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4月19日,中国——这是一个从猪圈里走出来的有钱领导。这是一个创业女人的历史,贫穷和困难没有打击她。她带着农村女孩特有的淳朴和勇敢,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她叫李江,是河堡镇核桃村八社的村民。每天早上5点,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准备草料,打扫猪圈.如今,36岁的她用自己的双手,通过10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去年养殖创业的梦想,年产值高达100万元,成了致富能手。
李江的家庭现在有六个人。这对夫妇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一起,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2003年,经人介绍,李江与陈锦华结婚。当时,陈金花家有几头猪,但李江不敢进猪圈,一进去就吓得发抖。原来她家是河堡镇转龙社区的,家里靠做粉条和种地为生。结婚前,她从未养过猪。当时陈金花把她带进猪圈,喂猪食,清理粪便。渐渐地,李江终于克服了恐惧,开始独自割草喂猪。
2008年,夫妻俩生下了第二个小生命,家里有了两个孩子。以种地为生的家庭明显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小两口想着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扩建猪圈,大规模养猪。考虑到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饥饿的孩子,夫妻俩毅然选择了后者。但当时他们的选择遭到了父母和村民的反对。在他们眼里,养猪是一个技术含量低、劳动环境差、风险大的行业,但李江说,“我和妻子都是农民,我们没有一技之长,但我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穷。赚,我们会赚,会输,会穷。”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养猪场,买小猪,喂饲料,都是要钱的。李江向她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借钱,穿过她的鞋子,打破了她的嘴。夫妻俩筹集了10多万元。用这笔创业基金,这对夫妇买了砖块和水泥来扩建猪圈。但是,养猪需要饲料。陈金华四处求援,找到了一个卖饲料的老板,愿意出资给他们。有了资金,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李江经常参加畜牧局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还邀请专家上门指导,自己学习加工饲料。
“持之以恒,则香久矣。”由于她刻苦钻研,坚定坚持,在畜牧局和农技部门的及时指导下,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从原来的80平米养猪场到现在的700多平米,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养殖效益越来越好。如今,夫妻俩已经喂了300多头猪,年产量700多头。
凭着自己的勤劳致富后,夫妻俩开始思考如何带领父母一起致富。正好,村里的第一书记吴永生介绍了丹参种植项目。中草药丹参市场前景好,易成活,成本低,回报高。可以规避养猪的风险,同时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去做吧。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委员会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承包了100亩地,种上了丹参。
值得一提的是,丹参种植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购买等“一站式”服务,村级平台公司和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土地流转和就业。公司的“订单合同”也有“惠民”的特点,丹参有“保护价”。如果市场价高,就按照市场价购买。
走进丹参种植基地,男男女女正在忙碌着。贫困户张是一位头发花白、身材微胖的老人。虽然他已经70多岁了,但他身体硬朗,精力充沛。他去年开始在这里工作,一天60元。春节前一个月,夫妻俩拿到两千多块钱的工资,笑得合不拢嘴。李江说,“发工资那天,正好赶上春节,我做饭。大家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丹参没白来!”现在,第一批丹参即将出土。李江说,如果效益好,年产值五六十万是没有问题的。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猪种之一,也是中国三大猪种之一。以皮薄肉嫩瘦肉精闻名海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夫妻俩想采取“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在核桃村二社建起占地25亩的规模化养猪场,圈地4000平方米,放养猪场平方米,吸收15户贫困户和20户普通养殖户加盟。有信用卡的贫困户用扶贫的小额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年利率8%的固定分红。同时结合河堡镇万亩高淀粉红薯基地建设项目,养猪场产生的猪粪可以以200/吨的价格卖给红薯基地。同时,甘薯基地和丹参叶中淀粉加工的下脚料可作为饲料,实现养殖循环。
谈到养猪场的未来发展,李江很有信心。要想养猪致富,就要扩大规模,走合作的道路,增加就业,促进村里的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土地流转和环保发展现状,实施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为群众提供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做生意需要毅力、决心和更多的信心."这是李江经常口头说的话。面对她的成就,李江并不满足。“为了感谢家乡人民的帮助,我愿意用我的技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到创业致富。”(苏晓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