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农村创业 / 正文

夏立城 向好趋势不变 IT外包背后助力

更新时间:2025-08-27 18:56:02 点击:503

卖了一个暑假,赚了3.50元。买了军帽后,他把它夹在旧自行车后面的架子上。回到家,他发现军帽已经在路上被风吹走了,一个暑假的辛苦全白费了。丢了军帽后他没有抱怨,反而表现得很淡然。

直到现在,那种无所谓的态度还在影响着他的金钱观。“我不把钱当回事,我愿意和别人分享。所以现在我们员工的凝聚力、努力度、稳定性都挺高的。”他说。

1995年,他从东北农村来到复旦。那时候上海还是比较排外的。一开始他觉得很难适应,但复旦的老师和辅导员让他感到温暖和包容。大一的时候,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他申请了150元一个月的助学贷款。但一年2000元的学杂费,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来说,依然压力重重。

1996年,他和两个同学用360元买了一台BP机,开始做家教中介。为了吸引生意,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骑自行车,在复旦周围的各个社区的公告栏上张贴广告。做个生意,向学生和家长各收30元代理费。生意很好。

在时间,呆了大约一个冬天,他们三人挣了6000元,每人拿到了2000元。但是后来附近大学的一个学生因为做家教中介被抓了,去报社了。他们吓坏了,马上决定放弃生意,把BP机卖了分钱。他在大学的第一个创业结束了。

到1998年,他的经济压力仍未减轻。暑假前,他身上只剩下800块钱,只能付回家的路费。于是那个暑假成了他大学第二个创业的起点。

当时大学很多宿舍都在卖CD,也有人在租vcd。一盘VCD大约15元。夏立成觉得出租可能是个好买卖,就用800元买了50张vcd,带回宿舍出租。当晚他赚了76元。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他在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他连夜在当时的中央海报栏贴了十几张“9号楼211室出租VCD”字样的海报,在当时信息不流通的校园里产生了非常震撼的效果。想看电影的学生蜂拥而至,他的VCD当天就被租出去了。

两个月后,夏立成“垄断”了校园出租vcd的生意,连校园里正规的音像店都倒闭了,学校教育超市的经理也经常去找他换钱。

后来,他被一个同学告知在教育部向老师出租盗版vcd的事。老师听了这个,说无非是一个差生打工转学。你在做什么?这件事就这样被压下来了,这让夏立成很感激。他觉得复旦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

1999年1月,他赚够了学费,就把整个摊位转让给了一个弟弟。后来他拿着包准备走的时候,有人敲他们宿舍的门,说他想租VCD。现在很多那个时代的校友和他见面。听说他在9号楼租了VCD,也会勾起他们对大学时光的回忆。夏立成说,回想起来,当时的校园氛围鼓励了创业

大学毕业后,他创立了蓝盟,今年庆祝成立20周年。夏立成说,蓝盟是一家把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公司。服务做好了,自然会有客户,所以不会刻意去维护其他方面与客户的关系。在纯商业的环境下,蓝盟服务过很多顶级企业,走到今天。

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授权自己和他人。

在公司初期,他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些缺位。2014年7月,女儿13岁半的时候,夏立成为了消除青春期遇到的抑郁症,从上海出发,沿着318国道骑行到武汉。

一路走来的经历拉近了父女之间的距离,两个人都长大了。夏立成说:“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每天出发前都不知道今晚会住在哪里。面对未知的目的地是最有价值的挑战。”

2014年,夏立成参加了第九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玄奘之路上跑了112公里。2016年,他在时间,又呆了18天,完成了玄奘400公里的旅程。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夏立成获得了一个自我反思的空间,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创业之旅、商业模式等进行反思。在那18天里,他对很多事情做了全新的思考。戈壁的花,让他看到了生命的执着;旭日斜阳让他想到了卑微。比起戈壁,虽然人很渺小,但他说,我们不能否认人内心的强大。这让他看到了物理学和佛教的相似之处。

在创业,之外,夏立成的精神食粮来自阅读。通过阅读,他发现知识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他从美国人写的书上学到了创新思维;借鉴日本人写的书,实行流程化、标准化。现在,他对从井冈山到延安的历史感兴趣,希望从中学习。

夏立成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起初,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为云南德宏的多所小学筹集了数万册图书,并帮助他们设立图书角。后来,他们还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的马尧小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捐书有两件事让他觉得特别:一位朝鲜老太太看到了收藏书籍的地址,亲自送了一些书到他们公司。夏立成说,看来她的生活也不富裕。这让他觉得慈善和财富、社会地位关系不大。还有一个在美国的校友,从亚马逊买了几千本书,寄到他在陆家嘴的办公室,让他的员工在每本书上签名,写一句祝福语,寄给蓝盟,蓝盟再寄给德宏。夏立成说,当时因为书太多,他们没有刻意记下每个人的名字,但他记住了这些故事。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联系上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马尧小学的校长,约定每年去一次。五年来,夏立成组织的热心公益的校友朋友们为他们配备了图书室、电脑室、心理咨询室,并进行了升级改造。他觉得个人公益可以把研究所

奉献的东西亲手送到需求者的手里,还能让城里的孩子、大人得到一次陶冶,因为在城市里已经看不见乡里小孩那样真诚、纯净的眼神了。

搭建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创业创新俱乐部

复旦给夏立城的烙印,让他成为了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业者。夏立城说,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看重利益的人,但也有很多复旦人,是带着情怀去做事的。他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一些复旦毕业的创业者,去关爱和支持他们。

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创业创新俱乐部,他们提出了八字原则:“只论学龄,不分爵位”。每个进入俱乐部的成员,要放下自己的等级、财富、地位等等所有的光环,带着情怀和校友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这是一个以情怀为纽带,以复旦为中心的平台。他相信,一个有情怀的平台才会产生紧密而长久的交流合作,因为其背后的价值观是趋同的。

夏立城说,现在俱乐部里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志愿者,非常热情,爱奉献,没有任何名利欲求,帮助策划了很多场活动。现在他们的会员已经接近1000名。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聚焦,对俱乐部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在俱乐部内部,他们成立了很多专项小组,比如做半导体的、做海外留学的、做数字经济的,做私董会的等等。大家在一个广义的“复旦创业创新”的标签之下,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聚集在一些专项小组,综合复旦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智慧,让项目在复旦的科创载体(各地研究院和校友创业空间和园区等)里落地。

在内部的会员看来,这是一个相对纯净的组织,校友们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联结,远远大于合作或投资关系。夏立城认为复旦人有自己的特点,传承着“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这样的群体在做事的时候会放下很多功利的东西,反而更有可能把一件事情给做好。俱乐部里有一个名叫“心学与创业”的研讨小组,夏立城说,复旦人不功利、讲情怀这一点在阳明心学中可以得到总结,那就是“致良知”。

创业20年来,夏立城身边聚集了一批情怀驱动型的创业者——为了创造价值而创业。他认为创业本身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创业者本身是孤独的,遇到问题鲜少能与外人分享,我们希望ta能在创业创新俱乐部里找到同类,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项目或是投资都是副产品,最重要的还是情怀的落地和人与人的联结,夏立城说。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复旦蓝盟马窑小学复旦人夏立城

发布于:上海市

相关阅读

  • 深天地a(深天地a是做什么的)
  •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 夏立城 向好趋势不变 IT外包背后助力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