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日前,在厦门理工学院思政课上,2019级自动化2班马益阳同学精心准备了“四渡赤水”党史故事课,从历史背景、战争历程、胜利原因、深远意义等方面全面解读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河。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开展“四史”教育进课堂,让学生“学、看、听、议、说”的重要环节。
党史教育开展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先后组织万名学生上了党史第一课、新中国史第一课、改革开放第一课、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一课。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很清楚很透彻,课堂外学生扎实推进“四史”教育。
“结合改革开放史教学,中国近代史课程大纲应该如何融入其中,教学框架应该如何调整?”“如何让这些教学课件既能体现教材内容,又能以当代青年学生看得懂、爱看的方式讲述党的历史?”……这是本学期以来厦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经常出现的讨论场景。大家都在围绕“四史”第一课怎么教,课件怎么做,集体备课。
“在‘四史’第一课的教学组织上,我们要求所有思政课教师做到‘五个认同’,即同一个教案、同一个内容、同一个课件、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要求。”厦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华雨介绍。今年以来,思政课老师一直在全校大一大二学生中讲授“四史”第一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得到了突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月24日,厦门理工学院举办首届“马学院青年学者论坛”。马所青年教师陈以“四史教研渗透乡土情怀:以福建为中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从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时代脉搏、回归历史现场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指出,只有当历史进入生活,生活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开展“四史”教育,需要将历史研究与当代问题结合起来。
“1940年4月26日,日军集结1.2万兵力,在晋祠地区实施‘大围剿’。怀孕三个月的李林,主动带领不到40人的骑兵,引来四千多日军,最后被围困在山顶。她向自己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近日,当厦门理工大学马学院杨亚达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厦门集美中学李林校友英勇牺牲的故事时,师生们不禁红了眼眶,有的同学默默低头抹眼泪。
这是杨亚达老师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班讲的一个关于党的历史的故事,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数像李林这样的中华儿女为民族、为祖国、为尊严而战,谱写了惊天动地、泣鬼神的爱国篇章。才有了今天美丽可爱的中国,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不朽力量。
以史筑魂,展示鲜活的历史面孔和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课堂更加温暖火热,是厦门理工学院将“四史”有机融入思政教学的生动写照。不同的
最近,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学院2020级的周爱和另外五名同学一直在准备一份项目报告。“通过这次作业,我深刻体会到了年轻人要‘吃苦’的深刻内涵。”周爱坚定地说,“学习不只是做两道题目,写几行代码,这不是人生的全部”。周艾团队的同学庄,对“实践与成长”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说,“强国之路还应该包括深入人民,走进人民,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磨砺意志,塑造自己,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时代青年。”
“从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到在课堂上问学生自己,这就是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的过程。”孙华雨说,经过消化、吸收、重组、释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学习百年党史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
事实上,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索思考,一直是该校思政实践教学的传统做法。近年来,学校组织大学生理论读书会会员开展“为什么要工作?”改革开放40周年学习研讨会,传承五四精神,新征程,新青年,新使命;指导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自学面试记录的基础上开展社会调查、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参观厦门高山党校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越狱斗争旧址,深入挖掘教育系统红色资源的“鲜活教材”,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融会贯通、内化于心,牢固树立坚定跟党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编辑:丛方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