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008年3月19日-据厦门日报,牢记最初的使命,我们决心创新行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研究,再落实活动。昨日上午,湖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前往厦门海堤纪念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重温创业,的艰苦历程、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回忆光辉岁月、火热岁月,汲取再出发、再奋斗的精神力量。
68年前,一万多名建设者不畏艰难险阻,搏击长空,移山填海,用鲜血和智慧筑起了十里长的海堤,孕育了海堤精神;40年前,湖里的一声炮响,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孕育了经济特区精神。
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湖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按照学历史了解认识、学历史增长信心、学历史尊崇德行、学历史实践的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学认识认识真理的创新理论,坚持把学党史与学新中国历史融为一体,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再学习、再研究、再落实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之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湖里区从海堤精神和经济特区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以更高的标杆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海岛大改善,以更大的魄力深化改革开放,以更深的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创造第二个经济特区发源地创业,的新辉煌。该区将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市,勇当四大排头兵,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第一站
一个充满血液的洞通向一个裂口。
早在70年,厦门岛上的人们必须从高旗渡口乘坐小舢板去集美,在暴风雨的日子里很难旅行。那时候,每个老厦门人都盼着有一条陆路通道,方便出行。1953年6月17日,在中共中央和人民的关注领导下,高集海堤开工建设。
在昨天参观学习的第一站,党员干部来到厦门海堤纪念馆,感受当时福建省最大基建工程的艰辛,感受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技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
年轻人俯身在船头,一手拿着斧头,一手拿着绳子;这是纪念馆里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像,再现了青年水手曾亚茂英勇救人30余人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永不褪色的时代英雄之歌。在这次移山填海工程中,一万多名建设者露宿在简陋的条件下,只用钢钎、大锤、大车、木船等,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完成了一项长2212米、水深20米、石料70多万立方米的伟大工程。
本着军民同心争天地的精神,厦门海堤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施工,结合实际创新。从削山放石的滑道、小铁轨,到海上几十艘船的拖带方式;从石质护坡到孤石护坡,再到中国第一个水下爆炸夯击法取代传统的锤击夯击法,再到《封龙》中的抛舟笼法;海堤建设中涌现出十余项技术创新或发明。最终海堤建设完成,结余工程造价近500万元,成为多家工厂的启动资金。一大批海堤干部职工成为厦门建设的中坚力量,支援了8家国有企业的建设。
在讲解员耐心而动情的讲解下,每一件展品、每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海堤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门建设者,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干部。大家都认为海堤精神是厦门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一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尽管时代变迁,但永远不会过时。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