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廊坊开发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一定要当好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引领者,率先垂范,大有作为,充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廊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一平表示,全区上下将有“事在人为,路在脚下”的信心;“激情追求事业,挑战不可能”的决心;“创先争优、争创一流”,着力提升发展水平,深入开展八大专项行动,推动区内企业和管委会“两个轮子”一起转,全面推进“园区第二个创业"”,打造经济发展“高产田”。
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助力“四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支撑经济发展“四梁八柱”。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如何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廊坊开发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瞄准未来需求,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大文化、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支撑着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5月9日,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走进廊坊开发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现场,——台塔吊、轰鸣的机器、来回穿梭的运输车辆,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千多名建设者正在争分夺秒地抢工期。
“列入一期工程第一部分的放射治疗中心和特殊体检中心两个主体建筑已经封顶。目前已开始内外装修,另一栋主楼化疗中心已建至5层。一期建设预计年底前基本完成,二期建设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分院(廊坊院区)项目经理杨智慧表示,放疗中心作为整个工程的关键部分,将放置质子加速器等重要医疗设备,对建筑的混凝土抗裂、辐射防护能力和光纤预留预埋要求较高。
在几公里外的心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片忙乱的景象。该企业研发生产的智能健康镜、智能尿液检测仪、智能脉搏检测仪、负压理疗仪等产品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畅销品。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监测血压、血糖等身体指标,还可以进行中医治疗。它们高度智能,易于使用。”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心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著名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智能健康管理产品。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开发区大健康产业康复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未来20年将是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最快的时代,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最大市场。廊坊开发区意识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科学规划,将大健康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与此同时,廊坊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发展“高速公路”上加速前行。5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廊坊开发区科技谷的PICC北方信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四台大型塔吊、两台混凝土浇筑泵和各种机械设备高速运转。200多名戴着红色头盔的工人分别在三个地区加紧施工。
「目前,房委会第一期工程中一座资料室大楼及ECC运作及维修大楼的桩基工程
在廊坊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有很多像PICC一样的龙头企业:华为、润泽、JD.COM、联通是大数据领域的龙头企业;光电子、中电熊猫、九智光电、宝昂光电、喜宝电子是光电子材料领域的龙头;华为、智胜、维尔达是软件技术服务领域的代表品牌……一条壮观的电子信息产业“巨龙”,舞动在京津科技走廊。
大数据产业是廊坊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领域。在智汇新仓4800平米的线下体验中心,三河熏鸡、百花蜂蜜、河南谢记牛肉、重庆火锅基地、新疆红枣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产品数不胜数。“用微信扫一下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生产源头,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智信仓购(廊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海东介绍,目前,来自20多个县(市、区)的1800多种产品在这里进行了展示和销售。
汇鑫仓买是一家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式仓买中心。通过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仓播、AR导购、创意设计等沉浸式购物环境。实现了场景体验、线上下单、产地发货的数字化流通模式。同时,他们建设了“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业务节点,实现所有产品信息的可追溯。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廊坊开发区“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产业链不完整、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精心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廊坊开发区从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项目开发、加强招商引资等方面入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廊坊开发区充分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代表性企业上下游配套,积极洽谈和跟进在谈项目,力争签约一批优质项目,储备一批高端项目,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和创新链,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帮助解决在建重点项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2007年落户的华为拥有3000多名科技研发人员;d和服务人员,这与“数字廊坊”的发展定位高度一致;目前在建的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总投资400亿元,是华为在全球投资建设的一级战略节点。“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吸引华为。
样的重大产业项目。”廊坊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林秋鸿说。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创优营商环境,破解瓶颈制约,提升集约节约发展水平,全力打造经济“高产田”
一个个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廊坊开发区,鼓舞了园区“二次创业”的信心,激发了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强大势能。
但是,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廊坊开发区可供用地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大多是边角地,无法满足大体量项目用地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高端项目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僵尸企业”。实施“腾笼换鸟”成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的最优选项。
在位于廊坊开发区岳洋路的联东U谷·廊坊国际企业港(C区)项目现场看到,一大片工业标准化厂房充满现代气息。“这里原是一家生产彩钢板的企业,因经营不善厂区闲置多年。我们将这块地收购后,拆掉旧厂房,盖起了新楼,目前已吸引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高端产业企业入驻。”联东U谷环京区域招商总监刘马成说。
联东U谷是一家专业的工业园区运营商。刘马成介绍,自2018年签约入驻廊坊开发区以来,他们通过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方式,利用旧厂区重建小型工业园区,先后盘活6家企业的亩低效用地。
