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该县在黄柏山实施旅游扶贫,山区居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增收致富。本版所有照片均为本报照片。
汝南县张楼乡杨沟村安装了路灯,过去的贫困村有了改变。
汝阳县实施“巧媳妇”工程,农妇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越往后脱贫越困难,越需要我们加紧责任,精准施策,细致工作。要继续选派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完善扶贫动员和帮扶方式,支持谁,怎么帮,怎么退。整个过程需要精准,有的需要一些‘绣花’的功夫。"
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8元侏罗纪世界3 2017
这是举世闻名的减贫实践。麻花FunAge十八大以来,我省470元已有1万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今年100元农村贫困人口1万人稳定脱贫。
这是打地板的郑重承诺,在——小康的路上不离开武汉一个日日夜夜,确保《捉鬼敢死队3》让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采取过硬措施,动员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撸起袖子,精准发力。
省级挑起领导责任,市县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逐级落实。
2016年419元节,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走村串户,来到已经脱贫的村民翟金喜家。他详细询问了自己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收入靠什么,什么时候脱贫。他竖起手指,和村民们一个个算着收入账,告诉当地干部,要摸清贫困家庭的真相,真正做到扶危济困。
他是省委书记谢伏瞻,兰考县是他的扶贫重点。他强调,消除贫困天天撸管会怎么样、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华富纳格的重要任务。只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此同时,省长陈润儿也来到——联系点卢氏县调研扶贫,总之时间,先后到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黄河滩区等“三山一滩”地区调研。
此时,摆在我省面前的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截至2015年底,38元国家级贫困县20个,15元省级贫困县20个,占全省县(市)的一半。430元有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国第一。从区域上看,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石山地区;从人群来看,大部分是因病致残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
正视困难,以便更好地克服困难。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省委和主政的主要领导
实现扶贫三个全覆盖。选派1.2元万名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党组织薄弱村、艾滋病防治重点村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共有9523个单位参与定点扶贫,派出2.8元干部万余人,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选派各级干部,实现帮扶贫困户武汉昼夜全覆盖。
自去年526元以来,我省先后召开了第一、二、三、四次脱贫攻坚推进会,精心安排,大力推进。全省各市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层层立下军令状,步步夯实责任,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我省在去年加强督导的基础上,10元组建专职督导检查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推动责任、工作、政策落实。
完善“康承允,1元”扶贫政策体系,实施精准扶贫,着力“绣花”。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精准,精准,精准是成败的关键”。我省紧紧抓住精准这个核心要求,做好精准这篇关键文章,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下一步“绣花”功夫,做到精准。
我们完善了“1元康承允”脱贫的政策体系,打出了“组合拳”。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出台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围绕解决“扶持谁、帮助谁、怎么帮、怎么退”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康盛一元”扶贫政策体系。
只有准确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搞清楚致贫原因,才能在武汉做到每户、日日夜夜落实政策。
从2014年的4月到2016年的6元月,我省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连续两次开展“回头看”,进而验证贫困人口认定准确无误。
度大幅度提高,信息数据和档卡资料进一步完善,精确锁定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精准识别中,我省各地还总结出诸如“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等评定程序,让扶贫工作更具操作性。
今年5月到6月,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我省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认真落实“六个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前期发现的多种问题。贫困人口识别做到了应进则进,应退则退,脱贫攻坚的精准基础基本筑牢。
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夯实各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让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有效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
