是让自己活下来,然后再找发展。人生一个陌生人,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一个肩上扛着李子的老大爷走过来叫卖:先生,2块钱一斤。吃点。什么?两元一斤?这在我老家才两毛三!
找到水果批发市场,一问批发价1.2-1.5元,我就跳了起来:老板,这种东西我有很多。来我老家,我给你六毛钱一斤怎么样?水果老板:好的,很高兴和你合作。我和你一起去看看。第三天,我家门口贴了买梅子的广告,卖梅子的人来来往往。这几天赚了一万多。尝到甜头,我经常去广东。
做生意的关键点:找准商机,不要错过机会,那你就能赚到第一桶金。看,很多类似的生意都是由这些做成的。让我积累一笔创业基金。
信不信由你,200块钱两年赚了300万。一个CUHK的大三学生用他的聪明和高情商在两年内赚到了这笔钱。在如何选择项目他叫潘?2007年刚来广州的时候,口袋里只有200块钱,现在已经是有房有车的大老板了。由于业务繁忙,潘一度想退学,但最后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年仅22岁的潘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供电局的技术员,一个月挣1000多元的生活费。2007年,潘考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来穗后如何选择创业?的项目,为了
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商关键点:小本钱并不一定不能成就大事业,关键在于你的思路。
我的一位朋友许先生,在路边有一铺面,原来是开饮食店的,因经营不善亏了本,想改行又没本钱,只好关门。整天只见他在街头走过来又走过去,有一天他惊喜的发现,在广西大新县的这个土湖小镇,一种装粮谷用的铁皮桶很畅销,而于往都从邻县进货,没有一个加工厂。于是他跑到邻县天等镇一家铁皮桶加工店与老板做起了交易。由他以门面入股,由厂家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在土湖合资开一家铁皮桶加工店。这是在土湖的独家生意,厂方考察后很乐意的与许先生合作。由此,许先生没有投入一分钱就成功的做起了铁皮桶加工厂的老板。同时他还学会了制作工艺,又学技术又赚钱。一年后,掌握了技术并积累到创业资金的许先生就自己独干了,这样成功的自己做起自己的老板。
经商关键点:不投入一分钱,让你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独立的创业。那么今天,90后的创业?有哪些成功的故事呢?我整理了一些关于10个90后的创业故事,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90后1:聊天网创始人:张
张轩在2011年12月创办了后台聊天科技有限公司,当时他只有19岁。
在平台,Chat.com是一名在线英语教师,注册,是一所美国名校的学生或毕业生,他成为一名教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信息。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网络视频对话完成学业,然后支付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给老师的课程打分,督促老师的教学表现。
在美国读完高中的张仍然放弃了申请大学的机会,回到中国创办了一家英语培训服务网站。在去的路上,张多次带着的团队去中国和美国。他还曾担任全球雅思文书总监和长沙子明教育的执行校长。目前,他在Chat.com获得了百万元投资,估值超过1000万元。
张说,作为一名90后学生,他知道90后富有创造力,敢于思考,年轻,经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想法。要知道世界上很多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二十几岁就取得了最重要的成就(爱因斯坦牛顿什么的),所以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90后来说,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尤为重要。往往这些人缺乏毅力,容易放弃。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苦难是创业的必修课你必须扎扎实实的坚持你要做的事情,等待你的一定是成功。
2012年6月,郭星找到了一份散发传单的工作,但她发现大多数人都把传单扔进了垃圾桶,她想让大家接受广告,被更多人阅读。郭兴想到了快递单。
她找到她的同学,在创业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团队,一群人联系物流快递公司,免费提供快递,换取快递员的广告位;另一组寻找愿意在快递单上打广告的客户。
我也经历过低迷,但后来还是等来了投资。2012年,我得到了一个33岁的投资人沈大的帮助。
2月的时间,创业,已有11家快递公司加盟,50多家商家投放广告,营业总收入94.4万元。沈大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公司在五年内上市。
雷浪生,作为一个毕业不到一个月的90后大学生,其团队开发的手机软件被腾讯以6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雷浪生迅速成为大家眼中的千万富翁。
雷生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游戏。大学期间,他对手机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论坛上发布的手机评测帖子被Taiping.com评为第一名。虽然雷平时交际面不广,但他喜欢上网。他在网上认识了创业团队的成员,并决定在大二后从事UI设计。
2011年暑假,雷来到深圳,租了一间没有阳光的小房子,在6个人的帮助下开始了手机软件开发之旅。经过努力,团队的第一个产品——刷机精灵的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测试。