自2016年起,廊坊开发区制定出台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建设和使用工业标准化厂房,推进现有企业“二次创业”、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等系列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加大对项目用地、建设期限、投资强度的监管,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对于闲置土地,采取无偿收回、限期开发、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加强处置;对于用而不足土地,鼓励企业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对于征而未供土地,及时会商研究拟供地块的产业指导意见和规划设计要求等。
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腾笼换鸟”加快推进:通过盘活龙昌制药用地,建成亚洲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基地;引进的中电新源项目,选址在收购的卡特彼勒采矿设备公司用地上;京东方配套企业宝昂光电项目,通过租用捷龙机械厂房落地;德国钨夫工业道具龙头企业海中信项目,通过流转新冠阀业土地落地……
在百花蜂蜜廊坊生产基地车间内,不同口味的蜂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自投产以来,这里已成为百花蜂业的主力生产基地,年产量达两万吨。基地经理王世璋满怀憧憬地说,随着北京房山的老生产线逐步关停,百花蜂业将彻底落户廊坊开发区。
为推动“城市产业综合体”“工业产业园”等小型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廊坊开发区创新思路,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出台工业标准厂房产权分割办法,允许厂房可按整栋、分单元、分层销售和租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
为区内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是廊坊开发区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廊坊开发区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支持,就尽力提供什么支持,大胆创新政策,倾斜配置资源,构建了服务企业五大政策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支持产业发展。率先出台多项优惠引商政策,每年表彰优秀企业,年均奖补超8000万元。
——鼓励转型升级。出台标准厂房、活化利用科研用地等奖励“腾、换”政策,新建标准厂房80%,科研用地产业用房100%可分割销售,构筑现代化“摩天工厂”。
——扶持科技创新。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云服务等政策文件,已有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研发创新机构10家,各类研发平台达到108个。
——强化人才引进。目前正在建设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支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年均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500多人、发放补贴超600万元。
——优化企业服务。创新出台政企、政银企、产学研用对接等“五大服务机制”;高标准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通过千方百计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创优营商环境,破解瓶颈制约,廊坊开发区经济发展冲出困境、企稳向好。
借势“5·18”经洽会,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提高外资层次,以高水平开放打造竞争新优势
对于廊坊开发区而言,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没有开放,也就没有明天的发展辉煌。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廊坊开发区才能在大开放中实现大发展。
廊坊开发区从1998年开始,先后建成了廊坊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丝路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展馆,打造了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管道大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展会品牌,对外经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五月的廊坊,草木葱茏,尽显生机,全球目光聚焦“5·18”经洽会。在廊坊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布展工作加快进行,开放的廊坊开发区正张开热情的臂膀欢迎国内外宾朋。
“5·18”经洽会,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对外经贸展会。借助这一平台,廊坊开发区每年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每年结识一批国内外新朋友,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城建工程,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大幅提升。
开放的热土,搭建起合作的平台;开放的胸襟,迎来发展的浪潮。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把深化对外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提高外资层次,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打造竞争新优势。
维特根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德国的跨国公司,专注于筑养路机械设备及矿山开采设备的研发及制造。2003年,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入驻廊坊开发区,在原厂区几经扩建后,仍然无法满足其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2014年,该公司在廊坊开发区重新选址兴建新工厂,次年新工厂项目一期建成投产。目前开工建设的项目二期,建成后年可增产建筑机械3000台。
十几年来,无论是选址扩建,还是布局产业链条,维特根中国的总部一直没有离开廊坊开发区。
“这些年,在廊坊开发区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感受到了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最大热情,我们要留在这里。”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总裁韦策图说。
在廊坊开发区不断追加投资的外资企业,不只维特根一家。1993年落户的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廊坊开发区的外资企业,已在这里多次增资扩大产能;1995年注册的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同样数次追加投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近80亿元的综合性食品企业。
今年以来,廊坊开发区采取抓为外资外贸企业搞好服务,抓外资项目投资建设,抓促进进出口总额增长等系列措施,全力稳外资稳外贸,稳住产业链和供应链。一季度,廊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8060万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二。
廊坊综合保税区不仅是廊坊开发区能级提升的重要成果,更是廊坊开发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针对全区目前的外资外贸短板,廊坊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发展外向度。他们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的作用,围绕“大强优”,逐步提升外资外贸水平。外资领域抓好新引进和新增资,支持存量外资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外贸领域引导外贸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境外展会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增幅。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廊坊开发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王一平表示,全区上下将以“上瘾”的劲头抓园区上项目,积极破解要素制约,主动创新求变,勇于担当作为,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五个廊坊”贡献力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外资廊坊开发区产业廊坊维特根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