今年4月,我省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对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党委和政府进行考核。对综合评价较好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考核排名后6位的省辖市、后3位的省直管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这一做法在全省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激发了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党委、政府投身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今年4月,我省出台了《市县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对全省18个省辖市、52个贫困县和77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进行考核,以压实市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领导责任,确保2020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结合实际,我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要求具体化,重点做好“转、扶、搬、保、救”五篇文章。
转移就业脱贫。台前、内黄、滑县等在贫困村建立乡村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产业扶持脱贫。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电商等在全省蓬勃发展,大批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走上脱贫路。
易地搬迁脱贫。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2016年全省建设集中安置点310个,对9.74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保障脱贫。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44万人享受到低保、五保政策。
特殊救助脱贫。上蔡县、漯河市郾城区分别建立扶贫助残托养中心、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康复中心,对重度残疾人进行集中供养。
在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我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推出“助保贷”“惠民贷”等金融产品,探索实施“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用于扶贫。
卢氏县围绕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建成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共担、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已带动贫困户2800多户。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13户农户今年7月获得普惠授信贷款。
这是我省精准施策、全方位出击的基本战术。与此同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等也在我省全面开花。上下齐心,条块联动,全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基层干部与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今年3月,兰考县宣布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这块曾经“四害”横行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经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正在向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兰考能够脱贫摘帽,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有一条,就是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基层党支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奋力拼搏,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群众向贫困开战,形成了一支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村官”。从2010年开始,她先后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当第一书记,实施产业扶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她因此而荣获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
卢氏县横涧乡畜牧村党支部书记雷章有本来在县城开牛肉汤店。看到家乡贫穷,他毅然返回家乡,动员带领乡亲种植丹参、连翘等中药材,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如今,雷章有已经被任命为横涧乡副乡长。
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吴树兰、雷章有这样的扶贫干部。他们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崎岖小路上,奋战在黄淮平原的田间地头。
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奋发图强,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脱离贫困,创造美好的未来。
滑县城关镇的贫困户韩清亮因为媳妇嫌穷离家出走,自己一度破罐破摔。镇领导一次又一次找他谈心聊天,并鼓励他收购废木头挣钱。他风里来雨里去,赚了不少钱,去年实现脱贫。
鹿邑县贫困户张艳伟腿有残疾,想通过种大棚蘑菇脱贫。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两个做生意的同乡共同捐助5万元,帮他建了一个蘑菇大棚。这个昔日天天躺着睡觉的人,如今天天在蘑菇棚中忙活,对未来脱贫充满了信心。
在我省,像韩清亮、张艳伟这样脱胎换骨走上脱贫路的人数不胜数。扶贫要扶精气神,只有让贫困户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产生强大的脱贫动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激发出贫困户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如今,全省脱贫攻坚激战正酣。只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原大地上兑现时代的庄严承诺。
上千家店铺,全城动员。上海的“第五个五年购物节”充满活力,无处不在,除了平台,线下购物区和传统商业街的网上购物。与周边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产生“互补”效应,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犹如点燃人们消费热情的“火花”,进一步丰富商业基础,展现
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些特色市场和网红店铺“吸睛”“吸金”,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又带来了市民可购可玩的个性化消费新体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力量和温暖关怀。