2011年8月中旬,雷注册成立了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一个网名是Bottle,于是他们将公司命名为深圳市瓶子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8月,腾讯以6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了雷朗生的公司。雷事后说,真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后来雷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在韶关始兴县给父母买了房,说我还年轻,最需要的是沉下心来。车和房子容易让人浮躁。直到现在,他在深圳还是无房无车。
杨远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去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APP。我想当学霸,作为礼物送给学弟学妹。自上线以来,一周下载量已达10万。
杨远说我想当学霸是因为没事干。他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推广它。在时间花了大约两个星期才完成。我没想到天气这么热,他自己也不知所措。杨说,在学校里,90后都被手机控制着。他们在玩手机的同时,也会有耽误学习的感觉。这激励了更多的人适度玩手机。
创业故事5:创业不是张凯的最终目标。
张凯说,创业不是最终的梦想。理想是创业的关键。可以看出,张凯是一个有梦想并敢于尝试和实现梦想的90后。
张凯在湖北经济学院学习国际贸易。因为家境好,生活费经常不够,就带着它去旅行。当他一次旅行回家时,只剩下5元钱,所以张想到了赚零花钱。
于是,张找到好友,决定做文化衫生意。他们用1900元建立了一个工作室。
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张凯在注册爱特凯服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了3万元,他在张凯的公司逐渐壮大,过去一年在时间赚了50万元。目前有一个20人的员工团队。公司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模式,建立了武汉文化衫网、淘宝店等线上营销渠道。
去年,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学生陈康和我们学校、杭州科技大学另外三名90后大三学生共同开发了书道网,并于4月17日正式上线。
土王。com是一个旨在
帮助在校学生分享借阅书籍的社交网络。陈康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称:爱互联网和爱生活的人都是喜欢分享的,虽然现在读书气氛很淡,但在大学这个黄金时代还是要多读书。
其实,书途网中提供的每个用户的虚拟书架是个不错的想法,连当当网、亚马逊等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的,但来自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书途网不仅有网络方面的竞争压力,图书馆资源也是一方面,如何做到更好的在网络上立足,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19岁的耿杰,喜欢电脑,从没想过要成为未来的乔布斯,或是比尔。盖茨,他只想自己玩着开心。
耿杰在高中开始就喜欢玩电脑,专研电脑,他曾形容自己是行动派,为了学习电脑知识,他上网查资料,看书,慢慢接触计算机原理,进入各种软件与硬件交织的世界。
由于太多余沉溺于电脑,曾被认为网瘾少年,但耿杰心里有个想法,想创办一个整合各种软件资源的网站。
为此,耿付出了艰辛,连续四五个月凌晨两三点睡觉,第二天六点照样爬起来上早自习,同学都形容他像打了鸡血似的特别精神,耿说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2月26日,名为开心电脑网的网站正式上线,尚处高二的耿杰由此单枪匹马开始初试创业。
目前,该网站已拥有近10万名注册用户,10多个专业频道,230余个子频道,超过300款软件使用教程,为用户提供资讯、互动、教学三位一体的网络服务,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教学平台。
耿杰常常提醒自己,心态很重要,经常说相信在最困难的时候多熬一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以此来激励自己。
季逸超作为90后男生,在高中就开发了苹果应用程序,高三就推出了猛犸1浏览器,大一时推出猛犸4浏览器,并获得的特等奖。
随后,又和任东昊和刘欣旸()发布了三款产品:第五代猛犸浏览器()、多维度与可视化分析系统和个性化杂志。
此外,在高中阶段,季逸超开发并上市了7个软件,最便宜的也卖出了300美元,季逸超由此在界内获得了不了的名气。
季逸超目前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虽然年经轻轻,但已经和编程打了十年交道,算得上一个骨灰级的程序员了。
季逸超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宅男程序员,喜欢看动漫、玩游戏、逛技术论坛,订阅科技博客等,和众多90后男生一样。
季逸超对计算机有着绝对的疯狂,他上初中之时,就喜欢上了操作系统,再加上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以及神话的影响,让季逸超彻底爱上了操作系统研发。从到,从到BeOS、Solaris、UNIX,他几乎试用了所有操作系统。
季逸超获得的这些成就,备受界内人士肯定,网际快车CEO、酷盘投资人兼董事长黄明明在见到季逸超之后,发微博说:真乃英雄出少年!告诉他我是他的粉丝,我高中的时候充其量也就是卖贺年卡。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热门游戏《二战风云》的出品方北京数字顽石无线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刚等都惊叹于季逸超和他的猛犸4。
季逸超称最崇拜的人是约翰卡马克,那个开发出3D游戏引擎,并将其免费开放,促进了一个产业的大神级人物。喜欢低调的人、低调的公司。他也想做一个这样一家拥有创新能力、谁也离不开的公司,帮助他们真正解决人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他称道这就是他的理想。
