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60S要点速读:
1.无论是目前效果最好的辉瑞疫苗,还是欧洲或中国的两种疫苗,各国药监部门都能马上看到效果。2021年底,辉瑞研发出一种可治疗的化疗药物。对于高危患者,只要在感染后的头几天迅速使用,五天内的恢复率可高达90%。
2.新冠肺炎发生后,病毒使医生远离病人,但疾病仍然活着,病人必须找到医生和医院。各国应该重新平衡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的使用。近两年来,新冠肺炎对人类的发力,使得医疗健康远程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加速。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从辅助诊疗、健康管理、患者服务,乃至医疗研发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有学者计算过,由于新冠肺炎的强制,人们不得不寻求网上远程方式来完成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如果按照目前的隔离状况来规划,医疗健康行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将大大增加AI的应用程度,从而提高其服务生产率。
文本:
以近两年的疫情防控为例。如果人类有更好的医学创新,也许今天我们不会因为无法应对病毒而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加快。不幸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了经济,全球经济已经下滑。
从全球来看,2022年的春天,那个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2022年充满期待,因为整个人类都受益于科技创新和医学创新,拥有了两年多前无法想象的三大技术手段。一个是快速便捷的核酸检查,虽然现在核酸检查的频率有点高。如果要查谁被病毒感染了,非常方便快捷。检查取样不到一分钟,一天后出结果,价格大幅下降。
无论是目前效果最好的辉瑞疫苗,还是欧洲或中国的两种疫苗,各国药监部门都能马上看到效果。2021年底,辉瑞研发出一种可治疗的化疗药物。对于高危患者,只要在感染后的头几天迅速使用,五天内的恢复率可高达90%。
所以核酸检测是第一关,疫苗是第二关,前两关都没把病毒止住,口服化学药品可以马上用。
今年年初,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达到4.1%,6月7日下调至2.9%。
当然,除去奥米克隆的因素,它的传染性如此之高,以至于人们都在考虑是否要切换疫情防控的策略。其次,俄乌冲突使事情变得更糟,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00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2022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5.5%,下半年会达到什么程度?8%以上,这对我们的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到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三次大的高峰,但每次高峰无一例外都是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开始的。第一个高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改革。第二次高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城市经济改革。第三次高峰始于2001年,恰逢本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与全球经济接轨。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世界金融危机,二是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不断增长的盘子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与现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结构性矛盾。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经济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下滑。即使没有新冠肺炎,我们也没有看到经济下滑的好迹象,除非我们进行更大的改革开放来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
在讨论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时,我们显然不能只关注投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积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些所谓生产要素的积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是比较短期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技术创新和效率提高,尤其是技术创新。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就意味着眼前的经济增长可以很快。通过积累和减少行业之间的扭曲,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快的增长。也就是你的技术不一定停留在最前沿,因为你可以利用它,发挥它的作用。但是当你的经济规模和体量达到相当程度,你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你占便宜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你必须站在生产的最前沿。谁会给你提供新技术?你必须参与推动技术创新。所以中国有一万个理由推动科技创新,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全世界。
说到技术创新,我主要说一下医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各国宏观经济有一个共同特点:——。宏观经济与医疗卫生行业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医疗保健行业占GDP的比重在上升。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仅占GDP的5%左右。目前中国是7%左右,但到了2015年和2016年,OECD国家已经基本跨过10%大关,美国直奔18%和19%。
它基于欧盟在2019年完成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收集了来自四大经济体的全球1650家领先企业,其中386家来自欧盟,480家来自美国,310家来自日本,199家来自中国,275家来自其他。基于1650家顶级龙头企业的数据,从这五个地区过去十年的变化来看,2009年美国占全球样本的35%;到2018年,将继续上升到40%。美国基数最高,比例上升很快。2009年,欧盟研发中心投资
资所占全球的比重不到30%,但是接近十年以来在持续的下行,快到了25%,就是四分之一的比例。日本是第三大的研发投资国,它在2009年是20%出头一点,但是这十年以来它也是在不断下行,到2018年快15%了。2009年,中国在这个大样本里边所占的比重不到2.5%,大概2%。但是到2018年中国已经翻倍了,接近7%。如果欧盟也算经济体的话,在这四大经济体里边,只有美国和中国在这十年的研发投资是持续增长的,尽管中国的基数低,美国的基数高。再看医疗卫生产业和相关的产业比较,比如说汽车行业、航空航天、国防、ICT和其他工业。跨行业来看,2009年到2019年十年来,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的投资一直保持冠军的位置,其他所有行业都赶不上医疗卫生产业研发投资的步伐。