米白马骁路,从早到晚。
1元的下午,集购物、购买、观赏、游玩于一体的“小尖塔”市场已经熙熙攘攘。
小尖塔是在南京东路第一百货A栋和C栋两栋楼之间的马骁路——号六合路上设立的一个手工文化创意市场。百米路上有100个60元的摊位,从早上11元点亮到Fast & amp狂怒9之夜。由于每个商户都站在一个透明的尖顶帐篷下,这个市场被昵称为“小尖顶”。没想到,这个汇集了原创匠人手工品的小市场,一下子成了南京路上的网红市场。自1元起,5、武汉日均昼夜客流量在6元左右。
记者在现场看到,吸引了不少顾客顺便逛逛南京路步行街,但现场购买率相当高,一些毛绒玩具、家居装饰画、手工小饰品等。非常受欢迎。比如有一款镶嵌真花真果的手机壳,很受年轻人欢迎。
这个小市场也带火了第一百货的商业中心。一些来“小尖塔”游玩的顾客还会逛附近的商场,这两天商场里的人气也逐渐上升。
【地标】:静安嘉里中心
《密室逃脱:冠军联赛》中午,静安嘉里中心的“市场”如同欢乐的海洋。有人跟着音乐,摇摆舞,有人铺了瑜伽垫。与此同时,在兴业太古汇门口的感官市场,有人在弹琴,武汉的日日夜夜流连在宠物收养摊位前.
“五一”假期,静安南京西路沿线的很多商场,在做足室内打折活动的同时,也将这种热情延伸到了户外,开展了别开生面、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市场活动。静安嘉里中心南广场联合品牌、社区,融合健身、瑜伽等运动元素,开发“市场”;兴业太古汇携手樊姬带来感官集市,20元汇聚多个自主原创品牌,在北广场呈现唤醒“视、听、触、嗅、品”五感的感官集市,还原“漫游”生活的快感;久光百货在馆内聚集运动品牌,在久光步行街推出“运动市集”。
在静安嘉里中心,每天早上11元到8元,这里的健康集市都会邀请消费者举杯聊天,运动挥汗,用最有活力的方式唤醒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文创展台边上,摆放着创意工艺品、文创摆件等。平均每天有一千多名顾客驻足。这也带动了商场的客流。
武汉日日夜夜,兴业太古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市场活动是兴业太古汇“爱混敢唱I 'm Livin 'it”主题活动季的一部分。本次活动季,除了公益琴艺活动,还推出了“网上商城”专属购物优惠,并与御舍、星巴克精选烘焙工坊联合推出节日礼遇等多项精彩活动,让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趣味体验和丰富的产品及时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地标】:幸福里的“农豪会”
从上海影城出发,步行五六分钟就能到达文艺界的满幸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个被打造成“城市客厅”的街区又恢复了欢乐的景象:遛娃遛狗的居民回来了,各种网红店铺迎来了打卡的年轻人。“五一”假期,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豪会”,食品、珠宝、文创产品等琳琅满目。
“我是听朋友‘安利’第一次在这里参与市场。这个红唇系列很受欢迎,这些明星的同款都卖得很好。”日日夜夜在武汉设计师兼珠宝品牌经理刘子嘉热情邀请记者试戴。她说,该品牌只在网上一家买家店里有售。这一次在“农豪会”上,她特意带来了最新系列的首饰向画家夏加尔致敬,并给予7折优惠。
不远处,新参与者咖啡是幸福里的资深网红店。这一次,来自贵阳的老板请了一帮五湖四海的朋友,共享一个大排档。“这个凉拌土豆是地道的贵州做法,配玫瑰冰粉超赞!”锅的另一边正在冒泡,秘制卤味做成的鸭翅和鸭爪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们是正宗的广州卤水配方。鸭掌今天卖完了,明天一早赶。”
【地标】:大学路主干道市场
打开车后备箱,就是一个迷你店。“五一”假期,后备箱市场的开业,为网红大学路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路边的停车位变成了集市,停在这里的汽车被各种颜色的气球和彩带装扮一新。精致的耳环和戒指,可爱的洋娃娃,错落而芬芳的花朵.一个个打开的后备箱里有数不清的“藏宝”。走在烟火弥漫的大学路上,回归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个主干市场里大约有20个40元的摊位,卖的东西从衣服、珠宝到瓷器、文创产品,应有尽有。报名的店主中,既有从其他区赶来的商户,也有“练摊”的年轻人,而一些早已入驻大学路的沿街商户则是“第一批到的”,文创家居品牌“尹稚”就是其中之一。
几块五颜六色的桌布搭在黑色的SUV车身上,后备箱盖高高举起:可爱的抱枕,音符造型的小门镜……车厢里琳琅满目的文创家居用品,让武汉的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法动弹。因为摊位只是自己店里的。
有约10米,许多人看不过瘾,就直接逛进店中细细品味。“吱音”创始人杨熙黎告诉记者,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门店的生意也受到了冲击。这次听说“五一”假期大学路开启后备箱市集的消息后,就早早地报了名,“摆在市集里的摊位人气很足,还直接带旺了店铺的人流,销售额也明显增加,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地标】:愚园路
“五一”假期,网红店铺和传统里弄生活交织的愚园路上,迎来了“米域这里”特色市集的回归,这是市集暂别139天后重新开张。此次市集由米域和育音堂共同主办,取名“乐民集市”,意为“以音乐来乐民”,20余家特色小店带来丰富多样的别致体验,还有特色演出来助兴。
下午3点,记者来到市集,只见一家主打健康膳食理念的海苔摊位前人头攒动。“这是我第一天摆摊,没想到生意还不错,刚开业一小时就卖出了好几包。”店主雷鸣月曾是一位全职妈妈,“我平时喜欢翻着花样给宝宝做好吃的,没想到这会成为我的事业。在这里摆摊也是和大家分享各类其他健康、天然美食的好机会。”
雷鸣月对面是一家教小朋友DIY皮具的摊位,同时也售卖各类设计感十足的皮质工艺品。授课的林小姐平日里在自己的工作坊工作,她坦言这个特色集市带给自己更难忘的体验:“感觉艺术更加接地气了。这几天还有不少附近居民前来,他们说一家三口遛个弯就能体验到亲自设计、剪裁皮具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手艺人的初衷。”
【地标】:虹口区上滨生活广场
“大家好,我正在乃窝窝,这里是上海首家宠物潮玩生活体验馆……”上午10点,乃窝窝宠物潮玩生活馆刚开门营业,乃窝窝品牌投资人、联合创始人陈伊玮就开始了线上直播。
陈伊玮介绍,乃窝窝是线上线下联动“虚实结合”的潮玩店,这里售卖的大部分潮品和宠物用品在线上都有销售,实体店则多了咖啡厅,以及撸猫、寄猫、售猫等功能。“在我们看来,线下消费的重点是服务和体验。”她说,乃窝窝实体店承载的疏压、社交等娱乐和生活体验,是在线消费所不具备的。她希望用有吃有喝、有猫玩、有潮品买的一站式服务,形成爱宠潮人的家,这也是“乃窝窝”这一名字的由来。
“开店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带孩子的家庭,我这两天直播的时候就发现,好几个小朋友几乎天天来玩。”陈伊玮说,这家实体店“五一”劳动节当天刚开张,由于店就开在虹口区上滨生活广场这家社区型购物中心内,客流以周边居民为主,而且就开在盒马旁,超市的客流也很容易被吸引过来。配合购物节,店内还推出了亲子套餐、撸猫套餐等优惠活动。
4岁的刘伊辰连续来了两天,已经能叫出几只小猫的名字了。刘伊辰妈妈告诉记者,前两天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乃窝窝的照片,就想带孩子来体验,“我们家人都比较喜欢猫,而且一家人可以在这里吃吃喝喝,一来就是两三个小时,适合遛娃”。(记者顾一琼邵珍周渊单颖文实习生王宛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