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原文标题:犯罪团伙是如何通过购买正品化妆品,灌装在空瓶中,销售被判“半真半假”的假冒化妆品来“引诱”消费者的?
本报北京4月25日讯(中央电视台记者韩、江苏电视台记者、扬州电视台记者)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真瓶装假”化妆品销售案。经查,该涉案团伙从闲置网站购买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对正品化妆品进行掺假稀释后灌装销售,冒充不同地区代购版本,在网上低价销售平台,违法所得达3100万元。目前,该团伙成员已被分别判刑,并处罚金860万元。
正品的瓶子,但是瓶子里装的是用假原料稀释的乳液、精华液、面霜.这些“半真半假”的化妆品是如何“诱惑”消费者的?如何让“正品瓶装假货”的违法行为“无路可走”?
2020年,某用户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挂卖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的行为引起扬州警方的关注。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治安大队中队长洪云说:“我们当时觉得很奇怪。消费者平时买的化妆品空瓶有什么用?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发现有两批人购买空瓶的数量比较大,购买的空瓶价值达到几百万或者上千万。我们买了这么多空瓶,肯定有问题。后来我们沿着这条线继续追查,发现了两个制售假冒产品的团伙。”
该团伙的违法犯罪行为之一,近日被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宣判。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综合庭法官涂霞分析,该犯罪团伙在网购上以不同销售场所不同版本的化妆品为幌子,试图说明其低价销售的理由平台,进而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洪云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团伙成员有一定的化妆品销售知识。除了用版本作为借口,他们还会用其他惯用的说辞来诱导消费者相信“正品”低价的合理性。洪云说,“因为有些没有外包装,只有瓶子,所以会向消费者声明这些是化妆品公司的残次品,或者是机场(免税店)有人不要的产品,会拿回去卖。”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在化妆品诈骗的各个环节中,仿瓶的成本相对较高,且消费者往往以瓶作为产品是否为正品的鉴定对象,因此专门销售正品空瓶的中介成为犯罪链条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曾经活跃在二手交易网站,通过高价吸引个人消费者将闲置的正品空瓶送去回收。本案中,向制假团伙大量出售真空瓶的回收商也被警方抓获。洪云介绍:“一些消费者在产品正常用完的时候,把产品挂在网上出售。一个空瓶卖一两百甚至几百元,会有专门的人来收,然后卖给制假团伙。”
记者在各二手交易网站搜索“化妆品空瓶回收”,暂未发现相关账号和页面;但与此同时,记者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少用户平台,称在分享一些“空瓶日记”或国际大牌护肤品的使用经验后,一些账号会在后台发私信,询问产品是否用完,使用后能否将空瓶卖掉,并开出高价以示回收意愿。记者注意到,某官方旗舰店面霜产品价格在3500元左右,空瓶回收价甚至可以给到1000元;然而,很多分享了这一经历的用户表示,他们宁愿自己打碎空瓶子,也不愿让它们常年闲置在家里。考虑到空瓶回收后可能作为“真瓶假货”在市场上流通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