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12月17日,以“超越商业”为主题的创业100未来独角兽峰会暨2021创业年会在沪落下帷幕。今年的峰会在过去继续关注商业和风险投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价值。知名企业家、创业投资者、投资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数字联盟主席严复教授受邀出席峰会,围绕创业教授分享对商业、价值、机遇的思考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数字联盟的创始人严复。我的另一个身份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感谢创业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创业"教授”的一些想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再停留在实验室,他们走向舞台,承担起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近年来,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清华、北大、中科院、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教师,曾经走下三尺讲台,踏上创业的星海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唐晓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
于是,最近半年,中国资本圈出现了一个30年没有出现过的现象:——VC排队抢教授。十年前我在创业时,这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些创业教授中,每个人都能看到成功的喜悦,但他们很少知道成功背后的故事。对于教授来说,他们需要放下清高的头颅,处理商场里的各种琐事;要放下他们旱涝保收的稳定,为员工月薪而努力;当然,我们可能要接受投资人残酷的对赌条约!
我在2012年创立了数字联盟,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坎坷,也收获了很多。
到目前为止,数字联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积累和产品孵化。
2012-2015年创业之初,我们完成了技术的积累和沉淀;同时发布了——线、清晰线、睿智线三款标准化产品。
2016年以来,逐步完成业务聚焦,深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国防工业等三大领域,孵化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产品。
第三阶段:性能爆发阶段
我们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面板制造缺陷检测市场占有率居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最大的ADC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也得到了资本的高度认可。今年我们完成了C轮融资,五年五轮融资。目前市值20亿,我们正在上市过程中。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团队,创业最初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
行业不专注:作为大学教授,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没有任何商业经验,但我们觉得应该走一条技术输出的道路,于是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相继孵化出金融、医疗、教育、人力资源等行业的大数据公司,分散了我们太多的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另外,在残酷的商业道路上,技术只能让位于资本。面对强大的资本,我们被迫退出公司,这条集团化道路直接失败!
市场敏感度不强:技术是我们的强项,但实验室里的学术研究让我们遇到时感到无奈
市场不信任:在融资初期,我们也遇到了资本不信任。我们能完全投入吗?我们有能力应对商业环境吗?这些都是投资人对我们的考虑。曾经,公司资金链极度紧张,我们三个人都极度焦虑。大多数创业,教授因为他们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经常照顾学校和公司的工作。即使公司做不到,他们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这时候有两个选择:回学校,继续教书,搞科研?还是你要死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
至此,我做了一件事:搬公司!我毅然决定把公司搬到离学校30多公里的高辛南区,封锁所有后路,全力以赴在公司上班。是我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我对一切的坚持,是我对实现目创业邦官网标的执着,一直激励着我。再加上我肩负着一大批年轻人的信任和责任。所以,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干,闯出名堂来。
在这之后,我们重新定位了公司的发展方向。通过划分部分非核心业务,退出关联企业股份,拒绝诱惑!通过与市场化团队互补,弥补自身弱点,公司从此开始高速发展。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做好了以下三件事,让我们的公司步入正轨,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首先,我们三个人的研究领域恰好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自2001年以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数据挖掘应用、大数据分析、复杂网络、人类动力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此外,它还是华为、腾讯、中兴、电信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研发经验和前沿市场的知识。
现在来看,这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大潮下,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
因此,数盟构建了以NLP技术、多维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形成了“3个1”的核心能力。
第二,我们有一个产业背景高度互补的运营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华为、中兴、思科的,也有长期在法院、军队等行业工作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度参与,从而形成了今天数字联盟多元化的核心管理团队。
三是我们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虽说可能有点运气成分,但更多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1998-2012年,数据挖掘还处在学术研讨和研究阶段,这期间很多学者对数据挖掘并不看好,多有放弃,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计算机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实时处理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支撑数据挖掘算法应用落地,但我们始终一如既往地在这个方向耕耘!
终于,在2013年迎来了“大数据元年”;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科研人员加速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文件,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于创业的大军;数之联恰好在2012年成立,刚刚好。有一句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胜利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这是一个科学家创业最好的时代。数字化转型需求,国家大力扶持,都加速了科学家创业的这一趋势。
但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创业最难的时代。“信息化”把简单问题处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智能化”阶段,是一些场景更复杂、问题更深刻的“硬骨头”。
比如“如何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去应对无限的监管对象”的挑战;再比如,针对工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我们该如何实现赶超和替代。当前的状况不容乐观。以图像缺陷检测软件为例,国外厂商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在大数据分析软件方面,国际上4家龙头企业更是垄断了近80%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数之联在思考的问题。
因此,基于行数、行明、行智等标准化产品,我们打造了一体化云原生态数智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重点在市场监管、城市运营、农林国土、河湖生态、应急减灾、公检法等领域布局我们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在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方面迈出了探索步伐,针对高端精密制造生产过程优化中涉及的图像缺陷检测、良率管理、虚拟量测上进行发力,实现AI与硬件的融合,形成软硬一体的AI产品,直接和国际大厂正向对标,全力做好国产化替代。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硬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着国运兴衰,这就需要我们聚焦硬科技。这件事情虽难,但是我们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作为个人来说,为什么要选择正确而难的事呢,简单一点的不好吗?