跨经济体来看,2019年美国的研发总投入高达3100多亿欧元,是最大的,其中最大的投入是在医疗卫生,占26.7%。其次是欧盟和日本,他们分别2019年投资2084亿和1094亿欧元,其中他们投入到医疗卫生的比重分别是21.8%和12.1%。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信息事,医药技术是在各个国家里,跨行业里投入最大的,增长幅度也是最快的。但是它体现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率相对又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快。主要原因之一,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都要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我们医疗服务、医疗产品的最终形式。医疗技术不像其他产品,买一个手机,买一台汽车,最终产品有了,我们看好了拿回家就完了,自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驾驭它,使用它。医疗技术不是那么回事,无论多么智能,你要检查,你要处方,你要医生帮忙,你要护理服务、康复服务,一整套的服务都要有人工配套。体现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生产率的进步就不可能与上游医药技术研发的投入比重成比例。
事实上,2020年之前,技术进步里边有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AI人工智能。美国布鲁金斯学院有一个研究,使用的是2015年到2018年劳动力市场上对技能的平均需求。招工的时候对人员具有人工智能方面的需求都是其他行业的,医疗卫生在倒数第二。这是因为在医疗卫生行业,靠人工智能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难度是很大的。当然,这也和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对这个医疗卫生领域看管更紧也有关系。因为在2019年之前,相对来说,把风险看的更重一些,认为医生护理人员不亲自做这事,靠AI机器人他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新冠发生以后,病毒不让医生与患者靠近,但病还在生,患者还得找医生找医院。这个时候各个国家就要重新去平衡使用AI这样的远程医疗,这些服务以前面临的风险和现在因为小小的病毒让你不能近距离看病。在过去两年当中,新冠病毒对人类倒逼的力量,导致了医疗卫生远程人工智能技术大幅的加速。AI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其实是很广阔的,从辅助诊疗、健康管理、患者服务,甚至包括医药研发都有大幅的增长空间。
有学者计算,因为新冠的倒逼,人们不得不去寻求线上的远程方式来完成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如果按照目前隔离状态这个设定条件来进行规划,那么医疗卫生行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将大幅的增加AI的应用程度,从而提高它的服务生产率。如果人工就可以相当程度的被替代的话,AI当然就相对比较便宜。电脑、电视机、汽车越来越便宜,是因为人工替代程度越来越多。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增加,医疗卫生还越来越贵,就是因为服务替代不了。但这两年来看,好像我们在两难中选择的时候,还是得选AI技术、远程医疗来继续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所以说从生产率的角度来讲,医疗卫生行业的增长潜力似乎有了一个新的机遇。
最后,虽然我们无法去判断新冠病毒倒逼人类去推进以AI,或者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动力有多么强大、多么长远。人类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希望不是如此。但我们可以去讨论,在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推动创新当中所能够分享的一些重要的方式方法。
2021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网近日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北欧的两个国家,瑞士和瑞典就如过去很多年一样,位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二。瑞典只有1000多万人,可以保持数年全球创新的龙头。为什么小小的,像半个北京人口的小国,创新可以保持这么先进的水平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这个报告之后,采访了瑞典的企业与创新部长,是位女士。这已经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要重视女性在创新当中巨大的作用。瑞典的企业与创新部长说,“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三点我们瑞典创新的秘方。第一个秘方,我们不遗余力的去构建社会的诚信。”为什么构建社会诚信能够作为他们瑞典数年独占全球创新鳌头的秘方呢?我刚刚已经给大家说过,技术创新的特点之一是它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个短期的工作。涉及到十年八年的行动,涉及到多少资源的配置,如果相互之间没有信任,这事是没办法做下去的。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信用建立不好,没人敢做长线投资。所以她谈的第一点是信任。
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卫生,还有最低社会保障。投资教育很好理解,创新必须要有知识。投资医疗卫生,人们的健康生活提高了,当然工作起来有效率。为什么最低生活保障很重要?因为搞研发砸进去的钱你不知道能不能收回,并且从概率上讲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过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社会保底就会倾家荡产。
瑞典知道创新有巨大的风险,所以社会政府就为搞这些创新的人兜底,不至于卖掉房子,不至于砸锅卖铁,所以人们就去参与创新。第三点是性别的公平性。妇女的智商不可能比男人的智商差,可是她们在创新的这些位置上有多少?比例很低。所以她说性别的公平性不仅对妇女本身很重要,对于创新更重要。因为妇女人口基本上在所有的国家都占了半壁江山,你如果不把她们的智慧用好,不是白白的浪费智慧的稀缺资源吗?所以她说对妇女一定要重视,让她们在各个工作岗位,尤其在创新工作岗位给她们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那么这个国家的创新就有了很大的希望。
其实不仅是妇女,所有的人天生下来的时候智商没有多大的差别,或者是有差别但可忽略不计,差别更多的是机遇。
我要引用英国的前首相鲍里斯的话,他在2022年7月7号辞职了。他说,“如果我对人类有一种洞察力,那就是天赋、才华、热情和想象力,平均地分布在整个人群中,但机会不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英国必须要不断地升级,不断地释放英国各个地方的潜力。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国家。”
中国有14个亿脑袋,有34个省市,地域这么广阔,我们也能这么做。那你说中国不就更有机会成为全世界高度繁荣的国家吗?
(整理自刘国恩于2022年7月16日在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第67期上的发言,主题为:经济增长与医药创新,未经本人确认。)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
来稿(投稿邮箱:@)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