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也许你正在研究竞争产品,总结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
也许你充满激情,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解释一下做互联网产品的秘诀:多想想怎么把产品做得有意思。以下四个小故事可以帮助你一窥互联网的秘密。
大约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诞生了两兄弟,一个叫“签到”,一个叫“团购”。它们一出生,就被当地人视为珍宝,人人称赞。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成为明星。简而言之,他们很有前途。我们国内的同胞一直关注着美国,两个明星出生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跟上时尚。第一,时间到处都有“签到”和“团购”,两兄弟一开始并没抱太大期望。他们想变得受欢迎和富有。
虽然两兄弟的起跑线差不多,但后续发展却渐行渐远,各有各的烦恼。“签到”粉丝见面会的主题往往是:怎样做才能改变被好评的现状?不久,人们对“签到”的新鲜感逐渐消失,用户用自己的脚投票。不知道明天的“签到”在哪里?
同根兄弟的“团购”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简单明了的商业模式:推广本地商家吸引消费者,为用户带来廉价服务,通过预付费的方式获取中间利润。虽然这种低门槛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大量的模仿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时间,本地商家的网络服务模式终于被引导到规范化。
所以在互联网上,构建商业世界的规则越简单,后续发展就越强劲。
一个酒席,基本不是IT圈的朋友,聚会上很多女生都用,大家会聊什么有趣的应用。我给这些女生推荐微信,她们问我微信是干什么的?我说安装微信可以通过Wifi免费发送短信、图片、语音对话。这些女孩都不感兴趣,她们奇怪地问我,为什么我必须安装另一个东西,如果那不是短信,彩信和。
然后我拿出手机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摇一摇,就能看到附近的美女帅哥,还能直接发消息跟他们打招呼。”女生们突然很感兴趣,一个个拿出手机让我帮她们装。没有,我一直问能不能装其他手机。结果现场一大半女生都开始用微信了。
大家都知道摇微信就能找到朋友。本来是担心女生会觉得经常被骚扰。但是,这些女生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大家还现场比拼人气,谁先被摇到,谁更受欢迎等等。也许,聚会结束后,之前因为害羞而没有交换手机号码的人,摇一摇后还能继续联系。
我们都知道微信的同类产品都有一个状态功能,比如已发送、已读等。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做竞品分析,提到这是微信的一个不足。可能你们很多人觉得这个功能很重要。大家都知道邮箱有已读回执功能吗?简单来说,当你阅读邮件时,发件人就会知道。这和微信的状态功能是一样的。虽然邮箱开发这个功能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我身边的朋友很少用这个功能。
如果你在时间工作过一段时间,会有很多工作邮件要处理。总有一些事情对你来说不是很重要,没有及时处理。如果你没有时间或忘记向别人解释,这表明你不太重视他们。现在大家都会说邮件太多看不完,这个借口大家都能接受。所以大家都理解我反对微信需要状态提示功能。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长尾的要求,因为一个不常见的功能而害了大众是非常不明智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说谎的需要。国外有人做过研究,成年人在10分钟的谈话中,至少会说谎三次。这里要说明的是,不要认为说谎是不好的。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客观存在。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
大家每天都在研究竞品的这个功能和那个功能,觉得可以有这个或者那个。你的眼界够宽,但选择越多,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越低。怎样才能降低试错成本?我觉得可以学习一下宗教对人性的理解:情欲-贞洁,暴食-节制,贪婪-慷慨,懒惰-勤奋,愤怒-忍耐,嫉妒-宽容,傲慢-谦卑。这是七宗罪和七种美德。我听说美国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只投资面向七宗罪的创业公司,但我相信人性是混乱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高尚的人也可能犯错。所以,在深刻理解人性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这个科技创新时代人的不断需求。所以,在互联网中,功能永远会失去生命力,而人的需求永远存在。
一个朋友在2000年开始参加创业互联网。有一天,他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婚介机构,通过收取会员费来盈利。生活很滋润,每个老板唯一的烦恼就是只能覆盖附近有限的区域。这说明人们确实有做媒的需求,只是受地域的限制。如果把这项业务搬到网上,可以利用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收取会员费也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即使只收取很低的会员费,也能获得大量用户,并获得盈利。此外,这是非常有利的。那时候几乎没有同类型的网站,没有竞争很容易建立网站人气,以后再整体上市。这是多么完美的商业计划啊!
网站上线不久,创造了大量“美女”和“老板”的优质用户,广告流量不断增加。此外,还收购了几家真人婚介机构,引入了社区的第一批真实用户。网络的知名度逐渐积累,几乎没有能自然成长的成员。结果,经过多年的挣扎,我的朋友不得不放弃。但是每当看到热门的相亲网站,他就想不通。为什么当年他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事,却成了前浪,被枪杀在沙滩上?
因为时机不对。2000年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自己的电脑,是在网吧体验的。
网络世界,因此第一批网民大多由学生或者年轻人构成。如果说娱乐和交友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话,但婚恋估计不在考虑之列。而到了2010年,当年那些网民已成熟,开始考虑终身大事,电脑也进入千家万户,网民规模是以亿为单位,覆盖各个年龄段,加上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开始太早,很可能坚持不到黎明出现。而开始太晚,竞争又太惨烈。大家常说成功,运气非常重要,这运气就是大势。什么是互联网的大势,可以看看吴军的《浪潮之颠》。
故事:刺客的生意
2006年9月,《伦敦报》像火红的枫叶染红伦敦的夜空;2009年9月,这份报纸犹如一颗流星在伦敦的夜空消失。9月18日那天,当再次点击报纸网站,网页右侧的一行字令人眩目:。和其他免费报纸一样,《伦敦报》的收入来源完全依赖广告,而广告收益又直接受经济形势的制约。在走过三年多的历程之后,《伦敦报》终因经济原因被迫关闭。其中既有自身经营不善的内因,也有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这一外因。自金融危机从2008年秋季加剧以来,欧洲免费报纸发行量下降了10%以上,其他地区免费报纸的广告收入下降了30%以上,许多免费报纸不得不削减成本、寻求合并或停刊倒闭。
免费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最常见的,因为免费总是比较吸引人。2000年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订阅报纸的人数越来越少。为此,报纸们希望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发行免费报纸,通过“免费”吸引读者、增加销量,再从广告中收益。刚开始时,报纸为了抵制危险才推出免费报纸,后来免费报纸成了一项盈利手段,免费报纸之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一切都很美好,直到2008金融危机到来,报纸们才警觉免费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脆弱。网民已经习惯不为互联网付费,从盗版软件到免费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
互联网的免费已经打击了很多行业,比如音乐、电影和出版等。别人挣不到钱,可我们也挣不到钱。没听说哪家音乐或者电影网站日子过得很滋润,已经不用考虑盈利模式。所以有些技术创新,比如P2P,对大众是好的,而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却是核弹式攻击,一旦被释放,最终只能获得焦土。当然你可以说这会造福互联网大众,但这种免费的创新更像是杀鸡取卵。假想有一天音乐家、艺术家、电影人都没有收入养活自己,他们就不得不为了谋生而改行。或者亲爱的程序员们也没有收入,那么大众上网只能自娱自乐了。所以应该要像苹果那样,大家都有钱挣才是真的好,这才是生意。
因此,在互联网,刺客式的技术创新,可以摧毁别人,却无法成为一门生意。
最后来总结一下本文简单来说,创新应从人的需求出发,同时兼顾技术和商业的可行性。 作者沈勇,腾讯北京设计中心用户研究主管,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