其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教授学生,需要带领他们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这是我要做的事;反过来,学生要成长、要进步,促使我不敢懈怠、必须要一如既往的刻苦钻研。
在这种双向驱动下,我在想:“我们3位创始人都是从数据挖掘实验室走出来的,积累了近20年的学术成果,可这些技术成果仍是悬在空中,没有真正让科技为社会、国家产生价值。所以,最终的选择还是做企业,将成果落地,再难也要做。”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需要完成让技术落地,为国家和社会经济产生价值,这是我们每个企业家需要完成的使命——由此也促使我走出“象牙塔”,踏上“创业不归路”。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知道:我和我的团队退无可退,再难,也要找到一种成功的方法——那就是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做成事。
在经营企业的10年中,我深刻意识到了科研和经商的不同。
做研究,要求深刻的片面;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很小的点上进行深刻的钻研,而做企业,要求浅薄的全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解决政府、企业所遇到的实际的问题。而两种身份的成功转换,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保持空杯心态,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尤其是跨行人。我们需要去系统性的设计自己全面成长之路,补足功课,比如在公司运营、资本筹募、团队搭建、市场销售、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领域知识,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学习和充实。
其次,我们不能只顾埋头钻研,还需要带领团队主动学习和了解政策,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与要求,这样企业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最后,我再来谈谈如何将高校的专利、实验室技术,真正转化成对社会有意义的实践成果?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各类“技术转化平台”,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这才能使技术应用落地生根。
其次,需要我们从商业需求出发,快速转换市场思维,通常我们需要采用逆向思维,根据商业需求去倒推技术匹配;而非科学家的顺向思维,惯于从技术路线去思考产品形态。
第三,从客户成功出发,快速转换评价方法,要能够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价每项成果,客户认可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在研究和技术上处于前沿和有新突破而自嗨。
最后,确定技术方向,选对行业,打磨方案,聚焦场景,形成与行业高度匹配、与场景高度契合的方案。如此,实验室技术走向市场、广泛应用才不是难事。
创业不是过家家,没有十年的努力和拼搏,很难见成效。在我的人生哲学当中,每一个十年都要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数之联经过十年努力,已经准备开始上市的进程。创业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觉得都是很难成功的。
未来,不是草莽创业的时代,而是精英创业的时代,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与创新驱动发展。
时代呼唤硬科技,时代召唤科学家,我们要有硬担当。幸运的是,数之联正在这么做!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中!谢谢大家!
创业“双创”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在本次活动周中,所有主会场的主题展览项目都需要经过国务院国资委的遴选和推荐,然后由组委会进行初审,再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路演进行评审,最终获得展览资格。
自成立以来,创业一直是关注创新型经济的推动者。不仅通过资讯、行业研究、线上线下互动,构建了高质量的创投社区,更深耕产业创新领域14年,服务奥迪、施耐德、SAP、中电、高通、腾讯、联想等大型企业,成绩斐然。
将“大企业创新”和“企业创投联盟”的优秀成果带到“创新创业助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主题展,表明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中国科协对创业在“双创”领域取得的成绩的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创新型企业颠覆老牌企业已经不是偶然。已成立的公司积极寻求与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技术合作或业务整合,从而找到引领企业二次腾飞、基业常青的“第二条成长曲线”。
基于每年千余家科技创新企业的跟踪报告和对创业行业创新趋势的预测,与大型工业公司和国际一线投资机构的深度互动,形成了创业链接大企业与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独特资源和服务优势。
2013年,创业邦推出大企业创新服务,为不同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从激发创新到践行创新再到拓展创新生态的全方位、全周期开放式创新专项服务,通过培训、参观、孵化、实践、落地、集成等多种形式帮助大企业创新成长。覆盖场景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能源、农业、汽车、零售、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汽车领域,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冲击。为了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挑战,自2013年起,奥迪在中国启动了“奥迪创新实验室”,创业被邀请为创新领域的特别合作伙伴。每年持续为奥迪创新实验室提供活动设计、项目征集、传播、Poc验证的全流程服务,助力奥迪创新实验室成为奥迪技术创新的典范,为中小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搭建合作通道。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