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021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清游量子学生团队接到了国内芯片龙头企业华为的测试需求。
测试团队需要带一套完整的扫描设备到华为,扫描一个芯片表面的磁场分布,测试的目的是观察芯片的详细结构。由于测试环境恶劣,必须派人到现场测试,时间节点卡得紧紧的。虽然时间测试只持续了几分钟,但与华为的合作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时间情况紧急,现场设备对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和现场测试的便利性要求很高。团队成员顶住压力,连夜调试。老师带领整个团队向上压,最终得到了让企业满意的数据。”谈起这件事,队员马文豪回忆说。
这只是南邮清友量子学生团队致力于攻克“基于量子传感的圆片级EMC测试设备”的一个插曲。
原创技术改变“缺芯少魂”的现状!
3月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决赛落幕。在49个获得特等奖的获奖作品中,南邮清悠量子学生团队提交的《基于量子传感的晶圆级电磁兼容测试设备》项目名列其中,这也是南京邮电大学自2019年以来获得的最高奖。
“基于量子传感的圆片级EMC测试设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近乎天书的名词,但对于南邮青友量子团队的成员来说,却是他们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努力攻克的技术难题。
2020年10月,青游量子团队正式成立,成员包括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高、陈等10名硕士研究生。在杜冠祥教授的指导下,团队致力于量子传感技术的研究。
在团队看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的工作频率和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内部模块间的电磁干扰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高端芯片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
然而,现有的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无法满足测试要求,导致研发周期长。d周期的高端芯片和研发急剧增加;d费用。发展晶圆级EMC设计和测试技术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在此背景下,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量子传感的电磁场测量方法,研制了圆片级EMC测试样机,实现了高分辨率、高工作频率的圆片级EMC测试。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该设备可以实现芯片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大大缩短芯片制造周期,改善工艺,提高良品率,助力中国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回顾项目前期,为了全面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团队进行了从概念提出到工程实践,从行业痛点到技术难题的详细调研。他们对比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标准现状,深入长三角和大湾区龙头企业,深入一线了解集成电路企业需求,不打无准备之仗。
然而,挑战技术差距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一个个技术问题环环相扣,一度站在了队伍的前面,让大家在时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束手无策
团队成员陈说:通过不断大胆试错,自主研发激光器和探测器,自主研发量子测控电路,团队逐一攻克了上述技术难题,经过多次技术优化和迭代,逐步实现了工程样机的小型化。
成绩的背后,是团队成员无数个不眠之夜,团队在实验室和电脑前夜以继日的调试和修改。
为了保证现场测试的顺利进行,团队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无论在取样过程中
据项目组组长周立介绍,这项成果的技术复杂、难度大,团队还在继续攻关。将量子传感前沿技术应用于芯片测试领域,用原创技术改变“缺芯少魂”的现状。
2021年,“基于量子传感的圆片级EMC测试设备”项目成功入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赛决赛阶段,团队信心满满,全力以赴。但不断的疫情导致赛事延期,焦虑和紧张情绪一度弥漫队员,打乱了球队备战决赛的节奏。
但正是这种“争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挑战自我,努力拼搏,科技报国”的挑战精神,激励着团队坚持不放弃,备战到底,最终获得了大赛特等奖的最高奖项。
如今,3项发明专利和5篇高水平期刊论文,是团队奋斗和创新突破的注脚。
对于团队的创新成果,著名量子信息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著名超导电子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吴,著名电子信息系统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等都给予了肯定和评价。
如今,这一技术成果已在中兴微电子、通富微电子等芯片龙头企业得到应用,助力芯片测试蓝海市场新征程。
“无创新无南邮”成为学校名片!
事实上,在本次“挑战杯”全国大赛中,特等奖“基于量子传感的圆片级EMC测试设备”只是南邮学子创新最耀眼的缩影。
据统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比赛中,南邮在主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总积分排名全国第26位,因此学校获得了“优胜杯”。
在“挑战杯”专项比赛中,南油的成绩同样出色。其中,红色专项活动中,1幅作品获得全国“最具感染力奖”,2幅作品获得三等奖;在“黑科技”专项比赛中,他获得了1个“银河”奖,1个“明星”奖,”
卫星”级奖1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一等奖2项,总获奖数位居江苏省第5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以及“优秀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对此成绩,南邮团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其来源于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构建“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充实以大学生科技节、创新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
在本届“挑战杯”国赛前,校团委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力保障各项目备赛,组织参赛团队“一天一讨论,两天一修改,三天一模拟”,持续打磨作品。而南邮“赛前广泛动员、精心选拔,赛中名师指导、重点培育,赛后项目跟踪、持续拔高”的全链条培育模式,已成为常态。
据了解,多年来,南邮团委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导向,以创新创业社团为抓手,以创新创业赛事为牵引,以缤纷科技节(创新杯)为平台,引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六个一”实践大课堂:参加一项活动、提出一个问题、加入一个团队、掌握一项技术、研究一个项目、取得一项成果。
从政策保障,到项目培育,再到资源支持,在校团委牵头下,联动学校各部门,迄今已连续举办23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项目选拔赛。其中年均参赛项目500+,指导老师数量200+,参赛学生数量达3000+,观摩学生数量达8000+。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为比赛日,在全校共同打造一场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科创嘉年华”。
如今,“无创新、不南邮”已成为南邮的一张名片,“无挑战、不青春”的科创氛围在南邮也愈加浓厚,引领着一届届青年学子投身于勇于创新的征程中。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