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主人公马西墨斯是西班牙人,追随着老国王南征北战,在最后一战他终于击溃了日耳曼人,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他准备解甲归田。他在老国王面前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家庭"我家在提基洛附近的山丘上,一个非常简单的地方,在阳光下的暖和的红砖屋。白天,菜园里飘着药草的香味,到了晚上则是茉莉花的味道,门外有一颗高大的白杨树,无花果树,苹果树和梨树。土壤是黑色的,比我的妻子的头发还黑,南坡上种葡萄,北坡种着橄榄,野生的小马在我家附近玩耍,他们常逗我的儿子玩,他也想变成一匹小马。"老国王被他诗意般的形容给吸引,真是渐入佳境,老国王的内心难免有些感慨,自己曾经本来想研究哲学,做一个哲学家,可偏偏让自己继承了王位,为了帝国的荣誉,他只能依靠征服,在帝国人民的心里,他是一个勇士,在那些反抗者的眼里,他则是一个暴君。可惜自己戎马一生,始终要带着遗憾,那就是儿女对他的貌合神离,特别是儿子康莫德斯,一直觊觎着王位,巴不得父亲死去,女儿露西拉虽然陌生,却不会想着伤害父亲。
马西墨斯已经厌倦了战争,他想回家,他是多么的怀念自己的家人,但是老国王又把新的重担托付给他,决定让他继承王位,让他实现自己的共和梦想。老国王的决定让他的儿子很嫉恨,儿子以为自己可以继承王位,想不到继承者竟然是一个外人,在老国王眼里,这个儿子不具备王者之风,基本的智慧、公正、坚毅、自律四种品德都没有。但是,康莫德斯却有野心和残忍,他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发现马西墨斯对父王的死有所怀疑,又不肯对自己宣誓忠诚,便先下手为强,不仅要斩杀这个曾经战功赫赫的将领,还派人到他的家去杀人灭族,杀死了所有人,把马西墨斯的家人都吊在十字架上烧死,像烧死耶稣那样。马西墨斯虽然从刀下逃脱,却因为昏迷被人贩子给俘虏,卖给了别人充当角斗士的角色。在角斗场上,所有的仁慈、怜悯都会令自己丢掉性命,只有把对方杀死自己才能活吓去,马西墨斯只能接受事实,他拿着刀沦为杀人机器,沦为观众欢呼和取乐的偶像。
在另一面,已经继位的新国王康莫德斯,他为了罢黜元老会的势力,便恢复了罗马竞技,这是他父亲已经废除掉的游戏,如今被他恢复了,想借此拉拢人民的拥护。新国王不是用大赦天下,帮助穷人,释放冤囚来取信于民,而是采取恐怖手段,他的人到处抓人,拘捕学者,抓那些敢于发表意见的人,什么作家、史学家、数学家也都被抓去充当了角斗士。许许多多的无辜者在斗兽场上你死我活,这些本可以维系帝国光环的思想先驱,就这样被他夭折在角斗赛场。得知这些的马西墨斯,他决定铤而走险,赴汤蹈火前往罗马,他想借助角斗的机会看是否能杀死新国王,为死去的老国王报仇,为自己的家人们报仇。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军队,都以为他死了,假如知道他还活着,只要振臂一呼,那些人就会立即倒戈,然后席卷罗马,这也是他和公主露西拉的计划之一,可惜这计划没有成功。马西墨斯每次在竞技场上的表现都会迎来全场的欢呼,他像是一个神被人民所崇拜,人民越是把他看成英雄,新国王就越嫉妒。到了最后,新国王想用决斗来挽救自己的荣誉,即使他先把对方毒伤,可仍然不是对手,最终死在了英雄的剑下。
《角斗士》 这部电影很早就看过了,那时候还是看的光碟,真是时光飞逝,一转眼已经过了二十年了,即使是老电影,再看它的时候仍然觉得很震撼。至于为什么想再看它,还是几天前看了《最后的决斗》 ,便对决斗有了兴趣,立即想到这部老电影《角斗士》 。老电影主打不是战争,而是决斗,战争戏方面真是气壮山河,角斗戏方面也是荡气回肠,至于新电影《最后的决斗》 ,无论是战争戏还是决斗戏,都是蜻蜓点水,或许整部电影只是在替女性的不幸呐喊,古代战争戏当然是浩浩荡荡的好看,能感觉到千军万马,旗帜飘扬,战马扬尘,鼓角争鸣,大场面过后就是近距离的厮杀视觉效果,配以音响,那种刀光剑影的声音,长枪刺破盾牌的声音,这些都是提高影片质量的方法。国内震撼人心的古战场电影现在很少,上个世纪可以拿出一些,如《少林寺》 、 《黄河大侠》 等,现在几乎为零,韩国的《鸣梁海战》 就拍的很好,日本电影《乱》 、 《影武者》 、 《敦煌》 也拍的很出色,能感受的到古战场的震撼。
近代热兵器的战争戏,我最反感满屏幕的轰炸,场面似乎很大,其实一点视觉效果也没有,既然都炸完了,那观众还能看到什么呢。电影的轰炸视觉也是有技巧的,不能炸成一片,应该东炸一点,西炸一点,不能连着炸,应该有所停顿,这样观众才能看到东西。比如炸到一块地方,几个人被炸倒,其他人连忙找地方隐蔽,或是抢救伤员,这样观众才能看到东西。可能导演觉得铺天盖地的滥炸,那才是真实的战争场面,可观众需要看到东西,电影不能按真实的战争实况去表现,连续炸完了不到一分钟的戏就可以结束,难道战争戏的高潮就是在这一分钟内的满屏幕轰炸吗。停停顿顿的爆炸,中间插入一些小故事,观众就能看到东西,才能接受电影的价值,视觉有了,观众的心灵也就被捕捉到了,成功的电影就像是一个捕手,能抓住观众的眼睛、思维、心理。像电影《兵临城下》 ,基本是依靠近身的镜头来描述战争的残酷,一辆运输兵员的火车一停下,那些下车的士兵都看到真实的前线,个个都吓得脸色苍白。所有的人冒着被轰炸,被扫射的危险渡河,没死的又继续被驱使在冲锋的前沿,一个人拿着子弹,一个人拿着空枪,就这样拿生命去消耗敌人。冲锋失败的他们只能放弃,可在他们撤退回来的时候,又遭到自己人的扫射,机枪扫射到滚烫浇水,可仍然不忘对他们开火,最后只有一个神枪手侥幸活了下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