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投资理财 / 正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 百年校庆时 回母校来环湖跑

更新时间:2025-05-15 13:26:37 点击:2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法律、管理为主,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南大学的前身3354中原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由当时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办。

中南大学在高校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板块财经、政法。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大学,以财经政法大学为特色。

70多年来,中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南大学开始奋力书写财经特色鲜明、政法深度融合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学校如何借助红色基因的力量做好财经政法深度融合大文章服务“国家大人民”?最近采访了中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财经。

延续红色血脉,锤炼家国情怀。

中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大学。这对塑造校风有什么影响?

栾永玉:1948年,在原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干部,中原大学建成并应运而生。

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民”的初心使命,以“办人民需要的大学”为目标。

如今,学校正以“博文、懂事、宽厚、济世”的校训精神和“重德、守正、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延续中原大学的红色血脉,书写新时代的新辉煌。

“从战争到胜利,从黄河到长江,人民大学,你们在胜利中成长。”正如校歌所唱,红色基因对学校最大的影响就是广大师生和校友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始终与党和国家同行,坚定地走到人民需要的地方。

近年来,85%以上的学校毕业生从事法律、咨询、会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每年约有70%的毕业生扎根中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事财经是世界经济财富,而政法官员则在世界上寻求正义。该校40多万校友用实际行动传承了CNU的红色基因。

大学精神代代相传,得益于学校长期重视传承红色基因,一直以红色作为立德庶人的亮丽底色。学校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红色校史、红色读书、红色课堂、红色仪式、红色实践、红色地标”等红色行动,传递红色力量,坚定红色信仰。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每年组建200多支队伍,赴西柏坡、延安、红安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坚定师生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是学校精神图谱的源头,是学校70多年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大步迈向a的力量源泉

栾永玉: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流的政法学科财经,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独特而突出的贡献”。围绕总体目标,学校立足学科实际,按照“夯实基础、夯实高原、筑造高峰、发展新篇”的建设思路,推动完善“一流领先学科、领先优势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强、发展学科强”的总体布局。

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财经,政法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和高端智库,产生了一批标志性、原创性的创新科研成果。

学校发挥财经政法衔接效应,在高校建立了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收入分配与现代金融学科创新基地、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数字技术与现代金融学科创新基地等四个学科创新基地。创建了60多项法律与经济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推进新兴学科融合研究平台建设;还创办了中国新文科教育领域第一份专业学术期刊《新文科教育研究》。

学校还重点研究中国法治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出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围绕重点基础研究领域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产生一批具有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聚焦重点应用领域研究,产出一批战略性、现实性、针对性、实践性强的重大成果,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出版各类专著380余部,有9项成果获得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此外,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如何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栾永玉: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坚持“融合、创新、开放”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大培养、融合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建设综合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秉承这一原则,学校围绕“懂经济、懂法律、善于管理的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进了“四个回归”。先后实施了从1.0到4.0的“财经政法一流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与经济学、社会治理法、经济金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交叉学科专业融合,促进法学与经济学学科内部融合。开设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大力推进与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融合。目前,学校共有49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积极构建创新包容的课程体系。学校的提议

打造创新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学校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具有综合创新特色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加强国家安全、国家治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主导学科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数字法律等独立二级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完善“专业学位X”人才培养体系,试点国外律师、数字经济等专业学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

目前,该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示范区温岚学院已形成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示范效应不断提升。开设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立足本学科前沿,融合多学科背景,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承担了100多个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人才培养项目,正在不断培养适合各行业、各层次的复合型经济法律人才。(李伟、连迅、余凌云、赵蒙奇)

相关阅读

  • 高考生511分 511分能上哪些院校
  • 211大学校长(211大学最新排名)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 百年校庆时 回母校来环湖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