生于1990年,创业项目,小帆船在线
小天才变成小CEO
16岁时,他和林晨阳、李贤基以启发多触式界面数据传输技术赢得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那一年,还是高中生的三位小伙伴并没有萌生创业的想法,他们将1000美元奖金留作申请专利的科研基金,而其余2000美元全数捐献给了遭受地震侵袭的成都。
次年,2009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舞台上,他与钱学森、高琨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对于喜欢埋头做科研的他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去大平台专心科研。
高考那年,他搁置了去美国求学的机会,初衷是为了省下每年三四万元的学费,给家里减少负担。于是,他决定留一年gapyear,就给英特尔公司投了简历,顺利地进入了上海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他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大学本科文凭的正式员工。
一年以后,身在新加坡的林晨阳也服完了兵役,林晨阳对薛来说:我们一起开家公司吧。薛来说:好的。两人一拍即合,薛来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英特尔这样的大平台,当时双方父母都不支持他们的创业。
他俩抱着手工制作的产品touch+,自费买了去美国的机票,一家家地跑投资公司。遥想当年比赛时,薛来在额头上戴着一个带有透明胶粘合的自制设备,身后背着一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冲着对面的Kinect,时而举起双手,时而做出端茶壶的动作。
美国的风投都非常老油条,他既不投你,也不放你,不温不火地搁着。于是,他们转向众筹的方式,没想到,这个类似于微动和LeapMotion、可以省去手在键盘和鼠标之间来回移动的手势控制装置,头3天就在Kickstarter上筹得了10万美元。后来,他们在新加坡拿到了红点创投的50万美元,但由于做硬件成本较高,现在这笔投资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在新加坡租一家像样的办公室。迫于资金紧张,薛来回到了上海的家里,通过Skype和同伴们远距离协作办公。
一个90后的CEO,带着一群平均年龄40到50岁的大叔们创业,薛来有过沟通和相处的困惑。我现在正在慢慢地改,我觉得只要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以一种平等没有阶级概念的态度来和他们共事。他说。
在看似冲动的创业选择背后,薛来用一周工作100个小时的疯狂方式为自己做事,已经写了20万行代码,不过还没完,争取这周末就把驱动做出来。薛来对《IT时报》记者说,我总是喜欢自己埋头做事,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事沟通协作。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们整个90后创业团体,我们不能浮躁。李佳对记者说,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识度。
李佳,一个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欢逛酒吧。
她的微博上还写着RelaxSoul生活网CEO这个头衔,酒吧客和RelaxSoul生活网是李佳的初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以夜生活为切入点,不过现在都已经搁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气,不能说自己尽力了,尽力应该是付出120%的努力。讲起初创的艰难时李佳说,朋友让我去投资者大会,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进门。
大二那年,李佳借着实习的机会来到《创业家》,她的动机十分明确:认识人脉找资源。2012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做市场调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动的念头被打消了,因为她发现,如果音乐、展览、线下交友一把抓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合初创项目。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参加一个open麦克的活动,场子非常热闹,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酒吧客的产品呢?
组织了两次open麦克的活动后,我发现中国人不像外国人,场子很慢热,虽然每场都赚钱,但是没办法规模化。李佳尽力总结着产品失败的原因,一般酒吧客都是刷脸卡,跟老板混个脸熟就可以打折,线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户。
当她将酒吧客App的UI图纸设计出来后,迫于家里的压力,她还是回到澳洲继续读研。不过,她没有将这个项目放手,托国内的合伙人帮忙找技术人员来写代码。一直到了2013年年底,技术仍旧没有搞定。可能合伙人的意见不统一,我们的团队就散了。李佳说。
在她看来,团队建设比运营推广,甚至是产品本身更为重要。合伙人分为出钱、出资源和出力三类,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力互补。她说道。
今年3月,她又动手操弄起现在的项目小帆船在线,一个帮助海归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招聘的网站。目前网站已经上线,李佳规划着1个月后就回国找投资。
1.十位90后创业成功人士
2.90后真实创业故事
4.9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5.90后草根创业故事
7.成功90后创业故事
8.90后成功创业故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